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应该在建设中注重发掘历史文化内涵. 继西湖南线改造后,新湖滨与杨公堤景区改造完成在即,秀美景色日益彰显,西湖之品位已在提高,但西湖景观尚有不足之处.近日踏上苏白两堤,感觉景观如昨,没有什么变化,犹如一幅美景画尚嫌不足.  相似文献   

2.
从西湖文化产生的历史和自然条件、内涵和特点、学术基础以及对杭州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论述了创立“西湖文化学”的想法。  相似文献   

3.
龚玉和 《科技智囊》2008,(6):I0014-I0017
开发钱塘船菜文化,将西湖旅游延伸到郊区邻县去,这是一个可以讨论的议题。杭州自古就是旅游天堂,从吴越国、北宋开始,各地游客源源不绝地来到杭州。改革开放后,随着西湖旅游软硬件的增加,每年更是吸引一大批中外游客涌来。特别是节假日,西湖旅游人满为患。如何将西湖游客分流到周边县市去,让邻县居民也分享西湖旅游资源,弘扬著名的钱塘船菜文化,将杭州市民和外地游客引伸到近郊邻县去,不失为一个可以考虑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西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应该在建设中注重发掘历史文化内涵。继西湖南线改造后,新湖滨与杨公堤景区改造完成在即,秀美景色日益彰显,西湖之品位已在提高,但西湖景观尚有不足之处。近日踏上苏白两堤,感觉景观如昨,没有什么变化,犹如一幅美景画尚嫌不足。众所周知,西湖是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的,尤其是苏、白两堤,不仅反映了历史文化名人的功绩,而且给西湖文化增添了亮丽的风景线。“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谁开湖堤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苏东坡筑苏堤,不仅为西湖增秀,而且以他的辉煌文采,为西湖留下了可以探景溯源的历史遗踪,作…  相似文献   

5.
杭州西溪,虽然被我国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称之为西湖的“副湖”,但其山水文化品质却是与西湖截然不同的,正是这种不同,才使之产生卓而不群的自然文化价值。而认识西溪湿地不同于西湖的山水文化品质,应当是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的基础。为此,笔者特对西溪湿地的山水文化品质作一初步探索,以利西溪工程。西溪是自然与人工的妙造。千百年来,人们依据西溪山水的特性,尊重自然,巧妙地强化了其独特的山水文化品质,使之与西湖既拉开了距离,又并美于世,互为补充,难能可贵。具体地说,西溪湿地的山水文化具有如下个性:1.原始质朴,野趣横生的美学品…  相似文献   

6.
张岱的《西湖梦寻》多被视为其散文代表作之一,但该书中有不少文字并非出自张岱本人之手,例如该书有大量文字直接引自前人《西湖游览志余》。鉴于这个原因,虽然《西湖梦寻》仍是张岱晚年的重要散文作品,但该书更值得研究的是张岱在明清易代之际,作为明朝遗民的特殊心态下的文化思考,该书至少体现了以下三方面的文化价值:它保存了明清之际西湖一带的自然、文化风貌;它反映了江南一带的名士文化;它是张岱坚持儒家文化信念的明证。  相似文献   

7.
城市的文化品位是人们经常在谈论的话题,西湖的改扩建过程中能否很好地注意这一点,将直接影响到建设的质量,专家学者之所以坚持一些观点,其实质也还是这个问题。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这是一种认识,一种城市建设和文化意义上的层次,一种大家风范和大手笔。杭州靠什么来吸引中外客人,西湖独特的魅力又在哪里,论山,它不及黄山,论水,也不及桂林,但又为什么常为人们所向往?仔细想来,西湖的吸引力是自然的美与人工的美、伦理的美的结合,是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成就了这一方山水。尤其是唐宋以来,西湖之誉日渐隆盛,个中既有帝王将相…  相似文献   

8.
基于Flash交互动画技术的西湖传统文化保护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湖传统文化保护系统属于非物质文化数字保护的范畴.在非物质文化数字化保护的框架下,以西湖传统文化内容为范例,探讨和建立了以Flash开发平台的Action Script 3.0为基础、交互动画形式为主的多维度交互式展示系统,重点解决基于Flash Action Script 3.0语言为基础的内在技术,尝试以模拟触控平台、无缝链接交互结构及自由信息交互操控三大交互结构设计来实现交互现实体验,从而验证了在数字化媒体艺术中Flash交互动画技术传播传统文化的优势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西湖游船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其鲜明的个性,是中国游船文化的经典与代表。建国以来,西湖游船旅游业的发展,较好地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在游船数量、规模、品质、旅游人数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目前游船总数已达896条,拥有游船单位达25家,年游客量约400万人次。当前,杭州旅游休闲业正在向国际化发展,作为其最经典内容之一的西湖游船业,如何继承传统,强化个性,提高档次,增加魅力,为海内外游客服务,是必须认真探讨的问题。⒈强化民族特色,讲究命名艺术现今的西湖游船,主要形式还是传统的手划船与画舫,个性明确,很受…  相似文献   

10.
龚勤 《杭州科技》2008,(5):16-16
10月5日上午,由浙江省、杭州市科协主办,省市城市科学研究会承办的"西湖环境综合保护"论坛在西湖边召开.专家们针对"西湖环境综合保护"这项本世纪(也是西湖历史上)最全面的环境保护和整治工程,从学术研究角度,对该工程涉及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人文民俗、名胜古迹等方面进行论述,从而提供科学研究论据,为西湖申报世界遗产建言献策.作为2008浙江暨杭州市科协年会的重点活动,论坛受到了广大科技、城市工作者和在校学生的欢迎.  相似文献   

11.
几个世纪以来,杭州西湖都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西湖之美像一位永葆青春的女神,从古到今,一直顺应着时代的发展需求。由西湖景观发展而来的历史文化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而且还表达了一种中国传统精英文化。文章简述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发展沿革和政府的保护措施。该文化景观通过对原始地貌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吸引外部投资,带动了整个城市的发展。在刺激地方就业的同时,不仅提升了市民的责任感,还宣传了景观的文化价值。文章通过对其规划要素的分析,探寻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价值得以留存至今,生生不息的可能性,探讨在文化基因的影响下  相似文献   

12.
调查统计得出杭州西湖风景区共有野生珍稀植物17种,隶属于12科17属.简要论述了西湖风景区野生珍稀植物生长的自然条件和分布现状.对西湖风景区野生珍稀植物进行了区系分析,发现西湖风景区野生珍稀植物东亚和中国特有分布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3.
会展旅游项目策划与管理——以西博之旅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艳淑 《科技信息》2007,(24):440-441
1、西博之旅简介 2002年,为迎接西湖博览会,著名旅游胜地杭州推出"西博之旅"游览线."西博之旅"游览线首先推出的是"自由人专线",游客除了集体参加西湖博览会项目外,其它时间自由活动.主要包括参加西湖博览会开幕式、西湖国际烟花大会、西湖花会等;"西博观光之旅专线"则把观光旅游与西湖博览会项目结合起来.其中最具特色的两条线路是,西湖新景游:雷峰塔--万松书院--胡雪岩故居--吴山城隍阁--清河坊古街--西博项目;文博之旅:中国茶叶博物馆--胡雪岩故居--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西博项目;"西博考察专线"也倍受专业人士青睐.  相似文献   

14.
杭州西湖宛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祖国锦绣山河的东南隅.说起西湖的美,不仅在于它峰奇山幽碧波粼粼,山光水色相映如画,而且还有“龙井茶叶虎跑水”这闻名遐迩的西湖两绝. 龙井茶是我国绿茶中的珍品,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而著称于世.龙井茶产于西湖的西南,这里山坡平缓,阳光充足,雨水均匀,气候湿润,土壤以酸性红土  相似文献   

15.
一、上城区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1.推进"西湖创意谷"的建设 "西湖创意谷"是上城区人民政府与中国美院联合打造的创意产业发展的品牌."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杭州西湖湖西区域水湿生植物资源的详细调查,为西湖湖西综合保护工程水湿生植物的引种和配置提供了参考依据;提出了水湿生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及配置模式,并从水湿生植物的选择、搭配及种植等方面探讨了其在西湖湖西综合保护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2022年3月1日,《杭州市西湖龙井茶保护管理条例》正式开始施行.《条例》中明确指出,市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数字化管理手段开展溯源管理,开发和维护西湖龙井茶数字化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8.
作为浙江人的屠隆,诗文中有许多西湖风光的描写,在与杭州官员、社会名流交往的书信中也有较多关于岳王庙的议论.通过对屠隆诗文作品的解读来探究明代西湖岳王庙前塑像的变迁,以及明人对待岳飞、秦桧、王氏、万俟禼、张俊等人的看法及争议,由此透视出其特有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西湖风景区7个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Cd元素的含量,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按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对西湖风景区Cd的污染状况做出评价,为更好地保护景区土壤和人类健康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西湖风景区7个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均受到不同程度的Cd污染,其中马路边缘区域综合污染指数值为3.8433,属重度污染区域,茶园、景区绿地、林地、山林地、竹林和小区绿地的综合污染指数值分别为1.8249,2.4811,1.7279,2.3862,1.7725和1.9053,属于中度污染区域,Cd含量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西湖风景区Cd污染来源具有由交通排放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对闽东南地区的泉州市东湖和西湖不同水域水体中各形态磷进行采样分析,探讨城市湖泊水体中磷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东湖和西湖水体中总磷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470,0.203 mg·L-1,而溶解性总磷酸盐分别占总磷的60.2%~87.6%和38.1%~73.2%.这表明东湖水体中磷的主要存在形态是溶解性总磷酸盐,且主要以溶解性正磷酸盐的形式存在,占溶解性总磷酸盐的60%~92%;而西湖溶解性正磷酸盐占溶解性总磷酸盐的34.7%~68.5%.东湖和西湖水体各采样点中,溶解性总磷酸盐与溶解性正磷酸盐有相似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