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熊猫基因组测序完成 由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发起,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和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参与的合作研究表明,大熊猫有21对染色体.基因组大小为2.4G.重复序列含量36%,  相似文献   

2.
为了抢救大熊猫,解决近期匮食危机,建立长期的食料基地及稳定的主食竹类生态系统,根据国务院、林业部指示,林业部科技司下达了“大熊猫主食竹类生态系统研究”项目,并确定由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主持此项研究。为落实这一研究项目的研究方案,林业部科技司和保护司于一九八四年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九日在成都召开了“大熊猫主食竹类生态系统研究”论证会。参加会议的有林业部科技司和四川省林业厅的领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1993,(1)
大熊猫的保护现状中国对大熊猫的保护十分重视,早就确定大熊猫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并建立了多处自然保护区.为了掌握大熊猫现状和变化情况,曾两次组织大规模专项调查,与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开展了合作研究和保护,共同编制了《中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计划》.当1983年大熊猫分布区内竹类大面积开花枯死时,林业部和川、陕、甘三省政府以及大熊猫分布地区,地、县、乡政府,都成立了保护抢救大熊猫领导小组,各县和保护区还建立了专业巡逻队、救护队、监测站和收容点,建有各种大熊猫专业保护组织60多个,从事专业保护的人员达千人.为了有效保护大熊猫及栖息地并及时发现和抢救病饿大熊猫,许多地方将大熊猫及其栖息地承  相似文献   

4.
大熊猫也看电视?而电视内容竟然与“性”有关。在四川卧龙中国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大熊猫迪迪正隔着栏杆仔细地观看电视,电视里正在播放一对大熊猫“夫妇”自然交配的录像。迪迪眼神相当专注,并不时发出“嗷嗷”的叫声。6岁的迪迪刚刚进入性成熟期,科研人员没有为他举行生日派对,而是给他装了台电视以庆祝他的生日。这是我国大熊猫保护专家对大熊猫进行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四川卧龙中国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所有进入青春期的大熊猫都要观看此类性教育的科教片。  相似文献   

5.
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例, 将游憩机会谱(ROS)应用于野生动物旅游情境, 构建野生动物旅游地游憩机会谱(WROS)。采用文本分析法, 对游客评论的体验活动进行分析, 运用八爪鱼采集器V7.2.6版, 对蚂蜂窝、去哪儿网、携程网和猫途鹰等网站的游客评论进行采集, 共得到 9192条有效评论。利用微图文本分析工具, 对这些文本进行可视化表达; 结合野生动物旅游地保护需求制约及游客体验, 分析游客关注的景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管理环境三大属性要素特征, 确立景观自然程度、游客密度、游客特征、可达性、旅游基础设施、野生动物保护强度和游客管理7个指标, 将成都大熊猫研究基地划分为迁地保护圈养展示区、科学繁育半圈养观赏区和野外放归生态考察区3个空间类型, 并构建对应空间类型的野生动物旅游地游憩活动清单和机会谱。WROS的建构, 可以缓解不同区域功能的游憩活动带来的资源保护压力, 同时提升游憩体验质量, 为类似的野生动物旅游地的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选取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案例地,针对旅游者网络评论中文文本,借助ROST Content Mining 6和NVivo 8软件,使用内容分析和质性主题分析二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中国旅游者在访问圈养环境中的大熊猫研究基地时的旅游体验。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旅游体验的核心主题是旅游者、目的地和大熊猫;旅游者动机主要为熊猫迷、教育和目的地品牌;旅游者的行为主要体现在3个环节"参观"、"拍照"和"接触";旅游者的满意度与熊猫接触的程度密切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大熊猫的行为状态、参观游览的时间季节、游客的秩序、价格等。  相似文献   

7.
大熊猫是世界上的稀有珍贵动物。由于分布地区的狭小、选食性强、繁殖不易等原因,使这种古老的动物有逐步减少的危险,怎样保护和繁殖这种古老动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四川省是大熊猫生活的故乡。成都动物园从1953年开始饲养大熊猫,对大熊猫生活习性和科学的饲养方法作了一些探索、特别是近两年来对大熊猫性行为,发情规律作了详细观察。并在发情期进行了大熊猫自然交配,人工授精试验。基本掌握了大熊猫发情,排卵的规律,为适时交配或输精创造了条件。在有关单位的配合下,我园1980年采用79年冷冻精液进行人工授精获得成功,大熊猫“美美”于1980年9月20日产仔两头,为大熊猫的繁殖开辟了  相似文献   

8.
利用VFP和WindowsNT ,建立大熊猫繁育研究信息的管理系统 ,实现了对大熊猫人工繁殖、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科学研究活动中原始数据及相关文献的管理 ,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 ,对大熊猫繁育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相似文献   

9.
圈养大熊猫刻板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时间取样法对成都大雄猫繁育基地的10只圈养大雄猫的刻板行为进行了观察,大熊猫成体和亚成体的刻板行为差异明显,刻板行为的发生频率与性别无关,不同时间段刻板行为发生的频率差异大,结合观察结果,对大熊猫刻板行为的原因作了分析,并提出了减小刻板行为负面影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科技潮》2008,(11)
10月11日,我国科学家在深圳宣布,世界首张大熊猫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完成。科学家们说.它将为保护和人工繁育这个被称为“中国国宝”的濒危物种提供新的途径.以及推进针对大熊猫的其他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大熊猫是我国特产的珍稀动物,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具有很高学术价值,但目前面临着绝灭的危险,为了更好地研究、保护和繁育大熊猫,特将大熊猫文献资料编辑成《大熊猫文献通报》。此《通报》收录了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各种类型文献资料中的线索,也收录了西方世界自1896年发现大熊猫以来的各种类型文献中的线索。跨越的时间,中文可以说上千年,西方也达一百多年。涉及的语种有中、英、德、日文等。共收录文献734条。其中多数条目有中文、英文对照题名和来源;重要文章除有  相似文献   

12.
前言卧龙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以保护卧龙自然生态系及大熊猫、金丝猴、牛羚等珍稀动物为目的的重点自然保护区,又是国际科研机构的协作单位。1980年1月正式列为联合国国际生物圈保护区,同年6月我国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签署了协定:在卧龙自然保护  相似文献   

13.
国宝大熊猫     
丁士风 《小学科技》2011,(11):12-13
大熊猫不仅是中国最珍贵的一类保护动物,被称为国宝,还风靡全世界,许多国家都掀起了阵阵"熊猫热"。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还用它的形象作会徽呢!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部科技》2007,(2):96-96
为落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关于定期监测报告重点阐述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后重大变化的要求,成都山地所与四川省世界遗产管理办公室联合启动了以监测为主要内容的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研究,这是我国首项省际世界遗产保护的专项研究。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具有1000万年历史的"活化石,大熊猫现已成为国际社会携手保护濒危珍稀动物活动的象征。然而,长期以来,在中国科技界,这是一场关于如何适当地应用技术手段来增加这一种群数量的争论之焦点。目前在我国,有1000只左右的大熊猫在野外生活,还有近百只大熊猫在29家动物园和繁育基地圈养。最近的一场争论是由一份关于通过体外受精以获取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大熊猫"5年(1995~  相似文献   

16.
会讯     
由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项目办公室和四川省林业厅共同举办的“大熊猫保护区巡护监测研讨会”于4月17~21日在四川省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召开,来自四川、陕西和甘肃的23个大熊猫保护区的管理、科研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工作始于1999年1月,它是通过系统的数据采集来及时反映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状态,为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信息。与会代表就大熊猫保护区巡护监测工作遇到的问题和保护区管理的优秀行动、监测巡护技术、监测巡护与保护区管理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正常大熊猫、牛、羊、人、人工乳等乳汁中Ca、P、K、Na、Fe、Cu、Mn、Zn、Mg、Co等10种无机元素.结果表明:大熊猫乳汁中的Ca、P、Zn、Mg等元素的含量低于成都麻羊,高于牛、人、人工乳的含量。大熊猫乳汁中元素K、Na、Fe、Mn、Co的含量均高于成都麻羊、牛、人、人工乳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游客对生态旅游景区环境教育的认同度,提高环境教育成效,以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从认知评价、情感体验、行为承诺三个维度评价了基地环境教育的游客认同.结果表明,游客对基地环境教育基本认同,满意度较低.深化解说内容,丰富解说形式,以旅游解说为主的环境教育模式向旅游解说与环境解说并重的模式转变,是提高基地环境教育认同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大熊猫生育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多数学者认为,大熊猫由于食物的高度特化,天敌,疾病,以及生殖能力下降,适应能力减退,濒于绝种边缘。我们从野外获得10—15岁龄,正在发情的大熊猫雌性生殖器官,进行了大体形态和组织学研究,结合成都动物园人工繁殖大熊猫的观察及有关资料,认为大熊猫濒于绝灭的主要原因,是生殖能力的高度特化和育幼行为的高度特化。至于食物的高度特化,天敌,疾病等则是第二位原因。拯救大熊猫单靠自然保护来繁衍后代,局限性极大,同时由于人们对自然界的开发利用日增,冷竹类的开花死亡等原因,更会加速大熊猫的绝灭。应当重视人工饲养繁殖,人工授精,人工喂养初生幼兽,以及外源激素引起的超数排卵,同期发情等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1990年出版了第二届国际大熊猫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1年6月在华盛顿和1993年在成都召开了第三,四届国际大熊猎学术研讨会,1991年在哈尔滨与1994年在北京召开了第二、三届熊类学术熊类学术研讨会。在几个国际会议的推动下,大熊猫的研究在形态分类,古生物,生态,遗传,生理生化,饲养繁殖,兽医和保护管理等多学科领域都有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