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月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先前各科研院所研制的月球车带有盲目性“中国探月工程二期计划的核心——月球车的各项技术参数和需要完成的科研任务已经出台。下一步,将由全国范围内的科研单位展开公开竞争,制造‘中国版’的月球车。”目前,中国“嫦娥工程”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首次对外透露了月球车开发研制的消息。奔月“嫦娥”勘探月球结构据欧阳自远介绍,此次的月球车研制项目将采取在全国公开招标的方式,发挥各科研院所的优势集体完成,以提高我国航天技术的整体科研水平,为下一步的火星探测计划储备力量。我…  相似文献   

2.
童民 《科学之友》2007,(11):16-17
目前,国内多家科研机构的月球车研制工作都进入了关键的技术攻关阶段,而前不久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牵头,我国自行研制的月球车原理样机在上海也揭开了神秘面纱.据悉,2007年下半年我国探月工程将跨出第一步--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而5年后的2012年,中国探月工程第二期--软着陆器、月球车也将登陆月球.  相似文献   

3.
宋敏 《科学之友》2004,(3):44-44
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日前在成都透露,中国探月计划一期15亿人民币研制经费已经到位,全国近10个单位正抓紧研制月球车,有2轮、6轮、12轮不等。最后,这些车将竞争“上岗”。欧阳自远院士是在日前为成都理工大学师生作学术报告时提及此事的。该报告题目为《月球探测与中国的登月计划》。  相似文献   

4.
黄勇 《科学之友》2006,(5):38-38
南京仪器将探明月球元素 2007年,我国将发射一颗“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在轨道中绕月对月球进行1年的探测。谈及探月工程中南京所做的贡献,我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透露,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承担了非常重要的有效载荷功能。该台研制的伽马射线谱仪将在2007年的“探月旅行”中,以查明月球上是否存在水及钛、镁、氦等重要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状况。它将和X射线谱仪、光学成像仪等仪器协同工作,将月球土壤中的14种元素“一览无余”。此外,南京大学参与的重力场分析工作对绕月卫星的轨道也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5.
李华 《科学之友》2006,(5):44-44
不久前,我国绕月探测卫星主载荷“光学成像探测系统”在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完成,并交付国家探月工程应用系统总体部。此系统将搭乘我国“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飞行38万km后到达月球上空,为中国人拍下自己的第一张“月球标准照”。在我国探月一期工程即“嫦娥一号”绕月工程中,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承担了“光学成像探测系统”的研制任务。这套系统由2台具有独立功能的光学遥感设备组成,包括1台“CCD立体相机”和1台“干涉成像光谱仪”。作为“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的主载荷,这套系统将参与我国首次绕月探测工程的科…  相似文献   

6.
今年,我国将正式启动探月工程,计划于2007年以前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这将是中国航天向深空探测迈出的第一步。这一年,我们将从上到下组建各级指挥和技术系统,探月工程第一期任务中整个卫星和装载的仪器基本要能够拿出初样,所以,今年的工作具有全局意义,今年也将是我国实施探月工程中关键性的一年。“月亮上有一个广寒宫,广寒宫里住着一位漂亮的仙女嫦娥,嫦娥的身边有一棵桂花树和一只玉兔……”几千年来,这一古老的神话传说一直是中国人心中抹不去的想像和牵  相似文献   

7.
梦系广寒     
中国的探月工程自今年起开始实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将搭载的探月仪器已于4月2日开始研制,这些探月仪器有望首次探测到月球两极是否有水或者冰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2012年2月6日.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了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获得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图像图。制作完成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分幅图像图共746幅。中国探月工程又取得一项重大科研成果。不仅仅是中国,美国、俄罗斯近年来也频频地向月球输送“探索者”们,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为了探寻月球的奥秘而“牺牲”。静寂了20多年的探月活动再次掀起热潮。  相似文献   

9.
今年9月3日13点30分(北京时间)左右,欧洲宇航局(ESA)发射的探月装置SMART-1(智能一号)在绕月飞行7800万公里,圆满完成其预定任务后,以每秒2公里的速度撞向月球西南部的“卓越湖”平原。这一撞月之举不仅令大批天文学家倍感兴奋,也引发了全世界天文爱好者的浓厚兴趣。就SMART-1的一般情况及其撞月之举的科学意义,记者电话采访了中科院院士、我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  相似文献   

10.
王润 《科学之友》2004,(3):36-38
那个美丽的传说——“嫦娥奔月”,一直以来觉得很蹊跷,哪也不奔,偏偏奔月,怀疑是地外的某种有灵性的生物的文明碎片,也或许地球和月球在很久以前就有某种通道,太多神秘了.不去管它了。而现在中国的探月工程是实实在在地要建立这种通道了。21世纪.“嫦娥”才真正开始了奔月之路。  相似文献   

11.
姚诗煌 《科学》2008,60(1):2-3
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使我们都沉浸于喜悦、激动之中.众所周知,嫦娥一号从设计、研制到试验,都是依靠中国人自己力量完成;而从当年的东方红卫星,到近年的神舟号载人飞船,再到这次实施的探月工程,我国航天事业完全是依靠自主创新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相似文献   

12.
《科学之友》2006,(5):44-44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预计在2007年发射,它将完成四大科学任务。首要目的便是为月球“画像”,也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月球表面影像和立体图像。此外,还包括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以及地月空间环境。我国的探月工程将分三步实施。首  相似文献   

13.
刘冰 《科学之友》2004,(3):43-43
2004年是中国实施探月工程非常关键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将从上到下组建各级指挥和技术系统:落实好今年的进度计划,各种设备、仪器的试验并作好第二、第三期工程的论证等。今年探月工程第一期任务中整个卫星和装载的仪器基本要能够拿出初样,2005年要正式提交使用的设备,所以今年的工作具有全局的意义。”欧阳院士说。  相似文献   

14.
日本与中国接踵发射探月卫星,大有夺标竞赛之势。还有在一旁默默暗使劲的美国和印度等国家。作为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球,近来一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各国探月计划相继实施,用不了20年,沉寂的月球就会不断迎来人类的造访。到底是什么使人类突然认识到月球的价值?难道仅仅是能源吗?  相似文献   

15.
江世亮 《世界科学》2005,(11):41-42
舒嵘这一阵非常忙,一周不到的时间里两飞北京,原定对他的采访时间只得一变再变。也难怪,这位现年35岁尚缺几个月的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的室主任、研究员,近一时期正在忙碌的事情与我国首次探月计划——“嫦娥工程”有关。周日的上午我们终于有时间在上海技物所第二研究室舒嵘的办公室里见面。  相似文献   

16.
楚月 《科学之友》2006,(5):39-39
据悉,我国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上的“相机”——主载荷“光学成像探测系统”已研制完成,并交付国家探月工程应用系统总体部。它将搭乘我国“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飞行38万km后到达月球上空,为我国拍下第一张“月球标准照”。  相似文献   

17.
荣欣 《科学之友》2006,(5):39-39
代号为“嫦娥工程”的探月计划,将在2007年底迈出实现中国人千年“奔月”神话的第一步。近日,笔者从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证实,此前媒体报道的“第1次发射时间是在2006年12月”并不属实。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于想目睹“奔月”盛况的公众来说,可能还需要耐心等上一段时间。2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专家谈前苏联探月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将于2007年发射“嫦娥”号探月器,这使近十多年来一度冷落的月球探测热再度升温。为了使人们更好地了解探月技术的细节,2005年3月,由上海市对外化交流协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上海市宇航学会承办,邀请了5位俄罗斯专家在上海作了前苏联探月计划的专题报告。本刊现将报告内容择要刊载,以飨读。  相似文献   

19.
月球车     
月球车的科学名称是"月面巡视探测器",是在月球表面行驶,并对月球进行科学探测的专用车辆.胡震宇,博士,高级工程师;袁勇:工程师;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上海 201108.  相似文献   

20.
有人梦想在月球上建造密闭的城市,里面的环境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类似。随着各国探月计划的不断推进,未来的月球基地有望成为真正的"天上宫阙"。2013年12月2日,我国用长征3号乙改进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嫦娥3号落月探测器,它首次实现了我国对地球以外天体的软着陆及巡视勘察任务,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个发射无人月球探测车的国家,在全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那么,从世界范围来看,未来国内外还将发射哪些月球探测器,如何实现探月的最终目标——建成月球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