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的事业,人民的事业需要人民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应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要求,尤其在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要关头,更需对人民利益予以极大关注。我们从历史必然性、正当合理性和执政合法性三个维度进行考证,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发展人民利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主体诉求,是巩固我党执政基础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探讨从我国基本意识形态载体党章的具体内容中寻求法治国家建设的路径问题.党章中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宣言、"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执政方式分别契合了法治国家的利益观、规则治理观以及民主程序观.由此可见,寻求法治国家的建设路径不应无视我们已经拥有的意识形态资源,而应当将其作为这个路径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相似文献   

3.
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党的性质的根本要求和体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对于开发党的执政资源,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个概念,这是我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理念的重要体现,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一项新任务.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刻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必须从思想和行动两个层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不仅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几大建设孤立的、狭义的和谐社会,还指这些建设实现综合、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与结果的广义的和谐社会。为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认真处理好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十大关系”,以明确和谐共性与和谐个性的辩证关系,实现社会理办与社会实践的双向互动,完成执政理念与执政使命的历史超越,达到价值目标与价值结果的正向统一。  相似文献   

6.
科学、全面、深入地研究和总结毛泽东执政思想和实践,对于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大的启迪作用,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党的执政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毛泽东执政思想和实践,有两条紧密联系的思路、两个战略性的探索:一个政党不仅要有领导革命的合法性,而且在成为执政党后还要不断地取得执政的合法性,巩固执政地位。这个合法性就在于: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必须抓住人民这个根本,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坚持以实实在在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行动获得人民的长期支持、拥护、爱戴、认可。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反映了党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已经把工作立足点定位为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无疑,民生建设关系着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社会的稳定,也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实现社会公正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8.
利益分化与利益整合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两大主题。党的利益整合能力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一环。利益整合能力的大小、利益整合功能的发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之巩固,进而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以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为着眼点,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以正确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合理、合法、有序地整合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利益,从党的利益整合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其执政基础是否牢固,直接关系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包括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加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必须保持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性质,保持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性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并不断地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它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萌芽、形成和不断成熟的。党的群众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才能得到巩固。  相似文献   

11.
唐太宗是我国封建名君,由于他善于教化各级官吏注意安民,从善施政,而使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由于他善于选才用人,而使一大批有为人才云集其周围,使之政权巩固昌盛;由于他善于纳谏,始终与下属保持宽松和谐的君臣关系,使其决有良策,政令畅通,为协力治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由于他善于借鉴历史经验,从而使其铭记民威,施政秉公不计私情,为巩固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太宗的独特领导艺术不仅成为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而且对我国当代社会领导者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权力意旨决定权力实践。具备正确的权力意旨,不仅是掌权者应当遵守的基本执政道德和准则,同时也是宪政对法权的客观规制和必然要求。掌权者必须具备正确的权力意旨,明晰宪政下的权力来源于公众权利的让渡,坚持权力为权利服务,并使权力从法治层面受到监督,才能正确实践权力,否则,权力意旨被扭曲,必然在实践中导致权力违宪。  相似文献   

13.
增强执政的合法性,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长期执政的基本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深化对执政合法性的时代认知,不断拓展和汲取新的合法性资源,为此就应做到:不断创新意识形态,用意识形态的先进性维系合法性;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用执政的有效性生成合法性;积极推进政治体制的民主化和法治化,用制度创新巩固合法性。  相似文献   

14.
建立中国民俗学学派论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中国民俗学学派是学科发展的自然要求 ,也有利于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还可以避免学术进程中的某些偏离正轨的倾向。民俗学在中国已有了相当悠久的历史 ,再加上许多学者的努力 ,目前已形成了中国民俗学的独特性格———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建设民俗学的中国派 ,其功用和目标在于清理中国各民族的民俗文化财富 ,增强国民的文化史知识和民族意识与感情 ,资助国家新文化建设的科学决策 ,丰富世界人类文化史与民俗学的宝库。拟议中的中国民俗学结构体系应包括理论民俗学 ,记录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等方面。今后的工作也应围绕着建设机构 ,开展课题来进行  相似文献   

15.
始终保持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产党由科学理论所武装,以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阶级作为它的物质基础,为全人类一直追求的美好目标而奋斗,因此,先进性是它与生俱来的本质特征。具体的共产党组织有没有先进性,要看他能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能不能带领人民朝着人民向往的美好目标前进,能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三个代表”既是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根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共产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共产党必须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地解决现时的问题,才可能保持先进性。共产党的先进性也是具体的,它表现在具体地区、具体部门,具体的工作中,也从每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上表现出来。因此,共产党员必须加强党性修养,学习和继承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关键要确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自觉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  相似文献   

16.
面对知识时代,必须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知识”的使用价值,既不能低估和忽视知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也不可为赶“知识经济”的时髦而无限夸大知识的作用甚至将知识神化。在知识经济时代,理论家的重要任务不是去构建一个脱离客观事实的知识价值论体系,而是努力研究怎样发挥知识劳动的主体-人力资本的作用问题,研究如何通过知识劳动把现有的知识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共作为一个革命实践辉煌的革命党,要努力转变成为一个执政实践同样辉煌并能长期执政的执政党,其难度空前艰巨.实现这个转变的关键在于中共执政合法性的终极解决.就类型而言,可从政治学、法学、道德、实践诸方面认识执政合法性的取得;从历史合法性看,中共革命成功非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改朝换代"和"马上得天下";从文化意义上看,"执政为民"是执政合法性的根本价值判断;就历史经验看,忧虑执政地位与执政合法性的与生俱来说和一劳永逸成为必然;发展和培育党内民主、借鉴和牢记历史经验都是值得深切思考的,这是从根本解决长期执政合法性问题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8.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然而,践行科学发展观,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是一个高度自觉的过程,关键是要将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内在素质,转化为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世界观方法论,转化为各级党委和政府执政理念,转化为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政策措施等。只有实现转化,贯彻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回顾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每一步成功都离不开党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党在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创新,都是在同各种"左"和"右"的错误倾向的斗争所取得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倾向斗争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大阶段.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宝贵的反倾向斗争经验.回顾和总结这段历史及其经验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