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化要解决的是人的问题,是要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劳动方式、生活来源、居住空间,因此切实保障作为城市化参与主体的广大失地农民利益,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指出了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农民问题,并构建了失地农民普及应用型职业技术教育的框架。旨在不断提升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综合素质,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养老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养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失地农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田被征用,失地农民数量日益增多,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描述了失地农民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失地农民安置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旨在探讨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刘小双 《科技信息》2010,(33):I0191-I019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非农业用地需求飞速增长,大量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造成我国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多。对于农民而言,失去土地不仅意味着失去生活资料的来源,还意味着以后的一系列生存问题都将面临极大地挑战。笔者通过调查研究,认为我国单一的补偿方式是造成我国失地农民处于“三无”地位的直接原因,初步构建出新型的“2+1+N”的多元化利益补偿模式,希望能对缓解我国失地农民的处境.顺利推动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丛旭文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392-1396
农民失地是社会经济发展中城市化、工业化的必然结果,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失地农民问题,既是社会问题,又是制度问题、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通过发展壮大地方经济,更好地为失地农民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保证失地农民失地不失业,实现失地农民就地就业,减缓城市就业压力,促进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如何利用地方经济就地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最终实现失地农民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是推进健康城市化的重大课题。我国城市化起步较晚,但推进速度很快,对土地的需求大。城市化快速推进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失地农民的生存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个难点问题,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在寻求解决途径,但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杨盛海的《城市化推进中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模式研究》(湖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被大量征用,失地农民不断增加,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有效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社会未来走势的一个战略问题。本文针对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从政府、社会和失地农民自身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从宏、微观两方面探讨了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路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分析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而产生的失地农民问题的实质与要害并不在于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失掉了什么,而在于他们得到了怎样的补偿。以建构社会保障体系换取土地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方法之一。在城市化进程中,要特别关注已成为新弱势群体的失地农民,尽量减少失地农民在市场经济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使得大量耕地转变为非农建设用地,加之征地制度缺乏相匹配的安置措施、政府片面追求硬件城市化等原因导致部分农民陷于失地、失业的生存危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首先政府需要树立“以农民为本”的思想,坚决维护失地农民的根本利益;其次,改革现行征地制度,建立征地保障机帝】;再次,采用多种保障形式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真正建立“就业有门路、生活有保障”的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模式,从根本上消除失地农民的近忧远虑,促进城市化建设的稳步发展和社会安定。  相似文献   

10.
失地农民权益受损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失地农民在遭受制度不公和社会排斥的情况下,形成了他们独有的希望获取更多利益补偿的行为方式。这是以“道义经济”为根基的“理性经济”行为,即在“道义经济”和“理性小农”之间寻找到的共生点,是国家制度因素、基层政府因素和农民自身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农民与国家、基层政府利益博弈的结果。政府应充分重视失地农民行为背后的生存伦理,切实把握失地农民的心态,把失地农民的负担控制在其经济上能承受、文化上可认同的合理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