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英语旅游标识语具有指示、提示、限制、强制和召唤等语用功能。英语旅游标识语作为一种特定的语言形态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文本特点。在英译汉语旅游标识语时,可以采用交际翻译策略、语用翻译策略、反译法和词类转换法翻译策略,翻译时要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文化习俗、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以及目的语读者对译文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2.
涉外标识语已经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城市中一道亮丽的语言风景线,但涉外标识语建设和英汉对译存在着大量不规范、不文明现象。标识语是一种不同于其他语言现象的特殊语言,对其翻译必须牢固树立政治观念、技术观念和民族观念。在标识语翻译中,应从符号层次、结构层次、语用层次和文化层次四个方面来进行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翻译中文化差异问题的处理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所以要想掌握两种语言必须熟悉两种文化,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语言在其发展的历程中深深地烙印着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反映和折射着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在跨文化翻译过程中,不同文化在各自语言中的积淀会明显地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在英汉两种语言里,都有大量的表示颜色的词汇.通过对英语中常见的颜色词red,yellow,white的分析,指出它们在不同语言中承载的文化伴随意义及如何正确地理解和翻译.  相似文献   

5.
如今的大学不再是过去单纯的"象牙塔",对外开放和对外交流的功能越来越强,许多高校校园内标识语逐渐采用双语。然而校园内标识语的翻译如果缺乏规范,就会大大影响标识语作用的发挥,削弱学校的对外形象。本文以某高校校园双语标识语为例,以"目的论"观点,探讨高校校园标识语翻译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视点来说,翻译是跨文化的沟通,确切的说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动物词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及不同的翻译方法,是文化翻译理论要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本文试图通过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层面上的文化差异对比,探讨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翻译.  相似文献   

7.
翻译的实质是不同语言的口语、书面语意义的互相转换.异国情调的保存就是在翻译作品中保留、体现原语文化特色的一种异域感,即所谓的洋味.翻译中异域文化色彩的保留要遵守可接受性原则.要在异国情调的再现和确保译文的可接受性之间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8.
刘亚伟 《科技信息》2009,(19):159-159
中英翻译中会遇到大量的颜色词,它们的基本意思在两种语言中基本一致,但所蕴含的文化并不对等。在翻译时,要注意这些颜色词所负载的文化意蕴传达的文化寓意,灵活的采用归化异化法来处理。  相似文献   

9.
王红 《科技信息》2008,(34):313-313
语言(Language)不仅是人类思想感情表达与交流的工具,而且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决定了不同民族的不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语言表达方式。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语言要将中西文化结合起来,离开文化背景去翻译,不可能达到两种语言之间的真正交流。  相似文献   

10.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动物词语在文化内涵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了解其文化内涵的差异对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和准确翻译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动物词汇的概念意义和文化意义在两种语言中的异同,以期能为读者在跨文化交际和翻译中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1.
自清中叶开始,中国社会和文化进入了一个转型时期,多种文化互相激荡,新的文化逐渐生成。当时的东西方文化之争作为特有的文化历史现象,昭示着中国历史巨变所蕴涵的现代意义,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这场论争是在以西方为中心的前提下讨论东方文化能否继续存在。当然,这样的一场争论,其政治意义超过了文化意义,所谓的文化中心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相似文献   

12.
Zhu Xinxin 《科技信息》2007,(7):169-170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unction of context in utterance interpretation.In speech communication,contex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expressing utterance meaning appropriately and understanding that precisely.Context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kinds,which is context of utterance,context of situation,and context of culture.Each has its own function in interpreting utterance.On one hand,the understanding of utterance-meaning relies a lot on the context,without which the utterance meaning cannot be fully interpreted.On the other hand,context gives some restrictions to the choice of utterance in a certain communication.Moreover,all the ambiguities of utterance can be cleared up through the context.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 ,英汉习语中都有丰富的比喻 ,显现出共性与个性的特征。而文化是决定习语喻体形象选择的重要因素。喻体出自不同民族之习语 ,其喻义和联想相距甚远 ,承载着不同的社会文化涵义  相似文献   

14.
陈柱(柱尊,1889-1944)是民国享誉一时的广西籍国学大家,他一生共有十个子女,均在各自领域里卓尔不群。原因有诸多方面,根因在"萝村陈"的家族文化精神铸造了陈柱一门的辉煌。诗礼传家,书画兼资,孝慈齐家,学以致用,既是"萝村陈"家族文化的基本内涵,也是陈柱及子女立足社会的精神支柱。从本质上说,这些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真义,对今天建设文化新广西仍有借镜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汉语成语中有关"狐狸"的词条特别多,文化义也非常丰富。汉语成语中"狐狸"文化义的生成,既有该动物生活习性的比附、外部形态的联想、实用价值的影响和民俗文化的衍生,也有该动物先期文化义的二次联想以及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一个民族的文化独特性在其他民族文化中经常体现为空白。词汇空缺是这种空白的表现之一,可分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社会体制方面的词汇空缺,亦可分为词汇指称意义空缺和词汇语用意义空缺。词汇空缺产生的主要原因有语言文字系统差异、地域环境差异、生产生活方式差异、宗教信仰差异、风俗习惯差异、价值观念差异以及对客观世界认识差异等。  相似文献   

17.
人们相互间的信息交流,总是以目光交流为起点.它是接触、承载和传递情感、态度、意向的重要媒介.目光语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渊源,体现出明显的历史传承性、地域性和民族性.在跨文化交际中,既要了解各国文化的异同,弄懂他们对眼神运用所表达的意思和眼光显示出的特殊功能,又要尊重不同民族的目光礼仪规范和风俗习惯,避免因误会而造成的尴尬局面,以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英汉词汇空缺类型及成因的文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民族的文化独特性在其他民族文化中经常体现为空白。词汇空缺是这种空白的表现之一,可分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社会体制方面的词汇空缺,亦可分为词汇指称意义空缺和词汇语用意义空缺。词汇空缺产生的主要原因有语言文字系统差异、地域环境差异、生产生活方式差异、宗教信仰差异、风俗习惯差异、价值观念差异以及对客观世界认识差异等。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具有国际知名度与学术水准的著名比较文学学者,叶维廉所操持的比较文学的学科范式,一方面,从学理的层面打开了东方文化的言说方式与意义呈现空间,另一方面,其深层文化人格的介入与文化灵魂的渗透又对于这一范式进行了某种根本性的改写。这对于整个的人文学术的开展都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就语言学角度而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受着文化的影响,并伴随着文化的演变而变化。生活在色彩缤纷的世界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颜色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颜色词语不仅反映着颜色的物理属性,也折射出文化的属性和具有的民族特征。因此了解汉俄语言中颜色词的字面意义和引申意义的异同,是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