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了。我们以极其悲痛的心情,悼念这位世纪伟人,缅怀他老人家的丰功伟绩和崇高风范,寄托我们的无尽哀思。邓小平同志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也是新时期中国科技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的奠基人,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良师益友。他虽然不幸离开了我们,但他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巨大贡献和对发展科学技术的谆谆教诲已经并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化为我们继续前进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亲自培育了井冈山精神,并倡导:“我劝大家,日子过好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要丢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邓小平倡导:井冈山精神是宝贵的,应当发扬;江泽民倡导:“井冈山精神,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世纪的征途上,全党和全国上下始终要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胡锦涛倡导:“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结合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的变化,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实践,让井冈山精神大力发扬起来,使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  相似文献   

3.
<正> 2006年伊始,九州大地春潮涌动。这春潮是长鸣的号角—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向着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进发;这春潮是隆隆的战鼓——刚刚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中国第一生产力在未来15年里抢占新的战略高地点兵布阵;这春潮是频传的喜报——还沉浸在"神六"飞船载人航天欢愉中的华夏儿女,又迎来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的召开。胡锦涛同志在1月9日的全国科技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形势,统一思想,总结经验,明确任务,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动员全党全社会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进一步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都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奠基人,确立了这一制度的基本格局和框架;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江泽民,把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上升为国家意志,载入宪法,实现了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法律化.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三代领导人对教育地位和功能、教育方针、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加强党对教育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都做了非常精辟的论述。在新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把握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脉搏,传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的教育思想,对教育工作做了系列重要论述。一是强调教育优先的地位和培养人才的功能,提出四个服务,重视高校育人功能;二是从党和国家利益的高度强调教育的指导思想,提出培养三有新时代青年,确定五育人才培养目标;三是指出人才的极端重要性,明确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四是明确教师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教师的根本任务,培养四有好老师,关注教师待遇;五是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抓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强化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指引我国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把我国从教育大国建设成教育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非常关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各自对“人民”以及“人民内部矛盾”概念和内容的理论认识,并在实践中构建了各具特色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效率和平等是社会主义的两大价值,二者在社会主义价值结构中有着科学的排列秩序和辩证关系。对其进行正确的认识和把握是成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所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充分肯定并努力实现着社会主义的效率价值和平等价值,但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他们围绕着效率与平等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问题进行了不尽相同的实践和探索,为中国最终能够完整地实现社会主义价值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新潮》每本里面有一二篇纯粹科学文,也是好的。但我的意见,以为不要太多;而且最好是无论如何总要对于中国的老病刺他几针,譬如说天文忽然骂阴历,讲生理终于打医生之类。现在的老先生听人说“地球椭圆”,“元素七十七种”,是不反对的了。《新潮》里装满了这些文章,他们或者还暗地里高兴。(他们有许多很鼓吹少年专讲科学,不要议论,《新潮》三期通信内有史志元先生的信,似乎也上了他们的当。)现在偏要发议论,而  相似文献   

9.
跳出历史“周期率”问题,是我党三代领导人十分关注的问题。由于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各不相同,其认识和措施也不一样。一代政治家只能解决一代政治家所面临的迫切问题,不可能将所有的问题都予以解决。在新世纪到来之时,从理论和实践上来总结和思考这一问题,有利于我们搞好执政党的廉政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0.
大力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加快民族干部队伍建设 ,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毛泽东 、邓小平、江泽民深入分析中国国情 ,阐明了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制定了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方向 、方针 、原则和政策措施,使新中国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为新时期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相似文献   

11.
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保证,是维护和增强党的团结的保证,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队伍的先进性的保证。从党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以及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途径三个方面对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党的思想建设理论进行比较,从而阐明在党的思想建设方面,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说明党一贯坚持"着重从思想上建党"这一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再到江泽民,他们都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一脉相承,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科学技术我们一定会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404页我们现在不但正在进行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而且正在进行技术方面的由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现代化机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关于人权的论述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即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群众史观的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等基本方法。习近平关于人权的论述注重对人民利益的维护、强调人民权利的保障、重视集体人权、尊重人民主体能动性的发挥。研究习近平关于人权论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有利于厘清马克思主义在应用于中国人权问题研究时所遵循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有利于深刻把握习近平关于人权论述的思想内涵和理论体系,不断促进中国特色人权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科技创新主题发表重要论述,形成丰硕的理论成果,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与深入探讨.其中,对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生成逻辑和发展脉络、主要内容及特色特点、实践路径及重要意义是学界的主要关注点.对既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发现,要在深化学理分析、厘清发展脉络、优化实践路径和加强对比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人本思想存在着理论来源和主要内容上的诸多共性。理论来源上的共性有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和马克思人学理论的继承;主要内容上的共同点则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诉求、人民群众满意与否的判断标准以及依靠人民群众、实行民主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它的提出有其特定的历史和理论依据.本文就"三个代表"与毛泽东的"生产力标准"和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一脉相承关系作了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毛泽东关于学风问题的论述,我深刻地体会到: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和出发点。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从参加共产主义运动、缔造我们党的最初年代开始,就一直提倡和实行了对社会客观情况的调查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并坚持同理论脱离实际的思想作风作斗争,同一切只从主观原则出发、从本本和上级指示出发而不联系具体实际的错误倾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理论的创新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诸多具有鲜明新时代特征的重要论述.研究发现:在系统论观照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是一个由3个层面、12个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运用系统的整体分析、结构层次分析、环境分析、动态分析可以发现其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开放...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关于家风的重要论述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点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的个人行为准则。习近平提出的构建良好的家国关系、邻里关系、成员关系,对促进小家和谐进入到大家和谐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他点明妇女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主张引导妇女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强调男性要履行家庭中的义务和责任;他强调了“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对家风建设的引领作用;并提倡从小处着手,从细节处做起,将家风重要论述落实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