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掌握环境因子对滴水湖浮游植物的影响,2012—2013年期间分4个季度选取14个点位对滴水湖及其外围水体生境演变进行调查,分析环境因子以及浮游植物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浮游植物指标和各项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以确定其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湖区水质明显优于河道水质,且相对稳定;各点浮游植物密度的四季变化趋势与叶绿素a的变化大体上趋势趋同,但夏季浮游植物密度稍高,而各点冬季叶绿素a含量达到最高,滤食性鱼类的放养使得滴水湖夏季浮游植物的生长得到控制,浮游植物群落演替的总体趋势表现为大型浮游植物比例下降,小型浮游植物比例增加.相关性分析显示,滴水湖总磷浓度对浮游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为滴水湖富营养化的防治以及水环境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城市湿地水体中氮和铁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其相关关系,于枯水期(冬季)和丰水期(夏季)采集了杭州西溪湿地与和睦湿地池塘和河道水样,并测定了总氮(TN)、氨氮(NH4+-N)、硝酸盐氮(NO3--N)、亚硝酸盐氮(NO2--N)、总铁(TFe)和亚铁(Fe2+)等浓度.结果表明:1)和睦与西溪湿地池塘和河道水体中TN、NH4+-N和NO3--N浓度均呈现夏季低于冬季的特征;和睦湿地的池塘和河道水体中各形态的氮含量显著高于西溪湿地;和睦与西溪湿地池塘水体中各形态氮浓度均显著低于河道水体中各形态氮浓度.两个湿地河道水体中TN浓度超标现象较严重,均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V类水标准;2)和睦与西溪湿地水体中夏季各形态铁的浓度普遍高于冬季;和睦湿地池塘水体各形态铁含量显著高于西溪湿地池塘水体,而和睦湿地河道和西溪湿地河道水体的各形态铁含量相近;夏、冬两季和睦、西溪湿地池塘水体各形态铁浓度均高于河道水体;3)夏、冬两季城市湿地水体中Fe2+和NO3--N浓度均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不同方式和水力条件湿地水体的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结果中Fe2+的回归系数排名较高,这些均表明Fe2+在城市湿地水体NO3--N的还原过程中可能也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塑料特别是微塑料污染的日益加剧,其释放的邻苯二甲酸酯(PAEs)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探讨PAEs与海洋生态环境的相互影响机制,以邻苯二甲酸丁酯(DBP)为代表,采用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不同的DBP浓度环境中,DBP、叶绿素a、营养盐、总有机碳(TOC)等理化因子的变化趋势和相关性.结果表明:在4个不同的DBP浓度(0, 1, 3和8μg/L)环境中,DBP与叶绿素a呈负相关关系,此外,在添加DBP与不添加DBP时叶绿素a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DBP与浮游植物的相互影响中,DBP可能起着主导作用;DBP、叶绿素a、营养盐、TOC、盐度等理化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DBP对浮游植物的影响可能是间接影响,DBP可通过对硝化菌、反硝化菌的影响,使得环境中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浮游植物的生长;水体、悬浮物的DBP含量变化则表明浮游植物对DBP的影响可能来自浮游植物残体的物理吸附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PAE在海洋环境中的迁移,以及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福州大学城某高校景观水体的理化指标和生物指标进行时空对比探究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水体的TN质量浓度变化范围为2.71~14.79 mg·L~(-1),TP质量浓度为0.12~0.38 mg·L~(-1),溶解氧含量为1.5~13.2 mg·L~(-1),叶绿素a质量浓度为8.9~96.9μg·L~(-1),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为4.08×106~3.10×107L~(-1).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可判定该景观水体属于劣V类水.通过修正的卡尔森指数对水体的营养程度进行评价,判定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分析了该景观水体不同断面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环境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冬季该景观水体营养盐结构影响浮游植物生长量,而光照、流速等其他因素对水体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基于渤海湾的现场监测数据,结合已有水体富营养化建模经验,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渤海湾水体富营养化因子与叶绿素a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识别和验证.根据SEM提供的因果关系,建立了基于贝叶斯网络(BN)模型的渤海湾赤潮监控区海域水体的富营养化模型,并用监测数据对BN模型进行了检验和性能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与物理因子相比,营养物质对渤海湾海域富营养化的影响较大;近年来无机磷一直为渤海湾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但是硅酸盐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11年4—5月南通市城区主要河流水体叶绿素a含量及其影响因子的监测和对12月濠河沉积物叶绿素a含量及其相关环境因子的实验分析,探讨了水体、沉积物中叶绿素a含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水体叶绿素a含量变动于6.4~293.9μg/L之间,主要与水体pH值有关,而与总磷、总氮等营养盐含量及溶解氧、电导率和温度的相关性不明显或不相关;沉积物中的叶绿素a含量波动于5.8~69.0μg/g,主要与含水率有关,这表明沉积物中叶绿素a含量主要受上覆水体叶绿素a转移、渗入的控制;此外,沉积物颗粒粒径大小、烧失量等对沉积物中叶绿素a的含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009年8月和11月水体光学特性的分析发现:长江口邻近海域夏秋两季反射光谱曲线由于悬浮泥沙、浮游植物以及黄色物质的影响呈现4种形状;叶绿素a浓度与浮游植物吸收系数可通过两种方式建立良好关系;将水体各组分光学特性参数化,并结合叶绿素a浓度与吸收系数的两种关系分别建立水体反射光谱参数模式,从而可以对水体遥感反射光谱进行模拟,模拟曲线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04 4和0.004 5.在模式的建立中,根据长江口海域水体组分浓度的分布状况,对悬浮泥沙浓度以及叶绿素a浓度进行分类,得到不同水体组分浓度下反射率光谱曲线;然后分别获得模式参数并进行模拟,得到的反射率模拟曲线与实测相对均方根误差为0.003 5,具有更高的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8.
在亚热带水库中,水体的理化因子影响着浮游植物的分布和数量。然而,浮游植物也会对周围环境进行反馈作用。广东联和水库自2012年以来,每年夏季都会爆发密集微囊藻的藻华。为了研究周围环境与水华之间的关系,以及探讨爆发水华藻种的来源,对联和水库的物理和化学因子,以及浮游植物的时空变化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热分层时期,水体中的pH、溶解氧和叶绿素a浓度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显著变化。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也发生季节性变化。在冬季混合时期,浮游植物优势种为梅尼小环藻;而在夏季热分层时期,优势种则变为密集微囊藻。同时,对水库周围河流与村庄池塘进行了调查,没有发现爆发水华的密集微囊藻。但在坝前水库底部发现密集微囊藻的休眠种子。因此,密集微囊藻并不是来源于上游水体,而是来自于水库本身。密集微囊藻细胞被认为自建库以来就存在于库中,通过休眠来克服恶劣的生存条件。当温度和光照,以及营养盐浓度达到适宜条件,藻细胞开始大量分裂生长。此外,浮游植物的分布对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和总磷含量的垂直分布也起一定影响。在一年的水库氮磷收支中,均有一定量的氮和磷滞留在库区,氮的输入主要来自于大气沉降和河流,磷的输入则主要来自于河流与沉积物。  相似文献   

9.
利用CANOCO4.5软件研究向海与查干湖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差异性,并结合湿地补水水环境化学因子的差异性,分析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性的成因.结果表明:向海与查干湖湿地的地理和气候等环境条件相似,其水环境化学因子均存在污染,查干湖湿地水环境化学污染程度较严重;两个湿地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分布相似,均为蓝藻门丰度最大,查干湖湿地检出浮游植物种类及优势种均偏少,各门检出种类数量存在一定差异;pH、总磷(TP)、生化需氧量(BOD5)和碳酸氢盐为影响向海湿地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水环境化学因子,而pH、TP、总氮(TN)、溶解氧(DO)和BOD5为影响查干湖湿地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水环境化学因子;湿地区域土地利用程度及补水来源是向海与查干湖湿地水环境特征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黄渤海表层叶绿素周期变化物理过程的环境影响因素,基于区域海洋模型系统(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s,ROMS),建立黄渤海海域的三维生态数值模型.模型通过已发表的相关结果和遥感观测数据等方式对比验证,模拟海域动力过程中生态因子叶绿素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季节性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黄渤海水体表层叶绿素的生长消亡与水体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径流的影响只引起局部海区生态系统的调整;叶绿素浓度分布存在明显季节性变化的特征,季节温度变化和海水层化热分层结构是重要影响因素,且呈现物理过程的周期性变化;表层浮游植物季节性分布的双峰结构特征理论上与季节性层化理论相符合.模型可对海域生境季节变化规律和生态保护研究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东湖围隔和主体湖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理化因子的变化,并评价围隔对水质的改善作用,于2012年3月~2013年2月对湖区各样点进行了浮游植物的采集及理化因子的测定.结果表明:以浮游植物密度和叶绿素a(Chl-a)含量为参数评价,围隔水质明显优于主体湖区,围隔藻类种数总和及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主体湖区;围隔绝大部分水体营养因子数值均明显低于主体湖区(除DO,pH).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季节变化明显,表现在夏季浮游植物密度和Chl-a含量均最高,冬季最低;多样性指数依秋、夏、春、冬递减.  相似文献   

12.
松花湖叶绿素a分布特征及相关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6~10月,对吉林松花湖叶绿素a的分布、变化特征及与相关环境因子(浮游植物、总磷、温度、溶解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松花湖不同采样点叶绿素a浓度差异显著,并且上游向下游递减,表水层较大,垂直分布呈单峰变化,最大值一般出现在2~4m;松花湖已经局部富营养化,磷为限制性营养因子.温越层对叶绿素a的分布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白洋淀三大典型水域浮游植物群落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4-11月份对白洋淀净水区、养殖区、临村落区等三大典型水域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对比分析了群落结构特征,并对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13年4-11月份白洋淀三大典型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第1优势类群均为绿藻门,净水区和养殖区的浮游植物次优势类群为硅藻门,临村落区的次优势类群为蓝藻门;根据浮游植物生态指标及水质因子评价白洋淀三大典型水域水质状况,表明净水区水体处于中营养化状态;养殖区与临村落区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净水区的硅藻分布与环境因子关系复杂,绿藻的分布与总磷(TP)、总氮(TN)、pH和溶解氧(DO)等相关性较高,养殖区的硅藻与TP、TN相关,蓝藻的生长受到氮磷营养盐的抑制.临村落区蓝藻的分布与氮磷营养盐相关性较高,硅藻的分布与pH、水温和TP等相关.冗余分析(RDA)表明,三大典型水域浮游植物分布明显受环境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取样调查数据,通过比较西溪湿地与和睦湿地池塘和河道沉积物的粒度特征、颗粒组成和磷含量,分析了湿地利用方式和水流方式及其交互作用对杭州城西湿地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流方式对沉积物粒度分布的峰度有显著影响,西溪湿地与和睦湿地的沉积物粒径分布参数有一定的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效应.利用方式显著影响了总磷含量,但对有效磷含量没有影响,池塘的总磷和有效磷含量均小于河道,细粒径的比例与总磷和有效磷含量具有很强负相关.由于西溪湿地与和睦湿地利用方式分化的时间相对较短,随着时间的变化和生态系统管理方式的进一步分化,很有可能会加剧两块湿地沉积物粒径分布和磷含量的分化,从而影响其生态系统过程、功能和服务.  相似文献   

15.
从浮游植物的变化看光合细菌在治理富营养化水体中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细胞密度、优势种及叶绿素a的质量浓度的变化等几项参数,对光合细菌在治理北京动力园水禽湖严重富营养化水体中的作用进行了监测评价,初步结果认为,光合细菌对于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植物的数量和形成水华的铜绿微囊藻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莱州湾扇贝养殖区海域水环境因子的变化情况及其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根据2016年4—11月对莱州湾8个扇贝养殖区的调查资料,对其水环境因子以及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可能限制因子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表明,活性磷对浮游植物的影响更加显著,绝大部分养殖区活性磷浓度达不到浮游植物最适浓度需求,无机氮在6—11月个别养殖区达不到浮游植物最适浓度需求.相关分析表明,春季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水温,夏季是水温、p H值、硝酸盐和活性磷,秋季是水温以及大部分营养盐.  相似文献   

17.
于2011年7月—2012年4月对和睦湿地浮游植物进行季度采样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优势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其结果为:本次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101种,隶属于8门20目36科61属,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以绿藻门种类数最多(34.65%),硅藻门其次(22.77%),裸藻门(21.78%)也占较大比例.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调查周年内变化范围为17.47×106~41.55×106个/L ,全年细胞丰度平均值为27.99×106个/L .全年 M argalef 指数、Pielou指数、Shannon‐Weaver 指数和 Simpson指数分别为0.60~1.68、0.59~0.81、1.21~2.51和0.62~0.86.Pearson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表明,TN、COD、pH和温度是驱动和睦湿地浮游植物群落季节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青海湖叶绿素a(Chl-a)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2018年对青海湖Chl-a和主要环境因子浓度进行了野外调查,分析了Chl-a浓度分布特征与水体中营养元素等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青海湖Chl-a浓度较低,符合贫营养水体特征。(2)青海湖5月、7月、8月和9月底Chl-a浓度水平分布空间差异大,且季节变化显著;Chl-a浓度垂直分布大致从表层到底层逐渐增加,季节变化显著。(3)青海湖Chl-a浓度水平分布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青海湖Chl-a浓度垂直分布与水层深度呈现显著的相关性,紫外线强度在青海湖Chl-a浓度垂直分布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将为青海湖Chl-a浓度的卫星定量遥感、青海湖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定量估算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河口城市受到流域、海洋和局地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其水体面临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对城市生态、生产、生活等造成极大压力.本项研究针对上海这一特大河口城市的不同水体类型,利用Sentinel-2遥感影像及水体实测光谱数据,构建了叶绿素a浓度和浊度两个富营养化的关键水质参量遥感快速反演模型,并分析了这两个关键参量的时序变化.结果表明:基于遥感的叶绿素a浓度、浊度,反演模型精度良好,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7、0.95,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4.33μg/L、8.93 NTU. 2019年时序分析表明,上海城市水体叶绿素a浓度和浊度均为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从水体类型上看,叶绿素a浓度从高到低为:养殖场/种植塘、永久性淡水湖、库塘、永久性河流、运河/输水河水体,浊度从高到低为:养殖场/种植塘、永久性河流、运河/输水河、永久性淡水湖、库塘.对2019年叶绿素a浓度和浊度的时序变化分析发现,在人类活动干扰较小的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和浊度的相关性较强;而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水体中,两者的相关性较弱.研究表明,利用Sentinel-2卫星影像可有效反演城市水体叶绿素a浓度和浊...  相似文献   

20.
以三峡库区瀼渡河库湾为研究对象,连续五年逐月监测水体硝态氮、氨态氮、叶绿素a浓度.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水体富营养化与硝态氮、氨态氮的关系,结果显示硝态氮与富营养化呈负相关,氨态氮则与富营养化无显著意义,由此表明三峡库区支流库湾水体硝态氮是藻类等浮游植物繁殖吸收的主要价态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