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是坚持"以人为本"施政纲领的重要体现,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在城市规划的编制、决策过程中引入公众参与机制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针对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严重不足的现状,分析其原因,认为应加快我国城市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建立多元化的公众参与渠道,提高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广度与深度,促进城市建设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是坚持"以人为本"施政纲领的重要体现,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在城市规划的编制、决策过程中引入公众参与机制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针对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严重不足的现状,分析其原因,认为应加快我国城市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建立多元化的公众参与渠道,提高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广度与深度,促进城市建设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广场是一座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节点,也是城市生活方式和城市精神的有机产物,是人们驻足观赏城市景观或市民进行休闲娱乐及社会交往的最佳场所.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它最具公共性和艺术魅力。为了丰富公众的视觉审美经验,在许多广场上都设立了具有审美和标志性作用的公共艺术,用来丰富广场空间,提升广场的艺术文化气质。而壁画作为广场上的公共艺术。无疑更加引人关注,成为广场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和公众视觉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公众参与规划决策和管理的呼声日益高涨。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已成为现代城市管理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目前我国城市规划过程中的公众参与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历史和现状,总结了目前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严格执法,转变规划师职能,提高公民素质,加强规划宣传等建议,以此来提高我国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度,以促进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吴卓珈 《科技信息》2008,(8):258-260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城市的景观特色现状的介绍与分析,以及我国城市景观特色的发展趋势,促进我国城市景观特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使用者的心理感知,定量评估影响城市滨水景观质量的关键因素,为城市滨水景观质量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以南京市秦淮河中华门段为研究对象,运用语义分析(SD)法从使用者的心理角度出发,对秦淮河中华门段的滨水景观进行质量评价。从景观、生态、人文3个方面制定评价因子,针对各评价因子对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使用者对秦淮河中华门段滨水景观的亲水性、岸线形态、景观美感度、环境整洁度以及历史文化延续性的评价较高,对视域宽广度、环境视觉趣味性、植被覆盖率和娱乐活动多样性的评价较低。基于评价结果认为,影响滨水景观质量的重要因素为公众参与度、植物多样性和河流水质,结合秦淮河中华门段景观现状,提出:①提高秦淮河中华门段滨水景观与地域文化的融合,突出秦淮河景观的独特性,增强游人的归属感;②重视公共参与度,加强公众参与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同时丰富秦淮河中华门段的空间功能,增强滨水景观的活力;③进一步加强对秦淮河水质的保护与治理,提高植被覆盖率,并充分利用水生植物来营造滨水生态景观,给游人近自然的生态体验。【结论】通过对感知对象的评价,引入SD法分析游人心理感知为评价城市滨水景观质量提供了可参考的研究路径,有助于聚焦城市滨水景观效能的科学分析,推动城市滨水生态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也为未来城市滨水景观的优化提供了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7.
高校信息公开法律制度不仅源自于公民的知情权,也源自于教育的公共性和社会治理。教育的公共性是高校信息公开的逻辑基础,公民的知情权是高校信息公开的权利本源,社会治理是高校信息公开的价值诉求。该制度的建立,确保了公众知情权的落实,推动了公众参与高校事务,增强了社会对高校的监督。然而在现实适用中存在着高校信息公开的主体、对象、范围、监督与救济机制不完善,高校信息公开的组织机构和实施机构依然缺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城市的主人是市民,城市景观设计要注意适应市民的需要,这就是城市景观的市民性,城市景观的市民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城市景观建设要充分考虑适合个人的活动;城市景观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人权意义;市民的主要活动空间是市场;城市景观的公共性特征,本文通过中外城市的实例,论证了城市景观只有充分体现了市民性,才能充分体现城市的整体功能,才能发挥城市在人们生产生活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模糊数学在城市水系景观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总结了国内外景观评价的方法,针对目前公众参与规划设计的重要性,以城市水系景观评价为例,提出了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从公众对景观质量的评语中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并通过求解模糊关系矩阵来荻取各因素对整体景观影响的权重系数,从而指导城市水系景观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BIB-LCJ景观审美测量方法,选取49张国内外不同类型的城市水域景观为样本,对公众及专家群体进行了美学质量的审美测量,通过数据处理及分析,证明公众的群体审美是值得尊重的,可作为景观规划的依据,并为公众参与做了实验方法上的尝试及可行性论证.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交换理论,通过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探索各个指标变量之间关系和发生作用的路径,阐析公众关于国际武术节对城市经济、文化、区域发展影响的认知与公众对国际武术节的态度以及支持国际武术节的意愿之间的关系.公众关于国际武术节对城市发展影响的认知对公众关于国际武术节态度有积极作用,进而对公众支持国际武术节的意愿产生正面影响.要增强公众关于国际武术节对城市经济、文化、区域发展影响的认知,通过增强公众的认知,从而影响和改善公众的态度,进而形成公众的支持意愿,为公众的广泛参与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公众参与是促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手段。针对当前我国政府预算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扩大公众参与地方政府预算的力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公众参与地方政府预算的意义及其局限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李军 《科技信息》2010,(33):392-392,419
环境资源作为最典型的公共物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环境问题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环境保护工作必须有公众参与。保护和改善环境,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享有环境权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理基础,公众参与是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主要表现为法律依据不足、公众参与环保的意识不强、执法力度不够等方面,其主要原因是中国法律文化的缺失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必须完善立法.健全公众参与环保事业的相关制度:加强教育,正确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保事业;强化监管,营造依法整治环境的良好氛围,调动社会公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环保事业的发展,社会公众特别是一些个人和非政府环保组织参与环保的热情越来越高。对于公众来说,参与环境保护和管理,既是自身的权利,也是一种义务。公众参与是我国环境保护立法的一项重要基本原则。该文阐述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概念及其发展路径,论述了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意义,以及我国建立公众参与机制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安合红 《科技信息》2010,(29):12-12,42
政府的公共性、公众作为政府工作的关键利益相关者,使公众参与成为有效政府绩效评估的必然趋势。但是现阶段在公众参与绩效评估实践中遇到很多障碍:如观念上的障碍、公众参与评估途径的限制及法律机制的制约等。为保证政府绩效评估科学有效和公正公平.必须改进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方法,建立畅通、有效的参与渠道,提高公众参与能力,达到公众对政府真正的监督。  相似文献   

16.
从理论要求和现实需要两个层面探讨和谐社会构建活动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为,我国当前还存在公民与政府之间缺乏互信、公众参与机制短缺、公众制度化参与意识薄弱等问题,制约了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必须从转变传统决策观念、完善法律体系、建立有效机制等方面,促进公众参与公共决策,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赵虹 《科技咨询导报》2008,(14):174-174
公众参与园林事业的建设,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较慢,通过对其概念,发展过程和国外发展情况的介绍,重要性的阐述,让读者了解公众参与已成为规划制定和规划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通过对我国公众参与园林建设的历史回顾和发展现状,尤其是通过中西方政体的不同,来比较中西方公众参与园林事业发展的差异,提出我国公众参与园林建设存在的问题,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所在,从而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纽约市的Brooklyn Grange屋顶农场的建设、发展和运营的分析,得到在高密度城市的屋顶空间,生产性景观参与社区营造,能够产生多元可持续的社会及经济价值的论点.基于我国当前城市中非正式性农业生产多为自发性个体行为的现状,后疫情阶段,城市存量空间的生产性景观可以通过结合社区更新愿景,在参与本地经济复苏和完善可持续食物供应系统的同时,创造丰富的社会文化交融机遇,培育深层次的环境伦理认知.在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绿色行动体系框架内,联合多类型城市发展要素,通过推动城市屋顶空间社会价值、经济效益和生态意识的综合提升,为后疫情世界的“新日常”秩序的整体构建,提供更加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实行可以避免环境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虽然我国的公众参与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机制,必将促使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低碳城市建设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公众是建设低碳城市最主要的参与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生态环境的公有性决定了公众参与低碳城市建设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文章就提高我国公众参与低碳城市建设提出如下对策: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低碳"意识;完善政策,加强引导和激励;积极倡导和培养公众的"低碳"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