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杉木人工林林木养分的季节变化及养分间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于1988年在枫树山林场浮东分场林龄和立地条件不同的杉木人工林中采集针叶样品分析 N、P、K、Ca、Mg和S浓度以探寻杉木人工林的营养特性、养分的季节变化动态及不同养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幼、壮、中龄林不同生育期养分的季节变化规律相似。针叶N、P、K、Mg和S浓度均为生长初期最低或较低,幼林针叶全氮及幼、壮、中龄林针叶全磷、全钾和全硫均在第一个生长高峰期(6月中旬)达到最大值,壮、中龄杉木针叶全氮及幼、壮、中龄杉木针叶全镁则在第二个生长高峰期(9月中旬)达到最大值。速生期杉木针叶全钙较低,尤其是第一个生长高峰期,初期和末期较高或最高。杉木植株氮、磷代谢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氮、硫代谢相互促进。钾、钙、镁营养之间存在显著的颉颃作用。 相似文献
2.
连栽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模拟与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与预测模型(FORTOON)对连栽杉木人工林不同经营措施进行模拟。通过对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三代连栽的杉木林在生物量和立地质量方面呈逐代下降的趋势;选用下层疏伐法对林分生长较有利;施用有机肥效果明显,可以迅速提高林地有效养分含量和林分生物量;清除枯落物会明显降低林分生物量。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相符,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可作为进一步模拟研究的基础,以便得到一个最佳的经营方案,为 相似文献
3.
4.
5.
杉木人工林自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利用不同栽植代数杉木工林根际土、非根际土及杉木各器官浸提液进行杉木种子发芽试验,研究杉木人工林自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林根际土及非根际根土中均存在抑制杉木种子萌发的物质,随栽植代数增加抑制作用更趋明显;杉木各器官浸提液对杉木种子萌发也有抑制作用,其中以杉木叶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杉木林下常见植物对杉木种子发芽则表现为低促高抑效应,说明杉木人工林存在自毒作用,这可能是杉木连栽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吴承祯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5(3):72-72
杉木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用材林造林树种 ,杉木人工林的持续经营是南方林区森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杉木人工林自然稀疏机制和生长的气候响应是杉木人工林产量形成和长期生产力发挥作用的理论保障 ,对指导林业生产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作用。在植物种群自然稀疏规律模型的基础上 ,结合植物种群生物量增长的理论模型 ,提出了森林自然稀疏过程中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调节规律模型。应用遗传算法 ,以山杨、云南松等树种在森林自疏过程中其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 :所提出的森林自疏过程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调节规律模… 相似文献
7.
【目的】地位指数法是森林立地质量评价常用的一种方法, 优势高又是地位指数模型中重要的参数。本研究以杉木优势高生长为切入点,使用与年龄无关方法建立杉木人工林的优势高生长模型,模拟在林分年龄未知的情况下预测杉木人工林优势高。【方法】利用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的65个固定样地连续观测数据,基于Richards方程、Lundqvist-Kolf方程和Hossfeld方程3个树高生长方程,使用与年龄无关的方法建立了9个优势高生长模型。模型检验使用决定系数、平均误差和均方根误差3个统计指标来确定最佳模型。【结果】构建的9个优势高生长模型都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其中以Hossfeld方程为基础方程,以参数a作为林分因子扩展参数推导而来的模型为最佳模型,而且模型参数年龄差Δt越小,模型预测精度越高。【结论】与年龄无关的地位指数模型能够准确地拟合和预测优势高生长。在异龄林中或林分年龄难以获得时,建议采用与年龄无关的地位指数模型来评估立地质量。 相似文献
8.
以33a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择伐强度对森林环境效益的影响.设置弱度(12.5%)、中度(22.9%)、强度(49.3%)和极强度(62.7%)4种不同择伐强度,跟踪调查试验样地5a和8a后土壤及凋落物持水、保肥及林分固碳释氧的价值变化,分析不同择伐强度对生态环境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择伐强度的增大,生态环境效益总价值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弱度和中度择伐5a和8 a后,可产生环境收益463.5~804.2元/hm2;强度择伐5 a后,导致环境成本23.7元/hm2,但8 a后可产生环境收益747.4元/hm2;极强度择伐5 a和8 a后,导致环境成本488.6和48.1元/hm2.因此,杉木人工林弱度、中度和强度择伐,能较好地促进其发挥涵养水源、保肥和固碳释氧3方面的生态服务功能,建议类似林分择伐强度不超过强度择伐. 相似文献
9.
10.
杉木人工林气候生产潜力及其地理分布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ong Wei Wu Chengzhen 《武夷科学》1995,(1)
本文对福建省杉木人工林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了测算,并在Lieth—Box模型的基础上.应用主要气象因子拟合了计算杉木人工林气候生产潜力数学模式.对模式计算值进行地理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地理分布模型回归极显著,可为杉木的产区区划和造林地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杉木优良家系幼林密度和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福建省明溪县夏阳乡杉木良种幼林进行5个家系,5种密度,3种肥料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家系,密度,肥料间的效应不同,各家系间杉木幼林的生长差异显著(F=4.30),施肥对不同家系的增长效果不尽相同,其中以A、D家系生长效果最好;不同密度对各家系幼林的施肥效果影响也不相同,以中等密度的杉木幼林施肥效果最好;磷肥对杉木幼林的增长效果较为明显,氮肥效果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利用气象资料6361080个数据,宫颈癌死亡资料5495例,研究了宫颈癌死亡率与人群生存区的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凡人群生存区的年气温、年地表水、地下水和降水温度高,而年相对湿度小者,其子宫癌死亡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报道在杉木萌芽中存在的几种天然激素。杉芽的醇溶性部分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DEAE纤维素柱与纸层析和薄层层析分离,并用小麦芽鞘法、水稻幼苗法、萝卜子叶法及苋红合成法分别对提取分离的各部分进行了生理效应测定。此外还进行‘厂化学鉴定和光谱测定。结果表明,杉芽中含有三大类生长促进物质——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除了生长素的含量较低外,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均较高,尤以细胞分裂素的效应最为突出。 经过多次试验,从硅胶GF_(254)薄层层析分离得到六个明显的荧光暗斑,其洗脱液经紫外光谱测定,观察到其中四个部分的吸收峰为270毫微米,与玉米素的吸收峰相一致。另两个部分的吸收峰为260毫微米,与腺嘌呤的吸收光谱相似。经生物鉴定,它们都有细胞分裂素活性。实验表明,杉芽中含有5—6种细胞分裂素类物质。这类激素与杉木很强的萌蘖性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从抑制物质含量来看,纸层析和生物鉴定的结果表明,只有Rt0.8—0.9区段出现较为明显的抑制效应。其纸谱浸提液经紫外光谱测定,在波长280毫微米处表现低弱的吸收峰,是一种不同于ABA的物质。这种物质在杉芽中的含量虽较低, 但具有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5.
区域环境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但区域环境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区域环境条件直接影响到区域的开发程度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布局。也就可以说,区域环境条件是创造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在能力,实现区域经济飞跃根本。 相似文献
16.
地层热流体是一个完全的地质概念,它主要是盆地内温度与压力的函数。在地层热流体层段,主要研究热流体在地层局部产生的温度场和压力场的异常,从而考虑它对有机质演化的影响。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地层热流体对有机质成烃有促进作用之外,还存在抑止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江西省遂川县火烧迹地杉木萌芽更新林杉木种群和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种群的径级结构属于金字塔型,为增长型种群。杉木群落林下维管植物种类较少,有24科31属37种,木本植物为优势类群,占植物总种数的70.27%;群落林下植物属的区系成分复杂多样,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总体来看,群落林下植物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均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该研究为杉木次生林的经营管理、自然植被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杉木、檫树不同混交方式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造杉、檫混交林的关键技术是两树种的株数配置和株行距设置,试验结果表明:以杉木为主的混交林,若采用星状混交,每亩檫树20株以下为好,若采用行间混交,每亩檫树30株左右为宜,可一行檫二行杉(横行状),或一行檫三行杉(竖行状)为宜;杉、檫混交林株行距设置,应以有利于促进全林生长,平衡增产为原则,若是行间混交,行距2.3—2.5m为宜,株距:杉木1.5—1.7m,最多不超过2m,檫树2.7m左右,最多不超过3m,不管何种混交方式,杉木相距檫树的株行距都应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表明,永和磷矿的主矿层是华南形成最早的沉积磷矿床,并且是唯一已知的湘锰(大圹坡)期工业磷块岩矿床.磷质主要来自南华洋前湘锰期的海底火山活动,上升洋流是磷质运移的主要营力.根据本区独有的2个冰海———含磷建造的旋回组合特征,提出了“冰期磷质储集库”的新解说,揭示了“大冰期成磷说”的内涵机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