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2.
新的分子组装技术:自组装成膜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化学吸附可实现有机分子在固体表面上的自动有序排列,形成的自组装膜的稳定性和有序性优于LB膜,成膜技术简便,在非线性光学,微电子学,分子器件,传感器件,分子生物学及表面修饰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唐恒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1):52-52
江苏大学研发的“微/纳米机械粘附及表面分子自组装膜改性技术”日前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该研究成果建立了考虑量子效应的微/纳机械粘附的作用力分析理论模型,首次将量子力作用引入微/纳机械的设计,首次得到了不同表面力作用下的抗粘附结构参数设计图.研制出点接触纯滑动微摩擦测量仪,填补了宏观与纳米级之间微摩擦测试的空白,在国内首次成功制备了FDTS的自组装膜,在国际上首先对FDTS自组装膜的减摩性能、摩擦力随栽荷变化的规律、污染膜的影响、破坏规律、时间稳定性以及湿度对FDTS自组装膜摩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自组装膜的研究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最近几年界面科学、分子工程学等化学领域中研究最多的自组装膜体系进行了总结。并分别对其结构、性能、应用等方面的新进展作了较全面的概述。对深入研究自组装膜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组装单分子膜的研究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研究领域。随着膜的应用领域的拓展,对膜的组装技术和表征方法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综述了现阶段分子自组装膜的主要制备方法和基底表面的处理方法;着重从电化学、谱学、显微学等方面综述了近几年来自组装单分子膜的表征方法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氢键在寡聚酰胺体系、喹啉衍生物体系、吡啶酰胺体系、氨基苯甲酰胺体系、菲咯啉酰胺体系、芳香酰肼体系、吡嗪咪唑酰胺体系、尿基衍生物体系的自组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氢键在分子自组装中的发展现状.氢键具有可逆性,基于氢键的超分子自组装体系具有组装的多样性和广泛性等特点,据此可以预测氢键对自组装体结构和性质的影响,为设计和合成出结构稳定、性能优异、可以自由调控的材料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自组装单分子膜表征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自组装单分子膜技术的研究是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与应用价值的,随着自组装技术的深入发展其应用领域也更加广泛,同时其大量的表征方法也日益更新.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自组装膜的表征手段作出了对比分析,例如:光、电化学分析方法、光谱学测试方法、微观显微学测试法等及自组装分子膜的相关辅助手段,例如:粗糙度检测法、金像显微观测法、...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铝金属薄膜上三氯十八硅烷(OTS)自组装分子膜的摩擦学特性,采用自组装的方法在铝金属薄膜上制备OTS自组装分子膜,分析了纳米尺度和毫牛尺度下载荷、滑动速度以及紫外照射对薄膜摩擦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OTS自组装分子膜具有疏水特性和良好的润滑性能.紫外照射5 min后,自组装分子膜摩擦力降低;紫外照射15 min时,自组装分子膜的网状结构受到破坏,减弱了润滑效果.在纳米尺度和毫牛尺度下,摩擦力随载荷和滑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铝金属薄膜摩擦系数降低时,自组装分子膜磨损显著降低,摩擦副的耐久性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超分子水凝胶的自组装过程,利用分子荧光光谱法对谷胱甘肽-银离子(GS-Ag(I))水凝胶的自组装过程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显示:GS-Ag(I)作为凝胶因子,其浓度从0上升到0. 008 mol/L的过程中,水凝胶的荧光激发波长从350 nm位移到370 nm,激发波长变化的数据显示水凝胶形态变化的关键浓度是0. 005 mol/L,流变性能数据和荧光显微镜照片也证明了此结论;当凝胶因子到达0. 005 mol/L时,水凝胶内部已经自组装形成了丝状三维网络,并且从牛顿流体转变为非牛顿流体。实验结果表明:当水凝胶的荧光激发波长相对于凝胶因子单体出现光谱红移时,水凝胶的自组装过程可以直接利用分子荧光光谱技术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0.
自组装单分子膜(SAMs)是一类自发形成的、有序致密的、薄膜体系,当今已受到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在金属或非金属的腐蚀防护与表面修饰等方面体现出无限的研究价值.在归纳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腐蚀防护及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简括了自组装单分子膜的机能及组装过程,重点论述和总结了SAMs在特殊物体表面的最新应用情况以... 相似文献
11.
白炭黑的表面改性技术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介绍了白炭黑的表面改性方法,常用改性剂及其改性机理以及改性白炭黑的应用,对几种常见的表面改性方法进行了比较,指出了我国白炭黑表面改性产品的差距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13.
表面处理对铝基复合材料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氯化铈表面化学处理对于SiCp/2024Al铝基复合材料在含氯离子介质听 蚀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氯化铈表面化学处理使记叙昨合材料的点蚀电位发生显著正常,处理后点蚀电位与自腐蚀电位之差也显著增大,而随着铝茇复合材料中SiCp的体积分数的增加,表面处理的效果显著下降,交流阻抗谱和电流-时间谱测试表明,经过氯化铈化学处理的铝基复合材料相比未处理前在0.1moLNaCl溶液中浸泡不易出现局部破坏 相似文献
14.
近等原子比的NiTi合金因其具有优异的超弹性、形状记忆效应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医用植入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Ni离子的析出可能诱发过敏和炎症,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表面改性。从表面氧化、电解抛光、表面涂层、接枝活性分子等方面综述了NiTi合金表面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处理工艺的技术优势和局限性,指出了NiTi合金表面改性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16.
低温等离子体在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概要介绍了目前低温等离子体在材料表面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材料的许多特性,如金属的表面硬度、耐腐蚀、耐磨擦,聚合物的表面浸润性、亲性性、粘附性以及生物功能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等,决定了材料的应用。低温等离子体并不改变材料的板材特性而仅影响材料的表面特性。对金属如不锈钢等用氮气等离子源离子注入,可以在表面形成Fe2N,Fe3N和Fe4N的铁的氮化物,提高表面的硬度和耐腐蚀性能;氧气、氮气等离子体会在聚合物材料表面形成微针孔结构,改善其浸润性、粘附性;用等离子聚合法在生物材料表面聚合高分子材料,如氧化对二甲苯可以降低血小板的吸附。因此,低温等离子体在材料的表面改性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任乃飞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6)
激光冲击是一种正在开发的新的表面改性技术,它能够改善金属材料表面的物理机械性能,特别能有效地提高金属材料的疲劳寿命.文中介绍了它的原理、特卢、及应用,并将其与传统的喷丸强化工艺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技术及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现状、表面改性方法以及几种晶形纳米碳酸钙的制备方法。分析了目前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20.
氢氧化镁表面改性及其在LDPE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表面改性剂对氢氧化镁颗粒进行表面改性,探讨了表面改性剂种类、用量对氢氧化镁颗粒表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多磷酸酯的质量分数为1%时,氢氧化镁的物理性质趋于最佳.进而将改性氢氧化镁与聚乙烯共混,其拉伸强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