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最近,一款名为"Get"的新型智能手环可将食指当作耳机。它可以与智能手机相连,将电话和音乐的声音转化为振动,通过手腕的震动来传导声音到手指上。用户只需将一根手指插在耳中就可以打电话。在骨传导听力中,骨传导设备(如耳机)扮演着鼓膜的角色。这些设备解码声波,并把它们转换成振动,可以  相似文献   

2.
正其实,贝壳里的海洋之声与大海毫无关系。不光是贝壳,当您用手轻轻捂住耳朵或者用什么别的东西盖住耳朵,也能听到类似的声音。当把贝壳靠近耳朵,一小部分空气无法逃脱,被困贝壳内腔。而我们听见像水流动的声音,就是空气在贝壳内振动后被放大的声音。如果外来的声音频率和贝壳内腔的固有的频率相同,就会发生共振。由于这种共振声音恰巧和海  相似文献   

3.
<正>巧妙听到声音人类和大多数其他脊椎动物依靠耳膜将声波压力转化为大脑可以理解的信号,一旦大脑处理了这些信号,就能知道是什么声音、来自哪里、有多响。我们的耳膜是外耳道深端的膜状物,声波经过耳廓进入外耳道,然后振动鼓膜,鼓膜振动就会导致附着在鼓膜上的听骨链发生振动,然后传导到内耳。没有耳膜,世界将是一片寂静。昆虫和蜘蛛这样的动物就没有这样的听觉工具,那么它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呢?  相似文献   

4.
如果将耳朵贴近落叶森林区的地面,你可能会幸运地窃听到蜘蛛"叩婚"或"撞婚"的声音.这就意味着,某一对蜘蛛行将结婚了.  相似文献   

5.
正在大自然中,形形色色的声波和信号不绝于耳,充满了整个世界,而其中的大部分信号人类是听不见的,动物却可以听见。究其原因,不得不提到它们的神奇耳朵。可以听到人类听不到的声音科学家研究发现,动物们使用的声音,人类能听到的还不到10%。人类的耳朵能听见频率在20~20 000赫兹的振动波,对于其他频率则是充耳不闻。但是,不同的动物所听到的声音频率的范围也不相同,例如猫科动物能分辨出30~4 500赫兹的  相似文献   

6.
杨洋 《科学24小时》2014,(12):38-39
<正>门锁、插座、遥控器……这些不起眼的家用物件,如果跟手机一样,也与"智能"搭上边,我们的家会变得怎么样?随着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电视等各类智能产品的出现,我们在生活中已经离不开这些头顶"智能"光环的工具了。如今的"智能"变得非常时髦,似乎任何物品都能与它发生化学反应。你是否想象过家里那些不起眼的小玩意也可以变得智能,甚至家里的温度、湿度、照明、通风等室内环境都可以通过场景设定来实现自由控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外一些钟表公司设计并制造出了许多独具功能的新颖手表,现介绍如下: 信息记录手表 美国加州一家公司向市场推出了一种5功能液晶显示的信息记录手表。使用时,只须将扬声器旋转至“录音”档并按下,当红色指示灯亮时,便可开始录音。放音时,将扬声器调到“放音”档按下即可。这种手表外观呈长方形,有各种颜色,可记录购物单或电话号码、地址等信息。 血压显示手表 美国有家公司开发了一种能自动显示血压数值的手表。这种手表的特点在于装有一个微型血压计,用于测量戴表者的血压。检查时,只要将两个手指放在手表的传感器按钮上,30秒钟后,手表便会自动显示被测者的血压和心率数值。当血压偏高或偏低时,手表还会自动报警,提醒使用者注意。这种手表可防水,具有显示年、月、日、时、分等功能。 紧急求救石英手表 瑞士布赖特宁公司生产,售价  相似文献   

8.
月瘤(一)     
1"不!不!我不行,我不行!"朱玫惊叫着,猛然睁开眼睛。"怎么了?朱玫你没事吧?"隔离窗外的护士J立刻问。关切的声音通过枕畔的喇叭传出,温柔地送进朱玫的耳朵。  相似文献   

9.
<正>你醒来后便恢复了精神。从你触碰到那个适应你睡眠周期、日程表以及路况信息的闹钟开始,你实际上已经起床了。你锻炼的时候,只需注重衬衫上的生物计量传感器所提示的需要着重锻炼的肌肉。你结束锻炼不到10秒,烤箱的早餐已经准备好了。早餐都是些健康的食物,上周末你喝了不少酒,所以你需要它们。当你吃东西的时候,电视会根据你的喜好来播放新闻。突然,你的智能手表发出了警报:高速公路拥堵。你现在需要出发了,否则你就会迟到。你今天有个演讲,你不能迟到。  相似文献   

10.
<正>"声音指纹"为你提供方便和安全,但同时也可能引起涉及隐私的许多问题。"我的密码就是我的声音。"也许要不了多久,你很快就会发现,当你打电话给银行或信用卡公司时,你可以这么说了。像指纹或虹膜扫描一样,每个人的声音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些安保公司已经将语音识别作为一种新的便捷的身份验证手段。但是专家们担心,声音指纹可以在未经声音主人的同意用  相似文献   

11.
人体几种重要的感觉器官都位于头部,嘴巴让你品尝味道,鼻子让你嗅闻气味,眼睛让你视物,耳朵让你听声.但还有一种感官也很重要,那就是触感.它可以告诉我们,当我们用手指抚摸猫的皮毛和触碰仙人掌的尖刺时,在感觉上有什么区别,是我们沟通自我与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如果发生严重的鼓膜破裂,一般需要手术修复。但是,组织工程学技术或将提供一种更简单的方案。耳的工作原理当声音传入耳道,声波使鼓膜振动,并通过由锤骨、砧骨和镫骨组成的听小骨将振动从中耳传到耳蜗。在耳蜗中,振动被转化为神经冲动,继而传导至脑完美的振动鼓膜是一层厚度不足1毫米的薄膜,它通过纤维软骨环与周围的骨头相连,并分隔出耳道与中耳。鼓膜不仅是一道物理屏障,保护着中耳免受如细菌等外来异物的侵袭,还在听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鼓膜的病症如同脚趾骨折或是手指划伤,鼓膜破裂(又称鼓膜穿孔)是一种相对常见的病症。这一疾病通常是由中耳感染造成的,感染使鼓膜局部压力增大,而后发展为撕裂·但是鼓膜穿孔还有许多其他成因,包括所处环境压力的突变或是棉签在耳中伸入过深等。鼓膜穿孔会引起疼痛,并且可能引发听力损失。而听力损失很大程度上是由鼓膜裂孔的大小决定:裂孔越大,听力损失越严重  相似文献   

13.
当手表的表面玻璃上出现划痕时,可以用一些牙膏在其表面上来回擦拭,就可以去除划痕。如果在炉子的炉篦下面的空间里放入一个用铁皮制作成的"抽屉",并且"抽屉"里盛满了水,那么炉膛里的煤将会更充分地燃烧。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家中的煤球炉,你也不妨可以试一下。当你要在墙纸和墙之间的窄缝里仔细地填入  相似文献   

14.
梅子 《科学之友》2010,(3):53-53
如果将耳朵贴近落叶森林区的地面,你可能会幸运地窃听到蜘蛛“叩婚”或“撞婚”的声音。这就意味着,某一对蜘蛛行将结婚了。  相似文献   

15.
<正>据国际电信联盟统计,截至2014年年底,全球约69亿人口(相当于全球人口总数的95%左右)拥有手机连接。预计到2018年,中国拥有智能手机的人数将占全球的三分之一。手机的基本功能在于通话,但是当你看到这样一部手机的时候,你或许一下子还不清楚该怎么用它来通话,因为这个手机没听筒!但它的确是一部手机,只是运用了最新的"骨传导"技术代替传统的听筒。其实"骨传导"也不是什么先进的技术,早在两个世纪以前就有人应用了。最著名的案例是音乐家贝多芬,  相似文献   

16.
<正>用眼镜打电话,用手表看视频,用手环进行健康监测……这些曾经只出现在科幻电影里的道具如今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听上去如此高大上的"可穿智能设备"真的那么神奇与好用吗?它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可穿戴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来的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市场研究机构ON World在最新的报告中预测,在今后的5年内,全球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市场经济规模将达到500亿美元,出货量将达到7亿台。该分析机构还预测,到2018年,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将达到3.3亿台。  相似文献   

17.
<正>摸摸你的头顶,扣扣你的手指,就能知道你的大脑健康状况。你是不是觉得这有些神奇,或许又是哪个"气功大师"在玩弄忽悠人的把戏。其实,新的科技完全能够创造出这样神奇的技术。韩国研究人员就开发出了能够检查神经信号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一些昆虫能分泌化学物质击退"敌人"。人类有时能闻到它们,甚至看到它们,但是很难想象可以听见这些化学物质。近日,研究人员首次提出了通过一个声化过程将昆虫分泌物的化学信号建模为听觉信号的方法。换句话说,他们将分泌物的化学成分转换成了可以听到的声音,并测量了人类的反应。化学物质通过一种叫作"声波化"的过程转化成声音。每个分子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摸摸你的头顶,扣扣你的手指,就能知道你的大脑健康状况.你是不是觉得这有些神奇,或许又是哪个"气功大师"在玩弄忽悠人的把戏.其实,新的科技完全能够创造出这样神奇的技术.韩国研究人员就开发出了能够检查神经信号的发带、戒指感应器.  相似文献   

20.
3G手机的许多视频应用都必须有耳机配合才能实现,同时,使用耳机也可防止手机对大脑的辐射,增强健康,但是外配的耳机却容易缠绕打结而不方便使用。对此,英普科技率先研制出了全球第一款带有内置耳机的英普有线手机。有线手机就是在手机中可以拉出一根耳机线来接听电话,通话结束后耳机又可自动收回到手机内。它不像蓝牙耳机一样需要充电,而且由于整合在了手机身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