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洋微型浮游植物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海洋微型浮游植物分子生态学领域研究进展,综述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海洋微型浮游植物物种鉴定、系统发生学、群落组成、生态适应与生态功能等方面的应用成果.分子标记和核酸序列为海洋微型浮游植物鉴定与系统发生树的构建提供了更为细致的指标;不依赖纯化培养技术的原位分子方法能较为全面地描述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组成结构,荧光原位杂交等定量分析技术实现了对种群时空分布和动态的监测;通过功能基因与基因组序列分析等遗传基础分析方法,探讨浮游植物对环境适应的分子机制,研究其生态适应与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2.
超微型浮游植物是指粒径在0.2-5μm的浮游植物,它包括全部的微微型浮游植物和粒径在2-5μm的微型浮游植物。基于色素分析的化学分类法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可进行大规模和高通量样品分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能够很好地对色素进行分析,对藻类的种类和粒径没有限制。本文在讨论淡水超微型浮游植物重要生态功能及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和比较了几种淡水超微型浮游植物研究方法的优、缺点,结合典型案例分析,重点阐述了化学分类法在淡水超微型浮游植物分类分析中的应用特点,并对配套的算法进行了深入地讨论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HPLC-CHEMTAX的优势、难点及未来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3.
海洋硅藻多样性与生态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硅藻是海洋浮游植物的主要类群,也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初级生产者,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人们对海洋硅藻多样性和生态作用的认识还很有限.在叙述海洋硅藻多样性、生态作用及硅藻分类学与系统学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最新进展的基础上,概述了厦门大学硅藻课题组近年来在海洋硅藻分类学与系统学、多样性与生态分布、硅藻数据库与计算机自动识别、微型硅藻与硅藻隐形种、硅藻遗传地理差异、硅藻对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硅藻细胞硅吸收与硅质壁形成机制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和取得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4.
海洋微型浮游植物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海洋微型浮游植物分子生态学领域研究进展,综述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海洋微型浮游植物物种鉴定、系统发生学、群落组成、生态适应与生态功能等方面的应用成果.分子标记和核酸序列为海洋微型浮游植物鉴定与系统发生树的构建提供了更为细致的指标;不依赖纯化培养技术的原位分子方法能较为全面地描述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组成结构,荧光原位杂交等定量分析技术实现了对种群时空分布和动态的监测;通过功能基因与基因组序列分析等遗传基础分析方法,探讨浮游植物对环境适应的分子机制.研究其生态适应与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5.
胶州湾浮游植物分子遗传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海洋浮游植物总体的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氧化酶大亚基基因(rbcL)片段,建立该基因变异类型文库,并随机测定了38个rbcL大亚基基因片段序列,初步分析了海洋浮游植物分子遗传多样性。将≥97%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定义为种内变异,38个片段分别代表13个不同的物种,或称为不同的操作分类单元。与数据库序列比较发现,PPJZ01,PPJZll和PPJZ20可能是已报道的rbcL基因序列代表的物种,其它克隆在数据库中没有对应的近缘物种序列存在。系统学分析表明分离的克隆分别属于隐藻门、硅藻门、绿藻门和streptophyta等的浮游植物,极少数克隆来源于异鞭毛藻类、定鞭藻纲和原细菌。根据各操作分类单元克隆数计算得胶州湾浮游植物分子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7。研究结果为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剖分海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海洋浮游植物动力学积累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海洋超微型蓝细菌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光合自养原核类群,主要由聚球藻(Synechococcus)和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两个属组成,贡献了约25%的海洋净初级生产力.聚球藻是一个古老且多样性非常高的类群,从赤道到极地都有分布.聚球藻与异养细菌及蓝细菌病毒的相互作用维系了微食物环的结构和复杂性,对于海洋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至关重要.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基于模式预测,聚球藻将会在生态系统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海洋聚球藻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遗传多样性,及其与异养细菌、蓝细菌病毒的互作机制4个方面综述该领域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AFLP分子标记技术在昆虫分类鉴定、遗传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分析、群体遗传结构和分化、生态型分析等分子系统学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的较大进展.总结了AFLP的改进技术,并提出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多毛纲(Polychaeta)动物系统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毛纲动物以海洋底栖分布为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产生了形形色色适应不同环境的形态特征和生活史策略.对其系统学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保持机制及其在生物系统进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多毛纲动物为并系发生,但它们在环节动物系统发生树中的基部类群以及大部分并系群之间的相互关系仍有待确定.今后应该增加各类群有代表性的物种的取样数量,开展形态学特征、生活史策略以及分子遗传标记的综合研究,以期完善多毛纲动物的系统学.  相似文献   

9.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海水鱼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NA分子标记技术自问世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动植物的遗传育种领域,应用该技术来开展海水鱼类遗传育种的研究对海洋鱼类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有着重要意义.阐述了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海水鱼类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对我国鱼类遗传育种工作提出了若干意见,同时就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超微粒子。内容包括制备方法,粒度大小的测定方法,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它在化学工业、电子工业、尖端科学和基础理论研究中的应用。提出了今后优先考虑的课题:(1)从国外引进的感光材料、电子元件材料等的生产变成国内生产; (2)精密陶瓷; (3)传感器; (4)超微粒子在光化学,激光化学的应用; (5)超微粒子在分子电子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石斑鱼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之一,其种类繁多,大部分营定居性生活.由于种间缺乏明显的外部形态区别特征,石斑鱼的分类一直是鱼类系统分类学中的一个难题,存在着很多争议和混淆.通过DNA序列分析在分子水平重建物种的系统进化关系是当前系统学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是传统系统学研究的重要补充和佐证.本文简要综述了石斑鱼类传统分类研究状况、存在问题及当前石斑鱼类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并对石斑鱼类的系统学研究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DNA分子标记的广泛应用,使得系统进化、生物地理、群体遗传及人类学等领域的研究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猫科动物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的重建是目前猫科动物DNA研究的主要方向,进而可以从DNA分子水平上研究猫科动物的进化过程及系统发育关系的本质.本文对DNA分子标记在猫科动物分子系统学中的部分研究成果做了概括.  相似文献   

13.
蓝藻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蓝藻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成果及进展,包括①目前用于蓝藻分子系统学研究的基因种类以及这些基因进化的结构规律,PCIGS,16SrRNA和ISR序列分析在蓝藻系统发育研究中取得的重要结果;②用于蓝藻分子系统学研究的方法及其应用;③有毒微囊藻属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超微层次有机岩石学及其在烃源岩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微层次有机岩石学是有机岩石学的新领域,其研究对象是地质体中亚显微的有机质,主要内容是超微组分的特征、成因、演化及其与烃类形成的关系,它弥合了常规有机岩石学(着重于显微组分层次)和有机地球化学(着重于分子层次)认识上的断层,本文评述了超微层次有机岩石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重要进展,并展示了它在烃源岩评价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杨梅  李新正 《广西科学》2016,23(4):299-306
伴随溯祖理论(coalescent theory)的日益完善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具有学科交叉性的分子系统地理学已成为国际上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其成果对现今的种内遗传格局、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水平等研究有重要的启示。西北太平洋的边缘海约占世界边缘海的75%,其显著的历史地理过程和复杂的海洋水文环境为海洋生物遗传分化和物种系统地理格局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模型。本文对近年来西北太平洋边缘海重要海洋动物门类的分子系统地理学进行简要综述,以期加深对相关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种群进化历史的认识,为海洋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同时,本文还对分子系统地理学今后的研究重点及其所使用的技术手段进行更深层次地展望。  相似文献   

16.
药用植物是我国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开展药用植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DNA分子标记技术作为一种新的遗传标记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药用植物研究的许多领域中.本文简要介绍了DNA分子标记在药用植物研究中一些常见技术(如RAPD、RFLP、AFLP、SCAR、ISSR、SNP等),同时对分子标记技术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鉴定、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药用植物亲缘关系鉴定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最后,对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李梅杏种质资源的系统起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梅杏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研究李属植物自然进化的重要种质资源,尤其是研究李、杏杂种自然发生规律的重要试材,本文对该类种质资源的形态多样性及分子系统学方面的研究作了综述,同时就如何深入研究该类资源的遗传结构以及对整个李属植物起源演化的意义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基于线粒体ND5基因的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D5基因位于mtDNA上,其进化速率较快,是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理想的分子标记之一.目前,已经利用该基因从各个分类水平对昆虫系统发育关系、物种形成与分化、种群遗传与变异及生物地理等方面做了广泛的研究.对ND5基因的分子特点及其在昆虫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湖北石首麋鹿粪便DNA的提取及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非损伤取样方法,从湖北石首麋鹿的粪便样品中提取得到其线粒体基因组Cyt 6基因的部分序列,并对其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现有的麋鹿是遗传多样性高度特化的物种;在分歧时间上,麋鹿属较鹿属更晚从鹿亚科中分化独立出来,与鹿属中的坡鹿有着较近的进化关系.此外.还对有关麋鹿归属的古生物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出现矛盾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通过对我国多地点不同年代地层中麋鹿化石或亚化石进行古DNA研究,可弥补现有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由于奠基者效应带来的取样误差,得到更有说服力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0.
过度捕捞、海区污染严重、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使得海洋鱼类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鱼类资源正面临枯竭的危险。积极发展海洋鱼类的增殖和养殖,是海洋鱼类资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措施和有效途径。海洋生物基因组研究是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础和新的生长点,其中,积极开展重要海水养殖鱼类遗传多样性与种质基因组研究,必将对提高海洋鱼类增殖与养殖的理论水平和创建高新技术起重要促进作用。文章对重要海水养殖鱼类遗传多样性和种质资源基因组的检测、遗传性状的调控、分子系统进化研究等方面的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进展做了综合分析,并指出我国今后开展这些方面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