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李明萱 《奇闻怪事》2007,(11):43-43
一份好的评语就是架在老师——学生——家长之间的一座沟通桥。它可以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也可以让家长准确了解孩子的情况。因此,笔者认为写评语一般要遵循三个原则。[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教育者以及协调者,所以要处理好与学生、家长、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而沟通是处理好这几方面关系的关键所在。与学生能沟通好,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与家长能沟通好,关键是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孩子好;与科任教师能沟通好,主要是目的一致,都是为了整个班级的管理。沟通好了各方面的关系,老师、学生、家长、科任教师拧成一股绳,学生们的受益是终生的。  相似文献   

3.
启蒙老师首要任务就是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孩子天真无邪的世界里,故事动人,图画可爱,阳光也灿烂.是孩子就爱听故事.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认为,那些爱听故事的孩子,其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比其他小孩要高出一头.儿童从小听故事,会接受较多的刺激,对他语言的积累和表达,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田龙 《科技信息》2012,(26):325-326
在班级管理中,要做孩子真正的朋友与师长,那么就需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的方式有很多,我是通过"周记"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坚持了一年多的周记,我发现它对我的班级管理有很大的帮助。它不仅缩短了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而且使我的班级管理更加轻松自如。下面我就谈谈我班的"周记"是如何展开工作的。一、找好"周记"话题,让孩子们有话可说我班每周的周记不是孩子随便发泄内心情感的场所,而是老师有针对性的给话题,孩子就这些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情感。我认为话题的确定是很重要的。班主任要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和了解孩子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中,我已在三尺讲台度过了六个春秋。在这六年中我都是担任班主任,六年的班主任生涯使我有了做好老师、好班主任的切身感受:老师,别伤孩子稚嫩的心,要让孩子的心灵再现阳光。这正是我在班主任这个工作岗位能做出成绩的基石,同时也是学生喜欢我的原因。无论在哪里任教,带哪个班班主任,我都能善待自己的学生,因为在十几年前我曾经的老师就深深地伤害过我的心。  相似文献   

6.
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沟通,对学生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在学校教育工作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形式颇多,但我认为必须从以下所述的“五心”做起。  相似文献   

7.
周存芳 《科技资讯》2014,(29):187-187
做好班主任工作,不仅要有责任心,还要有奉献精神,要做到眼勤、嘴勤、腿勤、脑更勤,还要有热心、细心、关心和爱心,更要有耐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呢?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现在的学生都是"幸福过剩症",尤其是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对自我认识不清,没有目标和方向,这就更需要我们老师引导他们自主管理、成长。经过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简单谈谈在德育工作中引导学生自主管理、成长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友敏 《奇闻怪事》2007,(12):15-16
【背景】 事情还得从一个家长的电话说起。一天我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突然接到一个家长的电话。她哽咽着说:“张老师,今天可以让我的孩子回家吗?他的爸爸快不行了。”对于这样的请求我当然答应。没想到她接着说“张老师,我还想请你帮个忙,这孩子一点也不懂事,到现在他爸爸住院一个多月了,  相似文献   

9.
教育实习是每个师范生的必经阶段。在教育实习期间,我体会到了做老师的快乐与责任,也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通过与学生近距离的交流,我懂得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只有放低自己的姿态,与孩子真心地交流和沟通,让孩子的心真正地温暖起来,这样才能成长为一名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老师。  相似文献   

10.
爱的教育     
正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工作的核心就是一个"爱"字。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学生是要讲究一定的艺术和技巧。爱,需要关注,关注学生的喜怒哀乐,关注学生的点点滴滴。大多数学生对老师都是敬畏与惧怕的,他们很多话都不敢和老师讲,所以平时和学生在一起时,就要多关注他们,善于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善于揣度学生的内心世界,并及时与学生沟通与交流。当学生生病时,送上轻轻的问候,履行妈妈的职责;当学生失意时,给予细心的剖析,当一回心理医生;当学生成功  相似文献   

11.
理解和尊重是拉近师生距离的关键 理解的关键在于老师,需要老师放下架子,放下所谓的尊严,与学生交朋友,以换位法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味学生的感受,以“孩子心”理解孩子,引导孩子。为此,熊川武教授提出了“为师不忘童年梦,常与学生心比心”的教育心得,旨在提醒教师,自己也有过天真烂漫的童年和学生生活,如果能够记住自己的童年,保留一份童心,教师更能够与学生心心相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现在,在教育中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农村有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事。其理由是孩子在家生活的时间短(只有双休日),孩子的学业他们也不懂,无法帮,他们所能给予孩子的就是满足其物质需求。还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差,本来就没抱什么希望,送到学校来就是让他混日子长个子,老师不能批评。前不久,我校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星期五一老师要求一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才能回家。可是刚放学不久,学生的家长来接他说:回去,下个星期来完成。老师对此表示无可奈何。其实,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所有父母共同的愿望,没有哪一个父母不愿管孩子,只要我们教师多用心,家长自然会和老师一起教育孩子。  相似文献   

13.
听话“听话”这两个字,中国人太熟悉了。孩子要听爸妈的话,小朋友要听阿姨的话,学生要听老师的话,职员要听领导的话,战士要听首长的话。尽管不是人人都想听话,但都喜欢听话,无论家长、老师、领导、首长都是如此。“听话”成了中国文化的一大特征,成了人人熟悉而又必须遵循的做人准则。何阳先生将这众人皆知的“听话”二字,移作为一家糕点厂儿童食品的品牌名称,极大地吸引了家长和孩子们,家长们对孩  相似文献   

14.
董时嘉 《青年科学》2008,(11):24-24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亲子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首先要明确的是沟通的目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满足孩子希望被了解的欲望和需求任何一个人,都有希望被别人了解知道、让人理解认可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对那些他认为生命中较为重要的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无疑是他的父母。当孩子做了某个行为,只要他们自己认为是对的,都会希望被家长知道了解。尤其是当他有了好的行为表现时,更需要有家长的认可和分享。这样,才会慢慢消除他与生俱来的恐惧和孤独,从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余水平  叶鸿 《奇闻怪事》2007,(11):21-22
临近放假,学校的老师们一天到晚忙着复习,那点知识翻来覆去地讲解,可是有的孩子还是不懂。也常听老师们闲聊:学生笨得像木头一样,同样的问题都讲了好几遍可还是不能解决,就连简单的一步计算问题也会错。我恰好闲下,于是就请其中一位老师把他认为最“笨”的“木头”选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要全面了解语言教学的发展,需要进行历史回顾。回到25年前,看一看当时的情形,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语言教学法发展的来龙去脉。 时值1962年,我们应邀前去观摩一堂英语作为外语教学(EFL)的课堂教学。教师是一个年青人,他正对全班约40个15岁左右的学生讲着英语,让我们听一听他在说什么:  相似文献   

17.
赫甦 《奇闻怪事》2006,(11):31-31
昨晚,有几位高一年级的学生来到我的办公室。其中的一个一进门就怯生生地问:“校长,我们能不能给您说个事?”“可以,请坐下。”我赶忙笑脸相迎。接着,他们告诉我: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可能是对我们放心不下,往往在我们上课时在教室外转悠——看看是否有“违纪”的同学。这本身表明老师对我们负责,可是如果我们要是与老师“眼光相对”了。那么这节课堂定是“完”了。因为自己总感到老师该对自己产生了不好的“印象”,甚至可能认为自己是个好“违纪”的学生,如此怎能安下心来?所以,请校长转告老师别那样“转”了,让他(她)歇歇脚。  相似文献   

18.
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沟通,对学生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在学校教育工作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形式颇多,但我认为必须从以下所述的"五心"做起.  相似文献   

19.
今天听了一节作文评讲课,作文题目是《面朝大海》。 课堂上,老师显得十分兴奋,满脸喜悦,声调高昂。他说:“这次作文里同学们的精彩表达,就是大作家也不过如此。我要一一向大家隆重推荐!”学生们有点接受不了,有人嗤嗤地笑着,仿佛在说:“把我们与大作家相提并论,太抬举我们了吧?”  相似文献   

20.
 我最开始在大连大学工学院读书,1952年院系调整,从大连大学转到了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物理系。给我上原子物理课的老师,是著名科学家、“两弹元勋”朱光亚先生。朱光亚先生是西南联大的学生,曾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毅然回国。朱光亚先生讲课讲得非常好,他对上课非常用心,讲一节课,备课可能要备一周。他不是简单地讲一下原理,而是详细介绍原理背后的故事,比如黑体辐射,为什么当时的理论跟实验事实不符?当时有几种假设?物理大师最后是怎么解决的?他像讲故事那样讲给我们听,所以我们都非常喜欢听他的课。加上他在朝鲜战场上立过功、得过军功章,在我们眼里他是英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