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英国德尔塔生物技术公司的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类基因组中的血红蛋白基因提取出来,寻入酵母菌的基因组中,经发酵后产生出人类的血红蛋白。这种由酵母生产出的人血红蛋白有可能被用于严重外伤后失血过多患者的抢救和心脏病患者及癌症患者的辅助治疗。由于血红蛋白单体分子对人体有毒,故人们必须将这种血红蛋白加工成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酵母是进行外源蛋白生产的很有吸引力的寄主。与原核系统不同,酵母具有真核亚细胞组织,能完成译后的各种折叠、加工和修饰过程,通过这些过程才能产生出“真实的”、有生物活性的哺乳动物蛋白。另外,它们还具有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快速和遗传操作简便的优点。酵母表达工作的极大部分集中在已经充分研究过的酿酒酵母(Sacharomyes cerevisae)上。然而,随着DNA转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非酿酒酵母正在成为生产重组多肽的宿主,其中包括:多形汉逊酵母(Hansenula polymorpha)、乳酸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lactis)、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西方许旺酵母(Schwanniomyces Occidentalis)和解脂亚罗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本文将综述以上替代酿酒酵母的酵母表达系统的性能,并讨论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3.
固氮斯氏假单胞菌A1501(Pseudomonasstutzeri,原称粪产碱菌A1501)于1980年分离自中国南方水稻田,能紧密结合于宿主植物的根表或侵入根内进行生长繁殖和固氮作用,但化合态氮和氧的存在限制了联合固氮效率.本实验室已从该菌中克隆了DNA片段大小为30kb,包含完整nifLA-like基因的ni  相似文献   

4.
利用毕赤酵母表达抗真菌鲎素基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春义  赵军  虎长剑  范云六 《科学通报》1998,43(19):2085-2089
人工设计并合成了抗真菌鲎素基因tac。将该基因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PIC9上,使其准确融合了α交配因子分泌信号之后,电击转化毕赤酵母宿主菌GS115/His^-,筛选出的转化子用甲醇作诱导物在30℃进行诱导后,分泌到培养基中的表达产物能够抑制稻瘟病菌孢子的萌发,tac基因以单拷贝整合到毕赤酵母染色体基因组中并有转录产物mRNA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海岛棉GbKTN1对酵母细胞伸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为民  王志兴  贾士荣 《科学通报》2003,48(19):2062-2067
用5′RACE/3′RACE从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开花后10 d的纤维细胞中分离获得了GbKTN1 cDNA序列, 全长2006 bp, 包括113 bp的5′非翻译区、1563 bp的可读框及327 bp的3′非翻译区(不包括终止密码子TAA). 可读框编码521个氨基酸, 蛋白质分子量约为55 kD, 靠近GbKTN1 C末端的233~414 氨基酸残基间包含一个ATP结合功能区. Southern杂交证明, GbKTN1在海岛棉基因组中以单拷贝形式存在. 半定量RT-PCR结合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 GbKTN1在海岛棉根、茎、叶及纤维细胞中均有表达, 以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最高, 叶中最低. 利用裂殖酵母系统, 初步分析了GbKTN1对细胞伸长的功能, 发现该基因在酵母细胞中诱导表达后使细胞显著伸长, 平均为诱导前的2.18倍, 部分细胞呈不规则形状, 这是首次在活体(in vivo)中证明KTN1与细胞的伸长有关.  相似文献   

6.
利用T细胞治疗白血病美国科研人员近期通过对老鼠实施一种白血细胞新疗法,在根除或减缓致命性白血病方面取得新突破。据信.利用相同疗法将有望在治愈白血病及其它癌症方面为人类带来福音。据费城维斯塔学院的丹尼尔·桑托里(DanielaSantoli)介绍,这项...  相似文献   

7.
蛋白毒素或称毒蛋白,是一类具有酶活性的有毒蛋白质,对人和动物有强烈毒性。蓖麻毒素(ricin)、相思子毒素(abrin)、蒴莲根毒素(modeccin)、槲寄生素(viscumin)和最近报导的由植物产生的Volkensin,白喉毒素(diphterin toxin)、痢疾杆菌毒素(shigella toxin)和绿脓杆菌外毒素A(pseudomonas aeruginosa erotoxin A)都是由细菌产生的。这些毒素均由A、B两部分(链)组成,A链具有酶的活性,B链是结合部分,两者通过二硫键连接。这种功能上的区分在植物来源的毒素方面表现最明显。在植物毒素中,蓖麻毒素是研究得最多的,它的一级结构已经清楚,由A、B链组成,A链有265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30625,B链有260个氨基酸残  相似文献   

8.
蛆虫从未列入人类喜欢的动物名单。无腿的软绵绵粘糊糊的苍蝇幼虫,形成了染污肉食,依靠尸体进食的、蠕动的蚯蚓般的群体.“尸体解剖室里会看到它们在蠕动爬行.”英国昆虫学家肯尼斯·史密斯(Kenneth  相似文献   

9.
齐义鹏 《科学通报》1986,31(17):1342-1342
酵母线粒体DNA(mt-DNA)的细胞色素b(cob)基因是由6个编码区(外显子)和5个非编码区(间隔顺序或内含子)组成的镶嵌结构。长约6.5kb,但成熟的mRNA只有2.1kb,包括全部6个外显子而无内含子。间隔顺序不仅是真核基因的普遍特点,最近发现,原核基因也有内含子。其功能容易被忽视,因此研究内含子的功能具有普遍意义。许多研究者指出,cob基因的内含子突变,不仅使酵母失去了表达细胞色素b的能力,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OXi 3)也不能转录。这种既影响cob基因,又影响OXi 3  相似文献   

10.
小麦叶绿体中细胞分裂素的结合蛋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海 《科学通报》1987,32(6):458-458
在激素作用机理的研究中,激素受体的鉴别和定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自从1970年发现高等植物的核糖体存在着细胞分裂素(CTK)的结合蛋白之后,陆续在一些植物的不同细胞组份中发现了这种结合蛋白。但是,CTK是否能与植物细胞的某一细胞器结合还未见报道,黄卓辉与魏家绵曾报道过6-苄氨基嘌呤(6BA)能使离体叶绿体的光合磷酸化活性增强。这使我们对CTK是否能与叶绿体结合,从而调节光合作用或代谢过程产生兴  相似文献   

11.
龚威 《世界科学》1989,11(1):25-28
一个农夫被镰刀砍死,尸体横在一块稻田里。当地执法官员赶赴现场,召集当地所有农民到场。他命令农民把自己的镰刀全放在地上,排成一行。天气炎热,不久即有许多苍蝇麇集于一把镰刀之上。在无可逃避的罪证面前,镰刀的主人供认了自己所犯罪行。这条轶闻记载于十三世纪中国的一本法医学著作中,它也许是利用昆虫进行破案的最早记载之一。除了细菌与真菌,昆虫是动物死尸最重要的处理者。动物每天都在自然死亡,然而,通常极少见其腐肉或尸体散布各处,这便是昆虫具有很强的分解作用的有力证据。有许多昆虫专嗜腐肉,其中有些昆虫喜好刚刚死去的组织,而另一些则对已经有些腐烂了的死尸更加迷恋。尽管各国具体的昆虫种类可能有所不同,但全世界分解昆虫的基本结构系列却异常稳定。  相似文献   

12.
晓霞 《科学之友》2009,(9):51-51
防火墙可分为几种不同的安全等级。在Linux中,由于有许多不同的防火墙软件可供选择,安全性可高可低,最复杂的软件可提供几乎无法渗透的保护能力。不过,Linux核心本身内建了一种称做“伪装”的简单机制,除了专门的黑客攻击外,可以抵挡住绝大部分的攻击行动。  相似文献   

13.
当我们拨号连接上 Internet 后,我们的计算机会被赋予一个IP地址,可让网上的其他人回传资料到我们的计算机上.黑客就是用你的IP来存取你计算机上的资料.Linux所用的"IP伪装法",就是把你的IP藏起来,不让网络上的其他人看到.  相似文献   

14.
杨顶田  潘德炉 《科学通报》2006,51(B11):125-128
通过测定高光谱离水辐射率和光吸收,对水体中藻蓝蛋白的光谱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离水辐射率的高光谱曲线中,藻蓝蛋白在620nm的吸收峰表现明显.采用分析算法建立了藻蓝蛋白的生物光学模式,并运用误差分析方法对建立的藻蓝蛋白生物光学模式进行了校正,经过光谱校正获得的藻蓝蛋白与实际测得的藻蓝蛋白浓度的相关性(R=0.755)较光谱波段比(709nm/620nm)获得的藻蓝蛋白浓度的相关性(R=0.729)要好,证明校正算法可以提高藻蓝蛋白浓度的提取精度.  相似文献   

15.
郭晓强 《自然杂志》2018,40(4):297-304
雷帕霉素(rapamycin)是一种大环内酯类化合物,最初于1972年由塞加尔从复活岛吸水链霉菌中成功分离。1991年,霍尔首次从酵母中鉴定出雷帕霉素靶蛋白(TOR),从而打开细胞生长和发育机制研究之门。TOR或m TOR是一种重要的分子整合器,可感知来自生长因子、激素、氨基酸和氧状态等的信号,并通过调节下游因子而影响蛋白质、脂类和核苷酸等的合成。TOR/m TOR信号通路在生长和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调节紊乱可导致癌症、衰老和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雷帕霉素及类似物(rapalogs)已被美国FDA批准应用于预防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和治疗肾细胞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癌症。文章介绍雷帕霉素和TOR的发现历程以及TOR信号通路的生理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等。  相似文献   

16.
一年前,一种神秘的病毒制造了一种可怕的新型急性传染病——SARS,它首先在中国肆虐并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该病毒在亚洲迅速传播,并且短短几个月内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恐慌。  相似文献   

17.
细菌尾蛋白揭开细胞运动的神秘面纱杨雪编译细胞能缓慢地移动。在胚胎期,细胞慢慢地移向躯体的特定部位。在癌症病人,肿瘤细胞扩散是通过利用一种叫肌动蛋白的结构蛋白来促使细胞内纸状生成物排到细胞膜外得以实现的。但是这种扩散究竟如何发生,按照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  相似文献   

18.
蚕豆保卫细胞中类整合蛋白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整合蛋白(integrin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它介导细胞和胞外基质、细胞和细胞之间的黏连,也参与细胞内外的信息传递。以前的研究表明,微管和微丝参与调节气孔的运动。利用人整合蛋白(αvβ3/β5)的多克隆抗体证明类整合蛋白存在于蚕豆保卫细胞,并对其进行了定位。Western免疫印迹结果表明在纯化的蚕豆保卫细胞原生质体的膜碎片中存在类整合蛋白,其分子量分别为47.3,43.7和41.1ku。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表明,类整合蛋白存在于蚕豆保卫细胞质膜上,且主要分布在背壁的细胞膜上,这与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之间的信号转导是一致的。因此,这项研究结果证明类整合蛋白存在于蚕豆保卫细胞的质膜上。  相似文献   

19.
一年前,一种神秘的病毒制造了一种可怕的新型急性传染病——SARS,它首先在中国肆虐并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该病毒在亚洲迅速传播,并且短短几个月内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恐慌。 对此,科学家们以令人惊喜的速度识别了该病毒并且破译了其遗传基因序列。现在,又有一支研究团队声称已率先识别了SARS  相似文献   

20.
利用桑蚕丝素蛋白制葡萄糖氧化酶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跃 《科学通报》1992,37(4):327-327
生物活性酶的固定化是几乎所有类型的生物传感器制备过程中必经的步骤。固定化酶的质量,除与生物活性物质本身有关外,固定化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因素。本文以葡萄糖氧化酶(GOD)为对象,首次利用活蚕液状丝素蛋白的构象变化,即蛋白质的变性现象,将酶固定于蚕丝素蛋白中。用这种新的酶固定化方法所制成的葡萄糖氧化酶传感器,不仅具有制作方便,酶活性降低少,电极稳定性高,响应速度快,寿命长等特点,而且呈现优越的耐热能力。同时,对于同一批制备的酶——丝素蛋白柞品,所制电极的性能有着相当好的重现性,因而具有商品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