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探究有机农产品和有机肥市场约束对果蔬种植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抑制性,构建了市场约束与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理论框架,运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对有机肥市场和有机农产品市场均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有机农产品市场产生的约束对果蔬种植户有机肥施用行为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农业收入占比、是否参与培训对果蔬种植户有机肥施用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国家和政府应着力解决有机农产品和有机肥市场不完全信息的问题,并增加有机肥相关的培训,来提高我国有机肥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2.
农用肥料中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的应用对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起着重要作用,为了研究农用肥料中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的应用对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良影响,试验采用静态箱方法研究有机和无机肥料施用方式对温室气体排放量影响.试验分3个处理:1)不施肥(CK);2)施尿素无机肥;3)施牛粪有机肥,共设置9个小区.结果表明:施肥后,肥料施用处理的土壤CH_4、N_2O累积排放量较不施肥处理显著提高(P0.05),施用有机肥较施用无机肥土壤CH_4、N_2O累积排放量提高.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周至县150户农民的实地调查,分析了农民施用商品有机肥的行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家庭劳动力人口多,农户年龄大,农户更倾向于施用商品有机肥;愿意施用商品有机肥的农户比例高于实际施用比例,这是由于劳动力数量有限且农户不愿改变已有耕作习惯;商品有机肥信息的来源渠道可信并且带来的经济效益大是提高农户施用商品有机肥愿意的主要因素.为此提出了政府和企业加强宣传、相关部门设立农户购买有机肥专项补贴、技术人员给予技术指导和相关部门加强对有机肥企业监管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生鲜农产品"产业成为了当前的一种购物理念和消费模式,文章以"互联网+"环境下的有机果蔬农产品供应链为立足点,对其可能发生的5个风险,通过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有机果蔬农产品供应链风险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生产能力风险、流通效率风险和流通信息风险,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供应链风险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消费者对传统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不同的偏好,主要分析了在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2种情形下,有机农产品和传统农产品的定价博弈行为。从静态博弈的角度,阐述了厂商可以获得的利润与农产品单位成本之间的关系。传统农产品的成本提高会使得其利润提升,而有机农产品成本的降低会带来利润的提高。其次,运用复杂系统理论,对有机农产品和传统农产品的动态博弈行为进行分析,并得到动态博弈系统保持稳定的临界条件,使得农产品厂商可以在保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以最快的决策变量调整速度,达到博弈的均衡状态。研究结果为有机农产品定价过程提供了理论建议,有利于农产品厂商收益最大化,并推动我国有机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问题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增收就需要完善的市场体系,所以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设就成为现阶段我国经济建设中最重要的环节。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个尤为突出的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这就使得我国经济的发展严重受到了约束,如何解决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便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以芥菜作为材料,通过田间栽培试验,研究不同肥料处理对芥菜农艺性状、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等养分条件下,单施无机肥、单施有机肥ZH-2、有机无机肥混合施用3个处理在芥菜农艺性状和产量上的表现效果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处理,而有机无机肥混合施用效果最为明显,其品质表现也较为突出,因此,在芥菜生产上配合施用有机肥ZH-2和无机肥是一种有效的施肥模式,为芥菜优质高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农户生产合作组织中农户的施用农药行为对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基于目前第三方直接监督农户施用农药行为相对困难的现实,指出社区规范作为农户生产合作组织一种自我维系的内生性秩序,应该是控制农户滥用农药、提升农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首先运用博弈论和制度经济学理论构建农户间的博弈模型;然后科学界定社区规范成为约束农户施用农药行为的内生性秩序的备件;最后提出社区规范可以成为政府制定正式制度的元制度的论断。  相似文献   

9.
施用有机肥对温室黄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青海省黄瓜种植的合理有机肥施用量,选用"沃土绿丰"牌生物有机肥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对黄瓜生物性状、产量、品质和土壤有机质、全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3 750 kg/hm~2有机肥处理,产量最高为106 500 kg/hm~2,较不施有机肥处理增产3 900 kg/hm~2,增产率为3.80%,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施用3 750 kg/hm~2有机肥处理,V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101.14 mg/kg,较不施有机肥处理增加了8.78 mg/kg;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1.48%,较不施有机肥处理增加了0.12%;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1.37 mg/kg,较不施有机肥处理增加了0.05 mg/kg。收获后较定植前施用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提高了0.06~0.54 g/kg,3 750 kg/hm~2有机肥处理增量最大为0.54 g/kg,不施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下降了0.34 g/kg;土壤全盐降低了0.30~0.76 g/kg,3 750 kg/hm~2有机肥处理减量最多为0.76 g/kg;不施有机肥处理土壤全盐增加了0.14 g/kg。说明3 750 kg/hm~2有机肥施用量为该地区温室最合理的施用量,既能提高黄瓜产量,改善品质,又能培肥地力。  相似文献   

10.
食用农产品生产者质量信息传递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质量信息的真实、有效传递是确保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的前提。通过对我国食用农产品生产者质量信息传递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显著影响食用农产品生产者质量信息传递行为的因素有生产专门化程度、食用农产品销售渠道、是否参加农业产业化组织以及是否属于安全认证农产品。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对于农产品的流通有重要的作用,但这些批发市场长期以来就有质价低廉的形象,呈现诸多问题,市场的升级改造是必由之路。本文在实地调查果蔬批发市场物流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物流管理理论,结合果蔬相关储存特性,对物流作业过程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果蔬批发市场物流水平的措施,从物流作业角度为升级改造此类市场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培肥措施对烤烟产量、产值、烟叶品质及烟田培肥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提高了土壤有效N,P,K质量分数,配施有机肥效果更明显,但要对有机肥的用量加以限制.施用牛粪时以有机氮占20%最好,其效果和施用堆肥对新整理烟田的改良效果相当,保证了烟田养分的持续供应,可避免新整理烟田烟株后期脱肥,同时提高新整理烟田土壤肥力.但是对于提高烟叶施木克值,提高烟叶品质来说,培肥方式应该推荐施用牛粪时有机氮占20%,即施用牛粪有机肥900kg/hm~2为最佳.  相似文献   

13.
采集公主岭市长期定位监测基地不施肥和施用不同用量有机肥的黑土,通过超声波分散-离心分离得到细黏粒(<0.2μm)、粗黏粒(0.2~2μm)、粉粒(2~53μm)、细砂粒(53~250μm)、粗砂粒(250~2000μm)5个颗粒级别,分析全土及不同粒级中土壤有机碳、总氮并进行含量与分布的比较。结果表明,有机质多集中在粉+黏粒中,碳氮比随着粒级的减小而逐渐降低;与粗黏粒相比,细黏粒有机质的转化更快。长期施用有机肥后,除细砂粒级外,全土及各粒级有机碳、氮库大小和浓度均有显著增加;粗砂粒中有机碳、总氮的富集系数升高,黏粒(尤其是细黏粒)中富集系数降低;粉粒和砂粒中的C/N显著降低。施肥量的变化对全土和各粒级中有机碳、总氮浓度的影响较大,对C/N比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桂林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农业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桂林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有机质、氮、磷和钾等有益组分含量较高,而重金属等有害组分相对较低,基本符合国家污泥农用的有关标准。制成有机复合肥后进行的农用试验表明:污泥有机肥施用后水稻增产13%~19%,肥效略优于或等同于市场上出售的华丰牌复合肥;施用甘蔗后,产量比施用市场上出售的三元复合肥高22%,比施用尿素、钙镁磷肥和氯化钾混合肥高29%。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1种廉价的常见有机肥(菜枯)对稻田土壤中Cd的有效性、水稻糙米中含量及稻谷产量的影响,在2种Cd污染土壤中施用了不同添加量(0,7.5,15,30 g/kg)的外源有机肥,并进行水稻盆栽种植试验。结果表明:①施用有机肥显著增加了土壤p H值和有机质含量。与对照相比,施用7.5~30 g/kg的有机肥,土壤p H值在水稻分蘖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分别上升了0.40~0.68、0.55~0.65、0.56~0.52和0.15~0.33个单位,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上升了8.3%~47.6%、6. 2%~27.7%、12.0%~14.6%和4.8%~13.9%。②施用有机肥显著降低了土壤中TCLP提取态Cd含量。与对照相比,施用7.5~30 g/kg的有机肥使Cd低污染中TCLP提取态Cd含量在水稻分蘖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分别下降了60.2%~77.3%、38.1%~56.4%、30.3%~39.9%和10.0%~38. 6%,使Cd高污染土壤中TCLP提取态Cd含量,除灌浆期有机肥施用量7.5 g/kg略有上升之外,分别下降了34.2%~61.5%、12.1%~42.3%、3.0%~8.9%、39.3%~15.8%。③施用有机肥显著促进了水稻的生长和增加了水稻产量,与对照相比,施用7.5~30 g/kg的有机肥,使Cd低污染和高污染土壤中水稻稻谷生物量分别增加了14.9%~21.3%和8.0%~16.6%。④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成熟期水稻糙米中Cd含量。施用7.5~30 g/kg的有机肥,2个Cd污染土壤中糙米中的Cd含量分别为0.05 mg/kg~0.13 mg/kg和0.20 mg/kg~2.24 mg/kg,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17.4%~183. 2%和5.3%~1067.7%。  相似文献   

16.
生物有机肥对蔬菜生理性状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试验进行生物有机肥和复合化肥对豆类、瓜类和叶菜类蔬菜的产量、生理性状和品质影响的比较。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的增产效果不明显。生物有机肥的施用能大幅度提高蔬菜根活力.及提高豆类和瓜类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生物有机肥的施用能明显提高各种蔬菜食用部位可溶性糖含量,但在提高蔬菜维生素C含量方面的作用还不确定。施用生物有机肥可降低叶菜类蔬菜体内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17.
抵押、贷款合约与借款人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信息经济学理论,建立了不对称信息条件下信贷市场博弈模型,研究了抵押对借款人风险的事前甄别作用和对其履约行为的事后激励作用.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抵押可以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信贷市场中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利用借款人的自我选择机制,银行可以通过合适的分离合约来有效地降低贷款中的信用风险.提出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阶段,抵押的作用受到一些现实约束的抑制和抵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微生物是土壤中的功能组分,对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转化有重要影响,研究肥际微域内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特征,有利于探明肥料类型对土壤养分保蓄和供给的影响。【方法】以华北平原长期有机肥化肥混施(MNPK)和长期不施肥(CK)试验地潮土为研究材料,采用室内土柱培养方法研究了单施化肥(CF)、施用70%化肥+30%有机肥(CFOM)、单施有机肥(OM)和不施肥(NF)时,肥际微域内(<5.0 cm)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分布特征。【结果】与NF相比,施用CF后,CK处理中细菌数量增加84%(P<0.05),MNPK处理中细菌数量则无显著变化(P>0.05); 施用CF对两个处理中真菌数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放线菌数量下降了33%和36%(P<0.05)。OM和CFOM施用显著增加了肥际微域中细菌和真菌(P<0.05)的数量; 细菌在近肥源处(0.5 cm和1.0 cm)增幅最大,但真菌在1.0 cm和2.0 cm微域内增幅最大。OM和CFOM施用也显著增加了肥际微域内放线菌的数量(P<0.05),放线菌数量和真菌数量两者的自然对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潮土肥际微域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有利于土壤养分的保蓄和持续供给。  相似文献   

19.
农产品物流保鲜与物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30%、12%、15%,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到1000亿元.由于农产品集中上市后贮运保鲜能力制约,我国农产品"卖难"和价格季节性波动的矛盾突出,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情况时有发生.目前,研发适于我国国情的农产品冷链保鲜设施设备、农产品采后衰老生理与病理调控机理、农产品保鲜过程组分变化与营养安全、农产品保鲜工艺设计、绿色  相似文献   

20.
 在污泥有机肥长期农用土壤上种植伴矿景天,与常规的玉米-小麦-胡萝卜轮作处理比较,田间试验探讨了连续植物修复效率和污泥有机肥长期施用导致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上农产品的污染风险。结果表明,长期污泥农用土壤上农作物和超积累植物生长良好,与未施用污泥肥料处理相比,继续施用条件下“玉米-小麦-胡萝卜”轮作作物中Zn、Cd 浓度有所上升,且小麦、胡萝卜中Cd 浓度均超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种植Zn、Cd 超积累植物伴矿景天吸取修复处理下土壤中重金属浓度显著降低,土壤全量Cd 下降56.0%;继续施用污泥条件下土壤全量Cd 下降仍可达48.4%。证明在施用污泥条件下,种植伴矿景天和农作物,能够实现污泥安全处置、促进农作物生长和污染重金属高效吸取修复的3 重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