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的亚微米级磁性复合微球,检测了该微球对超声的吸收作用。采用水热法制备亚微米级Fe_3O_4模板微球,通过改进的St9ber方法对磁性Fe_3O_4粒子进行SiO_2包覆,并用MPS化学试剂修饰所得复合微球,通过聚合反应得到PNIPAM@SiO_2@Fe_3O_4磁性复合材料。对所获亚微米级磁性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检测了该复合材料的超声波性能。结果表明:该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呈现球状核壳结构,具有良好的超顺磁性,且对超声波具有较好的吸收作用,因此该复合材料可以应用于吸波、降噪、减震等领域。  相似文献   

2.
对掺Ni—γ—Fe_2O_3的气敏特性进行了测试研究.掺Ni—γ—Fe_2O_3具有对多种还原性气体和有机溶剂气体普遍敏感的特性。用它作气敏材料制得气敏元件,工作条件适宜,响应恢复时间短,效果好,同时,发现掺Ni—γ—Fe_2O_3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湿特性。可用于我国南方高湿地区.对γ—Fe_2O_3的体控型气敏机理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一种具有壳/核结构的水热碳包覆型Fe_2O_3@C微米球,可实现贵金属Pt催化剂的低价制备和高效利用.利用外壳水热碳的亲水特性,通过简单的常温吸附与低温焙烧的方法在Fe_2O_3@C微球表面原位负载Pt纳米颗粒,构筑了壳/核型Fe_2O_3@C-Pt催化剂.该催化剂在6min内实现对硝基苯酚的完全转化,循环10次后催化活性保持不变,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作为内核的磁性γ-Fe_2O_3颗粒使得Fe_2O_3@C-Pt催化剂仅通过外加磁铁即可实现其在反应溶液中的快速分离,降低了催化剂的回收成本和时间,并显著提高回收产率.  相似文献   

4.
基于石墨烯(GR)和Fe_3O_4@TiO_2@AuNPs磁性核壳纳米粒子复合材料修饰金电极,构建了一种电化学传感器用于洋蓟素(cynarin)的定量检测.采用化学合成法制备了石墨烯二维纳米材料和Fe_3O_4@TiO_2@AuNPs磁性核壳纳米粒子,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洋蓟素在传感器上的电化学行为,石墨烯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导电性,与Fe_3O_4@TiO_2@AuNPs核壳纳米粒子复合后,改善了石墨烯的分散性,并产生协同效应,导致传感器对洋蓟素表现出显著的电流响应.该电化学传感器对洋蓟素的线性响应范围为50 nmol/L~0.3 mmol/L,线性方程为I(μA)=5.14lgc(μmol/L)+1.37,检出限为17 nmol/L (信噪比S/N=3).制备的电化学传感器具有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选择性和稳定性高等特点,用于实际样品中洋蓟素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通过自组装的方法制备ZnO@(Fe_3O_4/ZnS:Mn~(2+))复合空心药物载体,考察ZnO@(Fe_3O_4/ZnS:Mn~(2+))复合纳米微球对HepG2、HK2和大鼠原代肝细胞活性的影响,同时考察ZnO@(Fe_3O_4/ZnS:Mn~(2+))复合纳米微球在ICR小鼠体内对小鼠脏器比、血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ZnO@(Fe_3O_4/ZnS:Mn~(2+))复合纳米微球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6.
选用Fe_3O_4@SiO_2@ZnO作为基体材料,采用一步硫化法成功制备出Fe_3O_4@SiO_2@ZnO/ZnS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RD、SEM、TEM和XPS测试表征手段证实了ZnO的表面已转化成ZnS,构建出ZnO/ZnS核壳结构.VSM测试结果表明,制得的Fe_3O_4@SiO_2@ZnO/ZnS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明显的超顺磁性,利于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在Fe_3O_4@SiO_2@ZnO/ZnS纳米复合材料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不仅观测到了ZnO和ZnS的特征吸收边,而且在可见光区域出现了明显增强的吸收边.通过对四环素的可见光催化降解实验,证实了Fe_3O_4@SiO_2@ZnO/ZnS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三维多孔Fe_3O_4纳米花的合成方法,对Fe_3O_4纳米花的自组装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尿素浓度是影响Fe_3O_4前驱体形貌的关键因素,通过调节制备条件可以获得具有纳米花形貌的Fe_3O_4纳米颗粒,Fe_3O_4纳米花作为磁性多孔微球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磁性测试结果表明,Fe_3O_4纳米花在室温下具有超顺磁性且具有较高的饱和磁化强度.该材料是一种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磁性纳米材料.  相似文献   

8.
利用纳米磁性微球技术同光子晶体技术相结合构建一种可视化光子晶体材料.采用化学高温水热法制备Fe_3O_4@PSSMA纳米磁球,利用St?ber法在Fe_3O_4@PSSMA纳米磁球外包覆一层SiO_2,制备出超顺磁性纳米微球Fe_3O_4@PSSMA@SiO_2,并利用外加磁场将该磁性纳米微球组装成可视化光子晶体.  相似文献   

9.
采用模板法和逐层沉积法制备了Fe_3O_4@SiO_2@TiO_2-Ag核壳微米结构,并采用XRD、SEM、TEM、VSM等表征手段对其形貌、组成以及磁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光催化测试表明,由于Ag纳米粒子的负载,该核壳结构的光催化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0.
在氟化铵-乙二醇体系中,采用阳极氧化法在铁基体上制备Fe_2O_3纳米管阵列,然后以氟钛酸铵为钛源,利用水热法在Fe_2O_3纳米管阵列上负载TiO_2纳米片,制得Fe_2O_3/TiO_2复合纳米管阵列,利用SEM、EDS、XRD、TEM、UV-Vis等手段,对所制Fe_2O_3/TiO_2纳米管阵列的表面形貌、物相结构及光催化性能进行表征,并分析Fe_2O_3/TiO_2纳米结构对亚甲基蓝的可见光降解能力。结果表明,Fe_2O_3/TiO_2复合纳米管阵列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响应;NH_4F浓度为0.4%、水热反应3h制备的Fe_2O_3/TiO_2复合结构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性能,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11.
将金属V带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阐述了金属V带结构在变化发展中的各个重要影响因素,并说明了这些因素与金属带性能之间的关系;简单地论述了金属V带现状,得到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多层金属互连网络的热学模型,详细计算了不同的介质材料、金属线间距、金属层间距和电流密度对多层金属互连线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这些因素之后,多层金属互连线的温度更加贴近于实际的温度分布,研究结果还为集成电路设计师设计出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芯片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太阳能电池金属电极材料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应用于传统丝网印刷技术和新型喷墨打印技术的各种金属电极材料.针对当前主流使用的银浆料和银油墨的优缺点做了总结,并对其他潜在的新型电极材料的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导了1981~1983年在安徽省自然保护区黄山,江西省自然保护区庐山,浙江省自然保护区西天目山、乌岩岭,福建省长汀县的红山,以及在上海市郊徐家汇到远郊区闵行公路两旁,采集的乔木树种:青岗、甜槠、苦槠、短柄枹、石栗、木荷、樟、女贞等叶片对重金属污染物质吸收与富集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导了1978~1983年上海市郊区梅龙、龙华、宝山吴淞、青浦淀山湖周围等地区的谷物、蔬菜受环境污染物质及其含量的影响,以及对铅、镉、锌、铜的吸收与富集。结果表明:不同谷物蔬菜对各种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和富集能力是有明显差别的。同一谷物蔬菜的不同部位,对各种重金属元素的吸收与富集能力也是各不相同的。谷物与蔬菜中重金属含量的高低与距离污染源的远近呈正相关。其锌/镉、锌/铜比值具有明显差异。文章最后讨论了谷物蔬菜的重金属污染对人体的影响,蔬菜重金属污染的评价标准,以及对谷物蔬菜食用部位监测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导了1981~1983年在安徽省自然保护区黄山,江西省自然保护区庐山,浙江省自然保护区西天目山、乌岩岭,福建省长汀县的红山,以及在上海市郊徐家汇到远郊区闵行公路两旁,采集的乔木树种:青岗、甜槠、苦槠、短柄枹、石栗、木荷、樟、女贞等叶片对重金属污染物质吸收与富集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对受拉伸弯曲带材在第1个弯曲辊上的弯矩卸载阶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带材在第一个弯曲辊上拉伸弯曲后产生的残余曲率相当大,必须在后续的计算中预支 考虑,同时,对带材拉伸弯曲过程中各种中性轴、中性轴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带材中的益变化情况进行了讨论,明确指出了受拉伸弯曲带材的第1次弯曲和第2次弯曲的不同点,对受拉伸弯曲带材的多次弯曲时的纵向延伸计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对平面假设下带材拉伸弯曲时延伸率的计算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提出了简洁的延伸率计算公式,并在延伸率计算公式中考虑了带材的原始曲率.  相似文献   

19.
对理想弹塑性金属带材在第1个弯曲辊上的拉伸弯曲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给出了不同应力分布形式的边界条件、带材产生塑性延伸的条件、带材塑性延伸率的计算公式,从而确定了带材延伸率与带材张力和带材弯曲曲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金属醇盐在超细及纳米材料、橡胶复合材料、催化剂及引发剂、陶瓷及金属氧化物薄膜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各方面应用的优缺点进行了概述,最后本文对影响金属醇盐水解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总结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