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二次大战期间,戴高乐将军是不屈的反法西斯斗士,罗斯福是反法西斯同盟的三巨头之一,然而在这两位传奇式的人物之间矛盾重重。罗斯福对戴高乐采取歧视的态度,给戴高乐设置了重重障碍,而戴高乐又桀骜不驯。法国维希政府向德国法西斯投降后,戴高乐在伦敦向法国人民发出呼吁,为复兴法兰西而战斗。随后,他又为复兴法兰西进行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赢得了胜利。即将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戴高乐与罗斯福》一书详细、具体地描述了上述历史的来龙去脉。本书作者拉乌尔·阿格隆在二次大战期间作  相似文献   

2.
苏联哲学博士沃尔科戈诺夫教授长期从事研究有关斯大林的传记史料,他的新作《胜利和悲剧——斯大林的政治肖像》即将问世。现将他在苏联《文学报》上为该书写的前言摘译如下。文中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是斯大林同志一九五○年发表的关于语言学的两篇论文和关于语言学问题答复同志们的三封信而编成的,这两篇论文和三封信是:《论马克思主义在语言学中的问题》、《论语言底几个问题》、《答桑席叶夫同志》、《答别尔金和富列尔两同志》、《答阿·霍洛波夫同志》。这些文章发表以后,成了当时社会主义阵营各国语言学界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在我国,斯大林同志的语言学思想主宰了语言学界三十多年,至今没人敢越雷池一步。  相似文献   

4.
王晓娟 《世界知识》2013,(19):68-69
《哈比比与艾努恩》一书是印度尼西孤共和国油总统巴哈鲁丁·尤素福·哈比比阁下为纪念他青悔竹马、相亲如宾的已故爱妻——艾努恩而撰写的回忆录。  相似文献   

5.
世界人民奋起反对法西斯,取得最后胜利。 上左:芦沟桥上的中国士兵;上右:八路军挺进敌后抗击日寇。 中左: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英勇保卫战。 中右:盟军在诺曼第登陆。 下左:1945年5月7日德国无条件投降,图为德总参谋长约德尔(中)在降书上签字。 下右:1945年9月2日,日总参谋长梅津在“米苏里”号战舰上签字投降。 .~.””阴,户尸-:找‘日卜山‘二‘卜翻卜,白巨份、‘盛吃.六户‘一价,份盛幽目盆鑫 ,.:r件万抽,汀卜卜,,.,牙飞,于户吸甘嗽叮︺礴.注飞扩t:、.,、福仰布‘笔挤护厂.丫"令:日陈: 二次大战罪魁祸首和战犯们的可耻下场。 上圈:1945…  相似文献   

6.
在去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斯大林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了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一九五六年写的《斯大林时代》一书的译本,作为一种纪念,这是很有意义的。对于斯大林,国际上有许多著作,但是资产阶级笔下的著作绝大部分都充满了偏见,有的加以歪曲和诬蔑。美国进步作家斯特朗的这本小书,却基本上作了公正的评价。斯特朗对于苏联和斯大林,可以说是有相当充分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她从一九二一年就到苏联,在苏联生活和工作了三十几年,为了编辑英文的《莫斯科新闻》和进行写作,作过广泛的旅行和采访,同苏联人民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对于斯大林,她不但熟知苏联  相似文献   

7.
立足于现实政治写历史——布哈林脱离了人们对他的传统观念; 斯大林形象醒目:意志顽强,但易走极端; 列宁:“我们渴望和平——这并不是我们软弱时的一种策略手段……”  相似文献   

8.
杨绾是安史之乱后,以清德高尚风范一时的名相,为平息安史之乱的主将郭子仪所敬重。杨绾又长于文辞,他撰写的《郭夫人碑》凝聚着他和郭子仪的心血和友谊.郭子仪夫人王氏不见于正史记载,《郭夫人碑》对王氏家世、生平记述较详,并且对正史记载郭子仪的事迹有所补充。同时,《郭夫人碑》对唐代丧葬风俗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9.
<正>《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囊,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要其可得见邪?"这句话的原意是:《周易》说:"被石头所困,又有蒺藜占据,入于宫室而看不到妻子,凶。"孔子说:"不该遭受困危的事却受到了困危,其名必受羞辱;不该占据的而去占据,其身必有危险。既羞辱又有危险,死期将到,妻子还能见到吗?"这段话说的是困卦六三爻的爻辞。展示的情境是一个陷于困境的人,前方有坚硬的巨石拦住道  相似文献   

10.
在我的高中时代,一份名曰《世界博览》的杂志以其老派的面孔之下窝藏着的大量离奇生猛的内容成为了同学们在教室里瓜分传阅的重要读物。从那时起我成为了一名胡续冬专栏"并驾书场"的爱好者,也就是所谓的"冬瓜"——他在《世界博览》上关于巴西的文章是我最先接触到的他的作品。现在这些文章成为了一本有着奇特名字的书——《去他的巴西》,或者"去他的——巴西",又或者"去——他的巴西"。  相似文献   

11.
《伟大卫国战争期间斯大林与罗斯福和丘吉尔往来书信——文献研究》(俄罗斯)弗·奥·佩恰特诺夫伊·爱·马加杰耶夫/著于淑杰隋涛赵春雷等/译2017年11月出版世界知识出版社近期,笔者再读《伟大卫国战争期间斯大林与罗斯福和丘吉尔往来书信——文献研究》(以下简称《往来书信》),对书中所展现的外交决策机制,以及这批战争文献在其后历史中的"再运用"略有所感。  相似文献   

12.
正《伟大卫国战争期间斯大林与罗斯福和丘吉尔往来书信——文献研究》[俄]弗·奥·佩恰特诺夫[俄]伊·爱·马加杰耶夫/著于淑杰隋涛赵春雷/等译2017年12月版世界知识出版社我喜欢看书信集。曾经看过《毛泽东书信选集》、鲁迅先生与许广平先生的《两地书》,也看过《傅雷家书》《曾国藩家书》《林觉民与妻书》,等等。今天摆在我面前的这两卷本厚厚的《伟大卫国战争期间斯大林与罗斯福和丘吉尔往来书信——文献研究》([俄罗斯]弗·奥·佩恰特诺夫,伊·爱·马加杰耶夫著)的书信集,也使得我眼前一亮——觉得这确实是一部极为厚重也极为特殊的书信集。之所以说这部书信集极为特殊,  相似文献   

13.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1818.5.5-1883.3.14)倾其40年的心血而撰写的一部流传后世的宏伟巨著。王茂荫这个名字,作为马克思在其所著的《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出现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三章《货币与商品流通》中注83里。他是这样解释的:“理财官王茂荫,有一次曾上条陈给天子,暗中要把不兑现的钞票,化为可以兑现的银行券。1854年4月,大臣审  相似文献   

14.
王韬(1828——1897)是我国近代报刊的开拓者之一。1874年,他在香港创办了我国最早具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色彩的著名报纸——《循环日报》,并撰写大量评论文章,开创了我国近代报刊的政论文体。这些年来,从事新闻教育和研究的同志,对王韬的新闻实践活动与办报思想进行了较为深  相似文献   

15.
今年的十二月二十一日,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逝世以后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的主要领导人斯大林同志诞生的一百周年纪念。当这个日子来到的时候,我就想起毛泽东同志一九三九年在延安庆祝斯大林六十寿辰时,曾经写过一篇《斯大林是中国人民的朋友》的文章,其中说:“庆祝斯大林,这不是一件应景的事情。庆祝斯大林,这就是说,拥护他,拥护他的事业,拥护社会主义的胜利,拥护他给人类指示的方向,拥护自己的亲切的朋友。”我又想起毛泽东同志一九四九年在莫斯科大剧院举行的庆祝斯大林七十寿辰的大会上所致的祝词:“斯大林同志是世界人民的导师和朋友,也是中国人民的导师和朋友。他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并对于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作了极其杰出和极其宽广的贡献。中国人民在反抗压迫者的艰苦斗争中,深切地感觉到斯大林同志的友谊的重要性。”经过三、四十年之久,在今天重温这些话,感到又是多么亲切!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份珍贵的史料。1961年春,英国生化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钱恩(1906—1979)在应邀访华之后,撰写了《访华报告(1961年4月25日至6月2日)》(《中国的科学》)提交给英国相关部门。钱恩报告详细记录了他对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的9家研究所、北京大学化学系,以及华北制药厂等3家工厂的考察及看法,比较客观地反映了1960年代初中国在生化、微生物、制药等领域的科研及生产状况。他对当时中国科学界存在的一个反差现象——极高素质的科研人员从事着原创性水平极低的研究——大为震惊,并对此展开了深入的分析;在结论中还富有远见地提议开展中西方科技交流。  相似文献   

17.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于1982年第二期发表了杨明撰写的《白族杰出的政治家段思平》一文。文章引用了较多的资料介绍了段思平开创大理国的业绩。认为段思平其人,究他所处的阶级地位和政治条件来说,终究是一位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家,但从主流来看,段思平是代表了新兴封建势力,与广大奴隶、农奴和百姓一  相似文献   

18.
高师德育忽视其目标“三元性”他育、自育、育人的特点,使之与一般院校混同,后果严重师范生会教书不会育人。对策有二:理论上,构建《中小学德育教学法》;实践上,延长实习时间。  相似文献   

19.
黄裳是著名的散文家、藏书家,他所撰写的《滇南书录》是一部非常有特色的云南书志.《滇南书录》以散文的形式撰写题跋,从版刻形式探讨云南与中原的文化交往,从版本内容探讨文献的史料价值,注重著录的文献考察流传始末与真伪,同时也非常注重文献版刻的地域特色与时代风格,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个折腾的时代,《折腾》的作者戴定南是位赤贫出身的奇人,他把自己的事业折腾到了纽约曼哈顿的世贸大厦。随着"9·11"事件双子塔的崩溃和燃烧,他的商业帝国也遭灭顶之灾,他的雄心壮志变成了炼狱中的另一种折腾——在死亡与复活之间挣扎。作者把"折腾"写得真实而又奇异,写得惊心动魄而又出神入化。《折腾》是关于一代人的寓言,它就像一面镜子,每个人从中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