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信用卡的普及与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利用信用卡诈骗的案件与日俱增,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信。用卡诈骗罪的成因多种多样,且呈现出新的特点。针对目前我国信用卡犯罪的现状,我们应从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信用卡业务的管理、严格网点和特约商户的审批及考核管理等方面来对信用卡诈骗罪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2.
黄鸣霞 《科技信息》2008,(30):154-155
在我国刑法中,信用卡诈骗罪主观上表现为非法占有为目的,其常见表现方式之一是恶意透支,其成立条件有不同与其他信用卡诈骗罪的特殊之处,即主体为合法持卡人、主观上有非法占有目的、客观上具有超过规定限额或规定期限,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数额较大这几个要件。正确认定骗领信用卡透支诈骗和盗窃信用卡并使用行为的性质,才能完善对信用卡诈骗犯罪的立法。  相似文献   

3.
《潍坊学院学报》2014,(1):85-89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是我国信用卡诈骗罪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余其他三种形式信用卡诈骗行为在行为手段、主观恶性、诈骗数额等认定形式上存在不同,使得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通过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法律适用、证据标准及相对不诉机制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用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日益普遍,当我们享受着信用卡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的时候,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犯罪活动的现象也且呈现高发之势,严重地破坏了金融秩序,对社会的危害性也趋于严重,随着我国金融制度的发展及相关立法的变化,在1997年新刑法中将信用卡诈骗罪纳入刑法典中,信用卡诈骗罪从传统的诈骗罪中分离出来,被单独列为一个新的罪名,这个改变足以体现我国司法对此犯罪行为的重视,也是我国刑法在打击信用卡犯罪的实践中不断完善的体现。本文就本罪的部分法律问题做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诈骗罪的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在信用卡诈骗罪原有的四种法定行为基础上,规定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行为也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在相关立法完善的基础上,司法机关如何依法正确认定行为人的行为构成了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诈骗罪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界定相关概念、明确定罪依据以及分析区分罪与非罪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可以对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是否构成信用卡诈骗罪作出认定。  相似文献   

6.
由于信用卡诈骗罪的犯罪形式不断变化,给信用卡诈骗罪的认定带来了困难,信用卡诈骗罪的疑难问题主要包括:涂改信用卡问题;冒用信用卡;盗窃信用卡;骗领信用卡等等.  相似文献   

7.
2005年我国通过《刑法修正案(五)》后,信用卡诈骗罪又成为学界研究热点,对于信用卡诈骗罪和盗窃信用卡并使用行为的性质和司法认定存有较大争议。对信用卡诈骗罪的司法认定,持实质的解释论,考察刑法用语的真实含义,用实质的、正义的标准界定构成要件的内涵与外延。认为盗窃信用卡并在自动柜员机使用的行为,只构成一般盗窃罪,而不构成盗窃金融机构罪。  相似文献   

8.
针对信用卡诈骗犯罪侦查工作中可疑交易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可疑交易检测方法,测试了不同参数环境下属性重要性的敏感性,采用随机森林方法进行特征选择,设计了可疑交易检测的模型.采用一组真实的信用卡交易数据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实验,并与逻辑回归和支持向量机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随机森林的检测方法在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9.
社会上流行的信用卡消费,使持卡人不再担心出门因携带大量现金而面临潜在的危险。但越来越多的事实也表明,目前信用卡的管理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不低于现金消费的风险。随着利用信用卡进行违法犯罪的案件不断涌现,发卡机构遭受的损失越来越大因而倍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经济要发展,手段要创新,信用卡的出现着实为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如果信用卡犯罪不能在短期内得到有效的遏制,必将引发更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重点探讨信用卡诈骗所涉及的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问题,以期为找到更为合理的信用卡管理与使用制度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信用卡犯罪的手段、成因等方面,对信用卡犯罪进行了概述,并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提出了信用卡犯罪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单位贷款诈骗案件呈逐年上升势头,为此加大打击此类犯罪力度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认定单位贷款诈骗则是关键所在。笔者认为对于单位不能以贷款诈骗罪论处,但对于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则可以按照贷款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2.
贷款诈骗罪是严重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犯罪,在社会呼唤诚实信用的今天,司法工作人员应准确把握此罪的犯罪构成,正确理解“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含义,区分清贷款诈骗罪与借贷纠纷,贷款诈骗与票据诈骗,从而加强对此类犯罪的惩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广告犯罪立法的缺陷以及一般诈骗罪所打击诈骗行为的局限促使设立广告诈骗罪成为必要。本文拟对广告诈骗罪的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四个构成要件进行探讨,并在与一般诈骗罪的比较基础上对本罪进行认定。  相似文献   

14.
我国广告犯罪立法的缺陷以及一般诈骗罪所打击诈骗行为的局限促使设立广告诈骗罪成为必要.本文拟对广告诈骗罪的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四个构成要件进行探讨,并在与一般诈骗罪的比较基础上对本罪进行认定.  相似文献   

15.
我国广告犯罪立法的缺陷以及一般诈骗罪所打击诈骗行为的局限促使设立广告诈骗罪成为必要。本文拟对广告诈骗罪的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四个构成要件进行探讨,并在与一般诈骗罪的比较基础上对本罪进行认定。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快速发展,信用卡已成为居民个人使用最为频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但与此同时,信用卡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的重点攻击目标。本文从信用卡诈骗案件的表现形式--烧卡型案件入手,分析了当前我国在信用卡诈骗犯罪预防体系建设上的不足,并从政府、发卡银行、持卡人等不同角度提出了相关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信用证诈骗罪作为一种严重的财产型犯罪,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日渐增多,其诈骗手法更是多种多样,导致司法实践中对其难以把握。本文旨在通过结合我国刑法和判例分析其客观行为构成,为准确把握本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诉讼诈骗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它并不符合诈骗罪的构成特征,它具有比诈骗罪更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由于我国刑法没有规定诉讼诈骗罪,而诈骗罪、妨害作证罪、帮助伪造证据罪、敲诈勒索罪等现行罪名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妨害民事诉讼惩戒措施等均不能对诉讼诈骗行为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为了打击严重的诉讼欺诈行为,维护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和保护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在刑事立法中增设诉讼诈骗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意 《世界博览》2014,(24):58-59
对银行账单最好使用碎纸机撕成条状或碎屑状。 布朗夫妇为支付他们“免费”的医疗报警系统损失3万美元,一个干洗店老板把她毕生的积蓄拱手送给了制作玫瑰花车的公司。哈瑞女士为避免信用卡被盗用而向骗子账户打入7.5万美元……近年来英美等国的电话诈骗犯罪不断增加。以前这类案件的受害人多是老年人,而现在许多中青年也会上当,骗子的花样在不断刷新。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诉讼欺诈行为的概念、类型及特征,分析了目前对诉讼欺诈行为的几种定性。赞同三角诈骗构成诈骗罪,但不同意将诉讼欺诈行为与三角诈骗等同的观点。通过对诉讼欺诈行为与诈骗罪中的诈骗行为的综合考究,认为诉讼欺诈行为与诈骗行为有质的区别,我国刑法应当增设"诉讼欺诈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