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顾润源 《科学通报》1991,36(16):1237-1237
E1 Nio的发生通常伴随着世界范围的大气环流和气候异常。非洲降水量的减少、印度季风的减弱和澳大利亚的干旱等都与E1 Nio现象有十分密切的统计关系。近几年的研究还表明E1 Nio与中国的天气气候也有密切的联系。我国东北地区的夏季低温年大多与  相似文献   

2.
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增暖(简称El Ni(?)o现象)产生全球气候异常变化,早已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因此预测El Ni(?)o现象的发生、发展已成为当前气候预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在预测El Ni(?)o现象方面取得了重要进步,发展了多种动力和统计预测模式。这里值得一提的是Cane和Zebiak的简化海气耦合模式,该模式成功地预报了1986~1987年和1991~1992年的El Ni(?)o现象,但对1993~1995年的El Ni(?)o现象预测是失败的。至今,El Ni(?)o现象发生的预测还没达到令人满意的地步。  相似文献   

3.
符淙斌 《科学通报》1985,30(8):596-596
根据经典的“埃尔尼诺”模型,热带太平洋海面温度场演变的基本特征是:南美州沿岸海域首先出现异常暖水,然后向西传播直到扩展至整个中、东太平洋,但通常不越过日界线。 最近的一次“埃尔尼诺”事件,也就是出现在1982—1983年的“埃尼尔诺”事件,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兴趣,不仅是海洋学家和气象学家,而且为各国政府和人民所关心。据说,在此期间世界上许多地区发生的气候异常都与此事件有某种联系。这一次“埃尔尼诺”被称之为“出乎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地球自转速率、大气角动量、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际变化及赤道太平洋海面温度变化与El Ni(?)o事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地球自转速率的年际变化对大气角动量的年际变化及El Ni(?)o事件的孕育有较快的响应,当地球自转的年际变化由快向慢转变,即日长值中的年际变化分量由负极大逐渐增加为正值并持续增加,在约半年或稍多时间后,El Ni(?)o事件将显现出来.依得到的规律和对地球自转速率年际变化的分析,预测约在2001年底将可能出现El Ni(?)o事件,同时结果还表明太阳活动对ElNi(?)o事件的出现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烈庭 《科学通报》1991,36(14):1081-1081
北方涛动(NO)是北太平洋东部和西部之间海平面气压距平反相振荡的现象,即当东北太平洋气压升高时,西北太平洋气压降低,反之亦然。由于它与南方涛动(SO)对称且位于赤道以北,故称为北方涛动。研究表明,北方涛动在北太平洋大气环流年际变化中占有头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与赤道太平洋地区的海温、降水和平均垂直环流有密切联系,而且还同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气环流和气候有关。这些工作是以近30多年资料分析的结果为依据  相似文献   

6.
向元珍 《科学通报》1992,37(18):1677-1677
El Nio事件是一种全球尺度海洋-大气相互耦合影响的事件。中国许多研究确认,El Nio-反El Nio与长江、淮河、黄河流域以至全国的夏季冷暖旱涝、雨带变异、台风活动和渤海海冰等气象海洋灾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利用1962年以来的日长变化、东太平洋海面水温以及香港验潮站的海平面资料, 分析和揭示即将来临的El Nino事件的前兆现象在日长和海平面变化观测中的反映. 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1998年初夏开始的强La Nino事件的结束, 又一次新的El Nino事件正在孕育过程中, 预计它的形成期将在2000年底前开始, 并可能在2001年底前后达到盛期.  相似文献   

8.
南海中部放射虫与硅藻通量的季节性变化受到季风气候的控制.放射虫与硅藻在季风盛行期增加,在季风转变期减少.季风驱动的海流变化,促进不同海区的海水流动,为海洋表层生物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从而促进了放射虫与硅藻通量的增加.放射虫通量与有机碳通量、表层初级生产力和表层输出生产力的变化一致.高的放射虫通量对应于高的表层初级生产力.1994~1995年放射虫与硅藻通量的突然增加与这个时期发生的 EI Nino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9.
南海中部放射虫与硅薄通量的季节性变化受到季风气候的控制。放射虫与硅薄在季风盛行期增加,在季风转变期减少。季风驱动的海流变化。促进不同海区的海水流动,为海洋表层生物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从而促进了放射虫与硅薄通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通过资料分析,对比了东太平洋型El Nio(EP-El Nio)和中太平洋型El Nio(CP-El Nio)的生消演变与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的关系.其结果表明:两类El Nio与赤道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都有明显的负相关,但在不同相位阶段相关性的变化明显不同;两类El Nio的发生与赤道温跃层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但其生消演变过程中温跃层东西向的梯度和显著变化的区域以及温跃层振荡的幅度和时间都有显著差异;两类El Nio生消过程中,赤道次表层海温异常的传播演变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暖SOTA的聚集时间、强度、持续时间以及位相反转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此外,两类El Nio事件中,次表层海温异常的传播有着明显不同的路径:东太平洋型主要的传播回路在赤道及其北侧,在赤道以南虽有SOTA的传播,但没有形成显著的回路;而中太平洋型主要的传播路径在赤道及其南侧,在赤道以北其传播路径则远不如赤道以南清晰.本文还初步讨论了两类El Nio与赤道纬向风异常关系的异同,结果表明EP-El Nio更多是对赤道中西太平洋大范围异常西风的响应;而CP-El Nio则更多是对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异常西风的响应,并且一定程度上需要赤道东太平洋区域异常东风的配合.  相似文献   

11.
罗万前 《科学通报》1987,32(9):665-665
最近,方励之、李淑娴以环模型的进动章动模型,利用SS433的短周期变化的位相来计算SS433的161.5±0.3d进动周期变化的位相,并将结果与新近从Mammano得到的观测分析数据进行比较。本文在文献[3]的基础上,用喷流模型和环模型的进动章动模型计算同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符淙斌 《科学通报》1986,31(2):126-126
本文扼要报道我们对1932年来11次“埃尔尼诺”事件中,中西赤道太平洋最暖海区的东西振荡特征的研究结果,所用资料是美国最新建立的综合海洋——大气资料系统,简称COADS, 文中选择的埃尔尼诺年为:1940—1941,1946,1951,1953,1957,1963,1965,1969,1972,1976和1982—1983,选择的标准综合考虑了海面温度和南方涛动(Southern Oscillation)  相似文献   

13.
自1993年以来,卫星测高的结果显示全球平均海平面(global mean sea level,GMSL)以3 mm/a左右的平均速率上升,并伴随着明显的年际变化.2002年成功发射的重力卫星(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通过高精度测量两颗卫星之间的距离变化(微米级精度)反演全球陆地水时空变化,为全球平均海平面变化的成因分析研究提供了观测基础.综合利用卫星测高、GRACE卫星重力、海水温盐Argo浮标数据,详细分析了2010~2016年La Ni?a和El Ni?o期间GMSL年际变化和年际尺度上陆地水的贡献.结果显示,从2010年开始进入La Ni?a到2011年La Ni?a达到鼎盛期GMSL下降了7.6 mm,其中海水质量减少贡献了5.1 mm;2011~2013年GMSL快速上升了19.2 mm,相应海水质量的增加贡献了12.3 mm;2014~2016年强El Ni?o事件使得GMSL上升了15.1 mm,其中海水质量增加对GMSL的贡献达13.6 mm,该时期海水质量变化是GMSL年际变化的主导因素.同时采用卫星重力正演方法(Forward Modelling,FM)分别研究了澳大利亚+东南亚区域、南美洲区域、北美地区、南极+格陵兰区域的陆地水储量变化,结果表明:2014~2016年El Ni?o期间全球海水质量的增加主要来自于澳大利亚+东南亚区域、南美洲区域陆地水减少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62年以来的日长变化、东太平洋海面水温以及香港验潮站的海平面资料, 分析和揭示即将来临的El Ni(n~)o事件的前兆现象在日长和海平面变化观测中的反映. 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1998年初夏开始的强La Ni(n~)o事件的结束, 又一次新的El Ni(n~)o事件正在孕育过程中, 预计它的形成期将在2000年底前开始, 并可能在2001年底前后达到盛期.  相似文献   

15.
南海中部放射虫与硅藻通量的季节性变化受到季风气候的控制. 放射虫与硅藻在季风盛行期增加, 在季风转变期减少. 季风驱动的海流变化, 促进不同海区的海水流动, 为海洋表层生物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从而促进了放射虫与硅藻通量的增加. 放射虫通量与有机碳通量、表层初级生产力和表层输出生产力的变化一致. 高的放射虫通量对应于高的表层初级生产力. 1994~1995年放射虫与硅藻通量的突然增加与这个时期发生的ElNi(n)o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16.
徐浩 《科学通报》1984,29(4):238-238
以北京粉丝厂酸浆样品中分得41株细菌株系作为模型,测出其46项形态、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特征,用数值分类方法,借助TRS 80微型计算机求出了820个单连锁的相似百分数。发现依所选用的实验测定特征,当S=0.63时,整个区系分出的41株细菌在枝状谱上只归成一群,但实际上它包括至少有8个以上的分类单位。将整个这一区系的中心株找出后,进一  相似文献   

17.
布和朝鲁 《科学通报》2003,48(7):737-742
利用最新的温室气体和SO2排放方案, 即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排放情景特别报告 (SRES)的 A2 和B2方案, 通过海-气耦合模式模拟结果讨论东亚季风气候在21世纪后30年中的变化, 其主要结果如下:全球变暖导致夏季海-陆温差增大和冬季海-陆温差减弱, 进而使东亚季风环流在夏季加强, 冬季减弱. 江淮流域和华北地区的夏季降水量显著增强, 其后者的增强更为显著, 使得东亚季风区的夏季多雨区向北延伸. 东亚季风区9月份的降水量在两个方案中都显著增加, 说明在全球变暖条件下东亚季风区的多雨季节将延迟一个月. 华北地区降水量在7, 8和9月份的年际变率显著增强, 说明华北地区将经历比现在更大的降水年际差异, 遭受水灾的可能性要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