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飞行环境 所有航空器都是在稠密大气层中飞行的,其工作高度有限.现代飞机最大飞行高度也就是距离地面30千米.一般飞机飞行高度都在20千米以下,如全球载客量最大的客机空中客车A380的飞行高度即为13.1千米.  相似文献   

2.
高超声速巡航飞行性能的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菁 《科学通报》2010,55(20):1974-1978
高超声速巡航速度获得和维持都要消耗很多燃料, 通过分析它们与飞行参数的关系, 给出了高超声速巡航飞行的最佳速度. 在相同飞行距离下, 高超巡航飞行性能和最小能量弹道的比较表明, 基于火箭动力的高超声速巡航导弹在现阶段很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郑友消 《科学之友》2006,(11):55-55
世界上水的总储量约有13亿km^3,平铺在地球表面上约3km高。地球表面70%被水覆盖,因此有人把地球说成是“水球”。 比较权威的地质学家对地球水的来源是这样认识的:刚刚形成的地球表面可能含有少量彗核带来的水,即彗核中的固态水。它们在闯进地球上方1000km高空时瓦解,并且很快蒸发成空气中的水汽云。但是空气中水的含量太少,不足以形成这么多的地球水。  相似文献   

4.
一对形状古怪的飞机在加州上空飞行,这是让其外壳承受飞行耐久性、飞行高度及其他各种目的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地球内核的地震波速各向异性与其自转有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斌  张群山  王宝善  傅容珊  H. Kern  T. Popp 《科学通报》1999,44(11):1209-1211
地球内核相对于外部地球存在差异的转动,固体内核表面相对于液态外核运动的线速度在赤道上最大,在两极为零,因此内核生长速度在赤道附近比两极处快,引力作用将驱动某内部的物质内赤道向两极流动使其保持近似球形,与这一流动相应的轴对称应力场使得六方紧密堆积(hcP)铁晶体的c轴沿内核自转轴方向排列,导致地震波速度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6.
据科学家初步估计,目前在宇宙空间散布着由宇宙飞船残片等组成的太空垃圾为3000多吨,预计到2010年这种垃圾会达到10000吨,其中直径在10厘米以上的碎块就会有7500吨之多。这些碎块在地球轨道附近高速飞行,很可能与航天器相碰撞。目前在和平号轨道站上的俄国宇航员们已在抱怨,轨道站的舷窗被小碎块碰坏,因而妨碍了拍摄高质量的地球表面照片。现在在回收的卫星上已经可以看到,卫星表面常被嵌入直径为几毫米的残片。科学家目前对直径在1厘米以上的碎块碰撞的可能性十分忧虑,因为对于和平号轨道站来说有1%的可能性,而对于下个世纪建议的阿尔法国…  相似文献   

7.
郯庐断裂巨大平移的时代与格局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陈丕基 《科学通报》1988,33(4):289-289
郯城-庐江断裂是中国东部滨太平洋西岸的一条NNE方向的巨大破碎带,南从湖北广济县境开始,向北经安徽庐江、山东郯城,越过渤海,再经沈阳、吉林舒兰、黑龙江依兰,出国境线,延入苏联远东地区,在我国境内长达2400km。近年来虽有一些作者把这条断裂向南推演,经两湖和广东,一直穿过海南岛附近水域,超过5000km。但从地球物理资料和一些比较  相似文献   

8.
2008年9月26日中午,瑞士"火箭人"伊夫·罗西背负装有小型喷气发动机的喷气动力翼,成功飞越了英吉利海峡.罗西乘坐的飞机从法国升空,他在距地面约2 400 m的空中跳出机舱,依靠喷气动力翼以200 km/h的速度,花了约10 min飞行35 km,然后打开降落伞在英国多佛尔附近海岸安全降落.  相似文献   

9.
《科学之友》2008,(6):133-133
美国宇航局科学家日前宣称,在火星表面上发现一处大冰原地形,它非常类似于地球上的南极洲。火星高纬地区表面上存在着浅碎裂结构,这是由于冻融作用使表面呈现出多边形形状。据悉,这项发现是美国宇航员“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在2.75亿km航程中使用高清晰摄像仪拍摄到的。  相似文献   

10.
周永宏 《科学通报》1997,42(1):61-64
地球瞬时自转轴相对于地球表面或历元平极的运动,简称极移.极移的主要特征是周年极移和Chandler极移.80年代以来,随着资料积累和观测精度的提高,人们开始从局限于周年和Chandler极移的研究扩展到对亚季节性、年际乃至几十年时间尺度极移的探讨.北大西洋涛动是英国气象学家Walker确定的全球三大气象涛动之一,其基本特征为:副热带反气旋带至冰岛附近副极区近南北方向、年际时间尺度上的气压振荡.根据固体地球-海洋-大气系统的总角动量守恒定律,大气、海洋的运动和质量再分布必然伴随着地球自转的变化.所以,本文将研究北大西洋涛动对年际时间尺度上地极运动激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胡中为 《自然杂志》2012,34(2):88-95
金星是地球的近邻“姐妹行星”,它们的大小和质量相当。早先曾推想金星有类似于地球的生机环境,甚至存在生物。但近半个世纪的探测表明,金星是跟地球差异甚多的神秘奇特世界。例如,金星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反(逆向自转),且特缓慢,金星的一昼夜相当于116.75(地球)日,不到两昼夜就度过一金星年--“度日(昼夜)如年”;它被浓密的大气和云层笼罩,难见表面的“庐山真面貌”,表面气压达93 bar(1 bar=100 kPa),强烈的温室效应使表面气温达467 ℃,酷热而干燥的环境显然不会存在生物;60%表面高程差不超过500 m,仅5%表面高出2 km;跟有古老而严重陨击的月球和水星不同,金星整个表面似乎都是地质上年轻的,陨击坑少,而火山地貌占主导,平均年龄可能不超过5亿年,几乎90%的表面是固结的玄武岩浆,到处有熔岩流和各种火山,断裂和断层交割景观,但没有地球那样的板块构造特征,也没有海洋和河流。金星的很多秘密还需要进一步探测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文章总结出一种新的土钉墙施工技术——深层搅拌桩做帷幕加土钉墙支护,并通过更多的工程实践对其进行理论设计上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金伯利岩与金刚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路凤香 《自然杂志》2008,30(2):63-66
本文简要介绍了自然界分布极少,来源最深的一种火成岩 — 金伯利岩、其中的地幔捕虏体以及金刚石的特征,他们三者有着密切成因联系。金伯利岩岩浆来自深达200 km的地幔,地幔内部在高温、高压及低氧逸度的环境下可以结晶出金刚石,当岩浆快速上升时携带了地幔捕虏体及其解体矿物,金刚石也是被携带的矿物之一。除了碳的微粒通过固体扩散形成金刚石外,流体及熔体对金刚石生长过程所起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4.
Symplectic(辛)几何学与航空发动机的结构设计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邓子辰计算结构力学与最优控制模拟理论的建立,说明这两门学科之间存在相似性。近几年的工作主要是将结构力学中的一些有效方法(如多重子结构法、能量法等)成功地引入了最优控制领域,并已取...  相似文献   

15.
纳米晶稀土永磁材料的理论,制备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综述了作者近年来在纳米晶稀土永磁材料领域所取犁 进展,包括理论,制备及应用等几方面,并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提出了值得重视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地表水酸化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晓  康荣华  罗遥  马萧萧  叶芝祥  段雷 《科学通报》2012,(25):2419-2424
2009~2011年间对四川盆地地表水的酸化现状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调查.通过对采集的90多个地表水样的pH和主要阴阳离子浓度的分析发现,除了重庆铁山坪溪流的pH低于6.0,万州开县天蛾池、重庆铁山坪溪流和峨眉山金顶池塘等少数地表水的酸中和容量(ANC)低于0.200mmoleL1,从而表明这些地表水体可能已经发生严重酸化之外,其他水体均具有较高的pH和ANC,表明在四川盆地地表水酸化可能并非严重的区域环境问题.这里存在30多年的严重酸沉降污染,部分水体与20多年前的调查结果相比存在明显的酸化趋势,表现为ANC显著下降,同时SO42和NO3浓度显著升高.SO2和NOx排放的增长是地表水酸化的原因,其中SO2的贡献更明显.四川盆地广泛分布的紫色土具有较高的化学风化速率,是地表水具有较强的酸中和容量的原因.而在周边山地分布着黄壤等风化速率较低的土壤类型,严重的酸沉降可能导致个别地表水的酸化.  相似文献   

17.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它较钢筋混凝土柱和钢骨混凝土柱具有更优良的抗压性能和抗震性能,因此在我国建筑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嫦娥二号的初步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欧阳自远 《自然杂志》2013,35(6):391-395
嫦娥二号承担着试验直接奔月的新轨道,试验验证月面软着陆相关的关键技术的使命。嫦娥二号绘制了全月球7 m 分辨率的影像图和嫦娥三号着陆区虹湾分辨率为1 m 的高清图像,圆满完成各项科学探测任务。嫦娥二号在日地拉格朗日L2 点监测太阳活动,在距离地球700 万km处与4179 “战神”号小行星最近距离小于1 km的交会探测,拍摄到分辨率10 m的小行星形状、大小与表面结构的高清图像。当前嫦娥二号已经远离地球6 500 万km,成为绕太阳运行的人造小天体。  相似文献   

19.
初始地球的氮素循环是由大气反应和缓慢的地质过程来控制的。在大约27亿年前,微生物代谢逐渐进化成为控制地球氮素转化的最核心驱动力,使得地球上的氮循环逐渐进化成为现在的模式。不同的微生物过程会产生不同的氮稳定同位素分馏,这种分馏的信号会储存于古生物介质中,因此通过分析古生物介质中氮的稳定同位素值,可以重构古海洋的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