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浓香型大曲培菌发酵期(0-10 d)和储藏期(20-100 d)共12个大曲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PCR-DGGE技术解析浓香型大曲制备过程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PCR-DGGE图谱表征的微生物群落丰度、优势度及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大曲制备过程中,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复杂多样。发酵环境的剧烈变化及真菌群落间的协同和制约效应均对大曲制备过程中真核微生物群落组成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3.
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方法从浓香型白酒大曲中筛选出8株优势芽孢杆菌,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并结合细菌脂肪酸鉴定技术(MIDI鉴定系统)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大曲中分离筛选得到8株芽孢杆菌分属于5个种,分别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浸麻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macerans)、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相似文献   

4.
PCR-DGGE用于浓香型大曲微生物群落分析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浓香型大曲微生物群落的PCR-DGGE电泳最佳变性剂梯度范围、电泳时间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细菌DGGE电泳最佳变性剂浓度梯度为35%~55%;而真菌DGGE电泳最佳变性剂浓度梯度为30%~50%。通过时间进程法得出最佳电泳时间为16小时。运用此优化后的PCR-DGGE技术对不同时期曲药微生物群落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较丰富的微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据新疆的特殊自然条件,对浓香型白酒酒醅发酵中微生物消长、物质变化进行研究,初步弄清了酒醅发酵微生物消长、物质变化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酱香型白酒是中国传统白酒的口味之一,以著名的贵州茅台酒为代表,属于大曲酒类。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类以及产生独特风味的物质正在被逐渐揭晓。大曲微生物中细菌是产生蛋白酶和香味物质的重要种类,在大曲酒的品质、风味呈现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系统地综述酱香型白酒大曲中细菌的多样性及蛋白酶的最新研究进展,对酱香型白酒微生物未来的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浓香型白酒的生产依赖于窖池,窖池的好坏取决于窖泥微生物,其中厌氧微生物尤为重要。为了认识窖泥厌氧微生物,从浓香型白酒窖泥中分离纯化得到3株厌氧细菌,对其进行菌落观察、镜检和生理生化检测,参照《伯杰细菌鉴定手册》进行初步鉴定并确定其属名。3株厌氧细菌分别为: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Tsukamurella(束村氏菌属)、Sporolactobacillus(芽孢乳杆菌属)。  相似文献   

8.
浓香型白酒的生产依赖于窖池,窖池的好坏取决于窖泥微生物,其中厌氧微生物尤为重要。为了认识窖泥厌氧微生物,从浓香型白酒窖泥中分离纯化得到3株厌氧细菌,对其进行菌落观察、镜检和生理生化检测,参照《伯杰细菌鉴定手册》进行初步鉴定并确定其属名。3株厌氧细菌分别为: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Tsukamurella(束村氏菌属)、Sporolactobacillus(芽孢乳杆菌属)。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旨在从高温大曲中筛选得到产酱香风味的细菌菌株,用于高温大曲的增香提质。以仁怀地区酱香大曲为原料,采用嗅闻法筛选获得1株产香细菌XJ-12,通过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结合16SrR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对细菌XJ-12进行耐受性测试,发现XJ-12生长较为迅速,18 h左右进入稳定期,能在55℃下生长,pH值为3.5时出现抑制,耐受8%的乙醇、17%的NaCl和25%的初始糖度。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检出固态发酵挥发性风味物质39种,主要有2,3,5,6-四甲基吡嗪、乙偶姻、苯乙醇、苯酚、苯乙酸乙酯等。结果表明细菌XJ-12有较好的耐受性,并能产生多种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培养条件下酯化酶细菌的代谢产物特征。从浓香型大曲中分离得到一株产酯化酶细菌,用B 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进行鉴定,改变发酵时间、发酵初始pH值和培养温度等培养条件,用乙醇对发酵液进行萃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其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嗜热葡糖苷酶芽孢杆菌(Geobacillus thermoglucosidasius)。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甲醇及各种高级醇逐渐减少甚至消失,而酯类物质则逐渐增加;随发酵初始pH值的增加,酸类物质有所减少,在pH为7.5时,产生了较多的酯类物质,但乙酸、3-羟基-2-丁酮、乙醛和3-甲基-丁醇等代谢产物不会随发酵初始pH值变化而变化;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酸类物质和醇类物质的种类有所增加,当培养温度为35℃时,产生更多的酯类物质。  相似文献   

11.
以稠油中的沥青质组分作为唯一碳源,利用选择性富集方法,从油田采出水筛选得到一株能够降解沥青质的菌株S,分子生物学分析表明,菌株S与Genbank中Bacillus subtilis Bsn5的序列相似度达99%.利用菌株S对富含沥青质的稠油进行了微生物降解评价实验,分析了其对稠油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菌株S作用后,稠油外观及组成结构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烷烃含量增加,沥青质组分降低,沥青质降解率达到34%;稠油黏度和密度也相应降低,降低程度分别为34.11%和4.57%;菌株S对稠油的作用,改善了稠油的物化性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冷箭竹(Bashaniafangiana)无性系繁殖竹笋的种群消长规律;建立了冷箭竹活笋数、死笋数、总发笋数的消长预测模型;找出影响冷箭竹种群消长的主要因素;得出当年生活笋数与一年生成竹数对第2年的成活竹笋数有显著影响,二年生与多年生成竹数对第2年的死笋数有显著影响的结论.了解冷箭竹的种群发展和竹种资源数量是预测对大熊猫承载能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IHA方法监测仔猪哺乳阶段猪瘟抗体水平的消长规律。首先通过对全场母猪和仔猪进行普查,再根据普查及临床观察结果选出相对健康的妊娠母猪,对这些母猪所分娩的仔猪进行跟踪采血检测其猪瘟抗体的消长情况。根据试验结果:仔猪在出生6、14、21、25、28、30d测得的抗体效价平均值为5、10.5,4.75、2.75、1.4、0.8,根据以上试验数据可很好地绘制出猪群的猪瘟抗体消长曲线图,通过试验可知仔猪哺乳阶段的抗体消长符合其规律变化,推断出最佳的初免时间为23-25日龄。  相似文献   

14.
从分子的距离矩阵出发,构建一种新的分子拓扑指数XZ;用此指数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95种链烷烃的标准生成焓进行一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指数XZ具有良好的结构选择性和性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从分子的距离矩阵出发,构建一种新的分子拓朴指数Xz,同时结合分子中各原子的支化度之和Z,并用它们关联饱合链烃类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它们具有良好的结构选择性和性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电子鼻技术对贮藏在不同温度(-4 ~15℃)与不同贮藏时间下(0~7 d)的草鱼挥发性气味进行了主要成分分析以及货架期分析,并结合挥发性盐基氮、菌落总数等相关理化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贮藏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草鱼的挥发性盐基氮值与菌落总数值均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而且菌落总数符合一级化学动力学模型(R2>0.9),基于电子鼻对-4 ~15℃下气味变化结果进行的货架期分析,与该温度下理化指标变化趋势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是成功开发页岩油气的关键技术。然而,页岩储层低孔低渗、非均质性的地质特性导致其在压裂增产过程中极易受到储层伤害,且伤害程度高,伤害解除难度大,严重影响油气产量。本文综述了页岩油气压裂增产过程中的主要储层伤害机理,包括物理伤害、化学伤害和微生物诱导伤害,详细讨论了压裂增产过程中各种伤害类型及目前可用的储层保护方法,并对未来储层保护技术的升级发展提出了建议。本文提高了对压裂增产过程中页岩储层伤害发生原因、地点、程度及影响的认识,并更好的控制、预防、利用,以促进页岩油气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8.
在分子拓扑学理论基础上,运用图论方法,基于分子距离矩阵提出一种新的分子拓扑指数Ty,计算24种脂肪胺的Ty值并与其物理化学性质相关联,结果表明,具有良好的性质相关性和结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改进键参数拓扑指数Hs,建立了脂肪胺的物化性质Y的定量式:Y=a bHs,式中a,b是系数,对于某一物理化学性质为一定值.预测了含有10个碳原子以内的脂肪胺的沸点、摩尔折射率和偏心因子等三项物理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20.
间种对油茶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幼林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测定的方法,研究了间种对油茶幼林土壤理化性质及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茶幼林地间种花生和红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的水分含量,但间种土壤养分含量均优于对照地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也显著高于对照地微生物数量。同时,间种还提高了油茶的新梢长和树高,增加了林地的经济收益。实施油茶幼林间种对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及提高油茶生长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