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氨氮(NH+4-N)污染地下水内在生态恢复机制, 利用生态安全型天然矿物材料火山渣负载地下水中土著氮细菌进行NH+4-N污染地下水净化特性研究. 结果表明:火山渣负载土著氮细菌生物量约为2.12×107 个/g; 负载材料在去除地下水中NH+4-N时,可有效去除水化学因子,NH+4-N去除率为83.39%~98.84%,水化学因子去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Fe2+,HCO-3,Ca2+,Mn2+,CO2-3,SO2-4,S2-,Mg2+,其中Fe2+,Mn2+,S2-,SO2-4一定程度上促进NH+4-N净化; CO2-3,HCO-3,Ca2+,Mg2+抑制NH+4-N净化; 负载材料的微观结构在净化后表面变平滑, 细小突起被覆盖. 研究结果为氮污染地下水内在生态调控修复技术研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设L是S3中的一个交错环链, 将L投影到S2上, L的每个交叉点都对应一个bubble, 用来体现L的交叉点性质. 如果L有n个交叉点, 则投 影图就有n个bubble与之对应, 从而在S3中构造了2个二维球面S2+和S2-. 设F是S3-L中的不可压缩、 分段不可压缩曲面, 并且处于一般位置, 则F∩S2±是一组简单闭曲线. 通过讨论F∩S2±的 性质刻画了曲面的性质. 当F∩S2±的图(也称为拓扑图)是特殊简单的, 则曲面F的亏格是零.  相似文献   

3.
采用荧光发射光谱和荧光时间分辨光谱,对H2S分子进行了脉冲流光放电激发解离相关实验研究.将所得400~800 nm荧光谱线归属为S2、S-2、H、SH等活性粒子的发光.结果表明,H2S气体脉冲流光放电等离子体中的主要活性粒子是H2S*、S2、S-2、H、SH,且时间分辨光谱测量结果表明H和SH基荧光信号几乎同时出现,由此确定H2S气体脉冲流光等离子体放电主要激发解离通道为H2S+e*→H2S*+e→H*+SH*.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曲面F与纽结补S3-K中2维球面交拓扑图的性质,这些拓扑图是由一些环路和马鞍型圆盘组成.然后,给出了两个变换(即R-变换、S2-变换)和连通和分解以及拓扑图的特征数,即E(T)=n++n--ns,而且这些变换不改变特征数.进而刻画环链补中不可压缩配对不可压缩曲面的性质,如果F∩S2+(or F∩S2-)的分支数小于5并且交错纽结或几乎交错纽结的拓扑图是几乎简单时,曲面的亏格等于零.  相似文献   

5.
基于S24(Δ)的B样条基函数Fourier变换形式的加细方程, 利用Fourier逆变换及对4个参变量取值的讨论, 得到了三角形网格规则点的多进制细分掩模计算方法, 并证明了每步细分过程中, 在一个三角形上生成的所有新点为围绕此三角形的一层三角形环的所有顶点的线性组合.  相似文献   

6.
以火山渣为吸附材料, 研究其对低温水体中SO2-4的吸附效果及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 火山渣对SO2-4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当SO2-4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1 000 mg/L时, 吸附量随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当ρ(SO2-4)=1 000 mg/L时, 火山渣最大吸附量为6.24 mg/g, 平衡时间最短, 为4 h; 吸附过程的最佳pH=7; Ca2+,Mg2+对火山渣吸附SO2-4有一定促进作用, 而Cl-与NO-3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考虑分数阶半正边值问题:
Dα0+u(t)=λf(t,u(t)),0         u(0)=u(1)=u′(0)=u′(1)=0
正解的存在性. 其中: 3<α≤4是一个实数; Dα0+是标准的Riemann-Liouville微分, 非线性项没有数值下界. 应用Krasnosel’skii不动点定理证明该方程一个正解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8.
锰矿浆烟气脱硫过程中会产生副产物连二硫酸锰(MnS2O6),它的存在制约了脱硫液中锰的资源化利用.基于锰矿组成提出铁强化MnO2去除MnS2O6新工艺,探究了不同铁化学环境对MnO2去除S2O2-6影响.结果表明,加入Fe(III)对于二氧化锰去除S2O2-6具有良好促进作用,去除率呈递增趋势,在5g·L-1质量浓度的硫酸下去除率可达55.1%.操作条件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90℃,H2SO4质量浓度5g·L-1,Fe(III)质量浓度15g·L-1,n(S2O2-6)∶n(MnO2)=1∶20,反应时间3h的工况条件组合下S2O2-6的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相对论组态相互作用方法计算了0.1E1≤kTe≤10E1(E1是类钠钨离子的第一电离能E1=7129.5 eV)温度范围内类氖W64+离子基态双电子复合(DR)速率系数.类氖W64+离子基态DR过程需要考虑(2s2p)73ln′l′,(2s2p)74l4l′以及(2s2p)74l5l′双激发自电离组态.对于(2s2p)73ln′l′双激发自电离组态,轨道角量子数l′>8的(2s2p)73ln′l′组态对双电子复合速率系数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2s2p)73ln′l′组态双电子激发自电离态的高里德堡态对双电子复合速率系数的贡献满足n′-3组态-组态外推法.对细致计算得到的类氖W64离子基态DR总速率系数进行了拟合,得到W64+离子基态在0.1E1≤kTe≤10E1温度范围内的总DR速率系数随电子温度变化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0.
考虑四阶矩阵环M4(R)的子环S4(R)的半交换性和Armendariz性质, 证明了如果R是reduced环, α1234是R的相容自同态, 则S4(R)是半交换Armendariz环.  相似文献   

11.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BaC2高压相R3m的晶体结构、 力学、  热力学和电子结构等性质. 计算结果表明:  BaC2的I4mmm相较高压相R3m的离子性更强. 在0 K 时, 由BaC2的I4mmm相转变为R3m相的压强为3.6 GPa, 与实验结果相符. 高压相R3m的弹性常数满足波恩\|黄昆判据, 因而其晶格力学性质稳定. 布居数分析表明, 在高压下, 从Ba原子至C原子的电荷转移在I4mmm至R3m相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较大. 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研究紫外光作用下α-萘酚的冰相光转化规律, 考察了其影响因素, 分析了光转化产物, 并推断了反应机制. 实验结果表明:  在紫外光作用下, 冰相中α-萘酚可以发生光转化, 其转化率随α-萘酚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随光强的增大和超声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天然松花江水中α-萘酚的光转化较纯水中快; 强酸性或强碱性条件有利于α-萘酚的光转化; 加入NO-3,NO-2,HCO-3,Fe2+,Fe3+和Mn2+均促进了α-萘酚的光转化, Cl-对α-萘酚光转化的影响不明显. 通过GC-MS检测出冰相中α-萘酚的4种光转化产物, 推测其光转化途径为缩合、 氧化和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13.
研究具有非局部边界和非局部源项的一类抛物型方程组非负解的整体存在与爆破性. 用上下解方法得到了方程组解的临界指数p=(p1+q1)…(pk+qk)-1, 证明了: 当p≤0, 且0≤∫Ωψi(x,y)dy<1时, 方程组存在整体解; 当p>0时, 对于充分大的初值, 方程组的解在有限时刻爆破. 并讨论了解的爆破率.结果表明, 初值和指数的大小对方程组的解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图Kcr∨Ks的邻点可区别全色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组合分析方法研究r阶空图与s阶完全图的联图Kcr∨Ks的邻点可区别全色数问题, 得到了当r+s为奇数且s>r2+2r-1时, χat(Kcr∨Ks)=r+s+2, 其中χat(G)表示图G的邻点可区别全色数.  相似文献   

15.
四翅滨藜LRR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在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cDNA文库中得到一个亮氨酸富集重复序列类受体蛋白激酶(Leucine rich repeat receptor like protein
 kinases, LRR RLKs)的全长cDNA序列, 命名为AcLRR(登录号: JN974247). 为研究AcLRR的抗逆功能, 将其构建到酵母表达载体pYES DEST52, 并转化到酿酒酵母INVSc1菌株中, 获得重组酵母INVSc1(pYES AcLRR), 对其进行盐、 碱、 干旱、 高温、 冷冻和活性氧等胁迫, 分析在不同逆境胁迫下的表型特征. 实验结果表明, INVSc1(pYES AcLRR)在各种胁迫下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 表明AcLRR基因具有抗NaCl,KCl,NaHCO3,Na2CO3、 干旱、 高温、 冷冻和活性氧等胁迫的能力, 特别对冷冻和活性氧表现出明显抗性. 由此可推测该基因参与了四翅滨藜的抗逆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16.
方向保序变换半群K(n,r)的极大正则子半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OPn是[n]上的方向保序变换半群. 对任意的2≤r≤n-1, 研究半群K(n,r)={α∈OPn: | Im(α) |≤r}极大正则子半群的结构, 利用Miller-Clifford定理, 证明了半群K(n,r)的极大正则子半群有且仅有两类: M(α)=K(n,r-1)∪(Jr\Rα), α∈Jr; N(α)=K(n,r-1)∪(Jr\Lα), α∈Jr, 其中: Jr={α∈OPn: | Im(α) |=r}; Rα和Lα分别表示α所在R-类和L-类.  相似文献   

17.
应用红外光谱研究不同离子强度(c(NaNO3)=0.01~1.0 mol/L)条件下, 针铁矿和δ-MnO2吸附Cu2+前后表面羟基结构及其特征吸收峰的变化. 结果表明: 表面游离羟基参与了针铁矿和δ-MnO2对Cu2+的吸附, 其Fe-O-(H)和Mn-O-(H)结构中的H+被Cu2+取代, 转变为Fe-O-
(Cu)和Mn-O-(Cu); 随介质离子强度的增加, NaNO3的NO-3能以-NO2的形式参与吸附反应并缔结在两种氧化物表面; δ-MnO2吸附Cu2+后特征吸收峰未发生明显变化, 而针铁矿则相反.  相似文献   

18.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Co掺杂对单斜LiMnO2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o掺杂可缩短阴阳离子间的距离、抑制Jahn-Teller畸变、减小材料的绝缘带隙;掺杂体系中Co3+的电子组态为t62geg0,处于非自旋态,Mn3+的电子组态为t23geg1,处于高自旋态,由于过渡金属原子与氧原子间存在较强的共价相互作用,因此该掺杂体系并非理想的离子晶体.  相似文献   

19.
运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第一性原理的投影扩充波函数(PAW)方法, 计算了化学计量Ni2MnAl的晶体结构、 磁性、 电子结构、 压力响应以及柔和四方变形.  结果表明:  在Ni2MnAl的总磁矩中, Mn原子对总磁矩的贡献最大; 在Ni2MnAl的总态密度中, 低能部分主要由Al-s的投影态密度决定, 高能部分主要由Ni-d,Mn-d和Al-p的投影态密度决定; Ni和Mn原子间存在较强的键合, Al的p态和Mn的d态存在与自旋相关的杂化; 在Ni2MnAl的四方变形中,  0.95<c/a<1.10内存在一个变化平缓的能量面.  相似文献   

20.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辅助分子束外延(RF\|MBE)方法在6H\|SiC衬底上制备纤锌矿结构的氮化铟(InN)薄膜. 利用原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确定了InN的修正俄歇参数α′=852.76 eV和Wagner图,  InN的铟氮质量比为1.19;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测试表明, 外延InN为网状结构, 表面无铟滴; 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 薄膜为单一c轴择优取向生长, 其摇摆曲线半高宽为32.6 弧分; 室温光致发光峰中心位于1 575 nm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