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介绍了数控等离子切割机在完成钢板套料后,切割机X、Y、Z三轴驱动系统协调工作;割炬在水下工作时,等离子发生器起弧后,霍尔传感器采集到变化的弧压信号,将其反馈到自动高低调节器,完成割炬的定位和高低调节,使割炬在水下沿着套料轨迹对钢板进行自动切割。  相似文献   

2.
樊明龙 《科技信息》2010,(28):128-129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集成电路的多种波形发生器的设计方法。将周期性变化的连续信号经过采样、编码后获得相应的波代码,波代码存放到EPROM存储器中,一片EPROM存储器可以存储多种波形的波代码。利用波形选择电路,选择某种波形的波代码输出,经D/A转换器和放大器输出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电路中通过改变存储器输出波代码的速度来调节输出信号的频率,改变放大器的放大倍数来调节输出信号的幅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一种相位控制器.方法:利用波形变换电路,将正弦波变为脉冲波,让单片机识别正弦波的过零点,在需要时即时输出控制信号,使用电器得电工作.结果:通过单片机控制用电器两端平均电压的高低,达到调节用电器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在脱硫工艺中,浆液pH值的控制,关系到脱硫效率的高低。传统的pH值控制系统,具有pH信号反馈响应慢,控制调节浆液的pH值滞后于系统的工艺要求。通过对该问题的研究分析,提出了pH信号反馈采用前反馈控制设计,并据此初步设计了基于微处理芯片的pH信号处理的电路原理图,提高了pH信号反馈的响应速度,从而满足了电厂脱硫的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控制的AD采样电路.介绍了采样芯片内部各驱动信号作用及时序关系,详细分析了使用FPGA控制AD芯片实现时分复用的采样设计以及在FPGA中对采样结果进行的软件数字滤波、过零检测、离散傅里叶变换等数据处理过程,通过实验检验了这种采样电路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变极性等离子焊机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双电源等离子焊设备的设计方案,其中主电路采用逆变技术,控制系统则采用单片机控制技术代替传统的模拟控制技术.通过控制定时器8253的输出改变IGBT的通断时间,实现对变极性等离子弧焊设备电流频率、正负半波导通比的调节和控制.实验表明,以单片机80C552为核心组成的变极性等离子弧焊设备控制系统硬件设计简单,调节方便,显著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单片机控制等离子喷涂(焊)电源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制了 80 98单片机控制的等离子喷涂和喷焊两用电源 .主电路为带平衡电抗器晶闸管整流电路结构 ,空载电压可分档调节 ,最大输出功率为 1 2 0 k W,电流连续调节范围 30~ 630 A.恒流输出 ,抗网压波动能力强 ,且具有电流预置和规范参数实时数显等功能 ,满足等离子喷涂 (焊 )对电源的要求 .  相似文献   

8.
咼盟飞 《科技资讯》2011,(12):28-29
本系统通过STC单片机对DA置数,再经过后级放大调理电路实现了输出信号峰峰值受数字信号控制并使得增益调节达到1000量程。在实现题目功能时,增加了电源模块,并结合放大电路,A/D转换电路,单片机最小控制系统,D/A转换电路等构成闭环系统。通过采样将实际值输出到单片机,由单片机进行比较调整,控制数字量输出,从而实现AGC功能。由于使用了数字控制与采样反馈调整控制技术,该系统具有调试方便,人机交互界面好,可靠性高,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一种高速顺序采样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论述了一种适用于低速采样系统采集高频宽带周期信号的高速顺序采样方法 .利用在本地锁相环产生的一个与信号重复周期Trep相近的时钟信号作为采样保持电路的控制信号 ,采样时钟周期Ts 与信号重复周期之间的差值为ΔT =± (Ts-Trep) ,而时间ΔT反映了等效采样的时间分辨力 .探讨了锁相环路的设计和系统触发原理 ,给出了差频采样的原理框图及相应的触发电路 .该方法突破了传统顺序采样在使用商用可编程延时器时的局限性 ,在测控、虚拟仪器、信息处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给出了3600系列地层倾角测井仪1054面板技术改造的总体思想,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处理电路中采用D/A转换器加采样保持器实现信号的D/A转换与分道技术,以及聚焦输出电路运用对数放大、增益调节等措施对大动态范围信号进行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双丝脉冲MAG焊的焊接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双丝焊中焊接稳定性差的问题,搭建了双丝脉冲熔化极活性气体保护电弧焊(MAG焊)焊接系统,利用LabVIEW信号采集系统和高速摄像系统采集焊接过程中焊接电流和电弧电压波形,并同步拍摄电弧形态和熔滴过渡过程.选取后丝一个周期内电流峰值为表征参量对其进行方差分析,研究前后丝沿焊接方向间距对焊接过程稳定性的影响;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的方法对电信号进行功率谱分析,研究后丝预设峰值电压对焊接过程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双丝间距对稳定性的影响主要是由于两电弧间电磁力的作用,间距控制在12mm以内或30mm以外时,焊接过程稳定性较好,在20mm左右易发生断弧;后丝电源峰值电压预设为32.5v时焊接过程稳定性较好,偏小易发生短路,偏大有断弧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2.
用计算机控制的高性能数据采集系统对 CO2 焊短路过渡过程的电参数进行了研究 .分析认为可利用电弧电压来指示熔滴短路及电弧复燃 ,利用电弧电压的微分来指示液体小桥缩颈 ,为 CO2 焊短路过渡实时控制奠定了基础 .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放电回路中连接电容来控制放电电荷数目并得到稳定的氧等离子体.利用测量的电压电流波形和放电图像的变化分析了放电模式在不同应用电压下的转化过程.根据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计算了各种活性物种的发射光谱强度,模拟了等离子体气体温度、振动温度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随着应用电压的增加,等离子体放电模式在电压正半周明显地从流光放电转化为辉光放电最后转化为弧光放电,在电压负半周从电晕放电转化为弧光放电.在放电回路中加入电容可以限制单次放电的电荷数目,提高放电的稳定性.与放电模式的转化相对应,等离子体的气体温度先增加后不变.  相似文献   

14.
在测定了水蒸气作为保护气体时的电弧物理特性参数的基础上,对水蒸气保护焊下短路过渡的动态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令,随着电源电压与电感值的升高,短路过渡形式由燃弧──熄弧—短路—燃弧,向燃弧──短路──燃弧过渡。研究了电源电压、电感和送丝速度等焊接参数对短路过渡动态过程的影响.把电弧过程呈燃弧—熄弧—短路-燃弧交替进行,并且熄弧时间最短,短路频率最高作为研究目标,找出此条件下具体的电源电压与电感值及其关系,为制定焊接规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不同焊接规范下的焊接电压和电流的波形 .研究了水蒸气保护下电弧及熔滴过渡的特点 ,发现其电弧过程行为有“燃弧—熄弧—短路”和“燃弧—短路”两种形式 .在焊丝直径和送丝速度一定的情况下 ,通过调节焊接回路中的电感量和电源电压 ,可以改变电弧的过程行为形式 .若电弧过程呈“燃弧—熄弧—短路”交替进行 ,并且熄弧时间最短时 ,短路过渡频率最高 ,在这种情况下 ,飞溅小 ,焊道成型好 ,焊接过程稳定 .  相似文献   

16.
等离子焊接小孔效应的电弧电压信号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在等离子焊接小孔效应下对焊缝的熔透质量进行实时控制 ,在不同类型的焊接电源和被焊材料条件下 ,研究了熔池小孔效应与等离子电弧电压信号的关系规律。根据电弧电压信号相对于其均值的偏差的大小及熔池穿孔和未穿孔状态下电弧电压幅频低频段信号的差异分别设计了两种算法 ,并对电弧电压信号的加工处理 ,分别得到了两种传感信号。设计了熔池穿孔与否双阈值判断准则 ,用以检测熔池小孔是否存在。该传感技术可适用于不同焊接电源和不同工件材质 ,为实时熔透质量自动控制提供了反馈信息  相似文献   

17.
低压断路器中电弧运动磁流体动力学模型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低压断路器开断时电弧起弧的物理过程,建立了以磁流体动力学( MHD) 为基础的电弧模型.根据气流场,结合热场、磁场与电流分布,对低压断路器的电弧运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经对磁场在电弧初始运动阶段对电弧运动的影响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电弧在磁场中运动得更快,并且可以更有效地被冷却.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在普通等离子喷涂的生产中,喷涂的涂层可靠性和重复性差等缺点,设计了拉长电弧的等离子喷枪.该喷枪能够提高电弧电压并减小电弧电压波动.提出了一种拉长电弧的实用喷枪结构,成功地解决了统一水冷的两喷嘴间的绝缘密封及连接问题.对喷枪测试的结果表明,喷枪的电弧电压波动幅值小.对电弧电压波形的傅里叶变换表明,电源引起的波动是这种喷枪电弧电压波动的主要因素,而喷枪电弧阳极斑点游动引起的波动很小.  相似文献   

19.
电弧超声的激发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为了探索电弧在焊接过程自动控制、改善焊接接头质量等方面应用的新途径,提出以电弧自身作为可控的“超声发射源”的工作原理。在常规弧焊回路中采用了连续波和脉冲敲击式等不同的激励方式获得电弧超声信号。记录了电弧超声的频率、幅度、相移特性,初步估算了电弧超声声速。发现了电弧超声的若干“谐振频段”并对电弧频率响应的选择性现象进行了初步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弧焊过程中作为“产热机构”的电弧同时也可以作为“超声发射机构”,从而为开拓有关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