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1969年,在阿波罗11号探月过程中,当两名宇航员回到指令舱后3小时,"无畏号"登月舱突然失控,附毁在月球表面.离坠毁点72公里处的早先放置的地震仪,记录到了持续15分钟的震荡声.如果月球是实心的,这种震波只能持续3~5分钟.这一现象证明月球是空心的.1969年11月20日4点15分由"阿波罗"12号制造了一次人工月震,其结果充分说明月球是中空的.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21,(2):70-73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历经10多天的太空工作,嫦娥五号携带来自风暴洋吕姆克山的2千克月壤返回地面.这是1976年苏联月球24号带回100多克月球样本以来,人类再一次得到来自月球的" 土". 嫦娥五号采回的相对年轻的地体样本,有望帮助科学家推进对月球演化历史的认识,揭开月球的身世之谜.  相似文献   

3.
提到43年前美国宇航局的"阿波罗11号"任务,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尼尔·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时说的"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这句名言,他与另一位宇航员插美国国旗时的画面以及月球上的荒凉景色,很少有人会想到负责将宇航员安全送回家的4名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员。1969年7月24日,"阿波罗11号"太空舱从太空返航,最后在距离夏威夷海岸大约1600公里的太平  相似文献   

4.
月球,地球唯一的自然卫星.它的引力主宰着海洋潮汐的起落,它的微光决定着夜间生物的命运.月球究竟"活"了多少时间,很少有人能说得清楚.科学家们一直在关注. 2020年12月,嫦娥五号带着1731克月球岩石样本返回地球.2021年7月,部分样本分31份发放给了13家科研机构.月壤由探月工程地而应用系统的承担单位——中科院国...  相似文献   

5.
"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几千年来埋在每一个中国人心底,如今,"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梦想已经变成中国科学探索的事实. 中国探月工程规划为"绕、落、回"三期.探月工程一期的任务是实现环绕月球探测,由嫦娥一号任务组成.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2008年11月12 日,发布嫦娥一号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为探月工程一期——"绕月探测"任务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6.
2018年5月21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四号任务"鹊桥"中继星发射升空.该中继星是世界首颗运行于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通信卫星,这个点处于地球和月球两点连线的延长线上,且在月球一侧.  相似文献   

7.
如今旅行者都将阿里作为寻访西藏的极西目的地,也许他们并不知晓阿里还是西藏岩画发现最早、数量最多的地区.早在20世纪之初,就有一些热衷于亚洲探险的西方人士在那片荒凉如"月球景观"的高寒之地发现过众多岩画.1900年,斯文·赫定在《亚洲腹地旅行记》里记述了"雕刻着几个拿弓的猎夫追赶着羚羊"的图像.1907年,奥古斯特?弗兰克发表了他对阿里和拉达克地区岩画的临摹手稿.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04,(12):14-15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埃德温·奥尔德林乘“阿波罗11”宇宙飞船首次成功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从1969年到1972年,美国共进行了5次“阿波罗”飞行,共有12名宇航员登上月球。这一系列“访问”大大丰富了人类对月球的认识。各次“阿波罗”飞行都对月球表面进行了广泛考察,这是美国邮政总局1994年发行的面值9.95美元的邮票。宇航员背后为“阿波罗11”飞船的登陆舱降落在月球上摄于1969年7月20日的资料照片显示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留下右脚脚印14搜集了大量月球岩石、土壤标本,其中从月球上带…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14,(1):F0002-F0002
正2013年12月15日,中国第一面登上月球的五星红旗通过电视直播"亮相"。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马兴瑞随后宣布,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五星红旗亮相月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的崛起。  相似文献   

10.
北京时间12月17日凌晨,在白雪皑皑的内蒙古四子王旗,嫦娥五号携月球样本岩石和土壤返回地球.这是中国航天史上一次满载而归的科学探索,也是人类太空探索中一段智慧与勇气兼备的华彩乐章. "嫦娥"一小步,代表中国航天一大步.作为中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嫦娥五号接过嫦娥四号的探月"接力棒",闯过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月面着陆、自动采样、月面起飞、月轨交会对接、再入返回等多重难关,实现了我国航天史上多个"首次",收获了研究月球乃至太阳系行星的宝贵科学样品.嫦娥五号任务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15,(3):62-64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从“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舱走出,在月球表面留下人类登月的第一个脚印,实现了人类登月梦想. 日前,英国媒体披露了更多“阿波罗11号”的登月内幕,以及英国400年前的“载人登月计划”. 内幕一:登月美国国旗化为灰烬 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任务中插在月球表面的那面美国国旗,一直是“月球阴谋论”中饱受质疑的主角,阴谋论者质疑称,月球上没有空气,可宇航员插在月球表面的美国国旗却能迎风飘扬,这一漏洞显示宇航员仍然身处地球.而反驳者解释称,由于月球地质较硬,宇航员要用力扭动才能将旗插上,所以这个扭动再加上旗杆本身弹性引起的振动,便造成了国旗的摆动,给人以“迎风飘扬”的假象.  相似文献   

12.
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一个月球轨道探测器,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绕"、"落"、"回"发展战略的第一步.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09年3月1日受控落月于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丰富海区域,在轨运行495天,比预期一年的工作寿命延长4个多月,一共取得了1.37TB的原始科学探测数据.通过对这些科学探测数据的初步分析和应用研究,已经获得了包括"全月球三维数字地形图"等在内的一系列科学成果,为推动我国月球科学的研究和后续月球探测工程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好奇"号已开始在火星表面展开考察之时,月球也将在不久后迎来一辆执行冰水勘探任务的"北极星"月球车。这种月球车有望于2015年10月搭乘SpaceX公司的火箭登上月球。美国宇航机器人技术公司不久前揭开了"北极星"月球车的神秘面纱。该"北  相似文献   

14.
正置疑"忒伊亚星球理论"1973年12月13日,宇航员哈里森·施密特在月球"宁静海"区域行走至一块岩石时,向指挥官尤金·塞尔南汇报称,这块岩石拥有较小的滑动轨迹,一直延伸至山丘,这块岩石从山坡滚落留下了痕迹。随后施密特从这块岩石上凿取了一块岩石样本,并将其命名为"橄长石76536"。而这块岩石及其他他月球岩石样  相似文献   

15.
正1972年12月11日,美国的"阿波罗17号"在月球着陆,这是我们人类最后一次载人登月,40多年过去了,为何没人再登陆月球?1969年,"阿波罗11号"载着3位美国宇航员首次成功登陆月球,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之后,美国还进行了6次载人登月发射,其中5次成功,1次失败(失败的是"阿波罗13号",但3名宇航员成功返回地球)前后一共有12名美国宇航员登上过月球。但随着"阿波罗17号"的归来,"阿波罗计划"也随之宣布终止(原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人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嫦娥"命名的探月计划一期工程已经正式启动.中国计划于2007年发射首颗月球卫星的消息,将成为继"神舟"载人飞船之后,国人及世界关注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宇航员多次成功登陆月球,并将国旗插在月球表面的土壤中。对此,科学家们猜想:现在这些国旗是否还存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月球探测器发回的照片显示,尽管几十年的时间过去了,部分美国国旗仍然屹立在月球上。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的6次登月之旅中,每一次宇航员都会在月球表面插上一面美国国旗作为美国成功登月标志。月球探测器发回的最新高分辨率图像显示,随着月球围绕自己的轨道运行,这些美国国旗产生了阴影,据此科学家得出了它们还处于直立状态的结论。月球卫星项目的研究者马克·罗宾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从这些照片中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18.
在数十年精心设计并派遣机器人执行宇宙探索任务之后,美国宇航局准备转变思路——他们正在开发一种月球采矿机器人,它们可以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不眠不休的连续不断工作。或许,我们可以将这种"RASSOR"机器人称为"蓝领"机器人——这是"表土层先进表面系统操作机器  相似文献   

19.
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内蒙古四子王旗,经历了 23天惊心动魄的太空之旅,嫦娥五号怀揣取自月球的土壤安全着陆.这是人类时隔40多年后再次完成从月球采样返回的壮举,创造了5项"中国首次". 壮举的背后,是无数航天人的拼搏与坚守.嫦娥五号任务历时10年,汇聚了全国数千家单位、数万名科技工作者.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院...  相似文献   

20.
蟾宫摘月     
正玉轮皎皎兮清翊,前路漫漫兮求索。月球,是距离人类生存的地球最近的一颗星。曾经,作为"国礼"的1克月球土壤,让我们对月球有了更准确的分析。如今,嫦娥五号蹁跹落月,取土凯旋。为了这抔"土",我国科学家们经历了数次"演练";因为这抔"土",人们对月球的诸多疑惑将进一步解开。这抔"土",引来了全世界的关注目光,也照亮了我国载人登月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