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问题目前虽有多种假说,但还没有一种学说比较圆满地说明问题。最近南京大学戴文赛教授等提出一个新学说,将太阳系起源演化理论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本文就这一新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较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太阳系起源的一种新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启斌 《科学通报》1977,22(9):390-390
太阳系起源与演化是认识宇宙的最基本的问题之一。迄今已有四十余种学说来探讨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但每一种都碰到一些重要观测事实不易说明。例如,在行星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胡中为  徐伟彪 《自然杂志》2006,28(4):215-218
化学元素的丰度与起源是自然科学的重要问题。太阳系的元素丰度与起源是研究太阳系天体以及宇宙起源演化的基础,在地球科学及很多应用领域都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太阳系的元素丰度数据不断地更新,新发现的元素同位素核素“异常”挑战太阳系天体起源学说,一些书刊上的旧资料不能适用于当代研究需要,应当与时俱进,提高研究和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4.
恒星的形成     
一恒星的形成是天体演化的重大问题之一,研究恒星形成不仅对于了解恒星演化很有意义,而且对于太阳系起源和星系演化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恒星形成的研究甚为活跃。自十八世纪康德和拉普拉斯提出星云说以来,太阳系起源问题的研究长达二百年左右,但至今仍众说纷纭,未获完满解决;与此对照,尽管恒星物理和演化的  相似文献   

5.
周俊 《世界科学》1997,(8):13-16
1993年,笔者曾在《世界科学》(1993.[2])上发表了“地球原始有机圈与生命起源同源说”一文,其中重点有三:一是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与原始有机圈的起源联系起来作为一个主题进行研讨,即‘以“地球原始有机物(圈)及生命的起源”这一命题来代替传统提法“地球生命的起源”’;二是提出“地球作为一个行星的诞生不仅仅是原始(太阳系)尘云物质的凝聚、集结,而且是自前地球尘云时期起,到地球形成,直至生命出现,形成生物圈,其中有机物与无机物都是同源共生、同步演化和相关发展的”,即“地球由原始弥漫态星云到凝聚态星球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吸积盘理论是天体物理的重要前沿领域之一,是太阳系早期演化的一种较为成功的理论,它在二十年代就被运用于原始太阳星云的形成以及演化的研究.《吸积盘理论及其在天体物理中的应用》一文介绍了这一理论的研究历史.  相似文献   

7.
关于地球生命起源"同源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俊 《自然杂志》2004,26(5):286-290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问题是一个千古之谜,也是现代科学亟待解决的难题.从20世纪80年代起,笔者就现有主要学说及其引证材料和相关事实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以此提出了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与地球形成同源的假说,即"生命地球同源说",并不断发展与完善.本文试以生命起源研究或争论中的一些关键和核心问题--如地球生命起源的环境问题、时间问题、有机演化问题以及相关的一些科学问题等为焦点,通过分析讨论阐明"同源说"的基本思想和主要观点,并以此来解释生命起源研究中的某些问题和现象,进而就"同源说"提出的不同于现有生命起源学说的一些观点和论点进行综合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8.
陈志耕 《科学通报》2001,46(1):83-84
全球构造动力问题的探索, 是地球科学的前缘性研究领域, 需要更多学者的讨论与关注. "从比较行星学角度看 '地球有限膨胀演化模型'" 一文(以下简称《比较》), 从行星(仅仅是类地行星, 且不应包括月球)地质与行星物理两个方面, 对文献[1](以下简称《模型》)得出的主要结论, 提出了不同看法. 本文据此就地球有限膨胀演化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1)《比较》以 "比较行星学" 的 "证据" 对《模型》得出的结论提出了疑问. 那么, 该文提出疑问所使用的依据是否可靠呢?在人们能够直接探测与资料可信程度远远高于太阳系其他类地行星的地球上, 即使有千…  相似文献   

9.
读了《太阳系行星之谜》之后,我觉得这是一篇颇富争议的文章,赞许者会有,批评者也会有,批评的意见或许还会很尖锐. 《太阳系行星之谜》一文向读者介绍了有关太阳系的以下问题:"提丢斯-波得定则"的妙用,小行星带的形成,对上古时代地球"大洪水"的考察,金星的由来,"第10、11、12号行星",月球的内部结构和木星爆炸,等等.  相似文献   

10.
深空探测的驱动力源于人类探索未知的天性,是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月球探测高潮以来,人类的深空探测任务已经实现了对太阳系八大行星等主要天体的探测,获得了大量的科学发现,同时也发现了更多未解之谜.进入21世纪以后,人类深空探测迎来了又一次高潮,参与探测的国家和探测任务的数量都有了巨大提升,技术的发展也提高了探测的成功率.从太阳系形成到生命出现并演化到智慧生物,太阳系经历了复杂的演化过程,地球和其他行星环境经历了剧烈变化.要证实和重建这个过程还有大量科学问题有待回答,需要依赖更多精密计划的深空探测任务去寻找线索.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行星宜居性、地外生命探索等是当前深空探测的核心科学内容.前太阳系物质组成、太阳系的初始状态、行星系统的形成过程是太阳系形成与演化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类地行星沿不同路径演化的原因是行星宜居性研究的重要方面.地外生命探测是深空探测的核心内容之一,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地外生命信号识别、地球极端环境类比等是主要的研究内容.针对已经计划和正在论证的深空探测任务,系统梳理其中的前沿科学问题及其研究现状和研究手段,能够为深空探测任务的科学规划提供参考,孕育...  相似文献   

11.
太阳系撞击年代学是研究太阳系固态天体表面撞击成坑的时间序列的学科。它是在对地月系、类地行星等太阳系固态天体表面不同地质单元上的撞击坑形态、密度及大小分布的观测和统计分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行星表面年龄测定方法。《太阳系拉击年代学》一文介绍这一学科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系河南温县一位农民——非专业的天文、地质学者,他潜心钻研太阳系成因问题达30年之久,形成了与国外关于太阳系起源理论截然不同的新假说.关于太阳系起源假说的提出,在中国尚属首次,科学界认识很不统一,许多科学家持异议或否定意见,也有一些著名学者认为该论观点新颖,见解独特,向传统的地质理论提出了挑战,对“天地生相互关系”研究课题有一定启发.本刊发表该文,供大家研讨、探索.  相似文献   

13.
恒星、行星、卫星的形成,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银河系的旋臂结构以及河外星系、星系团的形成和演变过程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天文学中的重大研究课题。长期以来,许多天体物理工作者用辛勤的劳动开拓着这些空白的园地,揭示了一个又一个奥秘;用汗水和心血浇开了一朵又一朵理论、实践之花。但是,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天体物理工作者遇到了越来越多的难以克服的困难。就拿探索恒星的形成和演化来说吧:从理论上看,它涉及到原恒  相似文献   

14.
恒星对流问题是天体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它对恒星的内部结构、恒星演化以及恒星的稳定性都有重要影响。《非局部对流与大质量恒星演化》一文对非局部对流以及大质量恒星演化中所谓半对流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评述,并阐明了作者本人的观点,介绍了作者新近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地球的成因在科学界众说纷纭。有地球演变说、捕获说、火成说、分离说、冷凝说、碰撞说、收缩说、膨胀说等等。18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先后提出过40多种假说,都各持己见,但无一不关系到太阳系的起源问题。在太阳系形成的理论中,前人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灾变论,是以太阳侥幸产生,偶然获得众行星为理由;另一类是演化论,是以整个太阳系有条不紊地形成,缓慢地进行演化为依据。灾变论属于巧合物理现象,在国外是非常时兴  相似文献   

16.
四维遗传学与耗散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四维时空的概念出发,意大利遗传学家吉达提出了四维遗传学的论点,提醒人们从时空复合的观点出发,探讨生物的遗传问题,并形成基因空间子与时间子的假说。耗散结构学说则是比利时物理学家普里戈金关于非平衡热力学和非平衡物理学的一个科学理论(本刊3卷1期已发表昔里戈金的《从存在到演化》一文,可参阅)。本期吕宝忠同志一文认为只有将相对论、非平衡热力学和非平衡统计物理学的概念、观点和方法渗透到遗传学的研究中去,才能将四维遗传学上升为严谨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7.
《天体磁场的起源》一文,用生动的文字介绍了人类探索这个问题的曲折道路以及目前的认识水平,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8.
太阳系是如何形成的?迄今各类假说有30多个,其中有星云说,也有双星说。拉普拉斯于18世纪末所提出的星云说被认为太阳系起源的问题已被解决,但是后来又被证明是错误的,由于角动量问题的无法解决,英国天文学家兼科普作家金斯于20世纪初提出有关太阳系起源的  相似文献   

19.
<正>150年前,门捷列夫发现了化学元素之间的关系。每一个科学领域都有其钟爱的周年纪念。对物理学来说,是1687年牛顿的《原理》一书出版的日子,该书介绍了牛顿运动定律和引力定律;在生物学领域,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1859年)以及他的诞辰(1809年);天文学爱好者则纪念1543年,哥白尼正是那个时候认识到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  相似文献   

20.
硅质和铁质小球的中子活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淑兰 《科学通报》1985,30(10):772-772
宇宙尘的研究能够为探索太阳系的起源以及天体的演化提供重要的信息,所以一直是宇宙化学和天文地质学的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 为了鉴别宇宙尘的真伪及其来源,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测定它们的化学组成。然而,由于宇宙尘的重量一般只有几微克到上百微克,粒径大体上在几微米到几百微米,因此,普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