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设d,m与n均为正整数.1915年, Theisinger证明当n≥2时,n次调和和1+1/2+...+1/n不是一个整数.1946年,Erd?s和Niven证明仅有有限多个n,使得关于1/m, 1/(m+d),…, 1/(m+nd)的一个或多个初等对称函数是整数.2015年,Wang和Hong证明当n≥2时,关于1, 1/3,..., 1/(2n-1)的所有初等对称函数均非整数.本文证明:如果n≥2,那么对任意n维正整数向量S_n=(s_0,s_1,...,s_(n-1)),1, 1/3~(s1),..., 1/(2n-1)~(sn-1)的第二类初等对称函数H_2(S_n)=■不是一个整数.  相似文献   

2.
山地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服务对评估山区生态环境质量非常重要.基于2000-2015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借助InVEST模型对淇河流域山地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5年淇河流域土壤保持强度明显降低,2000年单位土壤保持量为644.55t/(hm2·a),2015年则降低至277.06t/(hm2·a).(2)林地土壤保持强度最大,是研究区土壤保持总量最高的土地利用类型.耕地土壤保持强度远小于林地和草地.(3)土壤保持强度随海拔增加呈现先增后减,保持强度最大的是1 000~1 200m区域,高达557.95t/(hm2·a),最小的是小于200m区域,低至20.00t/(hm2·a).土壤保持强度随坡度和起伏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保持量主要分布在坡度介于15~35°和起伏度介于70~500m的区域.因此,根据土壤保持特征的地形差异和土地利用类型差异,可以得出下一步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是山地生态脆弱性响应的重要指标,山地流域的土壤保持功能研究对评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1~2003年在贵州中部Karst地区进行稻田节水灌溉技术试验和推广,试验区和示范区粳稻增产594kg hm2,节水3300m3 hm2,灌溉水分生产率(粳稻)平均为2 09kg m3,杂稻平均为2 42kg m3,分别是常规灌溉的1 23倍和1 21倍。经系统分析,得出Karst中部地区稻田节水高产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4.
不同水氮处理对滴灌春小麦氮素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施氮量和灌溉量对小麦花后干物质、氮素积累与转运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关系,本研究在大田滴灌条件下,研究了常规灌溉Wc和适度亏缺灌溉W1、W2、W3,Wc灌水量5250 m3/hm2,W1、W2、W3总灌水量均为4575m3/hm2和施氮量,常规施氮N20(300 kg/hm2)、氮肥后移N16a (240 kg/hm2)、氮肥前移N16b(240 kg/hm2)、不施氮N0(0 kg/hm2),对春小麦开花前后的干物质积累和氮素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干物质的积累量理论值以适度水分亏缺下氮肥前移N16b积累的干物质量理论值高于氮肥后移N16a。氮素积累量在4个灌溉水平下以适度亏缺灌溉的W1水平最大,施氮量为0-300 kg/hm2范围内氮素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氮素转运量和贡献率以茎鞘为最大,叶片次之,颖轴最小,水分和施氮量的增加有助于氮素的转运。适度亏缺W1水平下N16b施氮处理的小麦籽粒产量与N20差异不显著;相同施氮量下,W1水平N16b处理的氮肥生产效率达到33.38%,显著高于N16a、N20,N16b的氮肥农学利用率为17.66%,显著高于N16a、N20。综上结果表明:W1N16b处理既保证了小麦的产量与品质,又减少了水氮资源的投入,提高了经济效益且保护了生态环境,因此W1N16b为本实验下的最优水氮耦合模式。  相似文献   

5.
双曲型丝网波纹填料是具有特殊弧形波纹结构的一种新型规整填料。本文选取比表面积分别为350和500m2/m3的填料进行冷模实验,并测试其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将上述2种填料与350Y和500Y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实验气速范围内,L=25.48m3/(m2·h)时,Kxa(SQ-350)=(1+54.9%)Kxa(350Y);当F为0.6m/s·(kg/m3)0.5,15.29m3/(m2·h)≤L≤35.67m3/(m2·h)时,Kxa(SQ-500)=[1+(13.3%~66.7%)]Kxa(500Y)。此外,新填料适合在大液量下操作,且能耗低于350Y和500Y。  相似文献   

6.
棉花膜下滴灌水氮耦合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田间单因素和复因素试验研究了棉花膜下滴灌耗水和氮素养分吸收的规律,并建立棉花膜下滴灌水氮耦合方程。研究结果表明,现蕾前吸收的氮素养分不到总量的5%,盛花到吐絮期吸收养分的比例最大,超过60%,棉花膜下滴灌将大部分氮肥以追肥分配给棉花是符合棉花养分需求的生理规律的。膜下滴灌棉花全生育期耗水量在北疆石河子地区,苗期平均耗水量为44mm,蕾期平均耗水量为113mm,开花.盛铃期平均耗水量为182mm,盛铃期一吐絮期平均耗水量为98mm,总耗水量为437mm,随着灌溉量的增加,棉花耗水量也逐渐增加。建立了棉花水氮耦合回归方程,据此计算最高产量灌溉量为4189.5m3/hm2,最高产量施N量为223.5kg/hm2。采用“空间寻址法”计算最佳水肥耦合组合,发现棉花产量在4560~5040kg/hm2的频率最大,相应的最佳灌溉量、施氮量分别为4125m3/hm2、205.5kg/hm2以及4170m3/hm2、223.5kg/hm2。因此建议施氮量214.5kg/hm2,灌溉量4125m3/hm2为最佳水肥耦合组合。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干旱荒漠区育苗措施对蒙古扁桃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覆盖地膜的蒙古扁桃苗木平均冠幅、平均高度和平均地径比未覆盖地膜的分别高30.61个百分点、15.05个百分点和23.12个百分点,可在育苗生产中推广应用。(2)蒙古扁桃播种育苗中灌溉8次的苗木比灌溉6次的苗木稍高,但对冠幅和地径影响不大,在生产中以灌溉6次即可,即5、6月份每月灌溉1次,7、8月份每月灌溉2次。(3)施肥量50 g/m2与40 g/m2对苗木高度和冠幅的影响不大,施肥量50 g/m2的苗木地径稍粗,在生产中可施肥40~50 g/m2。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不同水位调控下水稻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采用蒸渗测坑进行了水稻各生育阶段的水位调控试验.结果表明:农田水位调控对水稻光合速率日变化有显著影响,水分胁迫(干旱胁迫或奢水胁迫)会降低水稻光合效率,恢复正常水位管理后,受旱处理的水稻净光合速率迅速恢复甚至高于正常水平,出现超补偿效应,涝渍处理的净光合速率仍较低,具有一定的后效性;光合有效辐射强度日变化影响水稻光合速率日变化,水稻光合速率日变化出现M形曲线的条件是中午的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大于600 μmol/(m2·s),在水分胁迫的情况下,水稻光合速率日变化难以形成M形曲线;在全天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低于600 μmol/(m2·s)时,水分胁迫和正常水分的水稻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曲线,全天各时段光合速率差异较小,而且淹水并保持一定渗漏量的受涝处理,其光合效率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器测定并分析了不同干旱和光照强度胁迫下,药用植物马比木(Nothapodytes pittosporoides(Oliv.) Sleum.)叶片的光合响应。结果表明:马比木的光合特性对光合有效辐射(PAR)和土壤水分变化响应明显,弱光条件下(PAR<200μmol/(m2·s)),光补偿点(LCP)随土壤水分含量减小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趋势,表观量子效率(AQE)则呈逐渐减小趋势;强光条件下(PAR>600μmol/(m2·s)),光饱和点(LSP)先增加后减小,在水分含量10.5%~22.0%范围达到最大值,净光合速率(Pn)和水分利用率(WUE)处于稳定阶段且保持在最大值附近。马比木对弱光的利用能力更强,对强光也有较好的适应性;土壤水分含量10.5%是其耐旱极值,22.0%~25.8%较适合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水氮互作对新春6号春小麦旗叶渗透调节物含量及产量的影响,试验于2012年在新疆农垦科学院试验田进行。试验设置2400m3/hm2(W1)、3200m3/hm2(W2)、4000m3/hm2(W3)3个灌水处理;设置450kg/hm2(N1)、600kg/hm2(N2)、750kg/hm2(N3)3个氮肥水平。试验通过小区控制试验,分析测定了小麦拔节期、抽穗期、扬花期、灌浆期的叶绿素、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并于收获后测定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叶绿素、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重度干旱条件下,增施氮肥则降低了渗透调节物的含量,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理功能;中度水分条件下,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其含量不断的提高,表现出了一定的渗透调节能力;高水处理条件下,增施氮肥使得渗透调节物含量增加比较缓慢。水氮运筹对滴灌春小麦产量性状的调控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其中以W3N3处理组合产量最高,达788.90kg/667m2,增产显著。表明在滴灌条件下,灌水量4000m3/hm2、施氮量达750kg/hm2能有效促进滴灌春小麦旗叶的渗透调节能力,进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马吉海 《甘肃科技》2013,29(2):137-138,78
干旱是王益区农业最主要的自然灾害,素有"十年九旱"之说,从1990年至2004年,全区平均每年农作物受旱面积约666.66hm2,成灾面积266.66hm2,分别占全区播种面积的41.67%和14.58%。为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取得好收成,每年要消耗大量的水用于农作物的抗旱灌溉。据计算,2005年全区农业用水量高达2.3万m3,占全区年用水总量的三分之二。王益区又是一个水资源十分贫乏的县区,干旱缺水严重地制约着农业持续发展。因此,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对于抗御旱灾威胁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以贵州南部三州为研究区,运用连续生物量转换因子法,基于2010年森林清查小班数据,估算了2010年贵州南部森林植被净生产力,以此为基础,计算了2010年贵州南部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释氧价值量。结果显示:2010年,贵州省南部森林生态系统年固碳量861.39×104t C,年释氧量2 306.07×104t,单位面积年固碳量1.95t C/(hm2·a),单位面积年释氧量5.21t/(hm2·a);贵州省南部森林生态系统年固碳价值103.37亿元,年释氧价值230.61亿元,总价值333.98亿元;杨树单位面积固碳释氧价值最强,达到0.86万元/(hm2·a)和1.92万元/(hm2·a);柏木单位面积固碳释氧能力最弱,分别仅有0.10万元/(hm2·a)和0.23万元/(hm2·a);固碳释氧价值在空间上呈现出由西向东递增趋势,这与贵州南部的水热条件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以牡蛎壳土壤调理剂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施用量的牡蛎壳土壤调理剂对春桃番茄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实验设置0 kg/hm2(对照组CK)、1500 kg/hm2(T1组)、2250 kg/hm2(T2组)、3000 kg/hm2(T3组)4个施用量水平.田间实验表明:在春桃番茄的整个生长周期,随着牡蛎壳土壤调理...  相似文献   

14.
采用激光选区熔化(SLM)技术成形了S136模具钢,对其相组成、微观组织、磨损性能、硬度及腐蚀行为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平成形方向上(正面),裂纹易于在熔化道附近产生并垂直于熔化道,因较大冷却速度产生了大量细小的针状马氏体组织,从而有较高的显微硬度(688.20 HV3),在滑动摩擦过程中形成了黏附层,磨损率较低(5 590?m3/(N·m)),在Fe Cl3溶液中发生了均匀腐蚀;而在垂直成形方向上(侧面),裂纹则垂直于SLM层-层堆积方向,显微硬度较低(649.04 HV3),磨损率为25 840?m3/(N·m),在腐蚀液中发生了层间腐蚀.上述结果进一步证实了SLM成形试样存在各向异性.最后,SLM成形了具有复杂的随形冷却流道的模具镶块,注塑应用表明采用该镶块可提升注塑冷却效率25%,降低注塑生产周期20%.  相似文献   

15.
白保勋 《河南科学》2013,(10):1628-1630
为了研究生活污水灌溉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采用不同污水灌溉量(0,300,600,900,1200,1500m3/(hm。·week)),进行了生活污水杨树林地灌溉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污水灌溉量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生物量氮、生物量磷含量增加,多酚氧化酶、尿酶、磷酸酶活性增强,在一定灌溉量达到最大值后,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而降低.较低灌溉量改善了土壤微生物学性质,灌溉量过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含量与酶活性降低,土壤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6.
以抗旱性较强的甘蓝型油菜Holiday为材料,在开花初期对油菜进行干旱胁迫处理,采用RT-qPCR技术分析ABA2、BnSOS2、BnCS、CAM、CBF4、PIP1这6个油菜抗旱相关基因在干旱胁迫第1天、3天、5天、7天在根、茎、叶、花和青荚中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6个抗旱相关基因在油菜的不同器官中均出现了上调表达;在不同干旱胁迫下,各基因表达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在相同的器官中,各基因的表达量存在明显的不同,累积表达量表现为根中ABA2最大、CBF4最小,茎中CAM最大、CBF4最小,叶中PIP1最大、ABA2最小,花中CBF4最大、BnSOS2最小,青荚中BnCS最大,CBF4最小.说明植物在受到干旱胁迫时,不同的抗旱途径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程度是不同的;不同器官中各抗旱相关基因与胁迫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CAM基因在茎中的表达量、CBF4基因在花中的表达量与胁迫时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实验以甜菜品种Beta356为材料,在甜菜块根膨大期设置对照T1(70%田间持水量灌溉下限)、中度水分胁迫T2(50%田间持水量灌溉下限)和重度水分胁迫T3(30%田间持水量灌溉下限)3个处理,分析甜菜冠层温度和叶片光合荧光特性对不同水分条件的响应。结果表明:滴灌甜菜块根膨大期进行水分胁迫后冠层温度升高1.7~9.1℃,复水后可降低1.2~5.7℃。灌水前后T2和T3处理叶片气体交换能力显著低于T1处理,但T2和T3处理间未达到显著差异。与灌水前相比,复水后甜菜叶片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分别提高0.14~7.09 g·m~2·h~(-1)、0.31~5.43μmol·m~2·s~(-1)、5.09~189.92 mmol·m~(-2)·s~(-1)、25.62~116.88μmol·mol~(-1)。荧光参数中F_v/F_m、Φ_(PSⅡ)、NPQ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复水可提高PSII反应中心的q P和NPQ,并在T2处理较为显著(17.21%和19.05%)。块根膨大期经历50%~30%田间持水量下限后复水可激发甜菜产生缺水补偿效应,但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在复水后48 h尚不能恢复至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干旱区青稞水肥高效利用的新途径,在青海省海西州利用滴灌技术,采用"3414"肥料设计,进行了不同施肥处理对青稞产量、水分利用率和肥料利用率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N2P3K2处理下,穗粒数、单株籽粒重和千粒重显著提高;在N2P3K2处理下青稞产量达到最高,为10 905 kg/hm2;N,P,K肥在青稞上的增产效果大小为NPK;施N(N2P2K2)量138kg/hm2处理下,N肥利用率最高为39.06%;施P(N2P2K2)量137.7 kg/hm2处理下,P肥利用率最高为15.13%;施K(N2P2K1)量37.5 kg/hm2处理下,K肥利用率最高为56.19%。N2P3K2处理下水分利用率明显提高,达到了18.19 kg/(hm2·mm)。滴灌条件下合适的N,P,K配比,可提高青稞对水分和肥料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不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凋落物及养分归还量的年变化特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14年生的3种林分密度内,采用定期、定时、定点多样点收集器法,研究了林分凋落物及养分归还的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林分的年凋落物量为2 745.821~4 911.179 kg/(hm2.a);凋落物中养分的年归还量分别为:氮15.558~27.374 kg/(hm2.a)、磷1.437~2.900 kg/(hm2.a)、钾12.393~25.365 kg/(hm2.a)、钙10.850~22.056 kg/(hm2.a)、镁2.487~3.278 kg/(hm2.a)。凋落物及养分归还的季节动态变化趋势均为秋季最多,冬季以之夏季、春季最低,除镁外,各季节凋落物及养分归还量均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0.
选择1991—1993年自然飞子成林的桐棉松林进行人工抚育试验。试验设试验林和对照林。试验林面积6.2hm2,对照林面积5.6hm2,对照林的起源、林龄、单位面积保存株数、立地条件与试验林基本一致。试验林于1994—1995年进行人工补植,于幼林期每年割草、砍灌、施肥2次,并进行1次透光伐,待林分进入割脂期后,再进行1次林下除草、砍灌,改善生长条件,促进林木快速生长。对照林于幼林期不补植,每年只进行1次除草、砍灌、施肥和透光伐,待林分进入割脂期后,也进行1次林下除草、砍灌外,就不再进行其他抚育措施。20年生时,试验林保存率达到90%以上,林木胸径生长年均超过1cm/a,树高生长达到0.86~0.89m/a,蓄积量8.2m3/hm2·a,松脂产量达到每株5.7kg,全年9280kg/hm2;而对照林胸径年生长0.7~0.86cm/a(比试验林少0.38~0.48cm/a),树高年生长0.52~0.78m/a(比试验林少1.8~2.9m/a),蓄积量6.3m3/hm2·a,松脂产量每株4.5kg,全年7601kg/hm2。试验林的林木生长明显优于对照林的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