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邹永成 《广东科技》2008,(3):143-144
本文全面介绍了聚氨酯焦油填缝料的成份、性能及在二级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中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1/4车-地基梁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车辆速度和悬挂系上部质量、路面板厚度、接缝宽度、接缝剪切刚度、地基模量、地基阻尼系数和地基弱化指数等因素对接缝填缝料剪切应变、剪切应变率和其基频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以上各因素变化时,若地基阻尼系数较小,接缝填缝料剪切应变、剪切应变率随车辆位置变化呈现出波动衰减;若地基阻尼系数较大,则波动性消失.通常,剪切应变幅值在0.003~0.050之间变化,剪切应变率幅值在5~25s-1范围内,而其基频在5~100Hz之间.合理增加接缝宽度、提高接缝剪切刚度以及地基阻尼可有效降低填缝料剪切应变(率)幅值,从而减少接缝填缝料的失黏脱落破坏.研究结果可用于混凝土路面接缝填缝料力学性能评价和选材.  相似文献   

3.
梁鹏 《科技信息》2011,(10):I0328-I0328
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其强度高、稳定性好、耐久性好、有利于夜间行车等优点,被广泛使用于三、四级公路和农村村道硬化中。然而,随着水泥路面的迅速增长,水泥路面的许多病害也逐渐体现出来。大致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可分为:断裂类、竖向位移类、接缝类和表层类四种类型。断裂类主要指纵、横、斜向裂缝和交叉裂缝、断裂板等;竖向位移类主要指沉陷和胀起;接缝类主要指裂缝的填缝料损坏、唧泥、错台和拱起等;表层类主要指坑洞、露骨、网裂和起皮、粗集料冻融裂纹、修补损坏等。笔者以损坏类型为依据,大体分析下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的作用使沥青结合料不断老化,影响了路面的使用性能.因为置于路面不同深度以及不同年限的沥青结合料,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的程度不同,故老化程度也有所不同.对不同使用年限和不同层位的沥青结合料进行了样品抽提,经试验分析了沥青结合料的老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路面使用的年限越长,老化越严重,但从路面表层往下,老化程度呈现递减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促进路面全寿命周期分析在道路工程领域的研究与发展,为低碳节能型路面材料应用、结构设计及养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路面全寿命周期能源消耗与CO_2排放分析方法进行了全面分析。介绍路面全寿命周期分析的基本方法,提出功能单元应具有的基本属性,指出中国主要道路建筑材料物化清单需要统一的现状。系统梳理路面材料物化阶段、建设施工阶段、使用阶段、养护维修阶段与结构拆除阶段中所涉及的环境影响因素,指出路面平整度、路面反射率、水泥混凝土碳化、沥青燃烧能、交通延误、养护维修方案等在路面全寿命分析中的重要性,并对其能耗与CO_2量化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对再循环材料的环境影响分配方法进行了列举说明,指出数据质量与敏感性分析的必要性。综合分析表明:基于路面长时间使用寿命,应重视路面使用阶段与养护阶段中随时间积累的环境影响因素;以循环理念为基础,多层面的对路面全寿命周期内各阶段涉及到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完善路面全寿命分析模型,使其能够科学、合理的计算出路面全寿命周期的能源消耗与CO_2排放。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虚拟裂纹闭合法(virtual crack closure technique,VCCT),提出复合式路面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理论模型,借助现有有限元软件,开发模拟复合式路面疲劳裂纹扩展过程的子程序,用其计算路面结构在裂纹扩展中的能量释放率,通过相关公式求得复合式路面的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研究结果表明,使用VCCT计...  相似文献   

7.
为了全寿命周期或超寿命周期使用沥青路面,对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技术进行探讨,建立预防性养护的长效机制与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并进行科学规划很有必要。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路面病害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而造成路面病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路面可能出现的早期病害,在病害出现之前的合适时机,采用合理的预防性养护措施是延缓路面使用性能恶化速率、延长使用寿命和节约周期费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了VAE可再分散乳胶粉掺量对聚合物水泥填缝料(Polymer-Modified Cement Based Composed Joint Sealant,PCJS)拉伸性能的影响规律。将苯丙乳液水泥基路面填缝料中的部分填料替换为VAE乳胶粉制成新型的PCJS,测量了不同VAE乳胶粉掺量下PCJS的拉伸强度、拉伸断裂伸长率、拉伸峰值应变、拉伸模量,观察记录了拉伸破坏形态,分析了温差对PCJS早期拉伸强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苯丙乳液(SAE)和VAE乳胶粉对PCJS的复合改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30℃温差处理对PCJS早期拉伸强度发展无显著影响。且在28d标准条件下养护完成后,随着VAE乳胶粉掺量增加,PCJS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显著上升,拉伸破坏形态由"内聚破坏"向"粘结破坏"转变,拉伸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峰值应变随乳胶粉掺量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乳胶粉掺量为2%~3%时,PCJS拉伸变形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9.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是容易导致路面出现各种病害的薄弱环节。接缝养护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的主要内容。针对目前接缝宽度较小,养护中清理难度较大的问题,提出接缝扩缝养护技术,提高养护效果。对于填缝材料与接缝侧壁混凝土粘结不良的问题,提出机械刷缝、清洗烘干的接缝清理技术,加强粘结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论述通过张罗公路路面推移病害的现场调查及成因分析,提出了病害综合防治措施,这必将对提高旧路面的使用品质,延长公路使用的寿命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确立了道路缺陷交通事故中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赔偿责任。虽然承担责任的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可能属于公法主体,但道路设计建造缺陷致害责任所要保护的是受害人的民事权益。因此,道路设计建造缺陷致害责任应定性为民事责任。道路设计建造缺陷致害责任为无过错责任,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设计单位不宜作为第一顺位的责任承担人。当与道路管理瑕疵赔偿责任竞合时,应赋予受害人选择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或者管理者赔偿后有权就超出其赔偿数额的部分向真正责任人追偿。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冬季凝冰地区道路路面特殊的使用环境,采用等质量置换法将微表处集料中的矿粉置换为抗凝冰填料,制备成抗凝冰微表处.通过掺入不同掺量的抗凝冰填料,对比分析微表处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及抗凝冰效果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抗凝冰填料的掺入对微表处的耐磨耗性能、抗水损性能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对抗滑性能略有降低;微表处混合料中盐分的析出抑制了路面结冰,延长冰层的形成时间及降低冰层形成后的强度.与普通微表处相比,抗凝冰微表处具有较好的抑制凝冰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从基层平整度、热拌沥青混合料、碾压工艺、摊铺、接缝处理等方面分析了机械施工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并指出了施工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这对保证沥青路面的平整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侧重于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以贵州省第三联线遵义至马场坪公路为例,从交通量预测、路网结构分析、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分析等方面介绍了公路技术标准确定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海南垦区内农场与地方行政区域毗邻、交错,形成了一系列复杂的空间与管理关系,垦地之间出现诸多问题,如垦地产业分工协作不足、医疗与教育等基础设施分布不均、要素流动性差等。以垦地共建型特色小镇——文儒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从道路系统和用地布局2个方面出发,对文儒特色小镇空间布局优化进行研究。针对存在的道路系统不完善、支路密度低、垦地片区路网结构不均衡、用地较为分散和设施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分别对道路系统和用地布局提出优化调整建议,以加强文儒特色小镇垦地之间的整体性,实现垦地共建。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底煤巷锚梁网索联合支护技术的应用情况,包括其支护方式、施工工艺、矿压监测以及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王华 《山西科技》2009,(5):114-115,117
稀浆封层是将乳化沥青、符合级配的骨料、水、填料及添加剂按一定的设计配比搅拌成稀浆混合料,均匀地摊铺在待处理的路面上,与原路面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密实、坚固、耐磨的道路表面封层,大大提高路面使用性能,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接线高速公路的深厚软土地基进行有效的加固,采用了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的处理方法.通过施工中的监测与质量控制,证明该方法具有产生固结变形大、速度快的优点,对于处理沿海地区深厚软基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并且在路堤填筑时能保持地基稳定,可以加快填筑路基的速度,缩短施工期.同时,为了研究新型的排水材料,本工程在国内首次将钢丝透水软管作为竖向排水体用于地基加固,通过实施过程中的孔隙水压力和沉降监测结果分析,可知透水软管也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铝铜连接的感应钎焊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钎焊技术进一步提高,采用Zn-Al钎料对Al与Cu进行了感应钎焊连接研究,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室温压剪试验等分析手段对接头的微观组织和室温剪切强度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Zn-Al钎料可以实现Al与Cu的连接;接头的界面结构为Al/Al基固溶体+Al-Zn共晶组织+CuAl2金属间化合物/(Cu,Zn)固溶体层/Cu;在电流为340 A、时间为9 s的钎焊条件下,接头的剪切强度在室温下达到128.5 MPa。  相似文献   

20.
城市高架路下匝道地面联接段最小长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下匝道地面联结段的系统通行能力,提出了一种计算联结段长度的方法.给出了地面联结段的基本定义及假设,分析了地面联结段构造特性及交通流特性.采用临界安全间隙理论、概率论及运动学方法,综合考虑车辆驶离匝道后汇入地面道路、完成交织运行和顺利驶入下游交叉口左转车道的运行过程,从系统的角度构建下匝道地面联结段的最小长度模型.对于新建道路,根据模型计算可确定联结段的最小长度;对于现有道路,将实测值与模型计算值进行比较,可分析地面联结段产生拥堵原因,便于采取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最后结合实测调查数据,通过与CORSIM仿真模型的输出值进行比较,对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