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岫岩陨石坑:撞击起源的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鸣 《科学通报》2007,52(23):2777-2780
迄今为止, 世界上已发现176个陨石撞击坑. 对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的一个环形构造的岩石冲击效应、矿物变形微结构特征以及地貌特征等进行了研究. 该环形构造是一个直径1.8 km、深150 m的碗状坑. 在坑内变形基岩石英颗粒中发现了击变面状页理(PDFs), 这是判断该坑陨石撞击起源的诊断性标志. 坑区内冲击角砾岩和岩石震裂锥的产状, 以及撞击形成的地貌特征等均与陨石撞击作用结果相符合. 这是中国第一个被证实的陨石撞击坑.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探索》2011,(12):9-9
天文学家最近宣布,美国宇航局“卡西尼号”轨道器的探测结果表明,土星的卫星恩克拉多斯(土卫二)看起来被大约100米厚的冰层覆盖。组成冰层的超细冰屑微粒的直径只有几分之一毫米,可能来源于土卫二南半球被称为“虎纹带”的长裂缝喷出的间歇泉状射流,射流炯羽中的一些冰屑回落到土卫二表面,在一种缓慢的累积过程中覆盖了较古老的裂缝和陨击坑。下图为艺术家想象的一条活跃虎纹带,其中发蓝的区域有新近暴露出来的水冰。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炭纪生物成因的沉积构造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晋慧娟  李育慈 《科学通报》1998,43(17):1888-189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拉阿拉特山中石炭统出露2300m厚的火山碎屑岩段,沉积学研究表明,它们是深水环境的沉积产物,本层段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遗迹相。即:(1)Deep-sea遗迹相;(2)Nereites遗迹相,(3)Zoophycos遗迹相。通过生物成因的沉积构造和遗迹相在垂向上的演化研究认为,中石炭世本区为半远洋性质的深海盆地逐渐向半深海盆地演化的海退沉型积,它代表着一个海平面下降旋回中的沉积作用特  相似文献   

4.
中朝板块北缘志留纪海岛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北部巴特敖包地区发现了志留纪的海岸带及其底栖无脊椎动物化石(层孔虫、日射与床板珊瑚等),证实当时该地发育一个位于中朝古板块北缘大陆棚上的小海岛,将其命名为巴特岛.该岛的基部由奥陶纪火成岩组成,长、短轴分别为610和200m,现今呈北东-南西向延伸.志留纪罗德洛世(距今约420Ma)的地层围绕该岛分布,产状向四周倾状.巴特岛的南缘(背风)发育皮壳状生物,栖息在火成岩顶面并被  相似文献   

5.
“孤立滑塌岩块”(isolated olistoliths)是指存在于与之无关的沉积物中,且与寄主沉积物间为沉积接触的异地块体,它们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被搬运至目前所存在的盆地中.本文将首次报道在闽西南地区早三叠世深水沉积中发现的这种孤立滑塌岩块,并探讨其地质意义.1 地质背景早三叠世时,闽西南地区位于一倾向南东的被动大陆边缘,溪口组(T_(1x))为发育于其上的深海-半深海浊积岩系,其中发育有砂质等深积岩.在龙岩、漳平、永定等局部地区,于该组中下部的细粒浊积岩中发育一些大的灰岩块体(图1),主要为鲕状灰岩及生物屑灰岩、藻席灰岩,属台地边缘浅滩相,而在研究区西北部的永安和大田地区,溪口组中、下部发育有碎屑流沉积,其中的砾石成分与这些灰岩块体相同,且其厚度自西向东明显变薄(由30~40m减至几十厘米).2 灰石块体与其寄主沉积物的关系溪口组中灰岩块多为板状或透镜状,可见到厚仅几十厘米或1~2m的灰岩体孤立地散布于薄层浊积岩中,也可见到厚达几十米的灰岩叠覆在一起,其间夹有几十厘米至  相似文献   

6.
蛋白质结构中某些氨基酸的氧化和还原是生物体内对蛋白功能的一种调控方式.甲硫氨酸(Met)被氧化则变为甲硫氨酸亚砜(Met(O)),它可导致所在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降低或丧失,但肽-甲硫氨酸亚砚还原酶(Peptide methionine sulfoxide reductase, msrA)则可使甲硫氨酸亚砜还原为甲硫氨酸,使其所在蛋白质重新恢复活性.为了研究人体中Met氧化还原的机制,以牛msrA cDNA序列为信息探针,筛选人EST数据库,依据若干同源EST的信息从人cDNA分子库中克隆到一个长1255hp的人MSRA cDNA.该CDNA包含一个长705 bp的可读框,它编码了 235个氨基酸残基.同源性比较表明,该基因与牛和大肠杆菌的msrA基因的氨基酸一致性分别为88%和61%.表达谱分析发现,该基因在人体大多数组织中均有一条长约1.6kb的转录本,并在肾中呈高表达.应用辐射杂种细胞株定位系统(radiation hybrid mapping panel, RH mapping)将该基因精确定位在人染色体8p22~23区带的DSS518和D85550位标之间,由于此前已有Keratolyticwintereryth  相似文献   

7.
核质比对家兔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显微操作和电融合方法人为改变原核期胚胎的核质比,比较异常核质比胚胎发育与正常胚胎发育的异同。结果表明:改变(增加或减少)原核期胚胎的核质比会使胚胎发育出现异常;虽然发育到囊胚的比例与正常胚胎无显著差异(P〉0.05),而且囊胚形成的时间相似,但具有异常核质比的胚胎发育到囊胚时的细胞数较正常胚胎的细胞数少。  相似文献   

8.
谁是雅丹 谁是雅丹,她是人还是别的什么?看到本文的标题,你也许首先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我想,还是让兰州大学的伍光和教授来告诉你吧:“雅丹是维吾尔语译名,本来是指风力吹蚀未固结、较松散的河流和湖泊沉积物而形成的‘陡壁小丘’。罗布泊地区的粉沙、细沙和沙质黏土地层顶面有盐结块,在东北风吹蚀下形成的雅丹地貌常呈白色,故汉语称为‘白龙堆’。现在雅丹一词泛指长条形风蚀土墩与洼地的组合形态。我国的雅丹地貌主要分布于罗布泊地区和河西走廊西部,国外则见于利比亚、伊朗、埃及等地。另外,地质时代较老、胶结较好的基岩在构造破碎、风化、暂时性流水侵蚀前提下经长期风蚀,也可能形成千姿百态、类似雅丹的风蚀残丘,如覆舟状、塔状、锥状、柱状、城堡状残丘等,称为岩石雅丹。发育在白垩纪砂岩、泥岩上的克拉玛依乌尔禾‘风成城’即所谓‘魔鬼城’,就是岩石雅丹之一种。不过,我国最大的岩石雅丹不在新疆而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西部,面积达2.24万平方千米。” 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地理学家陈宗器(后成为著名的地磁学家)先后两次进人罗布泊考察,他首先把这种风化土堆群称为“雅丹”,并把这个美丽的名字送给了自己的女儿──一现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演系担任副教授的陈雅...  相似文献   

9.
中国海相油气田形成的地质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地层是中国海相油气勘探的重要层系之一,广泛发育以泥质岩为主的优质烃源岩,烃源岩的深埋藏决定了海相盆地以天然气为主,但不同盆地烃源岩有机质演化程度的不同又导致油气相态的差异;富含蒸发盐的碳酸盐岩地层中的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对原油裂解成气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海相储层以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为主,沉积相、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TSR和断裂裂缝作用控制了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由于海相地层经历了多期构造旋迥,导致了多套生储盖组合的发育,圈闭和油气藏类型也多种多样;油气藏普遍具有多期成藏、晚期为主或晚期定型的特点:古隆起对油气富集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由于三大盆地海相主力烃源层的不同,油气富集层位、油气藏的类型与分布、油气成藏的特点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微)玻璃陨石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春来  欧阳自远 《科学通报》1997,42(16):1681-1695
玻璃陨石是地外物体剧烈撞击地球时,地表靶物质熔融后快速凝结的天然玻璃。地表发现的玻璃陨石多呈块状,棕黑色到浅绿色,一般为厘米级大小,表面多具空气动力学熔蚀刻痕;与地表发现的玻璃陨石不同,微玻璃陨石是在沉积物或地层极为局限的层位中发现的微细玻璃陨石,粒度一般为毫米级以下,它们与相应的玻璃陨石事件在成因和分布范围上有密切的联系,其形成年龄和化学成分与玻璃陨石相当,并常具有撞击成因的结构构造特征。 虽然玻璃陨石也是一种撞击玻璃,但它具有广泛而限定的地理分布,至今没有找到相应的、可以确定的撞击坑,其靶物质的性质也不清楚,因此玻璃陨石在概念上不包括与特定撞击坑或界线事件有关的撞击玻璃(Impact glasses)或撞击成因的微玻璃球。  相似文献   

11.
纳米管TiO2的形貌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新型纳米管状TiO_2的形貌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进行了考察,发现此种TiO_2纳米管由2~5个单层 TiO_2分子组成,管内径在 4.2~5.9 nm之间,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可达379 m~2/g和1.431 cm~2/g),对染料活性艳X-3B的脱色活性可比Degussa P-25 TiO_2提高约2倍,是一种很有希望在光催化和复合纳米材料等方面应用的新型TiO_2材料。  相似文献   

12.
李越  戎嘉余 《科学通报》2007,52(10):1158-1167
上扬子区下志留统灰岩中发育良好的与海洋风暴事件相关的腕足动物枝线贝类介壳层. 它见于黔北香树园组近顶部或石牛栏组上部, 由2个昙花一现的浅海土著分子拟壳房贝属 (Paraconchidium)或小枝线贝属(Virgianella)以不同比例混合、非原始正常栖居方式的碎壳与灰泥共同堆积而成. 单层厚度少则仅数十厘米, 多则达4 m多. 其中的壳体皆遭遇过高能水流强烈搅动, 特别是较薄的腹壳前部和背壳, 更是破损严重, 其形成的主要动力是风暴和海岸线形状共同导致的增水作用; 据相关群落的生态位(BA2下部至BA3上部)推测, 它们是近岸浅海风暴作用的产物, 介壳的破碎及其堆积的疏密程度反映了近源和远源风暴成因. 志留纪时处于南低纬度的黔北海域, 在广海强水团到达时, 加剧的能量强烈地波及到枝线贝类群落栖居的深度. 多数介壳滩被风暴反复冲淘, 推测其堆积时间可达数万年.  相似文献   

13.
彭琪瑞 《科学通报》1959,4(6):208-208
最近,在某地发玥有广大碱性岩分布,包括正長岩、霞石正長石、霓輝石正長岩、黑云母輝石正長岩等。这种碱性杂岩成岩林及岩牆侵入在寒武紀石灰岩中。在碱性岩附近,石灰岩变成大理岩。局部有接触变質帶。寬自数公尺至十余公尺,产生有透輝石、符山石、黑榴子石、黑云母、金云母、綠帘石、褐帘石、锆石、榍石,磷灰石等。黑榴子石和榍石普遍,局部很多。黑榴子石經光譜半定量分析含Nb大于0.3%。局部有霓辉石鉀長石和黑榴子石成互层的条帶状岩石,条帶寬約数毫米,紅部分化学分析有以下成分: Nb_2O_5 0.0612% ZrO_2 1.61% TR_2O_3 0.022%沿接触部分常有正長岩脈和黑云母(金云母)化。最有意义的是在本区有分布相当广泛的炭酸鹽岩脈(Carbonatites)。这些岩脈主要侵入在结晶石灰岩中,或沿层理,或切割石灰岩层,厚度一公尺至数公尺,沿走向及傾斜方向延長,尚未查明。岩脈多数沿  相似文献   

14.
岩浆与岩浆岩:地球深部“探针”与演化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宣学 《自然杂志》2011,33(5):255-259
岩浆是在地下形成的含挥发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或碳酸盐熔融体,由岩浆凝固而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或火成岩。用科学的方法来观察和解释它们,它们就不是一堆死气沉沉、枯燥无味的石头,而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无字天书”。地球系统是一个整体,它是由从地心到地表的多个层圈构成的。岩浆是地球各层圈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地球各层圈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使者。研究岩浆作用与岩浆岩有三个方面的意义:①岩浆岩及其所携带的深源岩石包体可以被称作探测地球深部的“探针”(lithoprobe)和“窗口”(window)。②岩浆岩也是板块运动与大地构造事件的记录,通过岩浆岩的研究,可以恢复古板块构造格局,追溯大地构造演化历史。③归根到底,是服务于人类社会对于合理利用资源,改善环境,减轻自然灾害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低能氮离子注入对花粉萌发及微丝骨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百合花粉为材料,研究了低能氮离子注入对花粉萌发率及花粉萌发过程中微丝骨架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100 keV能量和1013离子/cm2剂量氮离子注入后,花粉萌发率显著增高,从(16.0±1.6)%增加到(27.0±2.1)%.进一步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经过处理的花粉粒水合 10 h后,花粉粒内微丝骨架结构从较为随机的在萌发询处的交叉网状排列状态变为浓密的平行或环形束状结构,并集中于花粉萌发沟处.因此推测,低能氮离子注入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可能是通过影响微丝骨架结构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西沙中新世生物礁演化与藻类的造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供了西琛一井425.25m的岩芯的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古生物-古生态学的资料,论述了9属43种钙藻不同种群的化石埋藏学和造艇的特征、类型或模式;恢复了藻生态系统上群落演替到群落取代的演化过程,进一步指出生物演化(红藻门现瑚藻A3,nanhaiensis群落为绿藻门仙掌藻Halimeda群落所取代)与早中新世晚期-中中新世南海古海洋变化(海退135.51m)具有因果关系,这一结论一全球层序旋  相似文献   

17.
钱塘江河口北边滩涌潮沉积作用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涌潮是地表过程非常特殊的地质营力,是一种周期性发生的、破坏力极强的高能事件且塑造了典型的沉积地貌特征.涌潮及随后的急流为一高流态(Fr>1.0)的强紊流(Re>104),流速可达每秒数米,非常类似于浊流,却明显有别于常规的潮流.钱塘江涌潮是世界上最强的漩滚涌潮,2010年5月在涌潮最强的河段北岸开展了水文观测,采取边滩沉积物短柱样进行沉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仅占潮周期约1/10时长的涌潮及紧随其后的急流和流速骤降的涨潮流共同控制了涌潮河段沉积物再悬浮、搬运与沉积作用.在强烈紊流与快速沉积共同作用下,涌潮沉积物一般分选较差,发育块状层理、递变层理,常见底冲刷构造,层内发育包卷层理与泄水构造等,C-M图上缺失牵引流沉积组分等.这些也是浊流沉积常见的特征,但涌潮是以浅水环境强烈变形的潮波为动力机制,在其快速回复到常规潮汐作用之后,可在中高潮滩形成和保存具典型潮汐层理的沉积层.除了差别迥异的沉积构造特征外,涌潮沉积(tidal bore deposit,TBD)与潮成砂、泥质沉积(tidal sandy or muddy deposit,TSD或TMD)的粒度特征也差异显著,可用粒度参数散点图加以区分,其中平均粒径:TBD>TSD>TMD,分选系数:TMD>TBD>TSD(值大分选差),偏态与峰度值均为TSD>TBD>TMD.上述认识对于深入研究涌潮沉积学、古代涌潮沉积相与环境及油气勘探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玉米粉质胚乳突变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东升  宋任涛 《自然杂志》2013,35(2):105-111
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植物分子遗传研究的重要模式。通过对玉米的长期研究积累了大量的遗传突变体,其中有一类籽粒突变体被称为粉质(opaque 或floury)胚乳突变体,表现为籽粒硬度和透明度下降。同时,这类突变体中的opaque2 等,被发现能够显著改善玉米籽粒的蛋白营养水平,使得粉质胚乳突变体受到了很大的关注。早年只有少数的粉质胚乳突变体基因被克隆和研究,如opaque2 和floury2 等,被发现与玉米主要的储藏蛋白转录和合成有关。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研究能力的提高,更多的opaque突变体基因,如opaque1、opaque5、opaque7 等,被克隆和研究,为我们揭示了玉米籽粒中储藏物质的合成、转运等更深入的调控机制,拓展了我们对玉米胚乳发育和代谢的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