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李亚明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07,32(2):80-83
全面整理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考工记》的弓矢词语,我们发现,《考工记》的弓矢词语有两种层次关系,即一般与个别、整体与部分;弓矢词语之间具有纵向、上下和横向的结构关联,并由此形成词语立体网络,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2.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5,(5):80-83
1877年~1879年,法国军人雷诺运用优先数使绳索规格由425种简化成17种,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优先数系列。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业技术标准总汇《考工记》,记述了优先数和优先数系的具体运用。虽然当时的数系概念及其应用还是原始的和初步的,但却比法国人首次研究并应用优先数和优先数系的1877年早了约2300年~2600年。由此可证,《考工记》是中国最早记载优先数和优先数系应用的技术标准文献。 相似文献
3.
《考工记》中"舆人"篇所载的内容,不但具有实践性,而且富有理想性。特别是感觉标准,它的提出使古代造物评价更加简便和科学。这对现代设计和评价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担纲主编的《走进殿堂的中国古代科技史》于2009年10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将二十余位学者的重要讲稿整理而成,分为上、中、下3册,共44讲,珠玑闪耀,堪称30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精华版,是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新的里程碑.它具有以下特点:作者阵容强大,学术水平高;具有国际视野;史论结合;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系统完整,气势恢宏.该书能让读者整体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史,把握中国古代科技与文明的发展脉络及特点,是一套极佳的硕博士教材. 相似文献
5.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107-109
山西大同大学李海教授(1948-2017)著的《北朝科技史》,于2019年11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了。虽然,此前已有多种著作就南北朝的科技进行过研究和分析,但是,这些著作都把南北朝当作一个整体来探讨,还没有一部著作专门针对北朝科技发展的历史进行研究和分析的,李海教授的《北朝科技史》,可以说填补了中国古代科技史的一项空白。文章就《北朝科技史》的内容及特点进行了介绍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夏秀丽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7(5):44-47
《大业拾遗记》与《隋炀三记》(《海山记》、《开河记》、《迷楼记》)是晚唐时出现的四篇历史题材的传奇小说。这几篇小说以隋炀帝事迹为叙述重点,意在探寻隋朝灭亡的根源。小说不但在内容上有很多相合之处,而且在思想上艺术上也有很多相通之处。这四篇传奇小说以其在艺术上的别有特色和成就,在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史上应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7.
史晓雷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14(4)
《考工记》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手工业生产专著,其中就车制论述颇多,一些疑惑也随之而生.刘广定教授比较了《考工记》所记载的“轮径/牙围”值与秦陵出土的一号铜车该比值,从而推断《考工记》成书于秦代.此说值得商榷,因为该车车制上其他多项并未符合《考工记》之规范.还讨论《考工记·轮人》中“量其薮以黍”的解释,认为其意应该是用黍测量车两毂中空的容积是否相同. 相似文献
8.
黄陈林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6,18(2):165-169
通过比较《诗经》与《万叶集》里“葛”这一意象,发现中日两国歌人用 “葛”(日文:クズ)入诗时,其描述内容常与家人亲情、婚恋有关; 从文学意象与民俗意义上探究,婚恋诗中的采葛行为不仅是普通的劳作,也是男女表达爱意的方式;由于社会背景的不同,《诗经》中的“葛诗”更多关注民间疾苦等社会问题,而《万叶集》的“葛诗”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相似文献
9.
徐海容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8,15(6):91-94
伴随着时代发展和教育环境的变化,《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受到一定冲击.以《诗经研究》为切入点,认为要实现《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优质化教学,可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两方面进行改革,具体包括主题教学、比较教学、课堂讲授、田野教学、互动教学等. 相似文献
10.
张坤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5,18(1):24-28
《琵琶记》与《拜月亭》高下之辩,是明中叶至明晚期一场史无前例的戏曲论争,反映了不同戏剧美学家的美学思想,各有其立论的原因、意义。这场众多曲坛学人围绕《琵琶记》、《拜月亭》的高下问题而展开的论争,因各人评论立足点相异,故多有见识未到之处,真正见解深刻的是思想家李贽。 相似文献
11.
姚远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5(3):259-264
通过大量的献资料,对先秦至明代活动于陕西一带的科学技术人物及陕西籍科技人物的事迹进行考释、论证和评价,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天学、地学、生物学、农学、医学、工程技术等领域的科技人物206位。 相似文献
12.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科学技术史教育和研究起源于战后该校校长和田小六发动的教育改革,注重对科学与技术的社会功能与效果进行深入反思的特征,使之区别于注重东方传统的京都大学学派和旨在追赶欧美的东京大学学派.上世纪下半叶,东京工业大学的科技史学派在体制上经历了从教育向研究的扩展.90年代的新变革,又将东京工业大学科技史及相关研究室整合到经营工学系的研究生教育体制中.新体制旨在促进学科间的交叉和推动科学技术史教育和研究在新形势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简单介绍了席泽宗的学术成长经历。讨论了《古新星新表与科学史探索——席泽宗院士自选集》文章的收录原则,分析了所收文章的类别和发表数量随年代递增的情况。阐释了古代新星、超新星爆发记录资料整理工作的重要学术价值,指出了以《古新星新表》一文为代表的这项工作是在古代天象记录的现代应用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解读了一组以敦煌卷子天文历法为中心的文章,认为这些工作为进行中外天文学交流等研究提供了基石和线索。又以5个研究案例说明席泽宗如何以"公正、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进行科学史研究。最后评述了席泽宗对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的研究、对"李约瑟难题"的解读和对康熙科技政策的批评,认为席泽宗不因为学术成果的积累、学术名望的上升和年龄的增长而在学术上趋于保守,体现了一位真正学者的大家风范。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基于Internet的海洋科技文献检索的主要途径,阐述了基于Internet海洋科技文献检索的主要步骤,提出了基于Internet的海洋科技文献检索的技巧。 相似文献
15.
科技腾飞与文学发展是全球语境中的一个重要话题。针对这一话题主要有两种观点:持悲观论调者认为科技腾飞导致文学终结;持乐观论调者认为科技腾飞带来文学进步。究竟谁是谁非是理论界亟待解决的关系到文学及其研究是存在还是消亡的根本性问题。本文认为科技腾飞既没有导致文学的终结也没能带来文学的进步,而是推动了文学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表现为:一,现代科技媒介与制作方式为文学发展拓宽了空间,生产了新的文学种类,为文学大家庭增添了新成员;同时也改变了文学的活动方式。二,新的文学种类的出现、文学活动方式的改变以及高科技时代的后现代语境,使文学的价值功能发生变化,从而赋予文学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大众的、消费的品格。 相似文献
16.
李迪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6(5):649-653
中国各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就和汉族一起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科学技术,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从3个方面论述了历史上少数民族的科技贡献,提出应加强保护少数民族科技和工艺成果,对某些已失传而有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复原,研究汉语或国际学术用语中所采用的少数民族语言成分。调研全国习用的生活、生产及食品中少数民族的创造性成果.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学--从历史走向现实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张纯成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3):102-106
科学技术学的框架由时间、认识、实践三个维度构成,它起源于科学史和科学哲学,沿着科学学-科学社会学-科技与社会的进程走向了现实.建立科学技术学是体制化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学术界的争论在于自然辩证法在中国既具有哲学性又具有非哲学性,科学技术学要从历史走向现实. 相似文献
18.
试谈裴子野对史学史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建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
本文对南北朝时著名史学家裴子野在史学史方面的贡献进行了初步的论述研究。南梁时期,沈约的《宋书》,裴子野的《宋略》,以两部不同体裁的史籍,在史学领域中并驾齐驱,保证了编年体与纪传体并称二体的地位。虽然《宋略》现已散佚,但叙事、史论方面,代表了当时史学发展的新水平,为后世树立了楷模。裴子野的著史思想引起史学界注重,对史学评断的深入,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南开大学史学实力雄厚,为学校四大支柱性学科,也是国家级重点学科.近年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又重点扶持发展了科技史的研究,还成立了“南开大学中国生态环境史研究中心”,形成了以环境史和疾病医疗史为主的科技史研究,并取得了一大批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20.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古代科学技术史是中国科技史研究的主流,近现代科技史则少人问津.近年来,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顺应了国家和中科院的需求以及国际科技史研究的潮流,既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已成为中国科技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