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浅议我国对外反倾销的现状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后,我国对外反倾销案件急剧增多,其原因既是国外产品抢占中国市场,在国内市场低价倾销造成的,也是与我们国内企业、政府重视利用反倾销手段维护国内产业的安全分不开的。针对日益增多的国外产品在我们国内市场低价倾销的实际,提出我国对外反倾销的策略:一是企业要树立反倾销意识,加强对WTO反倾销协议的学习和研究;二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反倾销中的重要作用;三是政府要加强反倾销工作的力度;四是要协调好反倾销有关部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经济与贸易的持续扩张,市场竞争不断激化,倾销与反倾销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国际贸易中,随着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迅速增长,中国已成为“倾销与反倾销”下的最大受害国。本通过对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倾销与反倾销的现状、特点、原因及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面对西方国家的倾销、反倾销行为应采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倾销和反倾销蛎国际贸易发展的产物,距今已有200年历史,尤其是近10年,倾销和反倾销大国际贸易中被频繁使用,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反倾销被滥用来限制进口及保护国内工业和市场的强硬手段,导致了贸易负面摩擦的加深。文章分析了倾销存在的合理性和反倾销不合理使用的危害性,得到基于自由贸易、比较优势及自由竞争的倾销不应该受到谴责,而利用反倾销以限制它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的贸易保护主义做法应该休矣。最后  相似文献   

4.
徐波 《创新科技》2002,(1):58-60
<正> 一、欧盟对华商品反倾销问题倾销是一种价格歧视的存在形式,指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市场以不同的价格进行销售。根据WTO前身GATT第六条(1947),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出口到另一国,并对进口国相关工业造成损害即构成倾销。据WTO反倾销委员会统计,1987年到1997年间,WTO成员国反倾销调查案2196起,共有1034起  相似文献   

5.
试论国际贸易中的倾销、反倾销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旭鹏 《科技资讯》2006,(6):221-223
倾销和反倾销是国际经济中的一种现象,它早已有之,并且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而相应变化。特别是随着世界市场的日益饱和,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倾销和反倾销的矛盾愈加激烈。在这方面,我国的企业可谓经受了倾销与反倾销的双重冲击与考验。本文作者希望通过对当今国际贸易中反倾销的发展现状研究,并基于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一方面分析探讨我国应对外国倾销的对策,更好利用反倾销对策保护民族工业和国内市场,以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另一方面,也分析了如何应对外国对我国企业的反倾销,保护我国企业的权益。  相似文献   

6.
我国随着加入WTO,关税大幅度降低,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国内外大市场已逐步形成,市场进一步开放,这必将推动我国价格体制与国际价格体制的全面衔接。在世贸组织的规则、协议中,关于价格问题有两种:一是直接提出价格要求与限制。如在《反倾销协议》、《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中,对低价倾销及收费都有约束性规定,认为倾销与补贴将导致国际贸易扭曲。二是在一些通用性条款、规则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出价格问题,但无疑这些规则也适用于价格,如“国民待遇”、“过境自由”等条款。倾销与反倾销是国际贸易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7.
应对反倾销 ,中国最重要的是法制的建设及有效之施为。针对国外对华反倾销的现状 ,国内舆论界对企业无力应对倾销与反倾销之批评有失偏颇。特别是政府部门在“入世”之后 ,重要的是“适世”及充分了解国际、国外的反倾销规则 ,并在充分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制定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后,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倾销与反倾销案等国际贸易纠纷日益凸显。西方某些发达国家从贸易保护主义利益出发,利用未认定我国市场经济地位和我国企业间的无序经营及某些行业的薄弱环节等经常对我国实施倾销和反倾销。从中国入世三年来所遭受的倾销、反倾销案探讨其生成原因,并分析中国加入WTO后对国外的倾销、反倾销措施应采取的对策,指出中国企业应关注并完善世贸组织规则,建立并完善倾销、反倾销法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为依据实施贸易救济。  相似文献   

9.
孙厚娥 《科技信息》2007,(28):160-160
倾销的经济定义是同一商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价格歧视,其法律定义则指出口价格低于其正常价值,并由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为了抵制倾销,许多国家制定并实施了反倾销法,通过反倾销措施来抵消外来倾销产品对本国产业所造成的损害。但是,如果反倾销超过了其合理范围和程度,就会成为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影响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文章分析了我国遭受反倾销的原因,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应对反倾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陈薇 《科技信息》2008,(13):322-322
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频遭反倾销调查,并被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而我国市场上,本国企业对外国企业的反倾销申诉也逐步开始,并得到政府的支持,得到胜刺。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将何去何从。本文将从反倾销的成本-收益比较下手,对我国倾销和反倾销的现状提出一些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屡屡遭到反倾销的诉讼,倾销似乎成为不正当竞争的代名词。本文剖析了倾销的本质,指明了倾销产生的原因、条件,指出了中国企业近几年来由于不断遭受国外反倾销的窘迫,并提出了我国政府和企业对于反倾销问题应该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倾销和反倾销问题是近年来在整个国际经济法学界争论较多,也比较激烈的一个热点问题。针对我国的出口,国外常采用反倾销调查这一手段,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政治经济高度发展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如何更加清楚地了解有关倾销与反倾销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通行惯例,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分析当今世界各国倾销和反倾销的现状来深入探讨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反倾销这一棘手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国际贸易中的倾销是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在判断是否构成倾销的时候,由于欧盟认为中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所以用替代国制度确定中国出口产品的正常价值.这样做提高了裁定倾销存在的可能性、反倾销税税率和中国应诉企业的应诉成本.中国与欧盟所选定的替代国往往在生产规模、比较优势、经济发展水平方面不具有可比性,替代国的选择具有不可预见性,欧盟对我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待遇是不合理的.我国应该努力争取“市场经济”待遇,积极组织应诉,改善出口结构、杜绝恶性竞争,利用我国的反倾销措施施加压力.  相似文献   

14.
5月1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终裁,中国彩电在美倾销案成立。中国彩电将被加征高额反倾销税。中国入世以来,国际反倾销调查就高悬在上。中国彩电业在美反倾销一案的失利,使中国彩电在被挤出欧盟市场后又将被排斥于美国市场之外。这样的结果都与在入世协定书上对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相关。谁都知道,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进程取得了重大进展,可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仍然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这样他们就可以借此向中国挥舞反倾销“大棒”。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不解决,中国经济将继续遭受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倾销与反倾销同国际贸易相伴相随,其争端不断且逐年激化。 一、中国被国外反倾销和倾销的现状 自1979年6月欧共体对我糖精发起首例反倾销调查到2002年6月,已有40多个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提起反倾销调查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在遭受调查的企业中,多数为民营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很多民营企业在遇到反倾销调查时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应对。其实,企业积极应诉,沉着应对,采取有效策略,是能够取得理想的结果的。在应对国外反倾销调查时,民营企业需注意以下十二个问题。一、理性对待反倾销。通俗的讲,倾销指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国的市场。如果倾销进口产品对进口国国内产业造成损害,该国国内产业就有可能申请反倾销调查。反倾销是世界贸易组织认可的应对不公平竞争的救济手段。反倾销调查的本质,是进口国国内产业寻求法律救济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企业面临国外产品倾销挑战的现状,指出了反倾销的重要意义,在阐明倾销的概念和构成要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企业应当采取的反倾销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出口产品频频遭受国外反倾销调查,其立案数、裁定倾销成立率均居各国之首。很多企业的产品面临丧失大片国际市场的威胁。如何将国外反倾销对我国企业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是我国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企业频频遭遇反倾销的原因,认为面对国外反倾销,我国企业应加紧培养熟悉国际反倾销规则的高级人才,并依据国际反倾销规则管理企业。  相似文献   

19.
自1979年以来,国外频频对华反倾销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我们必须运用法律武器,积极应对国外对华反倾销;同时也要反对国外对华的产品倾销,维护本国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20.
建立我国反倾销会计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已成为国际反倾销的最大受害者。针对我国反倾销的现状以及反倾销中反映的会计问题,就国际反倾销与反倾销会计保护体制、我国反倾销会计建立的必要性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