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2 毫秒
1.
采用静态水质接触染毒法,研究硒酸钠和亚硒酸钠对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蝌蚪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质量浓度的硒酸钠(1.25~20 mg/L)和亚硒酸钠(0.25~4 mg/L)染毒处理7 d后,黑斑蛙蝌蚪红细胞的微核细胞率,随染毒剂质量浓度的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核异常细胞率、总核异常细胞率均随染毒剂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亚硒酸钠的毒害作用明显强于硒酸钠,对黑斑蛙蝌蚪红细胞均存在较强的细胞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Pb~(2+)质量浓度在10,20,30,40和50mg/L时对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胚胎期及Pb~(2+)质量浓度在0.07,0.30,1.00mg/L时对黑斑蛙蝌蚪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Pb~(2+)对胚胎期的毒性于孵化期和开口期表现显著,其余各期毒性不如这两期明显.Pb~(2+)能影响黑斑蛙胚胎期和蝌蚪期的生存率,对蝌蚪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但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时质量浓度为30,40,50mg/L时会导致孵化期胚胎畸形,致畸率50mg/L质量浓度水平最高(4.41%),40mg/L水平次之(3.33%),30mg/L水平最低(2.39%).各质量浓度水平均导致蝌蚪头部泡状膨大、"S"型尾和形体较小(为正常体长的0.50-0.67)等,致畸率1.00mg/L质量浓度水平最高(2.25%),0.30mg/L水平次之(2.00%),0.07mg/L水平最低(0.50%).并对致毒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运用体视学方法和单细胞凝胶电泳(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SCGE)技术,分析了不同浓度噻嗪酮溶液对黑斑蛙胚胎发育和蝌蚪生长的影响以及对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外周血细胞DNA的损伤效应.结果表明,500 mg.L-1和2 000 mg.L-1的扑虱灵(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溶液对黑斑蛙蝌蚪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并能诱导黑斑蛙外周血细胞DNA出现链断裂损伤.  相似文献   

4.
用三氯杀螨醇对中华大蟾蜍蝌蚪水体染毒和成体体腔染毒,采用寇氏法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三氯杀螨醇对中华大蟾蜍蝌蚪(15℃和20℃)和成体(20℃)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其95%可信限范围,并观察了中毒症状.结果表明:在15℃和20℃条件下,三氯杀螨醇对蝌蚪的LC50分别为13.24 mg/L和9.85 mg/L,其95%可信限范围分别为12.30~14.24 mg/L和9.18~10.57 mg/L;20℃时,三氯杀螨醇对雄性成体和雌性成体的LC50分别为114.89 mg/kg和174.14 mg/kg,其95%可信限范围分别为80.00~165.01 mg/kg和121.25~250.11 mg/kg.  相似文献   

5.
铜(Ⅱ)对蝌蚪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温度、pH值和碱度条件下铜离子对黑斑蛙蝌蚪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铜离子对蝌蚪的毒性随水温的升高明显加强,当温度为20、26、32℃时,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206、0.032、0.026 mg/L.在酸性条件下随着pH的升高,铜离子对蝌蚪的毒性降低,在碱性条件下随着pH的升高,铜离子对蝌蚪的毒性加剧,pH值为6.7、7.5、8.8时,96 h的LC50分别为0.100、0.206、0.140 mg/L;在碱度较低时,铜离子对蝌蚪的毒性随碱度的升高而降低,在碱度较高时,铜离子的毒性随着碱度的升高而增强,碱度为0.79、1.30和1.65 mmol/L时,96 h的LC50分别为0.206、0.180、0.100 mg/L.  相似文献   

6.
Cu2+和Cr6+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出膜后一周的蝌蚪为实验对象,研究了Cu2 和Cr6 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2℃~24℃条件下,Cu2 对中国林蛙蝌蚪24 h,48 h,72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131,0.105,0.038 mg/ L;Cu2 对蝌蚪的安全浓度为0.02 mg/ L.Cr6 对中国林蛙蝌蚪24 h,48 h,72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16,4.48,4.57 mg/ L;Cr6 对蝌蚪的安全浓度为1.55 mg/ L.同时讨论了中国林蛙与其他两栖类蝌蚪相比对Cu2 和Cr6 耐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运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不同浓度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2.5,12.5,62.5μmol.L-1)对黑斑蛙(Rara nigromaculata)外周血细胞DNA的链断裂损伤效应,并观察了重铬酸钾对黑斑蛙胚胎和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2.5和62.5μmol.L-1的重铬酸钾具有明显的DNA链断裂损伤诱导效应,染毒15 d的DNA损伤率分别为85%和98%.在测试浓度范围内,重铬酸钾对黑斑蛙胚胎发育的影响不明显;低浓度<(12.5μmol.L-1)重铬酸钾对黑斑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不明显,高浓度(62.5μmol.L-1)重铬酸钾对黑斑蛙蝌蚪的生长发育则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黑斑蛙受精卵为实验材料,采用人工配制的不同质量浓度的锌离子(分别为0,1,5,10,20,30,45,60,80mg/L)作为培养液,研究锌离子对黑斑蛙胚胎出膜及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其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锌离子会显著缩短黑斑蛙胚胎50%出膜时间(P〈0.05,n=8),但对黑斑蛙蝌蚪的最终出膜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n=8);与对照组相比,染毒组蝌蚪的畸变率大大增加,且畸变类型具有多样性,表现为:尾部呈泡状膨大、尾部呈‘S’型、头部呈泡状膨大、个体形态较小(是正常个体的50%-65%),总体表现是锌离子浓度越大,毒性效应越强,致畸率越高,与对照组相比,染毒组蝌蚪的畸形比率受锌离子浓度影响差异极其显著(P〈0.01,n=8),且蝌蚪尾部的弯曲程度也随锌离子浓度的增加更趋严重,这与锌对尾部神经系统的毒害有关;锌离子对黑斑蛙蝌蚪的死亡率也有很大的影响,实验初期各质量浓度组蝌蚪死亡现象不明显,个体的死亡多发生在出膜后第5天到第10天,在肌肉感应期出现死亡高峰,与对照组相比锌处理组的蝌蚪死亡率明显增加,而且浓度越高死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蝌蚪暴露在不同浓度的2,4-D丁酯、2,4-D和2,4—二氯苯酚中急性毒性效应,为农业环境保护和治理以及两栖动物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单因子急性毒性实验法统计半数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结果常温下,2,4-D丁酯对中国林蛙蝌蚪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5.28,4.53,4.79,4.90 mg/L,SC为1.27 mg/L。2,4-D对林蛙蝌蚪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276.89,268.62,273.50,267.55 mg/L,SC为79.37mg/L。2,4—二氯苯酚对林蛙蝌蚪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17.06,15.82,14.11,11.48 mg/L,SC为4.57 mg/L。结论使用除草剂2,4-D丁酯对稻田中蝌蚪具有毒性作用,而植物激素2,4-D对蝌蚪毒性微弱。  相似文献   

10.
将兴凯湖林蛙(Rana Xingkaihu)蝌蚪分别暴露于浓度为1.0~6.0mg/L之间的五氯酚溶液中,分别测24、48、72和96h蝌蚪死亡率,用寇氏法计算出蝌蚪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4.18、3.42、2.67和2.17mg/L,安全浓度(SC)为1.00mg/L。结果表面,随着五氯酚浓度的升高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蝌蚪的死亡率增高。另外,将蝌蚪饲养于含五氯酚的溶液中(安全浓度以下),研究PCP对蝌蚪胚后发育的影响,发现PCP对蝌蚪的发育时间有明显的滞后性,但在相同发育期的蝌蚪其体长和体重并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采用厌氧-好氧法处理木薯淀粉废水。废水处理规模为2000m3/d,厌氧停留5h,好氧为8h。COD为12000~15000 mg/L,BOD为7200~9000 mg/L,SS为4500~5500 mg/L,色度50倍,pH值为3.5的木薯淀粉废水,经工艺处理后,出水的COD为55~73mg/L,BOD为10~12 m...  相似文献   

12.
大豆胚芽尖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西豆3号'等3个大豆品种为材料,以胚芽尖为外植体,研究种子萌发时间、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以及生长调节剂对不定芽生根的影响,建立高效再生体系.结果表明种子在1/2MS培养基上萌发24 h后,将胚芽尖接种在BM+5 mg/L BA培养基上培养24 h,然后转入BM+0.4 mg/L BA+0.4 mg/L IBA培养基诱导不定芽,出芽率达64.91%~68.89%;将长3~5 cm的不定芽在BM+0.5 mg/L BA+1.5 mg/L IBA培养基中培养7 d后,转入BM基本培养基中生根,生根率达22.22%~26.32%.  相似文献   

13.
以不同月龄的日本青鳉为受试生物,采用半静止生物测试法,比较研究V(Ⅴ)对日本青鳉成鱼和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V(Ⅴ)对日本青鳉成鱼的72 h和96 h LC50分别为4.91 mg/L和2.73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273 mg/L,钒对幼鱼的72 h和96 h LC50分别为0.85 mg/L和0.43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42 7 mg/L.根据有毒物质对鱼类的急性标准可得钒对日本青鳉有中至高等毒性,幼鱼对钒的毒性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4.
进行了复合式生物反应器处理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水的启动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启动时间较短,具有良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当进水质量浓度COD为810mg/L~1210mg/L,NH3-N为31mg/L~82mg/L,SS为310mg/L~572mg/L时,其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70%、50%和85%以上,系统运行呈现出了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重金属镉对花背蟾蜍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研究了镉质量浓度在0.0015,0.0300和0.1500mg/L时对花背蟾蜍(Bufo raddei)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镉能缩短花背蟾蜍蝌蚪50%出膜时间,但对蝌蚪最终孵化率没有影响;镉能影响蝌蚪的生存率,对蝌蚪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但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时各质量浓度水平均导致蝌蚪头部泡状膨大、‘S’型尾和体形奇小(为正常体长的0.50~0.67)等,致畸率0.1500 mg/L质量浓度水平最高(2.25%),0.0300 mg/L水平次之(2.00%),0.0015 mg/L水平最低(0.50%)。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氮磷质量浓度对鳗池优势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四尾栅藻(Scendesmus quadricauda)4种鳗池常见优势藻为实验对象,研究不同N、P质量浓度对4种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和水华微囊藻最适生长的N、P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150~350mg/L和0.005~5mg/L,小球藻的最适N、P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25~250mg/L和75~100mg/L,四尾栅藻的最佳N、P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25~150mg/L和50~100mg/L.从实验结果来看,蓝藻和绿藻对N、P的需求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了一种新型荷负电羧甲基甲壳素/聚砜复合纳滤膜对中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室温下,在压力为1.0MPa、流速为30L/h,城市生活污水经过物理生化处理产生的中水经纳滤膜处理后,溶解态总磷、硝态和亚硝态总氮及CODCr的平均截留率分别可达70%、83%和95%以上,而色度的截留率几乎达100%.纳滤膜出水CODCr质量浓度在3.7~7.8mg/L之间,达到GB3838-2002地面水Ⅰ类环境质量标准;硝态和亚硝态总氮(以N计)质量浓度在2.7~3.7mg/L之间,达到GB3838-2002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标准;溶解态总磷(以P计)质量浓度在1.2~1.6mg/L之间,已接近1mg/L的污水GB8978-1996Ⅱ级排放标准.荷负电纳滤膜适于中水脱磷、脱氮、脱CODCr的深度处理及含磷废水的脱磷处理.  相似文献   

18.
银、铜、锰对日本沼虾的急性致毒剂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Ag(Ⅰ)对白洋淀日本沼虾的24h LC_(50)为0.024mg/L,48h LC_(50)为0.014mg/L,安全浓度为0.0014mg/L;Cu(Ⅱ)对这种虾的24h LC_(50)为0.600mg/L,48h LC_(50)为0.400mg/L,安全浓度为0.053mg/L;而Mn(Ⅱ)对该虾的24h LC_(50)》32mg/L。上述研究结果,为渔业水质标准的修订和补充以及水质的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