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根据2011年4-9月舟山群岛典型沙滩碎波带仔稚鱼拖网调查数据,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Cluster聚类和MDS排序方法分析了碎波带的仔稚鱼群落种类组成及其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春、夏季共采集到仔稚鱼562尾,隶属于21科,共37种,其中棱鮻占总个体数的20.82%,为绝对优势种,其后依次为纹缟虾虎鱼、中国花鲈、中华侧带小公鱼分别占总个体数的18.33%,12.81%,11.74%。聚类分析表明舟山群岛碎波带仔稚鱼类群落结构相对较稳定;季节变化明显,7月与8月的仔稚鱼群落结构最为相似,4月和9月之间差异最大;桃花岛和朱家尖碎波带的仔稚鱼群落结构最为相似,六横岛与秀山岛之间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2.
于2017-2019年4-5月对舟山渔场典型海域12个站位进行6个航次的鱼类浮游生物拖网调查,分析了春季舟山渔场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所有航次调查共采集鱼卵4 144粒,仔稚鱼785尾,隶属于10目27科。有1种鉴定到目,1种鉴定到科,9种鉴定到属,29种鉴定到种。以鲈形目种类数最多,共19种,占47.50%。4月,鱼卵平均丰度为(0.76±1.20) ind·100~(-1)·m~(-3),5月为(31.51±51.66) ind·100~(-1)·m~(-3),差异极显著(P0.01);4月,仔稚鱼平均丰度为(3.70±15.91) ind·100~(-1)·m~(-3),5月为(1.64±2.71) ind·100~(-1)·m~(-3),差异不显著(P0.05)。春季舟山渔场鱼卵与仔稚鱼优势种为小黄鱼、六丝钝尾虾虎鱼、鳀、龙头鱼、舌鳎属未定种及短吻红舌鳎,群落多样性指数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表明春季舟山渔场鱼卵与仔稚鱼群落结构较稳定,且与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长江口鳗苗定置网中兼捕的仔稚鱼种类组成,2006年2-6月于每月大潮期间,在长江口北支渔民已设置鳗苗定置网的站位点中,选取3个站位点采集仔稚鱼样本.共收集22网次,采获仔稚鱼105 933尾,隶属于15科,共31种.其中海洋性鱼类5种,河口性鱼类10种,洄游性鱼类4种,淡水性鱼类12种.最优势种为淡水鱼类似鱎(86.71%),其后依次为纹缟虾虎鱼(3.59%),刀鲚(3.30%).其中经济鱼类出现13种,占出现种数的41.9%,且在各月优势种中均占较高的比例.研究结果表明,鳗苗定置网对长江口仔稚鱼的损害率甚大,建议有关管理部门应该严格控制鳗苗定置网的许可证发放数量、作业时间与设置范围,以确保渔业的补充资源量.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9年春季和秋季在舟山渔场大小鱼山附近海域开展的渔业资源调查获得的鱼类资料,研究了该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数量空间分布、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调查海域共获得并鉴定出鱼类33种,隶属于8目15科26属;(2)鱼类种类数以10~15 m水深区为较多;春秋季鱼类重量平均密度分别为10.86 kg·km~(-2)和40.68 kg·km~(-2),尾数平均密度分别为2.96×10~3ind·km~(-2)和9.18×10~3ind·km~(-2),春季重量密度较高的站位主要分布在调查海域西北部,秋季重量密度较高的站位主要分布在近岛屿侧海域;(3)春季优势种为凤鲚,秋季优势种为龙头鱼,优势种出现季节更替;(4)春季鱼类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丰富度指数(d)均高于秋季;(5)CLUSTER分析和NMDS分析显示,春秋季分别可分为3、4个群组。SIMPER分析显示,2个季节物种相似性贡献率最高的鱼类特征种分别为凤鲚和龙头鱼,物种相异性贡献率最高的鱼类分歧种是孔虾虎鱼。ANOSIM检验显示,春秋季鱼类群落组成具有极显著差异;(6)ABC曲线表明,大小鱼山附近海域鱼类春季处于未受干扰状态,秋季处于严重干扰状态。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闽江口梅花港潮间带蟹类的种类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梅花港潮间带有蟹类14种,隶属于3科9属,沙滩种类贫乏,多样性指数小,且平均密度和生物量也小,冬、春季沙滩蟹类完全消失,夏、秋季韦氏毛带蟹为优势种,泥滩蟹类夏、秋季密度高,而冬、春季生物量大,冬季多样性指数低,泥滩蟹类的物种构成和数量在一年中变化较大.沙泥滩蟹类夏、秋季密度高,而冬季生物量大,春,夏季多样性指数低而优势度高。沙滩和泥滩、沙泥滩的群落相似性很低,而泥滩和沙泥滩的相似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根据2018—2019年渤海湾天津水域12个站位的鱼卵和仔稚鱼调查资料,着重就鱼卵和仔稚鱼的数量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集的鱼卵和仔稚鱼隶属于6目11科23种(类)。其中鲈形目种类数占比最高(为52.17%),其次为鲱形目(为30.43%)。2018年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均比2019年的种类多。鱼卵和仔稚鱼的优势种类共有5中,其中鱼卵优势种类为5种,仔稚鱼优势种类为2种。2018年和2019年鱼卵分布的高值区分布在5~7月均呈现逐渐南移的趋势。2018年仔稚鱼分布的高值区在5~6月呈现南移趋势,在7月呈现南北高中部低的趋势;2019年仔稚鱼分布的高值区分布与同期鱼卵分布趋势相同在5~7月均呈现逐渐南移的趋势。鱼卵密度与悬浮物、锌正相关,与石油类、温度呈负相关;仔稚鱼密度与悬浮物、化学需氧量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悬浮物、温度是影响鱼卵密度的较显著的因子,化学需氧量为影响仔稚鱼密度的较显著因子。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杭州湾灰鳖洋海域开展的渔业资源调查中所获得的鱼类资源资料,对该海域鱼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ABC曲线、生物多样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共鉴定出鱼类33种,隶属于9目15科25属;(2)2015年与2017年秋季鱼类重量密度分别为10.85 kg·km~(-2)和47.12 kg·km~(-2),尾数密度分别为4.92×10~3 ind·km~(-2)和10.06×10~3 ind·km~(-2),2017年鱼类重量、尾数密度均高于2015年;(3)2个年份鱼类资源密度的平面分布特征呈相似的规律,密度较高的站位集中在调查海域东南部海区附近,并呈现东南部海域明显高于西北部海域的趋势;(4)2个年份优势种均为龙头鱼,属于小型低值鱼类;(5)2个年份秋季鱼类总种类数变化较为小,均以沿岸浅海附近种类较多,且北部海域呈现自西向东逐渐减少的趋势;(6)ABC曲线显示,杭州湾灰鳖洋海域的鱼类群落处于严重干扰的状态;(7)鱼类生物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丰富度指数(D)2017秋季均高于2015秋季。  相似文献   

8.
为调查漓江近岸水域仔稚鱼群落结构特征,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在漓江中游(桂林市至阳朔县段)干流及其支流近岸水域选取13处采样点,进行逐月采样.调查共采集仔稚鱼样本11886尾,经鉴定为18种,隶属于3目8科16属,其中1种鉴定为鲤科鱼类.根据种类组成差异,采用相似性矩阵(UPGMA)进行聚类将漓江中游分成4个不同区域:桃花江T1、T2和牛溪河N1、N2为1区,干流L1-L6为2区,相思江X1、X2为3区,L7为4区.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仔稚鱼相对丰度高峰集中在夏季,干流区域(2区)的相对丰度和物种数显著高于支流区域(1区和3区)(P0.05);春季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a和均匀度指数J与其他3个季节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春季、夏季和其他3个季节Shannon-Wiener指数H′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干流区域(2区)的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高于支流区域(1区和3区)(P0.05).  相似文献   

9.
对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40年来鸟类组成的动态变化及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至2006年全区共见鸟类190种,隶属于17日、49科、103属,其中繁殖鸟(夏候鸟和留鸟)113种,占全区鸟类种数的59.5%.记录到国家二级保护种类30种;吉林省二级保护种类12种、三级保护种类21种.按照鸟类栖息的生境及植被特点,将自然保护区分为4个不同类型的群落,并对每个群落的多样性、均匀性及相似性进行了比较.其中次生林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2.980),均匀性指数也最高(0.611);次生群落与灌丛群落的相似性指数相对高一些,为0.339.  相似文献   

10.
福建三沙湾鱼卵和仔稚鱼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2007年2、5、8和11月三沙湾调查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对三沙湾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分布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和浮游动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共鉴定出23个种类,其中,隆头鱼科的卵和(鱼叚)虎鱼科仔稚鱼最多,分别占鱼卵和仔稚鱼总个体数的47.1%和97.1%.鱼卵和仔稚鱼数量季节变化明显:5月,鱼卵和仔稚鱼的丰度最高,分别为1.37和1.61 ind/m~3;2月份仅采获少量鱼卵,丰度为0.03 ind/m~3;8月和11月分别仅采获仔稚鱼和鱼卵,丰度分别为0.35和0.06 ind/m~3.仔稚鱼的平面分布与浮游动物幼体丰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春季大型浮游动物与仔稚鱼丰度之间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12年春季在浙江沿海的典型海湾——三门湾开展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分析了三门湾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三门湾春季共有鱼类27种,隶属于8目17科。其中,以鲈形目种类为最多(12种),其次是鲱形目(6种),而鲽形目、鲀形目、灯笼鱼目各有2种,鳕形目、鲻形目、鲉形目各有1种。根据鱼类的适温性可将其划分为暖水种与暖温种2种适温类型,其中暖水种有17种,占鱼类总种类数的62.96%,暖温种有10种,占鱼类总种类数的37.04%。优势种主要有中颌棱鳀和江口小公鱼2种,常见种为斑鰶、棘头梅童鱼、鲻鱼和黄鳍东方鲀。生物多样性分析表明,三门湾鱼类种类丰富度指数(D)分布在0.49~2.96之间,均匀度指数(J')分布在0.10~0.80之间,多样性指数(H')分布在0.19~1.89之间;数量分布的高值区出现在调查海域西北部和东北部近岸区。运用聚类和多维标度对鱼类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中街山列岛岛礁生境游泳动物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2年11月(秋季),2013年2月(冬季),2012年5月(春季),2013年8月(夏季)对中街山列岛海洋保护区岛礁区的定置刺网调查数据,对岛礁生境游泳动物群落多样性及群落稳定性分析,结果如下:岛礁区共出现鱼类40种隶属10目27科35属,甲壳类14种隶属2目9科10属,头足类1种。对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分析结果显示,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其均值分别为5.87、2.57;Pielou均匀度指数各季节相差不大,平均值为0.8。ABC曲线的分析显示:群落受干扰程度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群落的季节更替指数和迁移指数研究表明,AI值在冬季最高达221,在夏季最低为111。  相似文献   

13.
2015年7月及8月对甘肃省迭部县多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分布有繁殖鸟类8目29科95种,在沿海拔梯度分布的4类生境中,阔叶林中鸟类多样性最高(47种,多样性指数3.34),高山灌草丛及裸岩生境中鸟类多样性最低(23种,多样性指数2.90),鸟类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随海拔梯度呈递减趋势.保护区鸟类区系中,广布种的种类有74种(占77.89%),古北界的种类有8种(占8.42%),东洋界的种类有13种(占13.68%),以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33种、34.73%)、不易归类型(16种、16.84%)和古北型(12种、12.63%)分布为主.不同海拔生境中,广布种均占较大优势,东洋界及古北界种类比例少,这些区系上的特点体现了保护区动物地理上位于古北界青藏区和东洋界华中区、西南区三区交界的特点.保护区典型的青藏区物种有斑尾榛鸡(Bonasa sewerzowi)、雪鹑(Lerwa lerwa)、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长尾地鸫(Zoothera dixoni)、雪鸽(Columba leuconota)等.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16年秋季,在浙江中部近海(28.5°-29.5°N,121.5°-123.1°E)进行渔业资源综合调查,分析了浙江中部近海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优势度、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次调查共捕获鱼类9目20科30种。秋季浙江中部及其邻近海域优势种有矛尾虾虎鱼、龙头鱼、红鳗虾虎鱼以及细条天竺鲷,鱼类生物量呈近海低外海高的变化趋势。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种类丰富度指数(D)值在0.45~1.56之间,Shannon-Wiener多样度指数(H'w)值在1.16~2.61之间,种类均匀度指数(J'w)值在0.60~0.87之间。根据底温底盐,利用聚类分析得到3个水团,并且发现不同水团中的鱼类生物量具有显著差异(P0.01),种类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度指数(H'w)和种类均匀度指数(J'w)没有显著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塘-湿地生态复合处理系统的硅藻生物指数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塘-湿地生态复合处理系统的硅藻群落组成进行分析,利用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D)、Lloyd-Ghelardi均匀性指数(E)、Margalaef丰富度指数(R)并通过模糊隶属函数对各指数进行标准化处理从而对该生态复合处理系统的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厌氧塘和兼性塘为α-中污带,好氧塘为β-中污带,生态湿地为轻污带,生物监测和理化监测基本一致,即塘-湿地生态复合处理系统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12年5月(春季)和10月(秋季)在舟山渔场官山附近海域开展渔业资源调查所获得的虾类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虾类种类组成、数量时空分布,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海域春、秋两季共捕获并鉴定出虾类14种,隶属于7科、9属,其中春季为11种,秋季为12种:春季优势种有安氏白虾、中国毛虾和细鳌虾等3种;秋季优势种有安氏白虾和中国毛虾等2种。根据虾类的生态习性分析得知:分布在该海域的虾类可分成两种生态类群,以广温低盐性种类为主(如安氏白虾、细螯虾),广温广盐性种类为辅(如太平洋长臂虾和细指长臂虾。多样性分析表明:丰富度指数(D)和多样性指数(H′)较高的站位主要分布在长涂西南侧海域和官山南侧海域,均匀性指数(J′)则在整个调查海域较为均匀。运用聚类和多维标度对群落结构的相似性进行分析,结合温度和盐度等环境因子对调查海域虾类的群聚特征进行了研究,表明该调查海域虾类群落结构具有季节变化明显、空间分异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16年5、10月在琼州海峡进行底拖网生物资源调查所获得的22个站位资料,分析了琼州海峡虾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的相似性、相异性等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调查样品共鉴定出虾类19种,隶属于6科13属,其中优势种为葛氏长臂虾和哈氏仿对虾2种。分布在水深小于20 m区域的虾类种数最多,随水深增加虾类种类数呈递减趋势。丰富度指数(D)、均匀度指数(J')和多样性指数(H')秋季均高于春季。凡纳滨对虾和周氏新对虾对春季群落结构影响较大,哈氏仿对虾对秋季群落结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按季度共4次对湘江上游区桂北江段鱼类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共采集鱼类81种,隶属于5目16科55属,其中鲤形目鱼类种类最多,占总物种数的62.96%;研究区域内的优势物种为宽鳍鸇Zacco platypus、中华沙塘鳢Odontobutis sinensis,分别占总个体数的25.76%和18.57%。鱼类个体数无显著季节变化,但鱼类物种数存在显著季节变化:如夏季和秋季鱼类多样性高,物种比较丰富,而春季和冬季的多样性相对较低,鱼类物种相对少;春季优势度指数相对较高,秋季优势种较明显。此外,鱼类群落无度量多维排序图(NMDS)结果显示,湘江上游区桂北江段鱼类群落结构空间变化显著,但季节性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9.
于2008年4月、7月、10月和2009年1月对钱塘江上游昌化溪流域的鱼类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设7个采样点,共获鱼类2949尾,26.826 kg,经鉴定有43种,隶属于4目10科32属.采用多样性指数研究鱼类多样性,结果表明:夏季鱼类多样性指数最高,许联村和首益村的多样性指数较高,并根据优势度指数确定6个优势种;生境类型复杂程度和水温变化,是影响鱼类群落多样性的最主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20.
2013—2014年在泉州湾洛阳江口天然红树林区进行4个季节每季连续15d的鱼类采样,以研究该区域内鱼类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优势种/类群及多样性指数等的季节变化,并讨论红树林区对鱼类的生态支撑作用.共采集鱼类72种(其中2种鉴定到目,1种鉴定到科,1种鉴定到属,其余均鉴定到种),隶属于9目34科,其中91.3%为暖水性种类,8.7%为暖温性种类;优势种/类群存在季节变化,春、夏季优势种以定居种(如中华乌塘鳢(Bostrychus sinensis)、虎鱼科(Gobiidae)的鱼类等)为主,秋、冬季优势种则以鲻科(Mugilidae)的鱼类、花(Clupanodon thrissa)、七丝鲚(Coilia grayii)等非定居中上层鱼类为主;物种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季节变化均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与其他相似的红树林区域比较,泉州湾红树林区的鱼类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较高.在此基础上从鱼类体长生长的季节变化角度,讨论了泉州湾红树林区作为鱼类育幼场、索饵场和躲避敌害场所的生态功能,说明红树林生态系统存在完整的海洋食物网,对区内鱼类具有生态支撑作用,强调了保护红树林这一典型生态系统的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