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生物是生物世界的主角,尽管多数时候并不为我们所见,但它几乎占据着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也毫无例外地成为它们的居所,只要有空隙的位置就有它们的生存之地. 幸好,绝大多数微生物在与动物(包括人类)共同演化过程中,已经学会了与我们和平共处,甚至还学会了适应动物创造的不同微环境.例如肠道微生物,它们需要忍...  相似文献   

2.
正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微生物生态学家爱玛·艾伦-维科在对肠道微生物进行了10多年研究后指出,现代人过于注重洁净,食物太过精细以及使用抗生素,这种生活方式正在损害人体内无形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微生物是人类的盟友人类排泄物为研究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群落提供了一个窗口。艾伦-维科发现,地球上最具多样性、繁殖最密集的生态系统不在热带雨林中,也不在海洋中,而是在人类的肠道里。人类"微生物"是体内数以万亿计生物体的统称,  相似文献   

3.
在人体的"宇宙"中,居住着数百万种微生物.它们相生相克、相互制衡,维持着人体健康的微生态平衡. 很多常见耐药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等都是人体共生的"原住民".而人体中同样存在着克制它们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找到这些耐药菌的"克星"作为药物是当前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4.
汉斯·罗伊的海洋研究船从海底打捞了一份沉积物样品,这种微生物在我们人类的眼里看来就像是"假死"。而科学家们发现的这种深埋于海底之下红色黏土中的微生物们是靠着极其微量的氧气存活。它们至今已经有8600万年之久,这就意味着它们从恐龙时代存活至今。早在20世纪9  相似文献   

5.
正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在线发表了一项神经科学研究:美国科学家团队通过小鼠实验发现,肠道微生物组的变化,改变了多发性硬化症(MS)实验小鼠的脑内免疫细胞的活性。这项研究扩大了我们对肠道和脑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有助于开发针对多发性硬化症和其他神经疾病的新疗法。数以万亿计的细菌生活在生物体的肠道中,它们被称为一个"隐形器官",已被证明与多种疾病有  相似文献   

6.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布法罗大学的科学家成功揭示了埃博拉病毒的家族史。研究发现埃博拉和马尔堡病毒都是线状病毒家族成员,它们的祖先拥有悠久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1600万到2300万年前。科学家指出,这一发现不但有助于研制埃博拉疫苗,也改写了埃博拉的家族史。此外,这项研究加深了科学家对线状病毒的认知。专家们一度认为线状病毒在大约1万年前出现,  相似文献   

7.
<正>一项新研究指出,磁控微型机器人有朝一日或能帮助我们对抗癌症。在过去十年间,科学家证明了可以用磁力操控植入人体的医疗设备,如用磁场控制心脏导管、操控微型摄像头在肠道内穿梭等。此前的研究还能利用磁场同时操纵大量微型磁铁。从理论上来说,这些微型磁铁可用于解决癌症等严重健康问题。不过,如何单独控制一群微型设备中的某几个设备、让它们按照特定速度和方向运行,目前仍是一大挑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10,(5):34-35
<正>据《美国生活科学网》报道,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建立一个完全的仿生人,或许这样的仿生人总成本需要600万美元。目前,我们比之前能够复制和恢复更多的人体器官和不同样式的人体组件,比如:让盲人重获视力的仿生眼,以及比人类味蕾更精确的仿生舌头等。以下是最新的十大仿生科技。  相似文献   

9.
曹燕 《科学大观园》2011,(22):43-45
如果有一种昆虫能让人类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那可能就非蚊子莫属了——每到夏天,它们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烦恼。它们锲而不舍地叮咬人们并传播着病毒,给人们带来疟疾、登革热、黄热病、西尼罗河热等致命疾病。世界上每年有5亿人感染疟疾,其中大约200万人丧命。蚊子的前世今生没有人知道蚊子是何时出现在地球上的,但可以有把握地说它们比人类存在的历史要长很多,大约1  相似文献   

10.
<正>大量的动物病毒在人类中导致了毁灭性的疾病。然而,大自然中可能还有更多的"存货"。美国研究人员在一项的研究中估计,仅在哺乳动物中就可能潜伏着超过32万种未知的病毒。如果其中的一种感染给人类,就有可能引发下一场流行病大暴发。科学家估计,大约2/3的新发传染病都起源于野生动物,例如鸟类、蝙蝠、  相似文献   

11.
<正>"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已开始科学家警告,地球正在发生"第六次物种大灭绝",而人类只剩二三十年时间去挽救局面。为了使损失降到最低,各国科学家、政府和私人公司在过去数十年中陆续做起了"备份"工作,但这样真的万无一失了吗?分析了超过2.7万种鸟类、两栖动物、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等种群的繁衍趋势后,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它们中1/3的种类与数量正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科学家在观察和研究中发现,蚂蚁一定程度上和人类社会的农夫非常相似,它们在5000万年就会种植"庄稼",并且还懂得"施肥"和"除草"。但有趣的是,这些"庄稼"不是稻米小麦,而是可供蚂蚁食用的各种菌类。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05,(16):58
美国科学家发现,在淡水池塘中常见的一种细菌可以用来连续发电。这种细菌不仅能分解有机污染物,而且还能抵抗多种恶劣环境。美国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的查理·密立根在亚特兰大举行的美国微生物学会年会上发表报告说,利用微生物发电的概念并不新奇,目前已有多个研究小组在从事微生物燃料电池开发,但他们的发现有两个与众不同之处:首先是发电的细菌属于脱硫菌家族,这个家族的细菌在淡水环境中很普遍,而且已被人类用于消除含硫  相似文献   

14.
据报道,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和帝国癌症研究基金组成的科学家小组,发现了一种具有消炎作用的蛋白质,可望用于研究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炎症的新药物. 这种名为"胸腺素贝塔4亚砜”的蛋白质,可由人体自然产生.科学家们介绍说,该蛋白质的氧化形式,能有效防止人体发炎而形成的肿胀.发炎是人体受感染或受损伤时产生的一种反应,但人体有时在没有明显原因的情况下也会发炎,从而导致损害自己组织的慢性炎症.他们发现的这种蛋白质,能避免人体免疫反应失去控制,并可充当信号,显示人体免疫系统已无法完全保护自身组织免受损伤. 科学家们认为,以这种蛋白质为基础开发新药,将有望成为消炎药物研制的一个新目标,而新药的副作用可能将比常用的类固醇消炎药小得多.  相似文献   

15.
正大肠杆菌是人类肠道中最常见的可致病微生物,不过美国一项研究最新发现,大肠杆菌也有"益处",它生产的化合物可帮助人体细胞吸收铁,未来有望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和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韩珉实验室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细胞》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发现大肠杆菌生产的化合物"肠杆菌素"可以给人体带来益处。  相似文献   

16.
正据美国生活科学网站报道,科学家们认为,蚊子选择某些特定目标人群时,最重要的是基于人体皮肤微生物群产生的化合物。细菌能够将我们汗腺分泌物转化为挥发性化合物,通过空气进入蚊子头部的嗅觉系统。研究表明,皮肤微生物多样性较高的男性比皮肤微生物多样性较低的男性更容易被蚊子叮咬,前者皮肤上通常存在假单胞菌和贪噬菌,这些化学成分的微妙差异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人会被蚊子叮咬多次。同时,人体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的流行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而在与艾滋病毒的较量中,科学家们有了新思路——切断它们在人体内的供给,把它们"饿"死。这条策略之所以可行,是因为艾滋病毒十分依赖人体细胞内的资源。人免疫缺损病毒从扎根于中西  相似文献   

18.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报道,地球上曾出现过多种统治天空的飞行动物,以下是其中的五种。一、哈斯特巨鹰新西兰本土没有多少陆地动物:没有老虎、没有狼、也没有其他食肉动物,仅有少数的小蝙蝠和青蛙。人类涉足之前,这里的森林是鸟儿的天堂。但就在500万年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观园》2001,(11):23
中山医科大学陈系古教授等人在国际上率先使用被丢弃的人体皮肤细胞与家兔卵母细胞结合,成功克隆出100多个人类胚胎,这些胚胎可以用作治疗性克隆研究,获取人类胚胎干细胞.人类胚胎干细胞可在体外诱导分化,克隆出人体全身所有的200多种组织和器官、但这一在治疗性克隆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成果公布后,立刻遭到一些人的质疑.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的4位专家联合致电<文汇报>,认为该成果亵渎了人类尊严,是对生命伦理的"突袭".  相似文献   

20.
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由于体形微小,虽然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可是人类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它们.然而,现年49岁的乌克兰男子瑟基·里萨科奥竟然不用显微镜,仅凭肉眼就能看见微生物.据悉,他依靠这种特异功能,已经帮助许多患者治好了各种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