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翱翔于宇宙中的国际空间站上不仅有我们熟悉的宇航员,竟然还有一群不请自来的不速之客。近日,俄罗斯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和莫斯科大学土壤系的研究人员发现,国际空间站上生存着大约20多种细菌和微生物,可能会对宇航员和太空站上复杂的电子设备和仪器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2.
秋凌 《科学大观园》2011,(11):64-65
乍听起来,"哈姆"(Ham)似乎是漫画《大胆阿丹》中的形象,实际上,它是美国的黑猩猩宇航员,干的是一份非常严肃的工作。50年前,为了在太空竞赛中打败前苏联,美国特意培训了40位黑猩猩宇航员,"哈姆"便是其中之一。此外,它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只被送入太空的黑猩猩。  相似文献   

3.
<正>“性格冲动,有自杀倾向,性癖好异常,追寻刺激感。”这种描述是航天竞赛刚开始时,一些美国空军心理学家想象中的宇航员形象。这些心理学家指出,宇航员若非疯狂无畏,怎么会愿意被发射到太空中呢?然而,这些医生对太空环境不够了解,言论缺乏真凭实据。事实上,正是宇航员在压力面前保持冷静的性格、熟练的技能、强大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帮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开展了六次成功的登月行动,并使阿波罗13号的三名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05,(23):45-46
随着神州六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中国宇航员再次成为人们的焦点。一时间,身穿太空服的宇航员又一次成为人们羡慕的英雄,神秘的太空再次成为许多人向往的地方。你知道要想成为一名宇航员应当具备哪些条件?你知道宇航员是怎样训练的吗?你能成为一名宇航员吗?亲身体验看你是否能成为宇航员你有没有宇航员的素质?展览的不少仪器就可以给你答案,测视力、听力、血压、脉搏,觉着平淡无奇,但这仪器都是专用的,跟平日见的不太一样。“主动式秋千”,坐在里面,前后摇摆的同时左右也得转,低的两个级别还好说,到了“挑战级”,一般人可就有点儿“晕菜”了…  相似文献   

5.
宇宙的气味     
2002年年底,在国际空间站度过了近6个月忙碌生活,正忙于准备接待下一拨入驻人员的几位宇航员,在整理、包装试验设备,打点行装准备重返地球之际,与美国有线新闻网负责采访航天活动的记者迈尔·奥布莱恩,忙里偷闲进行了一次轻松有趣的聊天。他们侃谈的中心话题是,宇宙空间有没有味道?是什么气味?好不好闻?以下就是奥布莱恩与宇航员佩吉·惠特森、瓦莱里·科尊间进行天地间访谈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6.
最近,一则新闻令国人振奋:我国将在宇航员登月之前,率先派机器人登上月球。日前,有关设计人员证实,一款来自中国的月球概念车在“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上展出,这款概念车并非艺术家们空穴来风的想像,而很可能是未来中国月球车的真实雏形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日报道,美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称,太空飞行会改变人类的心脏细胞,但回到地球后,大部分心脏细胞会恢复正常,这些发现有望帮助理解宇航员的心脏为何会变化以及如何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以往研究发现,太空飞行会降低宇航员的心率和血压,并增加心脏泵出的血量,但相关研究都在动物或整个人体组  相似文献   

8.
1969年7月16日,美国三位宇航员起航飞向月球,20日到达,22日返航。此后,一位宇航员当了航空历史博物馆馆长,一位到大学教授机械工程学,还有一位却退休在家,在社会上做心理卫生工作。这位宇航员为什么退休呢?因为他在这次航行中经受不住严酷的宇航条件的刺激,身心受了损伤,从月球回来后,患了沉重的抑郁症,不能参加工作。幸而他有一  相似文献   

9.
美国宇航局研制了一种全新的返回舱,允许宇航员在不发生撞击情况下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着陆.传统返回舱会让宇航员踏上一次令人惊心动魄的返回之旅,并在最后借助无法控制的降落伞在海洋或者地面着陆.因此,宇航局希望采用无动力转子设计的新返回舱能够让宇航员在包括建筑物顶部在内的任何地方着陆,同时不发生碰撞.  相似文献   

10.
正在太空中利用人类排泄物的方案并不是新鲜事,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已将他们的汗水、洗澡水和尿液转变成饮用水。如今,科学家利用特殊的酵母菌株,使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和尿液中的尿素制造成聚酯化合物,并用3D打印机加工成新的塑料部件。同时,其他酵母菌株可以制造基本的欧米加-3脂肪酸,为宇航员提供营养物质。这项研究能够确保长时间太空旅行,使未来实现火星旅行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据《新科学家》报道,这将是一次载入高尔夫球历史的击球:俄罗斯计划由宇航员从国际空间站里将一个高尔夫球击入地球轨道。如果美国宇航局同意这一计划,将这个球击出的宇航员将是自有高尔夫球诞生以来击球距离最远的“长打王”。但一些专家也警告,如果不小心发生失误,就会对国际空间站造成“灾难性”的破坏。这一计划是俄罗斯航天局与加拿大多伦多“元素21高尔夫公司”商业协议的一部分。根据这一计划,3月29日发射升空进入国际空间站的下一批宇航员将进行这一历史性的活动。这一批宇航员将于2006年9月进行3次太空行走,其中有一次将进行创纪录…  相似文献   

12.
文彬 《科学大观园》2012,(14):73-73
换洗衣物已经成为了在国际空间站中工作的宇航员们的一大难题,他们常常要将一件内衣穿上三四天才能够放进太空舱中更换,并且将装有脏衣物的太空舱喷射出去,在大气中燃烧。这样,宇航员的一件衣  相似文献   

13.
气象研究人员通过观察发现,地球的降水量呈有节律的搏动,并且每天出现一次高峰.但是,这种节律在发生大规模厄尔尼诺现象的1983年和1993年曾经被打乱.研究人员形象地比喻说,降水量在一天中的变化,就像是地球脉搏跳动,人们从中也许能够获得了解地球异常变化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
文文 《科学大观园》2014,(20):74-74
<正>很多人都很好奇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在失重环境下如何使用抽水马桶呢?美国蒙大拿州的科学家汉克一格林解释说,宇航员用一个吸入系统进行小解和大解,国际空间站上的一些排泄物经过处理后,会被生活所必需的系统重新利用。格林在视频里说:"地球上我们使用的是直径30—45厘米的马桶座圈,但太空中宇航员在  相似文献   

15.
在长期的太空之旅中,即便每天锻炼两个小时,都不足以阻止宇航员的骨质流失。如何保证宇航员在执行航天任务时的健康昵?答案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正在研制的一款紧身太空服,它不仅看上去时髦、舒适,还能以类似于身体遭受地球重力影响的自然方式将压力施加给人体骨骼,已达避免宇航员在太空之旅中骨质流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意大利卢卡·帕米塔诺和美国宇航员克里斯·卡塞迪这两位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和生活6个月时间。这两位宇航员出舱是对国际空间站进行一些维修和保养工作,以便为今年晚些时候与一艘新的俄罗斯宇宙飞船进行对接操作做好准备,另外还要去查看此间正在开展的舱外科学实验项目的进展。然而,帕米塔诺和卡塞迪在近日的一次例行长达6.5小时太空行走任务时,仅过了90分钟,卢卡·帕米塔诺的宇航服冷却水系统就突然发生泄漏,其冷却水进入到增压头盔内部并打湿了帕米塔诺的眼睛、耳朵和鼻子,地面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在进行了事态初步评估后,决定让宇航员立即结束出舱并返回空间站内。在几乎听不见声音以及看不  相似文献   

17.
东晨 《科学大观园》2012,(14):59-60
"哈姆"是美国的黑猩猩宇航员,干的是一份非常严肃的工作。50年前,为了在太空竞赛中打败前苏联,美国特意培训了40位黑猩猩宇航员,"哈姆"便是其中之一。此外,它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只被送入太空的黑猩猩。当时,将人类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18.
美国宇航局向4家私人企业拨款2.693亿美元,招标开发一款新型商业运载飞船和配套的火箭系统,用于将宇航员送上国际空间站。这已是美国宇航局依据其“商业人员运载器开发计划”进行的第二轮拨款。这一项目的目的是鼓励并刺激美国民间私人工业界涉足可靠的载人航天设备产业。这4家公司和美国宇航局之间签署的此项协议将一直持续到2012年5月份。  相似文献   

19.
<正>由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开展的新研究显示,长期生活在太空中会抑制人体内氧气的输送,使宇航员难以完成繁重任务。该研究显示,尽管长期的太空生活可使宇航员会进行体能锻炼,但他们的运动能力还是下降30%至50%,这是因为我们的心脏和较细的血管在微重力环境下难以将氧气输送到肌肉中,微重力仍会对他们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事实证明宇航员的工作是个苦差:谁能想到在太空呆着就可能得肾结石。因为喝不到水以及失去地球重力的刺激使宇航员们的尿越来越少,尿里的钙盐越来越浓。这让他们的肾脏遭受风险。因而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时间越长,如何处理他们排出的尿就显得越发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