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艳 《广东科技》2014,(8):18-19
科技馆作为科普教育,传播科学知识、思想和方法的重要场所,对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我国科技馆事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前景广阔,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深入实现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本文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对我国科技馆发展中的提高服务质量进行了全面的概述,提出了看法与意见,旨在为我国科技馆的发展提供管理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朱卫国  刘燕 《江西科学》2009,27(3):462-465
近年来,我国科学传播理论不断发展与成熟,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开展科技馆的科学传播和普及活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科技馆作为新世纪最重要的科技传播媒体之一,有着其独特的特性和作用。科技馆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准确把握自身的特长,充分发挥优势,以达到科普效益的最大化。同时,我国科学传播事业的发展趋势,也为科技馆指明了方向和要求。  相似文献   

3.
媒介融合是在当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基础上,以受众需求变化为导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打破媒介边缘,在组织结构、传播手段、传播内容上日益相互渗透,形成的媒介立体化传播局面。中国的新闻教育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在各个历史时期为社会输送了宝贵的新闻人才。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新闻学科的专业技术课程与快速变化的业界主流技术体系之间存在差距,致使课程的前沿性和实用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传统的专业知识界限和专业技能界限都将被更大程度地突破。而我国目前的新闻学教育远远不能适应这一实践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新闻学教学体系的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中国数字科技馆的需求,分析了中国数字科技馆完成统一资源集成、统一资源服务要求的难点,结合Web Service本身的技术框架,研究了其在中国数字科技馆的应用场景和方法,分析了Web Service技术在解决统一身份认证、资源检索和应用资源调度等的方法和流程。  相似文献   

5.
作为科普教育重要场所和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重要阵地的科技馆,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我国科技馆事业正处在蓬勃发展阶段,具有广阔前景,但也存在发展过程中如何更进一步完善和深入探讨的诸多问题,现就如何实现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提出了现代科技馆应当注重管理创新、展品创新、服务方法创新、功能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对跨媒介视域下的篮球赛事传播活动进行审视,对其与媒介之间的关系、为适配跨媒介语境产生的特点进行探讨与研究.研究的主要结论为:在跨媒介视域下,篮球赛事与其相关的媒介之间存在双向诱导的关系,篮球赛事传播在其体育赛事本体之外,正在通过数字媒介为球迷、观众提供一种虚拟空间中的"在场感",并衍生出基于篮球文化的拟态狂欢.而碎片化传播的频繁,又进一步推动了这场狂欢的发展.在此过程中,篮球赛事传播呈现出符号化、身体美学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李保平 《天津科技》2022,(2):97-100,104
科技馆是一个国家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形象的体现和重要窗口,肩负着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公民科学素养的责任.目前我国科技馆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在场馆的运行管理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在考察黔、川、宁、浙等地科技馆现状的基础上,从场馆建设、运营方式、展教具和后勤管理以及场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网络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的经济和文明形态都发生着改变,人类的沟通和学习模式向着数据化、互联化、智慧化转变。科技馆作为实现科学传播的平台,服务的对象、教育的模式以及展示的内容与形式等都应随之发生转变。科技馆的发展从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数字科技馆迈向强调数字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智慧科技馆。通过对智慧科技馆的内涵进行探讨,提出智慧科技馆具有智慧感知、智慧体验、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共享5个主要特征,科学地制定智慧科技馆建设策略将会成为科技馆界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协构建的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实现了实体科技馆与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和数字科技馆协同发展,为促进我国科普公共服务的充分性、平衡性和可及性作出了特殊贡献。回顾了科技馆体系建设以来的成就和经验,指出了探索中的不足,对面向新时代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新时代对科普事业在价值引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科技馆体系必须回应时代要求,拓展内涵外延,强化服务职能,推动两翼发展。面向未来,科技馆体系应以科技文化融合为基础,发挥市场作用、推动社会化发展,加强理论研究、实现思想创新。  相似文献   

10.
杨科 《科技咨询导报》2013,(20):204-204
现代科技发展速度加快,而科技馆作为我国科普教育的重要环节,对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科技馆的发展。目前,我国科技馆事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前景广阔,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深入实现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几个新的观点,如:管理的创新,功能的创新,展品的创新和服务方法的创新等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