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毕华 《科学通报》1964,9(9):840-840
中国水利学会于1964年5月21—28日在浙江新安江水电站召开了水工建筑原体观測学术討論会。出席这次会議的有水利电力部的勘測設計、施工、管理运行和科学研究单位,中国科学院、交通部的有关单位,以及有关高等院校等的代表67人。会議收到論文77篇,会議分为四个专題組进行論文宣讀和討論。这次会議重点討論了混凝土坝的原体观測問題。現分为下列四方面进行叙述。 1.内部观測仪器設备方面討論了目前內部观测仪器設备在使用、研究試制中存在的問題,差动  相似文献   

2.
《科学通报》1959,4(22):769-769
万能量測显微鏡是机械制造和仪器制造工业中广泛应用的一种高精度光学計量仪器,为計量室、精密加工車間中不可少的一项主要設备,同时也是科学研究試驗工作中經常利用的測量工具。在仪器上可以用一般方法或座标方法来精密地測量长度、角度、輪廓形状等等,机械制造工业中所用的工具和一般另件差不多都能在仪器上进行測量。仪器的測量精度很高,不論进行何种测量都可以获得千分之几毫米以內的精度,这也是其他很多仪器所不及之处。  相似文献   

3.
朱继澄 《科学通报》1963,8(1):67-67
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水利学会和中国力学学会于1962年11月19日至26日在哈尔滨市联合召开了全国建筑物抗震問題学术会議。会議共收到論文报告九十二篇,包括:地面运动、地震力理論、工业民用建筑和水工建筑的抗震設計問題,振动試驗和仪器观測等方面,几乎涉及到地震工程这門学科的各个分支。就論文的內容来看,有的是理論研究,也有的是为了解决某个具体工程的抗震問題而进行的試驗研究,更多是我們工程实践中的經驗总結,充分反映了地震工程这門学科近几年来在我国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岩組学是以研究岩石在形成时代或在固結以后的移动方式为主要对象的学科。借測量矿物的排列方向和节理或层理的位置,可以統計方法求出选取的方位。根据这种动态能够判断物貭迁移的方向,或借以分析应力的分布,說明构造的生成和发展。岩組学虽已有三十年的历史,方法精密准确,并且根据岩組分析又可能发現新的事实和理論,但直到近四五年来,才逐渐引人注意。在我国地貭科学研究中,有即时开始发展岩組学  相似文献   

5.
忻新泉 《科学通报》1963,8(8):45-45
化合物的溶解度不論在理論上或实用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非电解貭理論的研究較臻完整,已有专著出版。电解貭由于离子在水溶液中的复杂性,到目前为止尚未得到滿意的解决。很多难溶盐的溶度积常数,存在着实际測定的困难,因此理論公式的发展极为重要。近年由于热化学数据的大量积累,因而从热力学函数关系計算溶解度常数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安其春 《科学通报》1960,5(10):320-320
“測定值計算基础”的編写,参考了許多有关的著作,取材丰富,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測定值計算法方面的参考书。該书系統地介紹了自高斯发表最小二乘法基本原理以后一百多年来測定值計算方面的成就。从最基本的誤差,概率論,精密的确定,內插法,一直引伸到根据  相似文献   

7.
郭敬輝 《科学通报》1958,3(6):190-190
目前我国各地,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大兴水利,但大規模的水利建设不免使水文測驗工作与水工設計的水文計算工作脱节,因此,必須将現有的水文观測资料,加以归納和綜合,編制中国径流模数等值线图,以滿足初步的水工設計的需要。作者曾在1954年編制了我国径流模数等值线图(地理学报21卷4期,1955年)。但当时由于资料有限  相似文献   

8.
《科学通报》1959,4(2):63-63
用来观測砼水工結構物的原型內部靜应变、应力、溫度等方面的埋設仪器及量測用的仪表等,已在国內試制成功并在逐步投入生产。近几十年来,为了研究原型的应力、温度狀况,許多国家的研究机構一直沿用了电阻式作用原理的或者是钢弦振頻作用原理的仪器,埋设在原型結構內部,采用專用的仪表量测应力或溫度的变化,再經过一系列的計算和必要的室內試驗資料的蒐集,才能判明原型結構內部应力、溫度狀态,从而与結構的原来设計計算及模型,光彈性試驗結果进行校核,并对设計的正确性、施工的安全性提供重要的分析资料。  相似文献   

9.
刘承烈 《科学通报》1959,4(21):734-734
減少机械的摩擦和摩损是个十分重要的問題。不必要的摩擦減低了机械效率,消耗了許多动能;摩損則影响了机械的精密度,消耗了許多金属。摩擦理論虽然早在1699年就有人研究,但至今各国的理論还沒有取得完全一致。就摩擦系数而論,最早认为是不变的,后来經过許多学者的研究,已予以推翻,特別是近年苏联学者們在理論上論証了压力、粗糙度、滑动速度、溫度等对于摩擦系数的关系,并可以通过适当地改变这些因素来控制摩擦过程。苏联学者提出分子机械理論,认为摩擦表面最常見的破坏方式有以下几种:(1)由于摩擦表面上接触凸部压入,发生金属小碎片的抓伤或刺伤;(2)由于材料表面层状态不均匀,在重复机械作用或加热的影响下,发生金  相似文献   

10.
《科学通报》1959,4(19):642-642
1959年9月12日发射的苏联宇宙火箭于9月14日莫斯科时間0时2分24秒到达月球表面。苏联多級宇宙火箭准确地沿着预定的計算軌道飞向月球。火箭的全都系統、机組和构件在飞行期間工作正常。火箭上所装的无綫电技术設备保証了从地面对火箭的飞行作可靠的跟踪。跟踪从火箭发射时开始直到装科学仪器的容器到达月球表面为止。地面上整套自动測量設备的顺利工作使得有可能不間断地监督飞行的实际軌道是否符合預定的数据,作出到达月球的可靠預报,并确定到达地区。由于根据記录下来的各种測量和观測資料对苏联第二个宇宙火箭运行的实际軌道作了分析,在目前就  相似文献   

11.
在用电子激發原子核方面已經进行过很多的理論工作,但是所求得的电子激發原子核截面公式都包含有原子核波函数,而現在尚不能普遍地写出准确的原子核波函数,因此就不能根据这些理論公式准确地計算出激發截面來和試驗結果比較。現在提供几种方法,設法避免使用原子核波函数而根据理論对激發截面进行計算和估計,使能和試驗直接比較,然后推論出些有关原子核能量級的性質来。  相似文献   

12.
缪富恩 《科学通报》1963,8(4):39-39
煤地貭学早在19世紀末叶就已从整个地貭科学中分支出来,成为一門完整的学科了。在我国,煤地貭学的实践和理論研究虽亦已有四、五十年的历史,但在解放以前,它基本上是一門記述含煤岩系、煤层与煤田构造的描述性学科,而对基本理論与成煤規律的系統研究却很少,远不能同世界各主要产煤国家的同期水平相比拟。解放以后,随着我国国民經济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內开展了大規模的煤田地貭勘探工作;十几年来,一系列新煤田的发現和煤矿勘測资料的大量积  相似文献   

13.
尹赞勳 《科学通报》1959,4(9):297-297
1958年,中国科学院在地学领域內的工作,无論是地貭、地理、地球物理、古生物或者測量制图,都完成了許多重要任务,获得了許多科学成果,出現了大丰收大跃进的局面。我們的确可以說:工作規模之大,进度之快,在中国地学发展史上是沒有前例的。通过这些工作,通过学习八届六中全会的文件,通过貫彻上海会議的精神,我們在思想认识方面也得到了大丰收大跃进,开始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明确了政  相似文献   

14.
分子內旋轉是分子內部運動的一种形式,它和分子的內部結構以及它們的許多重要性質密切地相關联着。例如分子內旋轉異構体的數目、空間排佈和相对存在量,分子的電偶矩、旋光度、紅外光譜、联合散射光譜和熱力学函數,以及橡膠類分子的粘度和彈性等,都必須在內旋轉的理論基礎上才能得到完善的解釋;当然这些性質的測定,也反过來幫助我們对分子內旋轉得到透徹的了解。我国正在進行社会主義建設,合成具有这些或那些特別性能的化合物的要求愈來愈迫切,為要出色地完成这种任務,必須弄清楚物質結構和它們的性質間的關係,而分子內旋轉問題,正是这一科学領域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無論在理論上和实用上,都具有它一定的重要意義。  相似文献   

15.
《科学通报》1959,4(20):705-705
远动学在国民經济和国防上已經得到了愈来愈广泛的应用,而且已經成为現代先进生产手段之一。但是以前的远动装置由于是由有触点继电器和电子管等短寿命元件所組成,当它用在无人管理生产的企业时,当然其可靠性是很难令人滿意的。而且以前的远动系統,虽然远距离測量、远距离控制和远距离訊号有着共同的特点,但其装置却是独立的,有着各自的通信道。不論这种通信道是电纜、电力綫或者无线电,但它的費用却占着远动装置的最大部分。因此,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从1958年就开始了“无触点远动綜合系統”的研究。继1958年10月在实驗室研究成功了第一套以后,今年又研究成功了一种“新型无触点远动綜合装置”,全部用长寿命的磁性元件和半导体元件所組成。它可以同时进行远距离測量、远距离控制和远距离訊号的工作,由于系統結构  相似文献   

16.
龔树模 《科学通报》1957,2(3):123-123
一变星会議 会議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1956年8月24日起,共4天,前3天完全报告变星方面的論文,第4天报告其它方面的,主要是太陽方面的論文,一共宣讀了29篇。出席会議的除我們外,有苏联、民主德国、波兰、荷兰、比利时、捷克和意大利的代表。民主德国Sonneberg天文台台长C. Hoffmeister报告了他在南非洲用13厘米远鏡目視观測  相似文献   

17.
曹定奎  吴啓瑞 《科学通报》1964,9(3):276-276
中国測繪学会于1963年11月9—19日在武汉举行了工程測量专业第一屆学术年会。出席会議的有来自全国各地有关测繪业务部門、高等院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等方面的代表100名,特邀和列席者70  相似文献   

18.
胡均榮 《科学通报》1963,8(8):72-72
陸啟鏗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我国数学家历年来在多复变数函数論的研究中有着显著的成就,并具有某些独創的特色,其中1957年以前的研究成果在华罗庚教授所著“多变复数函数論中的典型域的調和分析”一书中,已有詳細的論述。本书则着重对此后几年在几何函数論方面发展的成果进行系統总結,进一步反映了我国数  相似文献   

19.
穆恩之 《科学通报》1960,5(1):12-12
在党的“全党办地貭、全民办地貭”的号召下,地貭事业的发展一日千里,地层古生物工作也随着得到飞跃的发展。在地貭勘探及地貭測量工作继續大跃进的今天,古生物工作的重要性更加显著。为了解决全国地貭測量中的地层問題,各地地质机构都紛紛設立了研究古生物的組織,增加了古生物研究的人員,各大学地貭系和地貭院校,也相继成立古生物专业或古生物专門化,新生力量逐漸成长,古生物工作的大軍即将形成。但是目前古生物工作者的  相似文献   

20.
斗力明 《科学通报》1959,4(14):468-468
全国地层会議山西現場会議在中国科学院和全国地层会議办公室領导下,于七月一日在太原召开,七月十二日胜利閉幕。这次会議的任务是:討論解决山西二迭、三迭紀地层问題,即这一地区的山西統、石盒子系、石千峯系的时代划分及其有关問題,树立区域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地层标准剖向,为区域測量普查找矿,提供地层依据。負责单位在客观情况許可下对这次会議作了尽可能充分的准备工作。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单位根据研究所得,提出了許多論文,生产部门也根据生产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