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6 毫秒
1.
8月21-22日.“中国生物质能技术开发中心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暨2007中国生物质能科学技术论坛”在沈阳举行。本次论坛由辽宁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生物质能技术开发中心、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生物质能专业委员会主办.辽宁省能源研究所承办。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秘书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马述君出席会议并讲话。辽宁省科技厅副厅长、中国生物质能技术开发中心理事长杨中华作中心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2.
人类正在走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绿色低碳、可持续能源时代。为促进绿色低碳、智能安全、可持续能源体系的构建,本文从太阳能是地球能源的主要源头、能源利用简史、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潜力和未来等方面,回顾了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发展的历史,指出未来应进一步创新发展太阳能、大力发展风能、继续开发水能、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积极发展氢能、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  相似文献   

3.
广义的绿色能源,指在获取和使用环节都比较清洁的能源,包括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新型化学物理电源和太阳能、风能、氢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技术是现代能源交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发展速度快、技术含量高、国际竞争激烈的特点,世界各国都将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作为战略规划加以推动。我市具有良好的新能源发展基础,形成了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为主体的3条研发主线,  相似文献   

4.
2007“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是“2007世界太阳能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际太阳能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建筑专业委员会承办,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冠名。竞赛结合新农村建设和  相似文献   

5.
新能源是指利用新技术系统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地热能、海洋能和氢能等。新能源清洁环保,分布范围广,有可再生性,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新能源产业是重要的战略产业,可以创造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然而,和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的能量密度较低,开发成本高,在近期内仍难以完全替代传统能源。  相似文献   

6.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指出,要加速发展绿氢制取、储运和应用等氢能产业链技术装备,促进氢能燃料电池技术链、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发展.这是继2019年氢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和2020年氢能被列入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重点任务之后,氢能再一次出现在国家重量级文件中.  相似文献   

7.
新年伊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于2006年1月1日生效。这是中国高度重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能源发展困境、全球能源转型趋势2 个方面,分析了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提出了中国能源转型方向:抓住全球能源转型的机遇,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建立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清洁、低碳和高效的新型能源系统。总结了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规模化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十三五"规划期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和政策调整方向建议。  相似文献   

9.
能源互联网推动下的氢能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当前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体系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能源结构转型已经成为世界能源体系发展的重要趋势。能源互联网是以信息传递为基础,以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为主要一次能源供体,以电能为核心,以储能技术为媒介的新型能源体系,具有智能化、清洁化、操作灵活化等优点,是未来能源结构发展的理想形式。氢能具有热值高、无污染、可再生、长周期储存和远距离运输等优点,能够实现"可再生能源-电能-氢能"的多样化转换,可作为能量储存、传递和转换媒介在能源互联网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从能源互联网的概念出发,阐述了氢能在能源互联网中的重要地位,并结合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简称核研院)在核能制氢方面的研究成果,综述了氢能和氢储能技术在能源互联网体系下的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氢储能技术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世界能源发展的10个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世纪交替之际,许多研究机构对21世纪世界能源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综观这些预测报告可以发现,21世纪世界能源的发展将呈现以下10个趋势:能源消费总量将持续增长,能源构成将发生重大变革。石油和天然气将在21世纪中叶趋于枯竭,煤炭是承上启下的过渡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将获得快速发展。新的未开发能源、氢能和节能将备受关注,国家能源安全供应日趋重要,等等。  相似文献   

11.
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备氢能源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水的理论分解电位为1.23V。但是由于存在电极过电位,实际最佳的分解电位为1.5V。这种条件下,高达31%的太阳能可以被转化为氢能。在理想条件下,半导体导带应该高于氢的析出电势,导带中的电子能够将水中的氢还原为氢气;而价带应该低于氧的析出电势,  相似文献   

12.
娄伟 《科技导报(北京)》2019,37(18):155-161
 结合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历程,综述了中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在70年间取得的成就及进展。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能源缺乏,中国重视发展沼气、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到20世纪90年代初,鉴于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等因素带来的压力,中国开始进一步加大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中国沼气、水电技术成熟较早,目前处在世界前列。太阳能、风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也经过了从技术仿制到创造性模仿的发展过程,当前正处于向自主创新转变的关键节点。  相似文献   

13.
对于可再生资源问题,尤其是可再生能源问题,需要提前作出重大决策。当代能源技术以及相关产业,正积极向可再生能源方向发展,已为世界共识。可再生能源是当前能源领域中的先进生产力,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也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需要。无论从当前的发展,还是从长远的发展来说,中国都需要及早逐步过渡到可再生能源上来。人类的未来,将可能依靠可再生能源充分满足当代以及子孙万代对能源的需求。人类即将迎来一个广泛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氢能源——二十一世纪的新能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栋 《安徽科技》2010,(1):55-56
随着能源短缺问题的日益凸显,氢能作为一种人类所期待的清洁的二次能源.其研究、开发和利用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到21世纪中叶,氢能有可能成为广泛使用的燃料之一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0月9日-12日,“中国内燃机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国际内燃机学术研讨会”和“国际内燃机及制造装备展览会”(简称“二会一展”)在上海举行.这是中国内燃机学会每3年举办1次的重要的综合性学术活动.在这次会议上,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汽车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周龙保荣获中国内燃机学会授予的突出贡献奖,以表彰他在清洁代用燃料发动机和发动机燃烧与排放基础理论研究上的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16.
《今日科技》2004,(12):50-50
中国著名环境科学家、中华环保基金会理事长曲格平日前指出,结合世界能源格局和中国的资源现状及发展前景,必须及早把大力发展新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确立为中国的能源战略的主要目标,尽快以洁净高效的、可再生的新能源取代传统能源。  相似文献   

17.
《创新科技》2014,(21):7-7
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5%的目标。 10月20日,中国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在2014年全球绿色增长论坛开幕演讲中表示,中国近年来大力发展的可再生能源收效明显,“中国已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最大的国家。”  相似文献   

18.
氢能可作为汽车清洁能源替代石油等碳基能源,但目前以石油、煤炭、天然气为原料生产氢气是不可持续的。通过热解、电解、光解和生物质化学分解等途径可以由太阳能制取可再生氢气。本文重点介绍其中的光生物法生产可再生氢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的推行,氢能在能源去碳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地位。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可以进一步实现能源低碳化。针对可再生能源系统稳定性较弱的缺点,将系统收益和环境成本这一对相互矛盾的目标进行折中考虑,提出使用多目标金鹰算法(multi-objective golden eagle algorithm, MOGEO)对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运行优化求解帕累托最优解集。为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以冬奥场馆所在地的典型日为例,分别与商业求解器CPLEX及传统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multi-objec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MOPSO)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取得更好的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20.
根据农业部对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的统计,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已经从过去主要依靠薪柴、煤炭、小水电传统能源转变为依靠可再生生物能源、沼气、水电、太阳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的消费局面,农村经济得到发展,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进而探讨促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的对策,促进农村地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