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6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并结合田野调查,对山东运河城市体育旅游资源和体育旅游市场状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针对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中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体育旅游的发展对策,具体包括:充实现有景点体育内涵,推进体育旅游设施标准化;同步发展关联产业,延长产业链条;筹建大规模游乐项目,引进现代大型旅游文化产业集团;申办景观体育赛事等.旨在为运河沿岸五城市体育旅游开发谋出路,觅对策,为整个旅游业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陈波  姚鑫 《甘肃科技》2012,28(14):44-45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实地考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原生态体育旅游优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发展原生态体育旅游的自身条件和外界环境良好,主要表现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国内外旅游业发展趋势良好、政府高度重视、贵州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宣传促销力度逐渐加强以及旅游形式多样化等.合理地利用资源优势进行原生态体育旅游开发,打造具有贵州特色的旅游品牌,实现贵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苏北地区体育旅游资源的现状、开发体育旅游的优势和价值的分析,提出了苏北地区体育旅游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4.
六安市作为中部地区中目前保护较好的生态旅游基地,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基础.本文就如何以山水体育旅游特色作为六安地区体育旅游业开发的重点进行了探讨,并从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角度对六安地区体育旅游产品开发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六安地区体育旅游业开发应分别对山上、水上、路上体育旅游项目进行品牌化发展,并以水上体育旅游路线、山区体育旅游路线和红色文化体育旅游路线为资源开发重点.研究结果可为六安地区体育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湖南体育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与深度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认识湖南省体育旅游资源概况,探索湖南体育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策略.方法 通过实地考察和对湖南省旅游管理部门的访谈,分析了湖南体育旅游资源的概况及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果 发现湖南体育旅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历史悠久的民族资源、战绩辉煌的竞技体育资源和名人辈出的人文资源的优势,但也指出了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各自为政、建设重复、无序竞争、产品单调和特色不显著、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知名品牌等问题.结论 提出了整合体育资源空间形态、体育旅游形象定位、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和体育旅游产品等深度开发湖南体育旅游资源的方法和打造知名体育旅游品牌的相应对策,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对榆林市体育旅游资源基础条件和资源开发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与分析,找出影响榆林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制约因素,提出合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体育旅游资源的对策,为榆林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法、实地考察法,发现武功山体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独特,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性强。本文根据武功山景区体育旅游资源的特点,建议开发金顶滑草、吊马桩攀岩及金顶峡谷漂流等体育运动产品,同时对武功山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法、实地考察法,发现武功山体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独特,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性强。本文根据武功山景区体育旅游资源的特点,建议开发金顶滑草、吊马桩攀岩及金顶峡谷漂流等体育运动产品,同时对武功山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苏北地区体育旅游资源的现状、开发体育旅游的优势和价值的分析,提出了苏北地区体育旅游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德尔菲法、层次分析(AHP)等方法,构建了贵州山地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实现对贵州山地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监测预警及纠偏.结果显示:(1)贵州山地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包括7个二级指标和44个三级指标;(2)各二级指标及权重依次为山地体育旅游资源条件0.270 4、山地体育旅游生态能力0.216 1、经济可持续能力0.188 5、产业自身效益0.116 2;(3)各三级指标及权重依次为山地体育旅游线路数量及线路总长0.160 8、山地体育旅游项目体验营业收入0.057 5、气候条件0.056 6.为推进贵州山地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提出了不断创新贵州山地体育旅游特色品牌、重视生态优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等贵州山地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广东省海岛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提出整合体育旅游资源、发挥海岛体育旅游经济价值的建议,以期为广东省海岛体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武陵山区苗族、侗族、土家族、仡佬族发展现状为例,以民族体育文化生态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为重点,从拓展思维以及体育文化生态、文化优势、特色旅游、经营发展模式等方面,对武陵山区体育文化生态旅游进行分析,探讨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为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黔西南州山地户外运动、山地户外赛事和乡村旅游资源的发展现状进行探究。根据旅游资源等级评价标准,对优势资源交通可达性、场地设施条件、旅游产业基础等进行综合评估,规划梳理出黔西南州旅游发展的优良级资源。找出制约黔西南州山地户外运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因素,据此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以期为黔西南州山地户外运动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依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旅游学》和《体育学》理论,对海南岛山地体育旅游资源形成的原因、机理和分布进行了调查,探讨了山地体育旅游理念和特征,对山地体育旅游资源进行了单体分类和统计,评价了山地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为进一步论证山地体育旅游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专家访谈等研究方式,并结合体育产业学、旅游学、民族体育学等学科理论思想,充分调研了延安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并进一步对延安市体育旅游开发的基本条件与未来发展定位进行了分析论证,树立"以人为本"的大体育观,指出与红色旅游、自然、人文景观及民俗风情等传统旅游的契合点,提出了延安市现已开发的体育旅游资源和未开发的体育旅游资源的发展趋势,为延安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将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现代旅游业的实际相结合,通过对神农架林区旅游业的现状、资源等多方面条件的分析,提出了适合该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为神农架林区的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谋求山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山区旅游发展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和最佳方向.在对山区旅游业发展阶段以及山区发展旅游业客观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山区旅游业发展现状,以典型的山区旅游目的地——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为例,分析讨论了山区旅游业持续发展的一系列制约因素,提出了以加强保护和管理、加快交通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及明确市场定位等为中心的山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厦门市集美区地学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分布特点,认为本区地学旅游景观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山地的绝对海拨高度不高,但因地处海滨,仍然给人以高峻雄伟之感;资源单体级别普遍不高,但各资源单体之间巧妙的组合所反映出来的生态美感,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可以保护开发成为本市居民日益高涨的周末休闲度假和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好地方,对构筑厦门海湾型生态城市,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并进一步提出开发设想.  相似文献   

19.
开发工业旅游资源,发展工业旅游,是实现东北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东北工业旅游资源的优劣与劣势,提出适合东北工业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以期为促进东北工业旅游发展,带动东北旅游经济增长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青海湖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可持续开发对策。方法运用实证分析法与行为调查法进行探讨。结果通过对青海湖风景名胜区旅游可持续的空间内容研究,即对旅游区资源类型与景观结构、自然环境结构现状与旅游环境容量以及客源目标市场与地域吸引范围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结论提出构建生态旅游系统示范区、大力调整旅游产品结构、以形象标志景区带动旅游景点的整合营销等6点有关青海湖风景名胜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为类似干旱区大型湖泊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