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IS在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农业化学物质和侵蚀引起的泥沙物质迁移、归缩的模拟及污染物在空气、水、土壤等多介质、多相物质中的迁移、转化等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重点分析了GIS在非点源污染模拟中的应用途径以及流域水文参数提高等方面的应用,并说明了目前两者结合研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解决农业非点源污染属世界性难题.由于农业生产压力逐年加大、农村人口众多、特别是非点源污染的种类多,分布面广,所以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工作就更加艰难.目前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大量施用的化肥、农药以及集约化养殖导致的农业污染,已成为农村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进行非点源污染的量化研究用以评价污染治理措施,最为有效和直接的研究方法是建立模拟模型,进行时间和空间序列上的模拟。本文选取三种模型分别进行分析比较,并且提出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概念、现状及研究进展出发,介绍了各个时期非点源污染模型的理论依据及适用范围;并指出我国在相关领域存在的问题。最后从行政法规、经济手段、教育及自愿参与等方面提出了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与治理对策,以促进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6.
葛永学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0,31(1):16-21
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城市污染的又一重大污染源,对其进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城市非点源污染机理和模型研究进展的探讨,指出了非点源污染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我国城市非点源污染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雄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6(Z2):244-247
农业面源污染是水体污染中主要的问题之一。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理论研究、模型模拟研究、治理技术研究、最佳管理实践以及立法管理研究,归纳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国情限制、化肥和农药的难以替代性、缺乏对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进行分类控制等。 相似文献
8.
空间聚类在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上海地区遥感图像的解译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 (GIS) 的空间分析功能,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建立了在多种空间因素影响下确定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流域分配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聚类中的K-均值法对研究区内的水系污染状况进行了聚类分析,得到了研究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从而为流域内非点源污染的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谷雨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8(4):50-52
简述了人工湿地法去除氮、磷、有机物的主要机理、人工湿地内植物的作用及其它一些问题,从而说明了人工湿地是一种造价低、运行简单及管理方便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系统。并详细论述了人工湿地环境效应和经济效应,为人工湿地处理农业非点源污染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林带对太湖地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林带对太湖地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农田生态系统中N、P等主要水污染物的迁移、淋失状况随累作方式、作物种类及施肥状况而变化;农田与沟渠间的缓冲林带有利于截留和净化土壤径流中的N、P等物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杨树生长快、用途广,适于太源地区营造水环境保护林带。根据缓冲林带模型研究结果,农田与林带宽度比例(100-150):40或(150-200):60较为合理,这种模型既能少占耕地,又能净化水质、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基于输出系数模型的云南洱海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洱海流域北部罗时江、弥苴河、永安江3个子流域作为实验区,利用输出系数模型对子流域内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进行估算,结合罗时江、弥苴河、永安江水质监测数据,对模型输出系数进行率定和验证,得到一组适用于洱海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估算的输出系数.利用该组输出系数,对洱海流域范围内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进行估算.研究表明:氮、磷污染空间分布具有一致性,乡镇污染输出于地域分布中呈现出“南北高中间低”的趋势.不同非点源氮污染贡献率依次为大牲畜养殖>农村生活排放>种植业>生猪养殖,不同非点源磷污染贡献率依次为种植业>农村生活排放>生猪养殖>大牲畜养殖. 相似文献
12.
滇池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的收费政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滇池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技术——村镇生活污水和农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理技术设施建设和维护的农户支付意愿调查、评估,探讨了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实行收费政策的可能性及收费标准.结果显示,约74.6%和70%的被调查者愿意为建设和维护这两项技术设施支付一定的费用,平均每户年支付意愿分别为4l元和37元.滇池流域4县区农户的总支付意愿分别为600万元和500万元/年左右.研究结果表明,对滇池流域4县区农户每年收取l0~15元废弃物处理费,无论从经济或社会的角度考虑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军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58-59
非点源污染致水质恶化,造成水资源的结构性危机,定性、定量研究非点源污染可为今后的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依托GIS软件平台,将SWAT模型应用于湘江支流涟水流域,对涟水流域径流、泥沙及非点源氨氮、总磷污染负荷进行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基于SWAT模型的涟水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是可行的.通过统计分析揭示了涟水流域非点源污染的时空分布规律;通过对比不同施肥水平和不同时期土地利用情景下非点源污染负荷,揭示了施肥水平及土地利用对... 相似文献
15.
森林对非点源污染的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大量观测资料 ,分析研究了不同森林类型、不同土地利用状况以及不同尺度下 ,森林生态系统对非点源污染的调控作用。研究表明 ,森林对非点源污染的调控能力较强 ,坡面森林可使固体污染物减少 6 0 %以上 ,林地的营养元素损失减少 30 %~ 5 0 %。对于不同尺度下的流域 ,森林覆盖率高的流域水质参数指标大多低于森林覆盖率低的流域 ,尤其是NH+4 ,从坡央小流域到大流域急剧下降。被采伐过的流域的水温上升 0 .2~ 0 .4℃ ,N损失量从 4km/hm2 ·a上升到 142kg/hm2 ·a。 相似文献
16.
从山西省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收集资料、室内分析的方法,重点对水环境的非点源污染来源及危害进行了阐述.水土流失、农业生产、采矿、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城市地表径流等使得水环境的储水空间减少、水体物理型污染严重、水库富营养化、威胁人体健康,给建筑物及财产带来直接损失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措施,主要是加强"源"的控制和"汇"的截留. 相似文献
17.
HSPF模型及其在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SPF(Hydrological SimulationProgram-Fortran)模型是将数学方法应用于水文计算和预报形成的流域水文模型,可对陆地表面、亚表面和地下水的水文路线以及污染物的输移进行模拟,广泛应用于不同尺度流域的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为流域管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力的依据.本文总结了HSPF模型的发展过程、模型的结构特点,分析了该模型在国内外应用实例中的可靠性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该模型的限制因素,指出了应用中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8.
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将技术手段与当地环境经济条件整合在一起,建立管理措施的优化方案,是我国流域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国情的基本要求.本文以福建省九龙江西溪五川流域为例,提出了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最佳管理措施优化设计的两个步骤.一是通过模拟模型进行敏感参数分析,提出控制敏感参数的管理措施;二是借助运筹学模型,对第一步骤所提的管理措施进行环境经济效果的优化,从而得到成套方案.结果表明,以这样两个步骤设计最佳管理方案,可以确保在控制非点源污染的基础上,经济投入最小. 相似文献
19.
20.
人工湿地对洱海湖滨地区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示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植物碎石床人工湿地和湖滨带湿地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湖滨地区2.77Km^2示范区农业非点源污水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植物碎石床人工湿地系统对示范区生活及禽畜养殖污水进行处理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在高水力负荷(62~103cm/d)条件下,各湿地出水水质较好。对COD、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83%~97%、50%~87%和78%~94%;对COD、TN和TP去除量分别为10.6~140.2、0.9~104.3和0.27~3.3(g/(m^2.d))。试验示范运行结果还表明,湖滨湿地对减少农灌排水及降雨径流水体中氮和磷的负荷、消耗营养物质并截流水土流失中的泥沙具有极好的去除效果。对SS、NH4-N、K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79.7%~81.8%、60%~68.9%、53.8%~57.7%和76.5%~84.5%。对有机物也有明显降解效果。试验结果显示,人工湿地是一种适合应用于发生在农村地区的非点源污染控制的工艺方法。具有基建费用低,运行成本低,维护技术低的技术特点,因此,在洱海流域地区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