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不同版本的《打手歌》进行对比研究,确认世间广为流传的《打手歌》为唐村李氏第十二世先祖李鹤林之作,澄清了太极拳理论发展史上一些牵强附会的说法和谬误,正本清源,还历史以本来的面目。  相似文献   

2.
在<易传>论"辞"的内容中,"圣人之情见乎辞"树立人文创造活动主体的典范,而"辞见情伪"说,更具有创作主体论中情感修养论的指导意义.与"辞见情伪"说密切相关的修养说,则是<易传>中的"易其心而后语".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狂人日记》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狂人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奇特而复杂的艺术形象,其精神品格具有清醒的启蒙主义者、勇猛的反封建战士的特征,同时还具有反叛意识和自审精神。作者在塑造狂人这个艺术形象时,运用了象征主义等手法,采用日记体裁,构思独特,新颖别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丽辞》在丽辞的产生、丽辞使用的语言材料、丽辞的互文特色、丽辞激发的审美联想等多方面体现了鲜明的能指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板书、板图,艺术化的讲解及感性教学法和欣赏造型美四个方面探讨了制图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为本课程的教改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她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中运用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刻地表达出作品的主题.引起了强烈的震撼效果。从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入手,阐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技巧在《所罗门之歌》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它们怎样表达出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论邓恩诗歌《别离辞:莫伤悲》的玄学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别离辞:莫伤悲》是英国伊丽莎白时期玄学派诗人邓恩的代表作品之一,该诗以高度凝练的意象和奇妙的比喻而闻名于世。18-19世纪的诗人和批评家对邓恩的创作一直评价不高,但随着20世纪现代派的兴起,邓恩及玄学派的创作风格重新得到了肯定。《别离辞:莫伤悲》也作为玄学派的代表作品,被收入许多文选之中。文章以邓恩在该诗中的科学意象和奇妙比喻为着眼点,以陌生化理论为依据,分析了邓恩创作的玄学风格,尤其是陌生化意象所表达的含义,进一步揭示了该诗所要表达的精神之爱。  相似文献   

8.
惠特曼的《自我之歌》是《草叶集》中一首长诗,内容极其丰富。"自我"是全诗的中心形象,它的含义非常多样,既是诗人又大于诗人,是肉体和灵魂的结合体,是普通民众,是全人类。文章就是通过对"自我"所体现的不同含义进行分析,对惠特曼的抒情诗有更深的了解,体味它的大气磅礴、荡气回肠。  相似文献   

9.
在《所罗门之歌》这部小说里,托尼.莫里森扎根于美国黑人传统,用隐喻的语言讲述了美国黑人命名的传统和名字的意义。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名字以及命名的隐喻,认为小说中的命名既隐喻着美国黑人客体化、同化现象,也喻指美国黑人对于主流文化的反抗以及对于自我身份的了解与认同后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11.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概念首先由法国女学者克里斯蒂娃提出,指文学文本间的相互关联和影响。之后,巴特、热内特和里法泰尔等对"互文性"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将其界定为在不同文本互动间的意义建构。本文通过对爱丽丝·沃克的《日常用品》和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的互文性阅读,透视摆脱奴隶制的非裔美国年轻一代,在对立与错位的多元文化和伤痛文化的夹缝中生存的精神危机,解读他们的自我意识、自我认同和身份认同的模糊性、矛盾性和混沌状态,探寻黑人身份认同的正确认知。  相似文献   

12.
《七德舞》是白居易的《新乐府》中的一首歌颂唐太宗李世民的叙事史诗。白居易是唐代诗坛上地位仅次于李白和杜甫的大诗人。他生在“安史之乱”后,当时的唐王朝。由于兵连祸结、藩镇割据、宦官弄权、朝臣党争,以致社会动荡不安。政治日趋腐败。盛唐时期的繁荣景象已成了昨日黄花,作为一个有政治理想的知识分子。白居易积极参与了中唐时期的政治改革斗争。  相似文献   

13.
在探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时,我们都会发现这么一个问题,就是前七回大闹天宫时的孙悟空与后几十回踏上取经之路的孙悟空在形象塑造上有着不尽一致之处,这不仅表现在形象造型上,还体现在人生追求,价值观念诸方面。  相似文献   

14.
15.
隐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位颇带传奇色彩的人物,《归去来兮辞》是一篇在历代文人中有广泛影响的奇文,北宋的一代文宗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这个说法虽然有些偏激,但也说明后人对这篇文章的推崇和它在文人心目中的地位。这篇文章所以受到后人的推崇和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所罗门之歌》中体现出的兄弟情进行深一层的评析,指出兄弟情不仅在男主人公的成长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它也是黑人男性保持团结一致的标志,是促使他们心灵成长和勇敢无畏的重要因素。通过讴歌兄弟情,莫里森强调只有亲如兄弟般地团结一致,黑人才能同种族压迫相抗衡,维护自己民族的尊严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17.
以博爱唐村康熙五十五年(1716)续修的《李氏家谱》中的《十三势行功歌》为基础,与王宗岳的《十三势行工歌》的文字、篇名、写作时间、作者及释义进行比较研究。结合作者的实际情况,寻找拳谱中最原始的用意,合理利用旧的说法和解释,试图把《十三势行功歌》的原意讲清楚,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18.
湘西北土家族《摆手歌》中记载的《制天制地》和《雍尼补所》两则创世神话,在叙事上具有自己的特色:人类一开始就与宇宙同在、与神同在;最终形成为"社会人",经历过了一而再、再而三的过程;由此凡是对氏族的繁衍、生存有利的事情就被认为是善的,反之则被认为是恶的。这些叙事体现出丰富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9.
王小洁 《科技信息》2009,(19):140-141
《所罗门之歌》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发表于1977年。这部小说取名子《田约》中的《所罗门之歌》,又名《雅歌》。《雅歌》相传为所罗门王所作,讲述了男女之间热烈渴求和追寻对方的动人爱情故事。生活在百分之八十以上都为基督徒的美国。莫里森直接以《圣经》的一个文本命名自己的小说,是否有着特殊的寓意?本文从两部作品有关人物的追寻进行对比分析和探讨,以期对莫里森的这部小说进行更深刻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胡丽萍 《科技信息》2007,(22):222-222
《远别离》是李白晚年的一首不朽之作,全诗以独特的构思,巧妙的用典,形象的比喻,抒发了自己悲愤心情和矛盾心理,表现了对唐王朝和唐明皇眷恋而又失望的感情,用典比喻都能有效的表现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抒情内容。诗中"风骚"乃模仿古人而众采百家,自铸伟辞,超越古人,堪称千古不朽的佳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