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公园绿地是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通过对秦潭湖公园中灌草、乔草、草坪、乔灌草、水生植物、灌木绿篱六种植物配置模式湿度、温度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植物配置类型对温湿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温效果依次为乔灌草>灌木绿篱>水生植物>乔草>灌草>草坪,草坪的降温效果并不明显.增湿效果依次为水生植物>乔灌草>灌木绿篱>乔草>灌草>草坪.在城市公园建设中,应更注重不同植物配置类型对温湿效应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行道绿化夏季小气侯效应研究及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成都市区5种行道绿化结构和3种典型天气,在树木阴影中心测定光照强度、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同时在临近空旷水泥路面进行对比观测。比较不同天气条件下遮我率、降温率和增湿效应,并运用模糊关系原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女贞+冬青小气候效应最佳,依次是银杏+女贞+草璋、香樟+冬青、草坪、法国梧桐。划坪对0.10m高度上增湿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湿地降温增湿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湿地对周边区域空气的降温增湿效应,建立了空气、水气的流动与扩散混合模型,描述给定空间的传热传质过程.控制方程包括连续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和水气守恒方程.对每一相各自的流动,采用κ-ε双方程模型;对于两相的湍流流动,采用混合湍流模型.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计算,得出给定区域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的空间分布.对实测案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值与测定值符合良好,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和计算方法可以很好地描述湿地对周边区域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影响.由等温线可以看到,低温空气的扩散在近湿地处,影响最大的区域距地面一定高度.冷空气从湿地边沿向远处及上下扩散,在温度最低区略有上升,到一定远处又下降至地面.对于相对湿度,在靠近湿地区域水气对地面附近的影响比气温影响明显,而远处水气对地面附近的影响不及气温影响大.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大量城镇人口导致各大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增加,高密度的城区热岛现象开始加剧。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缓解热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天津中心城区8处较大的公园绿地为实证对象,基于2013年Landsat8 ETM+影像,通过单窗算法分析其降温效应。研究表明:公园面积及植被覆盖度是热岛效应最重要的影响因子,水体比例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表温度;各公园的最大降温强度和降温距离差异较大,降温强度温差约2.72℃,降温距离相差195 m;城区面积较大的公园降温效应更明显,水体比例高于30%或植被覆盖度高于10的公园降温效应较理想;并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公园的降温效应模型。研究成果为天津中心城区及类似高密度城区的公园绿地规划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利用1991~1993年5月上旬到9月下旬进旬气象资料,计算了不同地区的温湿度指标(THI)。结果表明,THI值的大小虽有明显的地域性,但却有较一致的曲线型式,可用一元二次方程拟合,建立THI随时间的变化模式,并对不同地区THI极值、出现时间和影响因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干旱半干旱区不同下垫面土壤温度计算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9年7-8月敦煌、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和平凉的土壤温度观测资料,采用热传导方法和热传导一对流方法分别计算了4个地区的土壤热扩散率及水通量密度,并以5cm深处土壤为上边界,利用两种方法模拟了4个地区10cm深处的土壤温度值。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模拟出不同下垫面的土壤温度值及其日变化特征与实际观测基本...  相似文献   

7.
深浅水体不同气候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建立两个精细的大气-水体-土壤模式和大气-土壤模式来研究水体深度的变化对水体的气候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水体深度降到某个值后,水体的气候效应会相反;在一般情况下,这个临界深度约为0.5米。接着分析了这种差异的形成原因和机制。最后试验了这种差异与水体混浊度及陆面的湿度和反射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行道绿化夏季小气候效应研究及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选择成都市区 5种行道绿化结构和 3种典型天气 ,在树木阴影中心测定光照强度、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 ,同时在临近空旷水泥路面进行对比观测。比较不同天气条件下遮光率、降温率和增湿效应 ,并运用模糊关系原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女贞 冬青小气候效应最佳 ,依次是银杏 女贞 草坪、香樟 冬青、草坪、法国梧桐。草坪对 0 .1 0m高度上增湿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运用恢复生态学、水土保持学、气象学等学科知识,采用野外试验和室内实验分析等方法,以山东省兖矿集团济三煤矿的西山(新绿化山)、小东山(1999年绿化)和兴隆庄煤矿兴隆山(1985年绿化)、裸露矸石山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绿化年限矸石山的气温、地温和空气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10.
对北京市城区2012年夏季大气气溶胶进行PM2.5和PM10石英膜采样,利用热光反射法得到了有机碳(OC,organic carbon)和元素碳(EC,elemental carbon)的含量;应用Stelson方法,结合其质量浓度、元素含量可溶性离子含量对气溶胶质量浓度进行了质量重建与比对.日平均质量浓度结果显示,PM2.5中,OC浓度ρ(OC)为19.4μg·m-3,EC浓度ρ(EC)为3.8μg·m-3.PM10中,ρ(OC)为22.3μg·m-3,ρ(EC)为4.1μg·m-3.OC、EC相关性显著(PM2.5,R2=0.77;PM10,R2=0.91).PM10中有87%的OC和94%的EC集中在PM2.5中.PM2.5和PM10中OC/EC比值分别为5.1和5.7,明显大于2,说明存在二次有机碳.PM2.5和PM10重建值和称质量值相关性R2分别为0.95和0.94,重建值和称质量值比值分别为93%和97%.  相似文献   

11.
下垫面的热惯量差异是产生城市热岛效应的直接原因,不同下垫面对热岛的影响也不相同,而热岛效应的存在对人类舒适程度及健康均产生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不同下垫面类型对北京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以及基于热岛效应并综合温度、气压、湿度等方面对人体舒适度进行评价.通过对小尺度范围内五类单一性质下垫面对地表温度变化影响以及一定区域内复合类型下垫面对人体舒适度影响进行研究,实验表明:水体、林地、草地、裸地等下垫面对热岛效应有缓解作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体舒适度.水泥地面、建筑区等硬化下垫面对热岛效应起到加剧作用,降低了人体舒适度.  相似文献   

12.
6种城市下垫面热环境效应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6种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下垫面(沥青路面、水泥路面、荷兰砖地面、草地、嵌草砖地面、大理石地面)作为观测对象,基于热红外成像技术对其地表温度特征进行观测,系统分析不同城市下垫面地表温度的日变化以及季节变化特征,并利用不同下垫面温度的时间标准差、空间标准差及时空数据标准差定量揭示城市不同下垫面地表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对比研究不同下垫面的热环境效应,结果如下。1)不同下垫面地表温度的日变化一般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形态,草地地表温度在不同季节的日变化波动差异较大。沥青的地表温度在全年均为最高,对热环境的影响较大;嵌草砖和大理石在全年的温度均较低,对热环境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且缓解作用在夏季最显著。2)不同下垫面地表日均温度全年均高于大气温度,表明城市下垫面对大气在一年中都有加热作用。3)气温、太阳辐射以及空气相对湿度对下垫面地表温度的影响均较为显著;气温和太阳辐射与下垫面地表温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对下垫面以增温作用为主;空气相对湿度与下垫面地表温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对下垫面增温起抑制作用。4)嵌草砖的热环境稳定性较草地和大理石要好;沥青路面的温度变化特征最能代表本研究观测区域下垫面地表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对了解城市不同下垫面热环境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可为缓解城市热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南京冬季城、郊下垫面辐射平衡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区水泥下垫面是城市各种人为下垫面类型中占比重最大的一种且具有典型的城市化特征,其热力性质明显有别于郊区接近自然的下垫面,这必然造成地表辐射平衡和能量交换过程发生改变,对城市气候产生影响。分析城、郊不同下垫面的辐射平衡特征,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城市气候的成因和影响机制。本文利用在南京冬末开展的"城市边界层三维结构研究"实验所取得的城、郊水汽、温度和地表辐射平衡及分量观测资料,分析了南京城、郊下垫面近地层的辐射平衡及各分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不同天气条件下城、郊辐射平衡及分量特征有一定差异,尤其在天气转折变化时差异更明显,在晴天时差异最大,在下雪天时差异最小,但多云时更接近各辐射分量城、郊差异的平均特征;②净短波辐射在地表辐射平衡城、郊差异日变化中起主导作用;③在冬季多云时的城市"干岛"效应和雪天时的城市"热岛"效应也是影响城市辐射平衡及各分量城、郊对比差异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4.
戈壁下垫面大气边界层温、湿结构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二维大气边界层模式研究了平坦、均匀戈壁下垫面对流大气的位温和比湿廓线及其时间变化的垂直结构。与实测廓线资料比较表明,模拟结果基本反映了对流条件下,戈壁下垫面大气边界层中温、湿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常州市不同下垫面污染物冲刷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城市硬化下垫面降雨径流对污染物的冲刷特征, 选取常州市5类典型硬化下垫面, 采样监测2015年3-8月期间6场降雨径流及污染物浓度变化过程, 得到以下结果。1) 地面径流污染物EMC均值高于屋面径流; 地面径流SS和COD浓度超过水质标准Ⅴ类1.34倍和2.59倍; 屋面径流COD和TN浓度超过水质标准Ⅴ类1.8倍和 2.6倍。屋面径流中溶解态COD和TN分别占全量的72.78%和57.99%; 地面径流溶解态TN占全量的61.59%。2) 径流初期污染严重, 随着降雨过程逐渐降低, 最终趋于稳定。各下垫面污染物初期浓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水泥地面、沥青地面、铺装地面、平屋面、斜屋面。冲刷过程中, 随雨强增大, 各下垫面污染物浓度升高, 呈波动式变化。各下垫面污染物均有冲刷初期效应, 下垫面初期冲刷强度从强到弱依次为平屋面、斜屋面、水泥地面和沥青地面。前期降雨强度越大, 污染物初期浓度越大, 初期效应越显著。降雨强度为大雨时, SS 浓度呈指数型衰减。降雨强度为小雨时, SS浓度先稳定, 随着降雨变密集开始逐渐减小。降雨强度为暴雨, 但降雨过程集中在中后期时, SS浓度呈先增大随后减小的趋势变化。3) 指数冲刷模型对屋面和水泥地面污染物径流冲刷模拟效果较好, 斜屋面、平屋面、水泥地面全量污染物冲刷系数分别为0.871, 0.765和0.025 mm−1, 屋面冲刷强度远大于地面。斜屋面溶解态COD与颗粒态COD冲刷系数相近, 冲刷强度大。平屋面、水泥地面的颗粒态COD冲刷系数均大于溶解态COD, 颗粒态COD冲刷强度更大。  相似文献   

16.
对重庆南山植物园展览温室4个展区的主要生态因子和引种的1 000余种植物在夏季的生态响应与适应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为控制的原因,展览温室生态条件得到很好改良,绝大多数植物生长正常.其中热带雨林景观区植物长势良好;四季花卉园区和多肉多浆展示区植物生存受影响不大;但亚高山展示区温度仍然过高,受热害植物约49种,占该区植物种数的26.8%,极不适应者死亡.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中尺度化学模式WRF-CHEM,及2000—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资料、污染物浓度资料、气象场资料,对比分析了杭州城市下垫面变化对空气污染扩散的影响。(1)对比2000年及2010年杭州城市下垫面的变化可见,不同风向条件下市区的整体风速都有明显减弱趋势,其中主城区、萧山、滨江三个区域风速减小程度最大,而且受水平扩散能力的减弱,NO_x浓度的高值区范围有所增加,强中心的污染程度加大;(2)不同类型下垫面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程度有显著差异。模式中原有的下垫面替换为水体后,大气扩散能力显著增强,整个区域的污染物浓度降至最低。在森林下垫面的模拟结果中,由于风速相对较小,扩散能力较弱,浓度大值区主要分布在上城区、下城区、滨江区及萧山区。  相似文献   

18.
应用各小气候区有代表性的自动站观测资料,对气温、相对湿度、不适指数等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对比深圳城市、海洋、丘陵、山地4个小气候区特征,对深圳地区开展精细化分区天气预报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在冷空气过程中,各小气候区气温、相对湿度、不适指数变化规律既有相似性,又存在明显差异,尤其是海陆差异显著。海洋气温最高,且明显高于陆地;城市第二,丘陵第三,山地第四。相对湿度海洋最大,山地第二,城市和丘陵基本相当,湿度最小。各小气候区的舒适度,海洋最舒适,城市第二舒适,丘陵是第三舒适,山地最不舒适。另外,海洋各要素没有明显的日变化,过程变化也明显小于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