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客观给定农田质量分级指标,是实现农田质量等级划定智能化的技术难题之一。以北京市房山区为例,首先建立农田质量参照系。基于GIS,叠加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和地形图,生成农田质量评价单元和数据库;采用模糊非对称贴近度算法,计算各评价单元农田质量评分;提出了农田质量分级的模糊稀疏度与模糊贴近度比较算法模型,根据农田质量评分数值的密度分布,自动提取农田质量等级界定指标,划分农田质量等级。  相似文献   

2.
客观给定农田质量分级指标,是实现农田质量等级划定智能化的技术难题之一.以北京市房山区为例,首先建立农田质量参照系;基于GIS,叠加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和地形图,生成农田质量评价单元和数据库;采用模糊非对称贴近度算法,计算各评价单元农田质量评分;提出了农田质量分级的模糊稀疏度与模糊贴近度比较算法模型,根据农田质量评分数值的密度分布,自动提取农田质量等级界定指标,划分农田质量等级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土地整治中农田防护工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田防护工程是土地整治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深入了解农田防护工程研究状况,本文采用综述法,对贵州省土地整治中农田防护工程措施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结果表明:因地制宜地进行农田防护工程的设计,强化农田景观设计,注重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农田防护工程及其效益;提出农田防护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贵州及其相似地区开展土地整治农田防护工程指明了发展方向,对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农田防护工程建设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田景观保护规划及结构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农田景观的现状条件,重点对农田景观保护规划的理论进行探讨,并对其结构模型进行分析,为农田景观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和结构模式参考,强调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以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西藏地区农田土壤培肥现状、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藏地区过去和现在的农田培肥方式进行分析,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西藏农田土壤现状,遵循农业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农牧系统耦合为指导方针,对西藏农田施肥方式提出新的解决途径,并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以期为提升西藏地区农田施肥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标准农田占补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保浙江省1500万亩标准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严格实行标准农田“先补后占”制度,在整合全省标准农田上图入库成果数据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浙江省标准农田占补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以.Net为开发环境,以ArcEngine组件为主要技术支撑,采用Oracle数据库和ArcSDE空间数据库引擎,将标准农田图形数据、属性数据、占补管理审批业务等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试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较好地实现全省标准农田建设占用与补建管理工作的动态管理,保持标准农田数据现势性.并为防止“多占少补”、“先占后补”、“章复占补”等发挥了奄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家口坝上地区农田土壤风蚀的137Cs示踪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37Cs示踪法,计算了张家口坝上地区1963年以来的农田土壤风蚀模数.结果表明,该区域的农田普遍处于风蚀状态,平均风蚀模数为8362.34 t·km-2·a-1,平均风蚀厚度约为0.53 cm·a-1,达到极重度风蚀.农田风蚀模数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和规律性,反映了风蚀环境和农田管理方式等因素的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根据河南省砂土不同生态类型区的划分选取八个县乡有代表性的十个自然村进行农田能效率的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砂区农田生态系统投能的共同特征是有机能投入为主,无机能投入为辅,有机能与无机能相结合的农田生态系统。农田能量投入产出的特点是以农业内部能量转化为主,外部能量为辅的半封闭式能量投入产出系统。农田能量投入产出关系呈Logistic曲线。产出能总量与有机和无机能投均呈显著正相关,但与二者之比均呈负相关,当有机与无机能之比为1:1.1时,农田产出能最高,有机与无机能之比为1:1.63时,农田能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在四川丘陵区的遂渝铁路遂宁站附近,以自然边坡的自然边坡土、铁路切挖边坡的岩石源植生土、铁路切挖边坡的农田源植生土3种不同类型边坡土壤为对象,对不同类型边坡土壤的团聚体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石源植生土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显著小于农田源植生土,土壤结构破坏率表现为岩石源植生土>自然边坡土>农田源植生土.岩石源植生土、农田源植生土和自然边坡土的分形维数分别为2.605,2.700和2.706,岩石源植生土的分形维数显著小于农田源植生土和自然边坡土,而农田源植生土与自然边坡土的分形维数之间无显著差异.土壤颗粒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在不同类型边坡土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均表现为岩石源植生土>自然边坡土>农田源植生土.  相似文献   

10.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数据的农田土壤水分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农田精准管理效率,基于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实时获取和传输的遥感数据设计了一种快速监测农田土壤水分的方法:首先,利用UAV飞行采集农田的多光谱数据,在农田选取一个代表性的重点观测区域进行随机样点土壤水分探测;然后,利用垂直干旱指数(Perpendicular Drought Index, PDI),结合样点土壤水分数据快速构建农田土壤水分反演模型,进而获得大范围的农田土壤水分监测结果.并通过6个时相获取的UAV数据和样点土壤水分数据,进行方法实验和模型精度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进行农田土壤水分监测的精度较高:6个时相土壤水分反演结果的决定系数R2均在0.8以上,其中5个时相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系统误差SE值均小于0.1.这证明了基于UAV数据设计的农田土壤水分监测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可以为大范围农田土壤水分的快速监测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农田区和荒漠保护区植被协同发展,通过石羊河流域下游某试验场原位试验研究农田荒漠过渡带包气带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农田荒漠过渡带上,荒漠区土壤包气带水盐运移与农田区灌溉息息相关。灌溉后,农田区土壤盐分随灌溉水进入地下水中,继而流向荒漠区,引起荒漠区表层土壤盐分大幅升高。水位调控后,灌溉对农田区表层土壤脱盐效果更好,盐分随灌溉水向下运移更深。同时,不仅农田区侧向流入荒漠区盐分减少,而且减少了浅层咸水进入荒漠区包气带土壤中的盐分,有效缓解了荒漠区表层土壤聚盐效应。  相似文献   

12.
四川丘陵区不同类型边坡土壤的团聚体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四川丘陵区的遂渝铁路遂宁站附近,以自然边坡的自然边坡土、铁路切挖边坡的岩石源植生土、铁路切挖边坡的农田源植生土3种不同类型边坡土壤为对象,对不同类型边坡土壤的团聚体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石源植生土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显著小于农田源植生土,土壤结构破坏率表现为岩石源植生土〉自然边坡土〉农田源植生土.岩石源植生土、农田源植生土和自然边坡土的分形维数分别为2.605,2.700和2.706,岩石源植生土的分形维数显著小于农田源植生土和自然边坡土,而农田源植生土与自然边坡土的分形维数之间无显著差异.土壤颗粒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在不同类型边坡土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均表现为岩石源植生土〉自然边坡土〉农田源植生土.  相似文献   

13.
庙岛群岛海岸带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态学和经济学统计方法分析了1950—2000年庙岛群岛海岸带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演替变化.各乡镇耕地面积在1950年代达到最大值,尔后随退耕还林逐渐减少.南、北长山和黑山及整个群岛在1950—1990年农田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基本呈增长趋势,尔后迅速降低;而砣矾、钦岛和隍城的农田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逐年降低.1950—2000年,庙岛群岛年平均农田生态系统的总服务价值为655.49万元,平均0.5961万元/hm^2,6个乡镇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依次为:南长山〉北长山〉黑山〉砣矶〉钦岛〉隍城,在农田生态系统功能的服务价值中,生态环境服务价值占近70%,农产品服务价值仅占约30%.  相似文献   

14.
杨永旭 《甘肃科技纵横》2011,40(5):57-58,14
农田土壤温、湿度智能检测,就是利用现代传感器技术和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依托农田特殊环境,设计一种行之有效的智能检测系统。本文通过对常规农田环境温、湿度检测方法进行分析,在电测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农田环境温、湿度智能检测系统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精细农业时空差异性和决策灌溉提供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5.
数据采集仪采用S3C2440芯片为核心处理单元,外围扩展LCD接口、电源及复位电路接口和存储等接口,通过摄像头、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实时采集农田中数据信息,并发布到嵌入式WEB服务器,用户可以在远程端通过浏览器浏览农田中实时动态数据,为管理者对农田作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木麻黄农田防护林对风的作用规律和空间分布,从2006年11月到2007年3月在福建东山岛对三种不同发育阶段的木麻黄农田防护林进行了风速测定.结果表明:木麻黄农田防护林风速变化规律表现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从空旷地到林后10h呈下降趋势,10h后为上升趋势:空间分布为v字形.有部分凸起和下凹,等值线分布为疏密相问,有部分闭合区域.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水稻控制灌排条件下农田水位的变化,根据2017年的水稻测坑种植试验资料,率定DRAINMOD模型和HYDRUS-1D模型参数,以相关系数、平均偏差及纳什效率系数为评价标准,通过比较2018年农田水位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吻合程度,分析2种模型模拟稻田干湿交替条件下农田水位的可靠性。结果表明:DRAINMOD模型和HYDRUS-1D模型的模拟结果均能较好地反映农田水位的实际变化情况,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78和0.849,平均偏差分别为2.051 cm和1.809 cm,纳什效率系数分别为0.509和0.360,且2个模型模拟结果没有显著差别;DRAINMOD模型和HYDRUS-1D模型均可用于模拟水稻控制灌排条件下农田水位变化,为稻田水分运移研究提供方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中国农田重金属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采用污泥灰对Pb、Cd污染的农田土壤进行修复处理,通过测试修复前后农田土壤的p H、阳离子交换量、土壤肥力、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重金属溶出特性评估了污泥灰添加量对农田重金属污染土养分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污泥灰可显著提高农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养分特性,改善农田重金属污染土壤理化性质,随着污泥灰添加量的增加,污染土的p H、阳离子交换量和土壤肥力显著增加,而Pb、Cd的生物有效性和溶出特性明显降低,当污泥灰的添加量为10%时,污染土中Pb、Cd的浸出浓度低于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限值。因此,污泥灰在修复农田重金属污染土领域有极大的应用前景,可根据农田土壤实际的污染工况和修复目标,合理选择污泥灰的添加量,保证修复后的农田土壤均满足修复标准。  相似文献   

19.
林丽琳 《科技资讯》2023,(18):239-243
数字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探讨如何应用数字化思维模式管理农田建设,提高农田基层部门工作效率和增加重要技术手段,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旨在农田建设管理系统研究,从设计目标、关键技术、设计原则、结构设计以及功能设计等多个方面探讨系统建设,主要实现农田建设前、建设中以及建设后等全过程的数字化、科学化管理,以提高基层工作效率为宗旨。  相似文献   

20.
以汉江流域为研究区,利用MODIS产品下的MOD17A3和MCD12Q1数据以及相关气象数据,采用距平分析法、线性趋势法、相关系数法、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研究了汉江流域农田生产力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年际变化上,2001—2013年汉江流域农田生产力总体呈现微增趋势,多年平均值为461g·m-2 C.空间上,汉江上游盆地区农田生产力呈显著性增加趋势,低值区和中产旱地主要分布在南阳盆地的驻马店市.成因上,降水量对农田生产力的贡献较大,农田生产力的年际变化主要受年较差的影响,汉江流域农田生产力的空间格局与其主要粮食产区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农田生产力的年际变化不显著,但空间分异明显,这种空间格局主要受降水量的空间差异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