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钦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反应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的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度模型和协调度模型探讨两者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2年钦州市土地利用效益综合指数在微量波动中稳定上升,城市化综合指数呈快速上升的趋势。钦州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作用强度进入了颉颃阶段,耦合度值差异相对不大。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协调度经历了低度协调耦合、中度协调耦合、高度协调耦合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九龙江流域城市化进程与水资源耦合关系的定量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识别城市化与水资源利用所处的发展阶段及辨识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是研究特定时期和特定地域人水关系系统的前提条件.针对九龙江流域漳州、龙岩和厦门三市的城市化水平、用水总量、用水效益和人均用水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验证了水资源约束力的存在,提出了测量水资源约束力指标的方法.结果表明,龙岩和漳州目前处于城市化的中期阶段,而厦门已经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漳州和厦门在城市化进程中存在一定的水资源约束力,并且漳州约束强度高于厦门.综合分析得出龙岩城市化发展与水资源环境耦合作用过程处于相对平和的磨合期,漳州处在拮抗阶段,厦门则处在磨合与高水平协调阶段之间.  相似文献   

3.
通过建立城市化与旅游产业两大系统交互耦合协调关系模型和河南省各省辖市城市化发展与旅游产业相关指标体系,计算出河南省各辖市城市化与旅游产业两大系统的耦合度与协调度,而后进行系统耦合协调度层次划分,并对其时空变化进行分析.2013年,河南省城市化与旅游产业两个系统的耦合度与协调度整体水平较低,其中,豫西、豫北、豫西南以及郑州附近的豫中地区的系统耦合度与协调度相对较高,省内其他地区的系统耦合度和协调程度相对较低.2008-2013年,河南省18个省辖市城市化-旅游产业系统耦合协调度有所变化,但整体变动不大,耦合协调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4.
借鉴物理学耦合概念,构建了旅游业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指标体系,以陕西省各市为例,对其旅游业与城市化发展耦合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2001—2011年,陕西省10市两者耦合协调度稳步提高,总体呈现旅游业发展潜力型态势;(2)陕西省10市城市化水平与旅游业发展具有地域性块状分布的特点,应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优势及旅游业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东海海岸带11个城市为研究区,基于耦合协调测度模型和灰色关联模型,探究1978—2018年间城市化系统耦合协调的动态变化及关联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城市化系统的耦合协调性表现出时间上的阶段性和空间上的局部高值集聚效应.阶段性主要表现在城市化速度、侧重点及均衡度3个方面.第一阶段(1978—2007年),城市化水平快...  相似文献   

6.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对城市化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相互作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均方差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引入耦合模型,计算出河南省除济源市之外的17个省辖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城市化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发展度,并分析了其空间格局和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河南省17个省辖市中大部分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城市化的协调度不高,其中有11个城市属于较低水平或低水平协调.(2)从城市化发展类型来看,17个省辖市中有6个属于超前型,8个属于滞后型,只有3个属于同步型.(3)从协调度的空间格局分布和形成机制来看,由于各地区间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差异,耦合协调度呈现出片状分区集聚的特征,高水平和较高水平协调地区主要集中在郑州和许昌以及与它们相邻的西部和北部地区;较低水平协调区分布在南部和东部地区以及北部的安阳、鹤壁和焦作;低水平协调区仅分布于东北部的濮阳市;不协调地区在河南省没有分布.  相似文献   

7.
黄河流域城镇化与水资源利用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化进程伴随着一系列与水资源有关的问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掌握城镇化与水资源利用的耦合协调关系.本文构建了基于人口、经济、土地和社会的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标体系,以及基于生活、工业、农业和生态的水资源利用水平综合指标体系,进一步建立了耦合协调度模型,用于研究二者耦合协调的关系,并利用障碍度模型对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流域内省份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中下游增速明显;2)区域水资源利用水平差异缩小,呈现下游高于上游的东西阶梯状分布;3)耦合协调度空间多样性明显,高值地区主要在上游,率先进入中度耦合协调状态;4)研究时段内,城镇化过程中未出现用水结构失调现象;5)人口和土地均为城镇化水平主要的障碍因素,而用水水平中,各地区主要障碍因素不同.由此建议:进一步加快黄河流域发展速度,提高城镇化水平,同时要注意用水结构的变化,重视生态用水总量投入以确保各类用水平衡;重点关注水资源利用方面主要影响系统耦合协调关系的指标,侧重提高障碍因素对应的用水水平,使城镇化发展与水资源利用水平的变化处于良好的耦合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8.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DPSR)模型,构建了城市化与水资源环境的耦合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识别了城市化与水资源环境系统耦合的关键因子.计算了龙岩市城市化与水资源系统的耦合度,其结果为0.793,考虑龙岩城市化水平,综合判定龙岩的城市化与水资源系统处于中城市化高耦合度阶段.预期结果可对城市发展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7~2013年城镇人口数据与建成区面积数据,将协调度模型运用到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度分析中.在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度计算的基础上,根据协调度划分标准对研究时段内云南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的协调状态进行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的协调状态进行评估.研究表明,从协调度C的变化特征看,其值均在1.3以上,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总体协调状态较好;从协调状态组成看,处于协调状态的年份占到研究时段的50%;从协调状态的时间变化看,协调状态在相对不协调与协调之间波动,但总体呈现协调趋势.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模型构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揭示甘肃省土地利用效益时空演变特征,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耦合协调程度,通过地理探测器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18年甘肃省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整体呈上升趋势,北高南低空间格局明显,形成以兰州市和嘉峪关市为主的...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相互影响和制约,处于城市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其土地利用效益存在显著差异,正确处理好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的关系,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核心问题.该文以陕西省10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的交互耦合机制,构建了两者之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模型,对其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时空差异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总体上滞后于城市化的发展,两者的耦合程度基本上都处于颉颃阶段,协调度大多处在中度和严重失调阶段,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水平不高,区域差异明显,没有达到良性共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建立城市化和水资源环境综合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城市化水平与水资源环境二者之间的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对南京市2000—2012年间的城市化与水资源环境交互耦合作用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城市化综合指数呈线性增长趋势,水资源环境综合指数及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处于均衡发展态势,虽然近些年两者的协调度出现波动式变化,但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在合理可控的范围,需要对出现的协调度下降状况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推进,亳州市城市建设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但在突飞猛进的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水资源短缺与现代化城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已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为此,本文从亳州城市发展,探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研判土地开发与利用效益的协调关系及其是否合理有序,本文在明晰土地开发度与利用效益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建立土地开发度与利用效益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系统剖析1997-2017年山东省17地市的土地开发度与利用效益的耦合协调程度及其时空演变.结果表明:①从时序演变特征来看,1997-2017年山东省土地开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重庆市沙坪坝区1998—2017年的城市化水平子系统与生态环境质量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的动态演变趋势。【方法】利用相关统计数据,分别构建两个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物理耦合模型对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的动态演变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1) 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数在1998—2017年间均保持上升趋势,从1998年的0.044增加到2017年的0.983;2) 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在研究期间呈波动上升趋势,1998—2003年间上升,2003—2006年间表现出下降,2006年后呈波动增长;3) 沙坪坝区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的耦合协调度的时态演变整体表现为波动上升,进一步可细分为3个时段:1998—2004年、2004—2006年、2006—2017年,分别为上升趋势、小幅下降趋势、波动上升趋势:4) 在1998—2017年间,耦合协调类型从基本不协调逐渐过渡到高级协调。【结论】明确沙坪坝区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协调关系的现状及动态演变规律,制定科学的区域发展策略,对区域城市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协调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河南省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和协调发展,构建了水资源压力与耕地利用效益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二者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河南省耕地利用效益发展态势较好但增速不同,水资源压力区域差异较大且整体呈现波动增长趋势.(2)河南省耕地利用效益增长导致水资源压力不断增长,二者具有正相关性,且水资源压力波动幅度相对较大.(3)河南省耕地利用效益与水资源压力耦合度从低水平耦合发展到磨合阶段,耦合协调度则从中度失调发展到低度耦合协调.(4)河南省18市耕地利用效益与水资源压力的耦合协调度均呈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不同且区域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7.
以修河流域12个县(市、区)作为研究区域,该文分析了2000、2010、2019年修河流域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与生态环境保护状况,以县域为研究单元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在生态保护方面综合考虑农业生态、城镇生态、自然生态3个子系统选取了13个指标因子,在高质量发展方面从五大发展理念出发选取了22个指标因子,对修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耦合协调度测算.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9年修河流域生态保护指数内部差距正在逐渐缩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形成 “上游地区>中游地区>下游地区”的格局; 2)2000—2019年修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内部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上游和中游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下游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呈现下降趋势; 3)2000—2019年修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关系整体处于磨合阶段,状态较好,呈现增长态势; 4)修河流域耦合协调度的发展趋势与高质量发展指数变化趋势保持一致.从空间格局上看,受自然、区位、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修河流域生态本底较好,中游和上游地区生态保护明显优于下游地区生态保护,下游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优于中游和上游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在构建城市化与城市游憩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协调度模型的基础上,对2014年辽宁省14个地级市的城市化与城市游憩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为了提高两者的协调度,首先要通过发展社会经济来提升城市化水平,然后在提升城市化水平的同时,除了建设好基础型环境外,更要通过加强吸引型环境建设来提升城市游憩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9.
农业现代化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基础和条件,新型城镇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为完善宁夏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政策体系同时推进两大系统协调发展,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民族地区实际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宁夏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指标体系,选取2000—2014年基础数据并应用改进的熵值法、综合指数、耦合度以及耦合协调度等模型分析了宁夏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协调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4年宁夏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总体发展水平均处于不断上升的发展态势,但U1>U2,表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始终优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属于新型城镇化滞后型;耦合度C呈现波动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耦合度值由0.494 93下降到0.479 09又上升到0.482 04后又下降到0.470 09;而耦合协调度由0.244 85上升到0.507 04,上升趋势明显。从耦合协调度类型来看,分为两种类型,2000—2013年总体处于失调阶段,其中包含中度失调、低度失调、濒临失调3个阶段;2014年,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度才步入勉强协调阶段,至此进入了协调发展阶段,但距离高度协调甚至极度协调仍存在较大差距,说明宁夏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的匹配程度偏低,要实现两大系统协调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20.
以厦门市和深圳市为例,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角度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功效系数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其指标权重,并基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的交互耦合机制,建立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模型,以期探寻最早经济特区2000-2012年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在2000-2012年,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主要表现为厦门市和深圳市均处于较高水平,且深圳市一直高于厦门市;另外,基于相对发展状态,厦门市和深圳市均存在滞后型、同步型和超前型,呈现不稳定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