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以尿素为沉淀剂,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得到两种有机插层水滑石Zn2Al-LDH/PNCA和Zn2Al-LDH/PHBA化合物,并用XRD、FT-IR和UV-VIS对合成的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合成的有机插层水滑石具有良好的层状结构;其紫外光谱与有机物进行对比,有机物插层后紫外吸收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2.
以尿素为沉淀剂,用均匀沉淀法一步合成Zn2Al-LDHs/对苯二甲酸和Zn2Al-LDHs/间苯二甲酸,利用XRD、IR与UV对所得到的有机物插层水滑石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两种有机物插层水滑石样品具有典型的水滑石结构,有机物分子在层间以双层交错的形式排布。紫外漫反射光谱图研究表明所合成的两种二元羧酸插层水滑石在UVB段有很好的紫外吸收性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合成了1种Zn(Ⅱ)配位聚合物{[Zn(C4O6)(H2O)2]·2H2O}n, 对该化合物的单晶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结构.标题化合物是由酒石酸根作为六齿配体与Zn(Ⅱ)离子进行配位形成的具有3D无限结构的配位聚合物.同时对化合物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红外光谱及荧光光谱进行了测定及分析.  相似文献   

4.
采用共沉淀法以硝酸锌、硝酸铝、氯化钼和尿素为原料,制备出锌铝水滑石(Zn/Al-LDH)和锌钼水滑石(Zn/Mo-LDH),经煅烧得到衍生复合氧化物(LDO),采用再构筑法用己二酸、辛二酸、癸二酸对其进行改性。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热重分析(TG)等手段对制得的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对LDH,LDO及改性LDH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Zn/Mo-LDH比Zn/AlLDH具有更短的最佳吸附时间,且能达到较大的脱色率,但Zn/Al-LDO具有最大的脱色率。  相似文献   

5.
柠檬酸柱撑水滑石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采用一定方法合成了水滑石锌铝碳酸根双氢氧化物(Zn2A l-CO3-LDHs)及镁铝碳酸根双氢氧化物(Mg2A l-CO3-LDHs),并通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等手段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接着以水滑石锌铝碳酸根双氢氧化物(Zn2A l-CO3-LDHs)及镁铝碳酸根双氢氧化物(Mg2A l-CO3-LDHs)为前体,以乙二醇为介质,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柠檬酸柱撑层状双氢氧化物(Zn2A l-C6H7O7-LDHs和Mg2A l-C6H7O7-LDHs),并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等测试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6H7O7-可以完全取代水滑石层间的CO32-柱撑水滑石具有良好的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6.
以溴代肽脂质BrC5Gly2C16与5,10,15-三苯基-20-对羟基苯基卟啉(HPTPP)为原料,合成一种可用作新型分子器件的卟啉-脂质体化合物P-GlyL。 采用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以及核磁共振等进行表征。 并对该化合物在不同浓度的金属离子Zn2+溶液中的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当加入Zn2+之后,形成的金属卟啉化合物荧光强度在650.0nm处下降,而在437.0nm和595.8nm处产生新的荧光发射峰,且荧光强度随着Zn2+浓度增加而增强,而同时349.0nm和698.5nm处的发射峰发生了0.5nm的红移且荧光强度增强。  相似文献   

7.
以间(对)苯二胺和2-吡啶甲醛为原料,合成了两种含吡啶基的π共轭结构席夫碱化合物。借助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质谱等手段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以及荧光光谱研究了化合物在几种溶剂中的光学性能,结果表明直线型化合物2的紫外和荧光光谱和V型结构化合物1的紫外和荧光光谱相比较,发生了较大程度的红移。  相似文献   

8.
设计合成了1-氰基-中氮茚-3-[N-(2-氨基乙基)]甲酰胺(化合物3).通过IR,1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其对Cu2+、Zn2+、Ni2+、Co2+、Mg2+、Na+、K+和Ca2+的识别作用,发现Zn2+、Ni2+、Co2+、Mg2+、Na+、K+和Ca2+对化合物3的荧光光谱几乎没有影响,但Cu2+对化合物3有非常强大亲和力,Cu2+可以使化合物3的荧光发射明显猝灭,化合物3在DMSO溶剂中作为铜离子荧光探针,受常见离子干扰较小,对于铜离子有着较高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异喹啉-7-酮衍生物,7H-苯并咪唑[2,1,-a]联苯[de]异喹啉-7-酮(1)和4-溴代-7H-苯并咪唑[2,1,-a]联苯[de]异喹啉-7-酮(2),并用红外、核磁共振、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表征.对于这两个化合物,使用密度泛函(DFT)方法,在B3LYP/6-311G**水平上,计算了它们几何结构和原子电荷自然布居分析.使用TD-DFT方法,预测了化合物1和化合物2的电子光谱,结果表明与实验电子光谱相吻合.在萘环的4位处引入Br吸电子基团将会改变化合物1和化合物2电子光谱和荧光光谱峰的强度和位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直接用表面带正电荷的黏土矿物水滑石进行除藻。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物质的量之比的Mg/Al水滑石和Zn/Al水滑石,将两种材料进行去除铜绿微囊藻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金属物质的量之比为3的水滑石除藻效果优于其他条件的水滑石;利用金属物质的量之比为3的Mg/Al水滑石和Zn/Al水滑石对不同浓度铜绿微囊藻进行去除实验,发现Mg/Al水滑石除藻效果优于Zn/Al水滑石,对高浓度和低浓度铜绿微囊藻都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最后,研究了Mg/Al水滑石的水溶性,以及对环境的友好性能,结果发现Mg/Al水滑石水溶性较小,对水体的硬度和铝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以8-氨基喹啉为母体,设计并合成一种Zn2+比率型荧光探针,通过核磁、质谱表征其结构,并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研究了探针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该探针在pH为4.0~9.5条件下均能有效识别Zn2+,尤其在pH 7.4的生理条件下具有最优的识别能力.探针与Zn2+能形成结合比为1:1的稳定络合物且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响应迅速,因此该荧光探针具有在生物及环境等领域有效检测Zn2+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利用4种等效Lorenz-Mie理论以及离散偶极子近似理论(DDA)计算了毫米波频率下卷云中随机取向六角形冰晶粒子的散射特性.对比结果表明:在毫米波频率下,利用等效体积与投影面积比值(V/A)Lorenz-Mie理论计算的结果与DDA的结果最接近,最后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误差公式,为等效球理论代替DDA计算复杂的六角形冰晶粒子散射特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等光谱方法研究了配离子[zn(phen)2]^2 (phen=邻菲咯啉)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在DNA存在下,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产生了明显的减色效应。DNA的碱变性曲线在配合物的存在下向pH值增大的方向移动,增色效应减小.荧光光谱表明EB(溴化乙锭)-DNA体系的荧光强度随[zn(phen)2]^2 的加入而迅速减弱,表明锌的邻菲咯啉配合物与DNA之间发生了插入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面向对象的DDA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使DDA(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方法更加有效地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对原方法作了改进,开发了界面友好的前、后处理程序,方便用户建立DDA模型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结果分析,修正了由于刚体旋转给计算结果带来的误差;在DDAW程序中集成了圆形和椭圆形颗粒随机生成算法,并对椭圆形颗粒的接触算法进行了改进,从而使DDA可以应用于分析散粒体介质;增加了更加有效的方程求解器-预处理共轭梯度法(PCG)和对称连续超松弛预处理共轭梯度法,将这些改进集成在新开发的DDAW(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windows version)程序中,算例证明了DDAW程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目前用于除藻的黏土矿物表面带负电荷,需通过改性提高黏土矿物的除藻能力,而改性材料会导致成本增加、产生二次污染等,因此研究了直接用表面带正电荷的黏土矿物进行除藻的可行性。通过共沉淀法制备Mg/Al 水滑石,并用其进行去除铜绿微囊藻的实验研究,探究了吸附剂用量、搅拌时间、铜绿微囊藻初始浓度以及pH 值对Mg/Al 水滑石去除铜绿微囊藻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剂用量为1 g/L、搅拌1.5 h、pH=6~11 是Mg/Al 水滑石除藻的最佳条件;Mg/Al 水滑石对质量浓度为0.5~3.0 mg/L的铜绿微囊藻具有较高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6.
The telomere is a complex of simple guanine-rich repeating sequences of single-stranded DNA and pro-tein at the ends of eukaryotic chromosomes[1―3]. Hu-man telomere consists of the sequence, 5′-TTAGGG-3′, with the length ranging from 5 to 15 kb. The gu…  相似文献   

17.
以十二胺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采用水热法合成了HMS介孔分子筛,系统地研究了合成条件如pH值、合成温度、合成时间、DDA/SiO2、H2O/SiO2和EtOH/SiO2对HMS介孔分子筛结构和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条件对HMS介孔分子筛的结构和粒径有很大影响,在pH=7,DDA/SiO2=0.27,H2O/SiO2=66.7,EtOH/SiO2=6.5,20 ℃下反应18 h,可以获得粒径为100~300 nm的超微HMS介孔分子筛.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聚衣康酸(PIA),并将PIA接枝十二胺合成两亲性梳状聚合物(PIA-g-DDA).利用动态光散射(DLS)测试PIA-g-DDA的溶液性质,并研究其流体力学直径和烷基链接枝比率对粒径大小的影响.以芘为分子探针,通过荧光光谱法测定PIA-g-DDA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利用两亲性梳状聚合物PIA-g-DDA包埋阿霉素(DOX),通过相转移的方法制备聚合物载药体系PIA-g-DDA@DOX.结果表明:烷基链接枝率越高,聚合物的胶束粒径越小;其CMC=2.01×10-2 mg/mL;该载药体系包埋率高,载药量大,缓释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9.
通过浮选实验研究了N,N-二(3-氯-2-羟丙基)十二胺(NCDA)作用下石英、菱镁矿和白云石的浮选行为.通过zeta电位测试、基团电负性判据和量子化学计算等分析研究了NCDA的性能及作用机理.浮选实验结果表明:在矿浆自然pH值条件下,加入同等用量的捕收剂,NCDA对石英的捕收能力比十二胺(DDA)强,对菱镁矿和白云石的捕收能力明显弱于DDA.zeta电位测试结果表明,NCDA与石英表面发生静电吸附和氢键作用.基团电负性、水油度和前线轨道能计算结果表明,相比DDA,NCDA具有更好的捕收性能和起泡性能,更容易与石英表面发生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