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浩春 《科学通报》1983,28(2):84-84
目前最新型的气相色谱仪都有微处理机这个部件。此微处理机进行色谱峰的定性时,大多数只能给出组分的相对保留值,少数则是要预先在微处理机中存入了组分在规定的固定相与操作条件相对应的保留值后,才可以判定色谱峰可能为何物。由于不可能在微处理机  相似文献   

2.
陈农 《科学通报》1993,38(1):37-37
尽管高效液相色谱在高效分离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色谱峰定性方面却遇到了很多困难;目前对于色谱工作者来说,可以利用的定性依据仍然是溶质的保留值,通常的方法是,在同一色谱条件下将未知峰的保留值与标准物的保留值作比较来进行定性,所以如何准确的预测溶质的保留值就成了色谱定性的主要研究内容。我们在考察反相液相色谱不同C_(18)柱上的保留行为时提出了作用指数的概念,并从理论上提出了采用作用指数预测保留值  相似文献   

3.
极性相近固定相的气相色谱保留指数的双柱换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石威  梁鑫森  卢佩章 《科学通报》1996,41(8):702-706
气相色谱保留指数是反映和研究溶质在色谱过程中保留行为的重要数据。而保留指数的双柱换算是一种以较少的系数推求大量的、准确的色谱保留指数的方法。李浩春等采用双柱换算成功地预测了两千多种烃类化合物在数十种固定相上的保留值。从色谱保留值的一般经验公式也可以得出双柱换算公式,但其理论和实际意义都十分有限。从理论上探讨双柱换算可以解决更广范围内化合物在多种固定相上的保留值预测问题。  相似文献   

4.
由气相色谱保留指数预测反相液相色谱的a,c指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威  梁鑫淼  卢佩章 《科学通报》1996,41(15):1383-1388
气相色谱中的Kováts保留指数是目前最精确的反映溶质与固定相分子相互作用大小的指数系统。现已发表大量的气相色谱保留指数。用气相色谱保留指数预测液相色谱保留值是较好地解决液相色谱保留值预测的途径。在理论上和实际应用中均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卢佩章 《科学通报》1982,27(19):1175-1175
改变流动相的组成来调节色谱柱的选择性,以适应广泛分析的特殊要求,是液相色谱本质上的优点。为此,必须研究流动相的组成在全浓度范围内改变时,保留值变化的系统数据以及能描述这种变化的关系式,但至今能描述全浓度范围内保留值变化的统一关系式尚未见报  相似文献   

6.
陈农 《科学通报》1991,36(14):1073-1073
反相液相色谱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准确的预测反相液相色谱的保留值一直是色谱热力学研究的核心,寻找一个以最少参数预测反相液相色谱的保留值一直是色谱工作者所希望的。曾有人仿照气相色谱Kovts指数的方法在苯基烷基酮的基础上建立液相色谱的保留指  相似文献   

7.
反相离子对色谱中保留值变化规律式中系数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汉法 《科学通报》1991,36(6):433-433
反相离子对色谱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环境检测和染料合成中间体等样品的分离分析.为了进行反相离子对色谱保留机理的研究和分离条件的选择,冲洗剂组成的优化,已有一些色谱工作者提出相应的关系式,预测冲洗剂参数对保留值的影响,我们应用统计热  相似文献   

8.
卢佩章 《科学通报》1982,27(21):1307-1307
第一报从理论上提出了液一固色谱保留值与二元流动相组成的基本关系式为:式中各项物理意义见第一报。本文以曲线拟合的方法和第一报中提出的端点条件,从实验上证实了基本关系式能正确地描述溶质的保留值随多元流动相中较强溶剂浓度变化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9.
高效液相色谱柱系统推荐的总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鑫淼 《科学通报》1991,36(9):672-672
柱系统推荐是色谱专家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研制的柱系统推荐是建立在多年来发展的理论基础之上的一个软件系统,其最根本的理论基础是反相色谱溶质保留值与溶质结构参数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0.
卢佩章 《科学通报》1957,2(22):699-699
用冲洗法气液色谱分析极复杂的、沸点在300°以下成份的混合物,已在许多分析领域中获得广泛的应用。但对色谱柱(即固定液)及分析条件的选择多采用经验式的方法。许多著者都采用理论塔片数(n)的概念来描述色谱柱的操作效能,而用相对保留体积 V_R=V_g~2/V_g~1(V_g~i 是某物质 i 的单位保留体积)来  相似文献   

11.
大量实验证明,在远高于临界温度的气体中,声速随压强增大而增加.本文用简化刚性球模型(直径σ),定性地解释声速增大的原因. 在不涉及频散和小振幅条件下,分子从振  相似文献   

12.
邹汉法 《科学通报》1993,38(24):2246-2246
反相离子对色谱(RP-IPC)广泛应用于离子性有机物和无机离子的分析检测,溶质的保留值可通过调节有机溶剂、离子对试剂、无机盐浓度和性质以及pH值使样品组分获得满意的分离。至今,已有许多有关离子对色谱保留机理和模型用于解释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近年来,我们对RP-IPC的保留机理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发现静电和分子作用力对保留值都  相似文献   

13.
活性蛋白液相色谱快速分离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从玉  耿信笃 《科学通报》2008,53(5):614-616
提出了用一根色谱柱来实现离子交换和疏水色谱快速分离整体蛋白的新方法. 在选择合适的固定相、流动相、 缓冲液交换方法及二次进样的条件下, 在1 h内用同一根色谱柱完成了通常用两根色谱柱和在两种流动相条件才能实现的“二维色谱”分离, 并且能维持蛋白原有的三维和四维分子结构. 预计该法能用于未知样品中蛋白的快速预分离, 特别是为在蛋白组学研究中, 在样品来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 进行活性蛋白预分离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4.
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是一种高通量的蛋白质分析技术, 有望大大推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发展. 最近提出了一种基于定量驱动的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新策略, 它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分开的模式, 先通过液相色谱一级质谱(LC-MS)定量分析确定差异肽段, 然后针对这些差异肽段再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定性分析, 最后通过定性和定量数据的匹配来获得差异蛋白结果. 这种策略被证明可以针对性地鉴定差异肽段, 增加差异蛋白的检测个数. 我们基于该策略和18O标记方法建立了一种新的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平台. 研究证明了该分析平台在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可行性. 本文还根据此研究在理论上提出了一种新的MS/MS分析的数据依赖模式, 即实时定量依赖的MS/MS离子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15.
张乐沣 《科学通报》1982,27(22):1373-1373
气相色谱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近年来由于Kolb发展了用电加热的硅酸铷珠而使碱源寿命和操作稳定性大大增加。它已被广泛地用来检测微量的含氮和含磷化合物,所以通常被称为氮磷检测器(NPD)。1977年我们对自己制作的铷珠和检测器的初步评价结果作了报道,以后对它的响应特征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发现某些特征在定性上可以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6.
吴宁生 《科学通报》1980,25(21):982-982
最近,Kaiser提出“ABT概念”和色谱柱的实际塔板数n_实,认为用n_实评价色谱柱的质量,比用理论塔板数n和有效塔板数n_(有效)来评价色谱柱优越。综合Kaiser的观点(包括所作的补充),可将“ABT概念”归纳如下。用一组结构相似的物质,在恒温和恒压条件下,正确地操作(即快速进样、进样量对柱不超载、正确检测和记录  相似文献   

17.
胡皆汉 《科学通报》1981,26(14):862-862
色谱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保留指数与化学结构间的关系。某些呲啶衍生物的化学结构与其保留指数的关系文献上曾作过一些报道。我们在另一篇报告中也曾研究过某些氯代毗啶衍生物与其保留值的定量关系,用均一位势模型处理时,得到较好的结果。本文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对三十五个烷基呲啶衍生物(其中包括四个新合成的化合物)的保留指数在两种柱子上进行了测定,并讨论其与化学结构间的关系,得到很好的定量结果。  相似文献   

18.
化学反应活化能与平均自由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理论来源于实践,但一旦形成理论就可以在更大范围与更高角度来指导实践.丁成玉同志是研究半导体材料制备的,他提出利用分子平均自由程与化学反应活化能间的关系,选择最有利的实验条件,从而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完成化学反应以大量节约能源.而在生命现象中设法增加活化能则可延长生命.丁成玉同志建议用这一方法对石油进行减压裂解,以节约能源和钢材.  相似文献   

19.
戴朝政 《科学通报》1993,38(7):623-623
早在60年代,著名色谱学者Snyder应用顶替吸附模型导出了关联到某些热力学参数的液-固色谱保留值方程。 logk′=C—nlogC_B。(1) 70年代中期,Jandera等人应用溶解度参数理论得到 logk′=a—bC_B,(2)而Scott等人发展起来的理论则认为调整保留体积V′与流动相组成的关系为 1/V′=A+BC_B。(3)  相似文献   

20.
血管内皮细胞膜色谱模型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义平  贺浪冲 《科学通报》2007,52(4):410-415
用体外培养的ECV304细胞, 以硅胶为载体制备ECV304细胞膜固定相, 建立了血管内皮细胞膜色谱模型, 并对固定相的表面特性和色谱特征进行考察. 应用血管内皮细胞膜色谱模型筛选药用植物红毛七中的活性成分, 通过色谱置换实验比较活性成分的竞争性作用, 并通过血管内皮细胞管腔形成实验进行初步药理学验证. 结果显示, ECV304细胞膜色谱模型在体外模拟配体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在色谱条件下塔斯品碱有类似模型分子的保留行为, 能够选择性地作用于VEGFR2, 并显著抑制VEGF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管腔形成, 表明血管内皮细胞膜色谱模型可以作为研究寻找特定活性分子的筛选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