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孙庆 《甘肃科技》2011,27(16):103-104
作为工程建设单位,项目部生活艰苦、枯燥,通过关心青年员工思想文化动态,提供切实可行的团队活动,在项目管理中建立先进、正确、主导的企业文化,增强青年员工的凝聚力,为实现企业的稳步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对甘肃紫光智能交通与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青年员工的主导地位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田林风 《科技信息》2012,(17):456-456
"打造和谐团队,培育快乐员工"是我公司企业文化理念。当前,"和谐"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建设中的主旋律。"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是现阶段祖国发展的需要。一个企业的和谐,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我们每一名企业员工,又是企业和谐工作环境的参与者、建设者。在工作中存在着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部门与部  相似文献   

3.
企业文化与工作满意度:人格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68名企业在职员工为被试,采用分层回归的方法检验了人格对于企业文化和工作满意度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外向性能够调节重视团队合作的企业文化对于工作满意度的影响,高外向性的员工如果知觉到企业重视团队合作就会有较高的工作满意度。人情能够调节重视团队稳定性的企业文化对于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企业在设计其文化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员工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4.
企业新员工培训是企业为新进员工专门设计并实施的培训,它在为企业塑造合格员工、传承企业文化、建设成功团队、赢得竞争优势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和独特的作用。本文以330kV西峰变增容扩建电气安装工程和750kV平凉变电气安装工程的职工培训为例,论述企业文化理念与职工技能培训的融合,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5.
邓桂华  刘伟  刘东旗 《科技资讯》2012,(17):174-174
企业文化建设,对培育和弘扬企业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市场竞争力,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从"以人为本"出发,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将"以人为本"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激励员工在企业的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引导大家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精神,启发员工有一种与企业休戚相关、与企业共存亡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员工向心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企业文化对酒店发展的导向作用,探讨了企业文化对酒店员工的调试作用,指出企业文化是酒店的最佳宣传途径,能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并能更好地推动酒店经营理念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朱慧敏 《科技信息》2012,(36):I0045-I0045
本文结合公司“员工文化团队”这一平台,打造企业文化阵地,丰富文化传播载体,营造“快乐、活力、健康”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劳资关系问题凸显,研究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的学者不乏少数。但企业制度文化化是一个新的研究角度。企业制度文化化对增强企业与员工的双向认同感有着重要作用。它在增强企业与员工双向认同感方面应该具有四个鲜明的特点,而且,企业制度文化化的形成需要进行"一体四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高速公路企业文化建设的推手,高速公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跟国家形势,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特别是价值观的多元化,不断要求思政工作者积极主动剖析我国国情,科学把握思想先进性教育理念和主旨。积极引导高速公路部门将思想政治工作步入正规,充分发挥其功效,切实为高速公路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高速公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和新时代气息,高速公路企业思政工作者要统筹分析,切实为员工着想。使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怀,从而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并积极敦促员工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实现企业与员工双方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0.
团队型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文化是蕴藏在团队建设背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团队建设有效性的研究得出企业文化是团队背后深层次的支撑,并论述了企业在变革企业文化,建立适应团队要求的企业文化过程中应该从管理者、变革团队、组织结构三个方面做工作,使企业保持发展的内在一致性和动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配电零售市场开放后的电力用户需求特性为基础,提出了发电批发市场和配电零售市场并存后的联合均衡模型,用于分析零售市场开放对实时现货市场的影响.根据电力负荷特点,按高峰、低谷两种方式模拟零售电价与实时电价的关系,给出了零售市场完全竞争机制和部分管制机制下发电批发市场和配电零售市场并存后的联合均衡结果.算例验证表明,零售市场的开放将有效减少电力总需求,降低电力现货价格,体现电力需求弹性效应.另外,随着配电零售市场的逐步放开,固定配电价格对实时电价的影响越来越小,而电力需求弹性对实时电价的影响则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2.
随着可再生能源配额制(RPS)的正式实施,可再生能源参与电力市场的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电力市场上各交易主体在市场中的相互竞争关系将发生重大变化。考虑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和绿证市场对电力市场的影响,建立电力市场各交易主体最优决策模型,并利用逆向归纳法求出了各市场主体最优交易电量和交易价格;算例分析配额义务不断变化对电力市场交易价格,常规能源发电商、可再生能源发电商和售电商的电力交易量、利润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配额义务的不断增加,常规能源发电商和售电商的收益呈下降趋势,而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商的市场占比的不断扩大,将导致电力市场的交易价格上升。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电力产业价格管制模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引发加州电力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政府在电价管制中未反馈电力需求.论文在对当今国际电力市场管制中两类主要的价格管制模式作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电力产业的实际,模拟了竞争市场构建能反馈电力需求变化的激励性价格管制模型,为政府电价管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的发电商风险回避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环境下,电力价格的变化形式比传统条件下更为复杂,发电商要同时面对燃料市场和电力市场中的市场风险.在燃料市场和电量市场之间构造出交叉商品组合,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摆动期权合约设计了发电商的风险回避模型.该模型形式灵活、易于实现,发电商能够较有效地回避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15.
销售电价设计的会计成本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一种会计成本定价方法,可以针对不同供电类型的用户设计不同的电价,尽量避免不同用户之间的补贴.从而通过电价来实现电力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具体到销售环节就是根据供电成本的构成,设计公平、简单、实用的销售电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在电力市场中发电商利用其寡头垄断地位施行市场力以谋取超额利润,但零售商与发电商之间的远期合约可以抑制这种市场力.在两个零售商与两个发电商的电力市场中,运用博弈论,建立了零售商之间竞争发电商合约的签约博弈模型和领导者-随从博弈模型,分析了在现货市场前的合约市场中零售商主动采取合约竞标策略,提供经济激励,鼓励发电商进入合约市场,并解释了"当发电商具有市场力时,远期价格高于现货市场价格"的现象,证明了零售商这种主动合约策略行为能够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 许多国家推行了多种新能源扶持政策, 如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价格补贴(feed-in tariff, FIT) 政策和可交易绿色证书(tradable green certificate, TGC) 政策等, 用以完成绿色能源发电的配额要求. 为了研究不同的新能源扶持政策对寡头竞争电力市场的影响, 采用古诺竞争均衡理论分别建立了考虑FIT 和TGC 两种政策的电力市场竞争均衡模型, 并采用两层优化结构实现了市场管理者通过调控补贴价格或证书价格来追求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通过仿真分析比较了两种政策对电力市场的影响, 得到了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结论. 该研究有助于可再生能源扶持政策的科学制定.  相似文献   

18.
我国电力市场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参与者的交易行为尚不规范,存在许多违规行为,为维护电力市场的平稳高效运行,迫切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监管和激励机制。从监管实际需求出发,建立了监管机构、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的三方博弈模型,分别分析静态奖惩和动态奖惩机制下系统的演化稳定策略。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静态奖惩机制下三方无法达到演化稳定;动态奖惩机制下三方策略可以达到稳定平衡,通过调整相关参数可以达到理想的稳定状态,实现了有效监管。最后根据三方演化结果和仿真分析结果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Copula的电力市场金融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市场中,市场在给参与者带来预期利益的同时,也使其面临巨大的金融风险,因此,对金融风险进行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考虑影响电力公司毛利润的各种因素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提出了利用Copula函数计算电力市场VaR的方法,很好的解决了电价和负荷的相关性问题,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20.
利用VaR(Value at Risk)方法论证了差价合约在电力市场初期应用的特点及优势,并结合浙江电力市场的具体数据进行了金融风险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差价合约可以减少由于电价波动所带来的金融风险,并且对发电商参与竞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