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旨在探究科技术语翻译中的理据构建问题,依据形义联想关系的差异,将术语划分为直接理据术语、间接理据术语和无理据术语三类。针对不同类别的术语,主张译者应该秉持译之有据的原则,在把握源语术语理据的基础上,结合目的语读者的认知习惯,综合使用直译、增译以及喻体部分保留、舍弃、置换等策略,增强所译科技术语的理据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北京冬奥组委冬奥术语平台V3版409条英文隐喻型冬奥体育术语,对隐喻型冬奥体育术语进行认知解析,构建其以隐喻映射为认知起点,意象图式为认知模式和概念整合为认知过程的认知图解。基于此图解对隐喻概念域的映射匹配,隐喻概念域的映射转移和隐喻概念域的映射缺失的三种隐喻跨语方式下的隐喻型冬奥体育术语的英汉跨语认知实现路径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考察,并对三条跨语认知实现路径分别对应的直译或音译、借译和描述性翻译术语翻译方法进行例析,为隐喻型冬奥体育术语翻译和冬奥语言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军语是表达军事概念的术语,军语的认知体系不同使得军语翻译难度很大。文章以《美国军事术语解读词典》中air术语群的翻译词条为语料,从认知语义学的视角探讨军语在认知基本域中的语义翻译路径及其理据。翻译军语时,译者需明确军语的空间域、动作域和战争域三个基本认知域内语义的不同特征,继而通过语义认知域路径识别、遵循认知域规范选词、结合军事知识结构确认等步骤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4.
符号片面化是术语翻译构建术语理据的重要手段,译者通过符号对应建立起概念对应,用意义简写式引发认知主体对概念意义的感知,进而构建出术语理据.意义简写式既要凸显概念的本质特征,还需兼顾概念的系统性.在实践中还需避免符号的虚假对应问题.  相似文献   

5.
非遗术语翻译是跨语表达非遗知识的重要实践形式。当前,国内以非遗概念为本位的翻译理据虽然积极促进了非遗译名的规范化实践,但就如何厘清非遗术语核心概念要素这一问题,还缺乏深入的路径反思。文章在评析概念理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非遗术语翻译的知识理据,即非遗知识具有层级性的特征,可从物质层、行为层和精神层予以划分,且隶属于不同知识层次的术语具有差异性概念特征。文章以剪纸术语系统及其翻译实践为例,论证了知识理据的应用有效性,即知识理据可指导译者在非遗知识体系的场域中明确对象术语的概念内涵与相应的翻译需求。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术语》2014,16(1):30-35
隐喻性是词汇的一个显著特征,具有明显行业特征的金融术语也包含了大量隐喻。对于这些术语的认知隐喻分析,是对这些词汇承载的商务知识的形象理解过程,是加强记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方式。文章以金融术语为研究对象,分析金融行业的证券交易术语中的隐喻来分析认知隐喻发生机制,以此显示出隐喻认知观指导下的金融术语语义,并指出隐喻研究对于金融知识学习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摘要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探讨英汉概念隐喻的生成象似性理据,从而揭示概念隐喻的词义和认知发展的一致性。隐喻的生成过程是一个概念喻化的过程,即把一个语义域的概念投射到另一个语义域,用一个概念对另一个概念进行比拟阐述。隐喻的语义表征基于不同范畴意义的整合,是以原所指的某一特征来理解所指的某些属性相近的特征,从而获得一个新的语义建构表达,体现的是人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认知方式。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任何形式的隐喻都存在其生成的理据。隐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多学科研究的对象。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隐喻是人在对现实世界体验的基础之上,通过认知而加工形成的。隐喻很大程度显示了对客观世界的观察体验结果,其生成理据表现在语言形式与所指之间,存在着可论证的象似性理据关系。换言之,存在一种对客观世界概念化的认知共性。这里讨论的“概念隐喻”并不是对隐喻表达形式的概括或总结,而是词汇化隐喻,即通过喻化给事物命名的词汇或术语,表现一种重新概念化的知识内容。隐喻式认知过程是语言符号简化和词义丰富发展的过程。就语言的个体或语系发展而言,隐喻具有泛人类的普遍性,可以说,不同民族的语言对某一隐喻表达式的认同是一种集体无意识,隐喻化的差别并不会造成跨语言理解上的困难,即一个人的隐喻表达式可以为其他人所理解,而且当这种语言被操另一种语言的人所习得时,也能为该人所理解。因为人们都可以通过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象似性产生联想。既然人类的认知机制是相同的,不同的语言也可能有相同的喻化过程,就是说,尽管不同的语言的语符可能有着根本性的差异(如汉语方块字与英语拼写字母之间的差异),由于泛人类的共性因素,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投射映现过程中,有独立于语符的极其相像的心理过程,即投射映现的特征是一样的[1]。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的基础是一个涉足各种相关认知域里背景知识的复杂结构,这些认知域包括反映在心智中的物理世界的各个方面领域,如时空领域、实体领域、容器领域等。由实体到非实体、简单到复杂、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是所有不同语言的人们形成和表达新概念的过程和手段。英语在事物的喻化上存在个性差异,因为两种语言所认知与表达的是各自独特的社会文化和地域环境。共性与个性的存在都是合理的,共性意味着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个性则标志着事物之间的区别。世界万事万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因此可以说,语言隐喻所表现出来的跨文化、跨语言的共性与个性正反映了人类隐喻的完整性和统一性[2]。根据上述原理,以英语语料结合汉语语料,对隐喻性术语进行分类归纳,可以揭示英汉双语概念隐喻生成的象似性理据问题。一、空间隐喻空间方位隐喻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抽象的概念都是通过空间方位隐喻而生成。表示空间的概念指事物所处的状态、程度、方位等,其中可划分为三个类型:静态空间概念、动态空间概念和时间概念空间化。无论哪种空间概念隐喻,都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常常使用的普遍隐喻现象。由于泛人类经验和对于物的共性认知能力,中西方对概念隐喻产生了象似性的表达形式。概念的喻化形成,一般由本体(被喻化的对象)和喻体(用来比拟的对象)组成。1.静态空间概念隐喻superhighway(高速公路) visual cafe(网上聊天室,虚拟咖啡厅) firewall(防火墙) supermarket(超级市场) air-to-ground guided missile(空对地导弹) publishing house(出版社) No-fly zone (禁飞区) picturesque scene(艺术意境) 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2.动态空间概念隐喻soft landing(软着陆) multi-level marketing(传销,多级销售) cyber-wandering(网上浏览) barrier carash(障碍实验) milk round(大学毕业生招聘活动) go flatline(死亡,脑电图成水平线) train-and-bus coordinated transport(水陆联运) bring a polarization(两极分化)3.时间概念隐喻空间化时间概念和空间概念在人们心理认知表达上是成系统的,时间表示之所以能空间概念化,就是信息组合可以通过隐喻映射来实现。时间作为一个极其抽象的概念,其特质是无限性和不可逆转性(时间是永远向前流逝的),时间通常被比喻成移动的物体,因而产生了空间意义。millennium bug(千年虫) Sept.11 attacks(“9·11”事件) freguent fliertime(飞行时间积数) a polaroid picture(一次成像) longterm vision(远景规划) E everything time(电子化时代) light-year(光年) back-to-back ticket(双程票,往返两次使用) honey month(蜜月) snack food(快餐)二、实体隐喻不同的实体存在于不同的环境中,它们有着各自的概念域,代表不同的实体概念的整合,体现了一种新的社会文化特征和人的思维特征。中西方许多术语都是通过实体隐喻来命名的,这类术语以事物的形态、功能作为喻体,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共同特征是基于抽象的比拟关系之上的。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中西方都习惯把那些抽象、模糊、难以解释的概念用具体、有形的实体来进行喻化解释。中西方的许多实体隐喻都是以人的基本经验为基础的,以人对自身身体的认识来映射非人体概念域。“世界是人”的隐喻思维理据,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在中西方“世界是人”的隐喻性名词术语范畴中,存在着惊人的象似性理据。1.人体域投射具体域face drill(工作面钻机) rader homing eye(自动导航雷达) spindle nose(主轴鼻) ear receiver(耳机) mouth piece(接口) hair spring(游丝) guide finger(指针) foot valve(脚阀) heel post(门轴柱)2.人体域投射抽象域heart of a problem(实质问题) face value(面值) head picking(精选) thumb rule(粗略估计) eye shot(视野) neck of bottle(瓶颈,关键制约) heart burning(嫉妒) nose dive(价格暴跌) dead eye(精明) upper hand(优势)3.理据隐晦的人体投射域在英汉语料中,采用理据较为隐晦的人体投射目标域,也颇具异曲同工之妙,具有较为广泛的隐喻使用普遍性,这一现象基于人类认识经验的象似性。flame tongues(火焰,不理解为“火舌”) story skeleton(故事梗概,不理解为“故事结构”) green lung(绿地,不理解为“绿肺”) brains storm(灵感,不理解为“思潮”) pipe nose(管口,“嘴”和“鼻孔”可能有形态和功能的相似形) shake leg (跳舞,不理解为“摆腿”) thumb nail(图钉,不从使用方式,是从使用功能考虑) grass hand(短工,可能源于“草”的生命较为短暂) spring mouth(泉眼,“嘴喷”不能恰当地形容泉水的细溢) golden mouth (名嘴,不理解为“金嘴”)三、 容器隐喻图像—图式是人类理解的基础条件之一,这一人类的认知方式,是理解周围世界的抽象概念的必要方式。思维是想象的活动形式,人们图式思维构成了空间形式的假设概念。“容器”这个概念的形成基于人的存在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的经验。不管存在与否,人总认为自身置于一个“容器”之中,所以中西方都通常用“容器”图式来解释世界。人们从物理空间图式发展到“概念”和“心理”空间图式,把隐喻化为一个可容纳一切事物的三维空间容器。“容器”隐喻把事物认知为一种容器状态,“容器”图式结构存在内外、 上下、前后、中心、边缘、整体、部分等意识图像。“容器”隐喻扩展是多方面的,许多抽象或具体的事物都可纳入这一隐喻范畴。1.关系结构图式隐喻composite aircraft(子母机) nerve tissue(神经组织) general programme(总纲) flexible coupling(挠性联合轴) internal medicine(内科,喻指人体“容器”内部) frontier science(边缘学科) coastal city(沿海城市) airtighted container(密封容器) gastric haemorrhage(胃出血,胃内部位出血) blood vessel dilatation(血管扩张)2.层次结构图式隐喻super structure(上层建筑) subconsciousness(潜意识,下意识) plywood board(三合板) intermediate frequency(中频) concave mirror(凹面镜)marine deposit(海相沉积) cardinal number(基数) cell membrand(细胞膜) literal understanding(字面理解) left back(足球术语:左后卫)3.线性数量结构图式隐喻horizontal integration(横向联合) vertical section(纵断面) tropic of cancer(北回归线) monoatomic acid(一元酸) hypochlorous acid (次氯酸) conditioned reflex(条件反射) semi-conductor(半导体) zero input(零输入) ultralow temperature(超低温) prophetic vision(先见)四、 结束语语言隐喻以概念为手段,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类在对事物的认知过程中,把所认识事物的象似性抽取出来,得出事物之间的共同本质属性,用一个概念来表述另一个概念。隐喻可以用抽象的事物表述具体的事物,也可以用具体的事物表述抽象的事物,所以说隐喻本质上是抽象的。隐喻是一种心理图式映射,其生成理据是始源域向目标域映射。隐喻的映射体现的是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人类的认知体系本身就是一个隐喻性的知识结构系统。隐喻是语言符号简化和词义丰富发展的产物,这就是说隐喻在认知和解释世界方面存在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取象比类”是中国传统医学理论的主要方法论之一,它对中医理论体系的构建和临床实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学理论中五行-五脏之间模式的构建正是基于取象比类的方法论。文章通过对取象比类进行系统阐释,结合现代概念隐喻翻译研究,对五行-五脏中术语的英译进行分析思考,旨在为中医术语隐喻翻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从理据象似性看隐喻性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探讨英汉概念隐喻的生成象似性理据,从而揭示概念隐喻的词义和认知发展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类比型术语由于类比方法的特征及其扩展性,表现出语言符号的象似性。从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来看,这样构成的术语义理与原词相通,翻译时可相互参照。因此,通过类比型术语研究找出术语的某些相同构词特征可以提高翻译的效率与准确性。一 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学科成倍增长,术语在信息时代的不断涌现,可以用“爆炸”两字来描述。据抽样统计,它们占科技英语文献的60%。[1]术语翻译同样随着术语量的增长而成为科技翻译的一个重要部分。找出术语的某些相同构词特征有助于提高翻译的效率与准确性。类比(analogy)是一种特殊的比喻,是两类事物或两种情境(本体和喻体)之间扩展的或复杂的比喻。它是把具有两个或多个相似点、义理相通的两个不同的事物并列进行平行比较,使其相互参照,来解释问题,阐明事理。不论是作为修辞格还是生活中的普遍思维模式,类比“反映出人类最为普遍的思维方式”[2],都有其扩展性和理据性。在现代英语中,类比构词(word-formation by analogy)指仿照原有的同类词创造出其对应或近似词,[3]是一种实用而又活跃的构词方式。在此笔者拟对类比型术语的构词特征、构词方法和翻译原则作一些探讨。二 类比构词的象似性特征西方学者指出,术语是语言符号[1]。根据皮尔斯(C.S.Pierce)的符号学理论,语言符号具有高度的象似性。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在对现实世界感知体验和认知加工的基础上形成概念和概念结构,语言是现实世界经由人类认知加工而形成的结果。认知先于语言,决定语言,是语言的基础,语言形式不仅与客观的现实之间,而且在许多方面与人们的经验结构、概念结构、所表意义之间存在映照性相似现象。功能主义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的结构,如词的结构,既然要受一般认知有关的象似性支配,语言智能就不可能独立于其他认知智能,语言的构词部分也不可能独立于音系、词素、语义等其他部分。语言学可以从采集到的语料中分析出语法规则、语音规则、以及语词的“组合”和“聚合”现象。新词结构跟人的经验结构之间存在着有理可据的自然联系。类比构词是人们根据已有词汇,通过认知经验形成的新词。类比型术语构词特点有着和普通的类比构词相同的方式,即以某个同类词为模式,在语义上进行联想类比,替换其中某个词素,构造出与之对应或相似的新词来。类比构词由于它遵循人们的习惯思维模式,反映了语言符号的象似性特征,具有很强的理据性,构词范围广,在学术界以及科技领域应用广泛。类比的构词功能主要表现在其对构成新词的联想意义。词的联想意义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在概念含义的基础上,通过象征、类比等心理手段构建的语义。尤其在现代语言发展中,如科技术语的层出不穷反映出语言符号的象似性特征。在一种语言内部,类比型术语往往有明显的理据性。通过类比方法构造的术语形象生动、义理明确,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在科技、广告、商标等方面较普遍。鲍林格认为,新词语几乎从来不是各语音的任意组合——即使是任意的,也要符合语言的音位学要求才行。[4]如鲍林格所示,已知有了bolt(雷电)、活蹦乱跳的colt(小马驹)、jolt(猛击)这几个词,这就很自然要赋予volt(伏特)这个词一种相似的意义。鲍林格指出新词语可以由部分的旧有形态材料构成。不管怎样,这些词依然是代表新概念的新组合。类比构词完全验证了鲍林格的这一说法。三 类比型术语的构词方法类比型术语的构词方法是多样的,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近似类比和反义类比。在英语术语中最为普遍的类比构词方法是近似类比。这种形式的明显特征之一就是紧紧围绕着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运用类比推理,通过认知经验,形成容易为读者所接受的新术语。这类术语往往以一个词为核心形成一系列的新词,成为科技文献中准确、精炼、高效传递信息的载体。利用近似类比构成的新词很多,涉及领域也很广。如由于太空技术的发展,从bus-station类比形成了space-station,把space作为一个组合形式的保留元素,根据其他已有词汇类比生成了space-age、space-time、space-suit、space capsule(航天密封舱)[5]、space-shuttle等。由seafaring(海上航行)构成spacefaring(航天飞行);又如moonscape(月亮景色)是由landscape类比而成;moonport(月球火箭发射站)源于airport;earthquake(地震)类比生成了moonquake(月震),star quake(星震)等等。此外其他行业术语也不少,如由telephone类比生成了cellular phone或cell phone或mobile phone(手机)、pay phone(公用电话)、radiophone(无线电话);travolator(设在机场等处的自动人行道)一词是由escalator(自动扶手电梯)生成;由steam engine类比生成gas engine(燃气发动机)和jet engine(喷气发动机)等。在近似类比构词中,色彩类比也是根据原词的意义对部分进行替换而产生新词。通过利用表示不同颜色的词,类比生成新词语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语言的需要,如whitegoods类比生成了browngoods等。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产生了Greenpeace(绿色和平组织),人们为了表达购买不危害环境的产品的意愿,便借用类比手法,形成了green consumerism(绿色消费)等。利用替换数字进行类比构词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由数字类比构成的新词,其数字不变,只改变被修饰语:如:the three P’s(即peace,petroleum,Palestine——由中东局势引发的三大问题)就是仿照the three R’s(即reading,writing,arithmetic——读、写、算三种基本能力)而构成。另一种情况是不改变被修饰语,只变动数字类比构成新词。如:G8(Group of eight,指西方八国集团)系仿照Group of 77(指西方1964年成立的有77个发展中国家参与的组织)。反义类比就是利用现有的反义词,依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相对立的焦点,从反设比,以反托正。两者对比迥异,反差鲜明,语言所表达的意义通过原词的对照而跃然纸上。在英语术语中不难发现以反义类比构成的新词,如low-tech(低技术的)由high-tech(高技术的)类比反托构成,monoculture(单作物栽培)类比构成multiculture(多作物栽培),input scan(输入扫描)类比构成output scan(输出扫描),hard steel(硬钢)类比构成mild steel(软钢)等。这样相互反衬的词组在计算机网络术语中非常普遍,如input/output technique(输入/输出技术),input/output interface(输入/输出界面),mono/multi frequency(单/多频),mono/multibus(单/多总线)等。四 类比型术语的翻译原则科技术语涉及面广,译者在翻译时应找出规律,提高效率。因此,可根据科技术语翻译以传达信息为目的,加强信息的传递效果的宗旨。我们首先应该遵循术语翻译的基本原则,保证译名的单义性、科学性、系统性、习惯性、简明性、可读性,使术语标准化、专业化。[6]其次,笔者认为,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的有关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原则,有助于从象似性的角度考虑翻译时英汉语的符号对等。但笔者认为类比型术语翻译最重要的原则是把握术语的参照性和理据性。类比型术语往往有一参照性术语,如果该术语已被读者所接受,新术语则可参照模仿参照性术语的词法和语义结构进行仿译,如earthrise可模仿sunrise(日出)译为“地出”;将clamp pulse模仿drive pulse(驱动脉冲)译为“钳位脉冲”[7]。由于类比型科技术语是以原有词的词法和语义结构形成,因此表现出语言符号的理据性。正如王德春所指出的那样:在一种语言内部,新的语言单位往往有明显的理据性,人们在给事物命名时会很自然地考虑到理据性,而很少任意用毫无联系的声音来代表事物,语言符号虽与客体没有必然的本质联系,但语言体系的发展应遵循理据性规律。[8]这样有助于理解和翻译,使语言符号的交际功能在科学领域中发挥其作用,也使得术语翻译有据可循。严辰松认为,语言理据可以十分明确地分为两类,一类是外部理据,另一类是内部理据。[9]两类中,又可分为若干小类,如:外部理据包括拟声、拟象、临摹理据、省力理据;内部理据包括形态、语音、语义。类比构词翻译的理据性应考虑语言外部理据和内部理据的有机结合。这里的理据性主要表现在对新术语的参照性临摹,因此可根据科技术语内涵、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根据已知常识进行翻译,以使汉译的科技术语更为地道,为汉语读者所接受。如计算机词汇翻译,与cyber构成的术语往往译成“电脑-”或“网络-”。根据其他已有词汇类比生成和相应对译如下:cybercommunity(网络社区)、cybernate(v.使受电脑控制,使电脑化)、cyberspace(电脑空间)、cyberworld(网络世界)、cybernaut(网上随意访问者)等。参照性和理据性在翻译术语时还表现在对术语的合理解释性增词翻译。如:Web browser(万维网浏览器),wall phone(壁挂式电话),key switch(按键开关),infinite adjustment(无级调速),portable transmitter-receiver(便携式收发两用机),以及three-aspect high colour light signal(高柱三示像色灯信号)等。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科技新词的表面结构与已有术语相同,但其内涵意义无法从原词参照仿译,应以术语的学科性质为参照,按照汉字、汉语的规律,体现汉字、汉语表意性的特点构成汉语术语。这就需要译者进行推演变通翻译,这类术语的翻译对新术语内部理据的分析尤显重要。如:space shuttle一词,译成“太空穿梭机”显然不妥,很容易引起误解。其实,在航天领域中space指的是aerospace(航天),shuttle指往返于太空与地球之间的形状像飞机的交通工具,因此,据此推演译成“航天飞机”。与此相同的还有:space platform(空间站),pic-turephone(可视电话),dataphone(数据电话)。blood type可译为“血型”、blood bank可译成“血库”,但blood heat 却不能参照译成“血热”,而根据医学领域的知识,借用解释可将其译成“人体血液正常温度”。五 结语由于类比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说理清楚,寓意深刻,类比构词使新词表现手法更显缤纷多样,凸显语言感染力,恰如其分地使用类比的结构形式以及构词功能会使术语更加生动易懂。类比通过与已知事物的比较,使人们从对类似相通的事物的联想和推理中得到新的启示,新的领悟。严复等认为“非精学者不能翻译,俟学术大兴,专家奋起,始能议及”[6]。由此可见,翻译术语的要求之高,译好一条新术语并非易事。译者应详细查阅资料,弄明白其含义,参考有关术语,准确把握它所在专业的含义,根据专业的要求为其定名。  相似文献   

11.
解构主义者力挺发端于古代的怀疑论、近代的二元论和当代科学哲学中普遍流行的不可通约论;认为一切理论话语都是人为地使其具有某种结构、意义和本质,并不能完善地再现和把握现实,以至他们试图消解这样的本质结构;确信语言不是描述现实和经验的手段,只是从能指到能指的游戏。现实中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充分存在于概念中,以至我们既不能把自己所说写的东西呈现给别人,甚至也不能呈现给自己,因为我们反观内心时,仍需使用远离指谓对象的语言符号。为此德里达等人主张:一切文本都只具有意向性、互涉性和主观创造的意义。人们不仅对不同的理论很难进行通约,就是针对同一理论也很难进行比对。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合乎伦理设计”的理论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智能设计是为了满足设计主体的目的而制造人工物的过程,设计是合目的性与合价值性的统一,设计体现设计者的意愿,设计关注设计的目的、行为以及人工物的功能。与其他技术人工物不同,智能机器具有自身推理能力与自动决策功能,为了更好地设计人工智能客体,为了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功能,必须对其理论基础追踪溯源,对其理论来源与理论前提进行充分挖掘,才能保证人工智能设计在设计之初把人类规范与道德嵌入到智能机器中,才能规范智能机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由于地球生态环境的剧烈恶化,造成生物的多样性迅速减少,这使人类也面临着生存危机,而人类又在全力改造自身的营养和医疗水平等生存条件,使目前人类的生存环境达到了极其优越的程度,从而使自然选择对人类的作用松懈到了极点,导致人类出现了遗传病种类和患的数量剧增,生育能力下降,抗病机能骤减等多种不断退化的现象,从而使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受到了严重威胁。并且这种现象正在日益加剧,却又无法逆转,使人类逐渐走向深渊。据此本作提出了人类的最终归宿是走向终结的观点,并阐述了通过应用环境生物技术改善地球环境、以人工选择代替自然选择等对策,可以防止人类的退化,延缓人类的终结。  相似文献   

14.
萨托利的消极技术民主观源于对唯科学主义的警惕和戒惧。唯科学主义分为客观主义、集体主义和历史主义,具有导致极权主义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易损害民主信仰、民主程序和民主过程。捍卫民主必须回归其本源,重视科学反对唯科学主义、重视理性反对唯理性主义,设置技术与民主的边界,以政治平等原则抵制专家治国的越界。  相似文献   

15.
在智能新文化环境中,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新一代人机关系,不同于以往工业革命时代的人机关系.机器智能愈来愈逼近人类智能,甚至有超越人类智能的势头,人机关系变得愈来愈紧张.因受到人类理性的滥用、利益的零和博弈、智能机器的奴役,以及人工智能机器异化的渗透,导致人机关系的矛盾冲突愈来愈明显,需要从技术文化哲学的视角辨别人机关系的...  相似文献   

16.
新型纳米药物克服肿瘤化疗抗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癌症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化学治疗(简称化疗)作为临床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成为目前临床治疗恶性肿瘤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然而由于肿瘤药物的高毒性和重复使用导致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这严重影响着临床化疗的效果,甚至最终导致化疗的彻底失败,90%以上肿瘤患者死于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性问题一直是肿瘤化疗的最大瓶颈之一。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对肿瘤治疗意义重大。迄今为止,科学家一直在致力于提高化疗敏感度,克服肿瘤细胞的耐药性,但50年过去了并未解决根本问题,效果不佳。我们的最新研究发现,利用纳米颗粒容易进入细胞的特点,适当表面修饰的金属富勒烯纳米颗粒,不仅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对顺铂的内吞,而且可以高效逆转肿瘤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为克服肿瘤化疗的耐药性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论传染病的危害及我国的防治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染病是致病性(微)生物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其流行既有隐蔽性又有突发性。不论急性还是慢性传染病都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灾难、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损失。导致传染病发生的因素有多种,如不科学的生活、生产方式,自然环境的破坏,耐药微生物的不断增多等等。降低传染病危害的关键在于预防及整个社会协调一致的努力。每个社会公民都应该掌握预防传染病方面的基本知识并不断提高预防意识,各级政府应该采取更加科学的管理和预防措施,并加强对传染病和突发性疾病的研究投入和推广现有疫苗的使用等。本文旨在对目前国内外流行的主要传染病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做一系统的分析,并对传染病的防治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工程控制是系统获取工程信息、处理工程信息并利用工程信息来调整其行为,以实现工程控制系统所追求目的的过程,是施控主体对受控客体的一种能动作用。任何工程控制系统都是由控制者与被控对象组成,控制者向被控对象施加控制作用,通过反馈,采取纠偏及控制措施,实施所需的控制过程,达到预定的控制目的或曰控制目标。工程控制的对象即质量、进度、费用和安全等。工程控制的方法论原则主要有:协调控制、系统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系统集成、矛盾分析。工程控制论作为一门关于工程控制活动及过程的共同规律、运行机制和方法的学科,在21世纪必将凸现其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关于生命科学与物理科学之间关系的认识论和解释方式的讨论,可以大体上划分为自主论和还原论(或称之为"分支论"),两种观点在对"突现"的理解、解释方式的看法是相互对立的;而对于"突现"问题和解释方式的讨论,最终可以归结到对进化现象的解释.对进化过程给予公理化解释和动力学演化过程的计算描述是还原论的观点,但是,这种计算解释遭受到即使不是无限也是巨大的复杂性的困境.强大运算能力的计算机和计算机仿真实验成为解决计算困境的突破口,以康韦(J.Conway)证明了细胞自动机与图灵机完全等价为契机,导致了对生命过程的计算主义理解的兴起并产生了计算主义生命本质观.计算主义生命本质观带有还原论的色彩,但是,并非完全地支持还原论,实际上弱化了还原论,因为主张从部分到整体的突现过程的可计算性与可预言性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自然辩证法",在中国有过辉煌时期,给当代中国哲学留下不可磨灭的光彩和绚丽。然而在进入新世纪后,似乎就显示出日渐萎缩和边缘化的迹象。造成这种趋向的因素很多。复兴自然辩证法势在必然:一是回归日常生活,二是抬升自然观的认识价值,三是丰富和开放辩证法内涵,四是加大与人本主义哲学以及其他相关应用学科的结合,以推动自然辩证法在未来的理论和创新实践中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