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成了一个镍-多吡啶配合物[Ni(dmbpy)3](H2O)(ClO4)2(dmbpy=4,4’-二甲基2,2’-联吡啶),并通过室温挥发法培养了该配合物的单晶.单晶X-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主要晶体学参数为:a=11.192(13),b=14.444(18),c=14.468(18),α=84.86(2)°,β=76.691(19)°,γ=68.24(2)°,V=2114(4)3,Z=2.配合物分子由1个单核镍阳离子单元[Ni(dmbpy)3]2+、2个高氯酸根阴离子和1个水分子组成,配合物中镍原子的配位环境为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3个dmbpy分子以双齿形式和1个镍原子配位.通过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该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与CT-DNA之间存在静电和插入两种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2.
该文采用溶剂挥发法得到两个过渡金属配合物苯磺酸锌[Zn(H_2O)_6](C_6H_5SO_3)_2(1)和对甲基苯磺酸锌[Zn(H_2O)_6](p-CH_3C_6H_4SO_3)_2(2),均为无色块状晶体。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两个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两个配合物均为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配合物中Zn(Ⅱ)离子均与6个配位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配位,形成畸形的八面体空间构型,再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还研究了两个配合物的固体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3.
以多氮杂环配体二吡啶[3,2-a:2',3'-c]并吩嗪(DPPZ)和[2,3-f]吡嗪并[1,10]菲罗啉(Pyphen)为配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两个配合物[Zn(DPPZ)2SO4]·2H2O(1)和[Cd(Pyphen)2Cl2](2),利用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都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都为C2/c.配合物1的晶胞参数为:a=17.500 7(9),b=7.234 4(5),c=23.182 2(14),β=94.942(5)°,V=2 924.1(3)3,Z=4;配合物(2)的晶胞参数为:a=8.509 8(17),b=12.524(3),c=22.683(5),β=95.31(3)°,V=2 407.0(8)3,Z=4.配合物(1)和(2)均为零维结构单元,配合物(1)的单元之间通过π-π堆积作用形成二维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的配位单元之间通过Pyphen配体的π-π堆积作用构筑成一个二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水热法合成一个新型的锌配合物{[Zn2(ttp-COO)(MoO4)(OH)]·2H2O}n(ttp为4′-(4-苯甲酸)-2,2′:6′,2″-三联吡啶)。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为:a=0.799 92(4)nm,b=1.215 35(6)nm,c=1.279 28(6)nm,α=82.234 0(10)°,β=72.168 0(10)°,γ=80.657 0(10)°,V=1.163 40(10)nm~3,Z=2,最后一致性因子R1=0.033 5,wR2=0.094 2。在配合物中,有2个晶体学上独立的锌原子,其中Zn1(Ⅱ)与配体提供的3个氮原子、钼酸根离子的1个氧原子及水分子结合,形成五配位的四角锥形,Zn2(Ⅱ)与配体中羧酸根离子的1个氧原子、钼酸根离子的2个氧原子,以及μ2-OH基团结合,成四面体构型。本文还对该配合物进行了荧光和热重表征。  相似文献   

5.
选用H_2bdc为主配体和bipy辅助配体,在水热条件下与Zn(NO_3)_2·6H_2O反应,得到了1个新的Zn(Ⅱ)配合物Zn(Hbdc)_2(bipy)_2(H_2bdc=2,4′-联苯二甲酸,bipy=4,4′-联吡啶).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Zn(Ⅱ)与2个主配体的羧基氧和2个辅配体中的氮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单帽三棱柱构型的单核化合物,其单核配合物分子之间通过氢键及π-π相互作用组装成3维超分子化合物.对此配合物的光谱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选用H_2bdc为主配体和bipy辅助配体,在水热条件下与Zn(NO_3)_2·6H_2O反应,得到了1个新的Zn(Ⅱ)配合物Zn(Hbdc)_2(bipy)_2(H_2bdc=2,4′-联苯二甲酸,bipy=4,4′-联吡啶).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Zn(Ⅱ)与2个主配体的羧基氧和2个辅配体中的氮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单帽三棱柱构型的单核化合物,其单核配合物分子之间通过氢键及π-π相互作用组装成3维超分子化合物.对此配合物的光谱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溶剂热条件下,利用PYTPY与H3BTC配体分别构建了两个新型配位化合物[Ni(HBTC)(PYTPY)(H_2O)_2](1)与[Cr(PYTPY)(Cl)_3]_n·nDMF(2)[PYTPY=4'-(4-吡啶基)-2,2':6',2″-三联吡啶,H_3BTC=1,3,5-苯三甲酸,DMF=N,N-二甲基甲酰胺],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分析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化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化合物(1)表现出一维链结构,化合物(2)表现出零维结构.化合物(1)中的结构单元通过π-π相互作用形成一维的双链结构,一维的链通过π-π相互作用进一步形成二维层状结构,最终拓展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此外,两个配合物展示了优良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3-羧基水杨醛缩2-氨甲基吡啶(H2SP)及其Cu(Ⅱ)配合物[Cu(HSP)(H2O)2]ClO4,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等手段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871 53(12)nm,b=1.017 05(15)nm,c=1.939 3(3)nm,β=93.3°,V=1.716 13 nm3,Z=4,Dc=1.758 12 g/cm3,Mr=454.27,F(000)=924.00,R1=0.072 5,wR2=0.092 2.配合物中铜离子为五配位,处于变形的四方锥形配位环境中.分子间通过π-π堆积和氢键作用形成双分子链,然后通过π-π堆积形成二维层状结构,最后通过C-H…O弱氢键形成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9.
以1,10-邻菲罗啉(phen)为配体,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的三维超分子配合物[Cu(phen)(SO4)],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对晶体结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C 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4.8936(10),b=13.8468(9),c=7.0223(5),β=108.5340(10),V=1373.09(16)3,Z=4,R1=0.02942,wR2=0.0833.晶体解析表明化合物中的铜离子与phen配体的两个螯合氮原子配位,并在硫酸根的桥连作用下形成一维链状结构,相邻链间通过π-π堆积和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并对配合物的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深入研究吡啶类希夫碱衍生物吡啶-3-甲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L3)的配位形式及生物活性,以4-氨基安替比林、吡啶-3-甲醛和锌盐为原料,在温度为90℃条件下,以无水乙醇为溶剂,成功合成出了以L3为配体的一个锌配位聚合物([ZnBr2(L3)]n),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a=9.365 9(14),b=17.622(3),c=12.399 4(19),α=90°,β=107.700(3)°,γ=90°;V=1 949.6(5)3,Z=4,Dc=1.763Mg/m3,F(000)=1016,μ=5.371mm-1,R1=0.0321,wR2=0.0764[I2σ(I)].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热重、拉曼、X射线粉末衍射、荧光等测试手段对该锌(Ⅱ)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及性质研究.  相似文献   

11.
室温下采用溶液法合成了一个新的2,2’-联吡啶锌化合物[Zn2(2,2’-bipy)6](SO4)2(H2O)15(1),(2,2’-bipy=2,2’-联吡啶),并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3563(1) nm, b=2.3046(3) nm, c=2.3426(2) nm,β=104.887(1), V=7.0766(10) nm3, Z=4。该化合物是由配位阳离子[Zn(2,2’-bpy)]2+与SO42-和无序的水分子构成,水分子通过氢键作用形成水分子层,水分子层进一步通过与 SO42-氢键作用链接形成三维的超分子结构。同时,还测定了该化合物的荧光性质和紫外-可见固体漫反射光谱。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一个新的铜配合物[{Cu(IBG)(2,2'-bipy)·H_2O}_2·5H_2O]_n,(H2IBG=1,3-二苯酰氨基酸;2,2'-bipy=2,2'-联吡啶),并且通过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和热重进行了表征.标题化合物属于正交晶系,P2c空间群,a=1.5335(2),b=2.3215(3),c=1.38333(19)nm,β=90.00°,V=4.9247(11)nm~3,Z=4.在化合物中,每个Cu(Ⅱ)离子与2,2'-联吡啶中的2个N原子,水分子中的1个O原子,以及羧基配体中的2个O原子配位,并形成扭曲的四角锥几何构型.2个相邻的Cu(Ⅱ)四角锥单元通过配体连接形成一维链状结构,该一维链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3.
在Cu(Ⅱ)离子驱动下,2-羟基-2,2′-二吡啶基-乙酮于甲醇溶液中发生分解形成超分子配合物Cu[(C5H4N)COO]2。通过单晶衍射测定了晶体结构,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a=0.37746(7)nm,b=1.2048(2)nm,c=1.1923(2)nm;α=90°,β=91.598(3)°,γ=90°;Z=2,R=0.0252。配合物中,两个2-羧基吡啶均以二齿螯合方式与Cu(Ⅱ)原子配位,形成具有平面四边形的单核基本单元,相邻单元籍C-H…O氢键的连接构筑了二维层状超分子结构,毗邻的二维结构又通过π-π堆积相互作用拓展为三维超分子体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自组装制得[Zn(4,4'-bpy)(CH3COO)(NO3)]n(配合物1)和[Y(bpy)2](NO3)3(配合物2).其中,4,4'-bpy为4,4'-联吡啶,bpy 为2,2'-联吡啶.对配合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结构表征.配合物1是聚合物,锌离子为6配位,4,4'-联吡啶作为双齿桥联配体使配合物呈线性一维链,而醋酸根作为双齿桥联配体和链间的π-π堆积作用,又使配合物形成一维网状的结构.配合物2中Y(Ⅲ)是10配位,2个2,2'-联吡啶各提供2个氮原子,3个硝酸根各提供2个氧原子参与配位.  相似文献   

15.
以2,3-吡啶二酸(2,3-pydc)为配体,利用水热法合成了1个新颖的配位聚合物[Zn(2,3-pydc)]_n(1),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相邻的Zn(Ⅱ)离子由2个μ_2-O桥连成双核结构{Zn_2},这些{Zn_2}进而通过2,3-吡啶二酸根连接成复杂的2D层状结构.拓扑分析发现,配合物1是双节点的(3,6)-连网格,拓扑符号为(4~3)_2(4~6·6~6·8~3),是一种少见的CdI_2型拓扑网格.对配合物1的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以2-乙酰基吡啶和p-甲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过三步反应,合成了一个含有N/O的配位原子的多齿配体2,2′:6′,2″-三联吡啶-4′-苯甲酸(HL).合成该配体的中间体4′-(4-溴-苯基)-[2,2′:6′,2″]三联吡啶(L′)直接和过渡金属反应(原位合成法),通过水热法,得到了两个配合物[Co(L)2]·5H2O(1)和[Ru(L)2]·5H2O(2).晶体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的空间群,配合物2属于四方晶系,I41/a空间群.在两个配合物中,配体L均采用端基配位模式以三个吡啶N与金属离子螯合成环,而金属离子采用的是六配位模式,与两个配体上六个吡啶N原子配位,形成了一个扭曲的八面体结构,此外还对配体HL的红外光谱、核磁、元素分析以及两个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四种方法,让2,2′,2″-三氯三乙胺盐酸盐与4-羟基安替比林进行0-烷基化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开链窝穴体,2,2′,2″-三(4-氧安替比林)三乙胺(TAEA),进而制备了它分别与CuCl_2、BiCl_3及Fe(SCN)_3的三个配合物,并测定了TAEA及其配合物的物理常数、元素组成和光谱数据.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开链冠醚2,6-二(8'-喹啉甲氧基)吡啶(简称L)及标题配合物[Zn(L)(H2O)(nmt)]2,并通过红外、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C2/c,a=29.029(13),b=12.738(6),c=16.497(7),β=117.588°,Z=8,F(000)=2528,R1=0.0534,WR2=0.0917。标题配合物中Zn的配位环境包括一个L配体,一个mnt配体和一个H2O分子。配位几何构形为变形三角双锥。两分子配合物通过分子间π-π作用形成二聚物。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稀土配合物[Eu(NAA),(2,2'-bipy)](NAA=萘乙酸;2,2'-bipy=2,2'-联吡啶),通过x-衍射单晶结构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以及荧光光谱分析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标题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n空间群,晶胞参数a=1.21506(15)nm,b=1.28762(16)nm,c=1.3144(3)nm,α=96.792(3)°,β=94.331(3)°,γ=115.843(2)°,V=1.8191(5)nm3,z=2。金属离子Eu(Ⅲ)与三个NAA配体和一个2,2'-bipy配体配位,处于九配位的单帽四方反棱柱构型中。配合物中存在点对面式和面对面式的两种π-π堆积作用共同构筑了三维超分子结构。荧光分析表明,配合物发光主要表现为金属离子Eu(Ⅲ)的特征发光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新型多核异金属配合物的一步合成方法及配合物的结构特征。方法将FeCl_3,CdCl_2·2.5H_2O与4′-(3-吡啶基)-2,2′:6′,2″-三联吡啶在甲醇溶剂中自组装反应,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等方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包含Fe~Ⅱ,Cd~Ⅱ双金属的六核配合物[Fe(3-pytpy)_2Cd_2Cl_6]_2·2CH_3OH(1)单晶被合成。结论 Fe~Ⅲ在反应过程中被还原为Fe~Ⅱ,每个Fe~Ⅱ与两个3-pytpy形成[Fe(3-pytpy)_2]~(2+)构建单元,该单元中的两个未配位的氮原子桥联五、六配位的Cd~Ⅱ形成Cd…Fe…Cd三核单元,三核单元再通过双氯桥联成二聚体。配合物通过弱氢键形成二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