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硫酸介质中铂阳极上Ag~ 对于Cr~(3 )和Mn~(2 )的氧化有一种很有效的催化作用.在Ag~ -e→Ag~(2 )氧化峰的电位处,Mn(Ⅱ)和Cr(Ⅲ)放催化氧化的电流效率皆高,其电流为为Mn~(2 )、Cr~(3 )离子向电极表面的扩散过程所控制.选择适当的条件,Mn(Ⅱ)被催化氧化的产物可以是Mn~(3 )、MnO_2和MnO_4~-.在相转移催化剂的存在下,这—Cr_(2)O_7~(2-)的阳极再生过程曾和有机溶剂中进行的有机物氧化过程联用,结果表明苯甲醇向苯甲醛、蒽向蒽醌的转化率是高的.  相似文献   

2.
铁闪锌矿在硫酸浸出过程中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铁闪锌矿氧化浸出机理,以人工合成铁闪锌矿的悬浮矿浆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电极体系对其在硫酸浸出过程中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铁闪锌矿浸出过程中有H2S中间产物生成;通氧、元素硫分散剂以及氯离子引入浸出体系均能明显促进铁闪锌矿的电化学氧化;随硫酸浓度升高,铁闪锌矿的电化学氧化不断加强而闪锌矿的电化学氧化受抑.与闪锌矿相比,铁闪锌矿更易发生电化学氧化.在铁闪锌矿硫酸浸出过程中,其电化学氧化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以间接氧化技术电化学法合成乙醛酸.Br-在阳极上氧化生成Br2,继而以Br2作媒介,间接氧化乙二醛生成乙醛酸,同时Br2被还原为Br-,从而实现了溴的循环使用.研究了氧化媒介、电流密度、温度、乙二醛初始浓度等因素对氧化过程的影响.实验表明,在电流密度为25 mA·cm-2,反应温度为(30±5)℃,乙二醛初始质量分数为10%~25%,氢溴酸质量分数为10%的条件下,电流效率75%~83%.  相似文献   

4.
纳米TiO2膜阴极电催化合成丁二酸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电化学合成前驱体直接水解法制备纳米TiO2膜修饰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纳米TiO2膜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并使用纳米TiO2膜电极作为阴极在三室离子膜电解槽中电解还原顺丁烯二酸 (cis-butenedioic acid)合成丁二酸(butanedioic acid), 探索了影响电合成丁二酸电流效率的主要因素. 结果表明,纳米TiO2膜电极具有异相电催化行为,纳米膜中的TiⅣ/TiⅢ氧化还原电对作为媒质间接电还原顺丁烯二酸为丁二酸, 电合成丁二酸的一次结晶产品纯度高、电解副反应少、收率和电流效率高,控制阴极电位-0.6 V (vs. SCE), 电流密度6 A/dm2,电解液为1.0 mol/L顺丁烯二酸 1.0 mol/L硫酸溶液, 电流效率达到88%以上.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化学氧化法,以石墨作阳极钛网作阴极并用硫酸改性的活性白土为催化剂,在500mL的电解槽中对蒽醌染料废水茜素红的电化学氧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初始pH、外加电压、电解质种类、通气量、以及染料初始浓度对茜素红脱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下电解50min、浓度为200mg/L、pH为3、槽电压为10V、电解质为3g/L的氯化钠、催化剂为20g/L、通气量为100L/h时,染料废水的脱色率能够达到97.1%.  相似文献   

6.
以电位扫描法将铂微粒沉积在聚2,5┐二甲氧基苯胺薄膜电极上制得铂微粒掺杂的聚2,5┐二甲氧基苯胺电极.该电极集催化活性和电活性于一体,在甲醛浓度为1mol/L的硫酸溶液里的电化学氧化显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铂微粒的大小、分布和载量,甲醛的浓度,电氧化温度等因素对电催化作用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间接电化学氧化体系处理废有机溶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采用银媒介间接电化学氧化(Ag/MEO)体系对(TBP)进行氧化分解的过程,包括Ag2+产生的有关条件以及影响Ag2+氧化有机物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表明,Ag/MEO体系对TBP的氧化过程中,先将TBP分解为可溶性小分子物质,再对其进行完全的氧化。在温度为50℃,硝酸浓度为8mol/L,电流密度为1A/cm2的条件下,TBP可以被迅速完全地氧化分解。  相似文献   

8.
首次报道了在一室电解槽中,槽内式间接电解氧化对二甲苯为对甲基苯甲醛的研究.电解液为偏钒酸铵的硫酸水溶液和对二甲苯的混合物.电解时,往阴极表面不断通入氧气,所产生的过氧化氢与V4+组成Fenton试剂,从而高选择性地将对二甲苯氧化为对甲基苯甲醛.电解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10 m ol.L-1,电流密度1.5m A.cm-2,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h,V5+浓度0.4 m ol.L-1以及C TAB浓度0.001 m ol.L-1的条件下,生成对甲基苯甲醛的电流效率为161.9%,反应后的水溶液相可以循环利用.图1,表2,参15.  相似文献   

9.
采用循环伏安曲线法和极化曲线法研究了硫酸介质中的3-乙氧基-4-羟基苯乙醇酸(EHMA)在Pt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过程.循环伏安曲线表明,EHMA的电化学氧化是完全不可逆的,在1.35V(vs.SCE)处出现氧化电流峰;结合线性拟合方法表明,氧化峰电流与EHMA浓度在0.01~0.5mol/L范围内、与硫酸浓度在0~0.25mol/L范围内、与扫描速度平方根在0.05~2V/s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硫酸介质中的EHMA在铂电极上的电氧化过程是由扩散步骤控制的.极化曲线表明,EHMA的电化学氧化反应为表观一级反应;在电极电势为1.2V和1.3V时,表观活化能分别为61.799kJ/mol和52.780kJ/mol;在温度35~50℃范围内,交换电流密度为1.20~2.04×10-6 A/cm2.  相似文献   

10.
在70℃下用化学方法制备3-甲基-2-吡啶甲酰胺,收率为86.6%,并以IR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在此基础上,以电化学方法在超声波震荡下,在稀碱溶液中,阳极生成几纳米至几十纳米尺寸的MnO2,可将2-氰基-3-甲基吡啶氧化为3-甲基-2-吡啶甲酰胺,自身被还原为MnOOH.MnOOH旋即在阳极上又被氧化生成MnO2,MnO2/MnOOH电对在阳极区中循环发生,电流效率66.1%.  相似文献   

11.
从混合气体系统中任意两个组分的速度的几率分布出发,在证明了从速度坐标集合到速度坐标集合之间的速度坐标变换为正则变换的情况下,本文作为柯尼希定理的应用之一,较为详细地给出了推导相对速度分布、质心速度分布的另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多元函数的极限、连续以及间断,是数学分析中最基本的概念。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流行的教材中对这些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为此,本文探讨了以上几个概念,并提出了合理的定义,特别是给出了二元函数间断点的合理定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地下水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矿井涌水量预测难以得到理想结果的原因,指出地下水系统的稳定性判断是其关键,并从系统理论和统计理论两方面探讨了进行地下水稳定性判断的依据,提出了从系统状态估计入手进行地下水系统稳定性判断的方法。参7。  相似文献   

14.
为了模拟和预测定向井的井眼轨迹,需要确定岩石的弹性常数。本文把岩石视为横观各向同性材料,给出了岩石的本构方程,根据电阻应变片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岩石五个弹性常数的实验测定方法,并给出了几种岩石的五个弹性常数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5.
杨树溃疡病菌致病力分化及杨树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来源于不同地区、不同寄主上杨树溃疡病原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17个菌株在杨树上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病原在杨树上存在致病力分化的现象,但不同来源地的菌株之间和不同寄主来源的菌株之间致病力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病原致病力分化与地区分布和寄主来源无关。文章试用一种数值方法,对11种杨树感病性分别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纤维乙酰化对提高硬质纤维板性能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文研讨乙酰化可否显著提高硬质纤维板的性能。试验时所用纤维浆料为25%(体积比)醋酐的二甲苯溶液,在125℃下进行乙酰化。结果如下:(1)纤维乙酰化导致硬质纤维板厚度显著增加。尺寸稳定性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增积的结果。(2)乙酰化纤维板在调湿后,含水率增加很小。纤维素羟基变换成憎水性乙酰基减少了纤维吸水量。(3)浸水厚度膨胀显著减小。乙酰化使硬质纤维板具较大的尺寸稳定性。(4)乙酰化对干弯曲强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结球生菜基因转化组织培养受体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结球生菜马莱克为试材,以M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不同的激素配比,经愈组织诱导及芽分化、生根、移植入土三个步骤的离体培养,获得正常的再生植株,建立了结球生菜的基因转化受体系统,为下一步的基因转化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愈伤组织诱导及芽分化培养基为MS+B0.1-4.0mg/L+IAA(或NAA或2,4-D)0.005-2.0mg/L;分根培养基为1/2MS,还测定了外植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中立型抛物方程组解的振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一类中立型抛物方程组解振动的若干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9.
几种木兰属植物花粉粒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木兰属(Magnolia L.)植物全世界约有80余种,主要产于亚洲及北美;我国有30余种,大部分是著名的观赏树种和药用植物。而且其中某些树种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氯气等有较强的抗性,所以又是城市绿化、净化空气的优良树种。 哈钦松的真花学说认为,木兰科植物是现存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得到了许多植物系统学家的赞同。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植物系的James W. walker曾研究了毛茛类(包括木兰科)植物1000种以上,和若干属的醋酸酐分解的花粉,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其中的100多个属的代表种花粉。可是他们所研究的只限于美国的特有种,如福莱氏木兰(Magnolia fraseri)、达老玉兰(Talauma sp.)等。至于我国的特有种类,前人曾做过部分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研究,但应用电子显微镜方面的研究还仅开始。我们对南京林学院校园内栽培的木兰属六个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方法对花粉纹饰结构进行比较观察,并拍摄了照片,以增补植物分类学的基础内容,并为良种繁育工作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20.
藻类富集金的机理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蓝藻、绿藻、隐藻三大门类的某些种的富集金模拟实验,确证了藻类富集金的普遍性.将藻类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膜)及一些细胞质膜从细胞中分离、提取出来,并测定了壁(膜)中金的含量;通过与整个细胞的金含量之间的对比,提出了在藻体中主要富集部位为细胞壁(膜)及一些质膜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